对考古有研究的朋友或许知道,海昏侯墓出土了一大堆“金饼”;专家称,这一堆共有219枚金饼,每枚重量约247克,也就是汉代的“一斤”,219枚就是汉代的“219斤”。直到今天,“黄金”仍旧是金贵的稀罕物,就算海昏侯身份尊崇,但拿“219斤”黄金做陪葬也够豪气的,这是不是说明“汉代黄金随处可见呢?”
这个问题史料中还真有记载,甚至可以追溯到“楚汉争雄”的时代。公元前205年冬天,楚汉争雄正处于僵持状态,“楚霸王”项羽着急赢得战争,但一时之间又不能将刘邦彻底覆灭,于是不断骚扰汉军的粮道,试图让刘邦不战而灭;自古“计毒莫过绝粮”,项羽这招着实厉害,刘邦愁得整日寝食不安,就在此时,帐下“陈平”出了一则“离间计”。
说起这“离间计”也挺简单,刘邦拿出“4万斤”黄金,一半收买楚军散布谣言,说项羽帐下最重要的大将之一“钟离昧”意图叛楚自立;项羽听到谣言后,逐渐不信任“钟离昧”,至此“霸王折一臂膀”。还有数万斤“黄金”,陈平送给了项羽的使者,并做了一桌丰盛的酒席,等到项羽使者来了,陈平先命人将美味佳肴端到使者住处;在进门的时候,假装说道“我以为是亚父范增派来的使者呢”紧接着将酒席换成了粗劣的食物。
这啥意思?明摆着说:在刘邦眼里,项羽的另一位大谋士“范增”,比“楚霸王”的地位还高嘛;至此,项羽又对“范增”起了猜忌,“霸王双臂尽折”的结果是什么,想来不用继续讲了。这里暂且不讨论“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历史故事,单说这“4万斤黄金”;某种角度看,刘邦用“4万斤黄金”打败了项羽,强大的汉王朝也是由“黄金”开创的,殊不知,汉代的“黄金储备”更是多得惊人。
据《魏晋南北朝史》记载,西汉初年,其国库中有黄金“百万斤”,就算换算到今天也是“248吨”;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2020年,我国早已国富民强,科技发达,那时的黄金储备也才1600吨。两千多年前,先是“秦王扫六合”、又是修长城、修骊山陵、灭秦之战、楚汉争雄等,连年战事不断的情况下,汉王朝的黄金储备居然还能达到了“248吨”,这在“常理”上怎么也解释不通。
还不止,《汉书》中记载了许多西汉帝王“赏赐黄金”的案例,而且是动辄百斤、千斤的出手;这实在令人惊诧,难道汉朝的“黄金”像萝卜白菜一样平常,多见吗?因此,如今有专家就推测,汉代的“黄金”并不是今天的“黄金”,那时的“金”指的应该是“青铜”;乍一看似乎有点道理,但海昏侯墓里“成堆”的黄金就摆在那里,“青铜说”几乎是不攻自破。
对此专家又从历史角度入手,并作出了“相对合理”的解释。首先,春秋、战国各地诸侯,有不少地方盛产黄金,比如考古发现中的楚国“郢爰”;“秦王扫六合”之后,各地诸侯积累了数百年的“黄金”尽归始皇帝,之后“灭秦”又尽归了项羽和刘邦。当然,项羽的“黄金”最后又归了汉刘邦,如此天下黄金“尽归”汉王,这就促成了西汉在“一段时间内”,黄金储备达到了前所未有,甚至是“后无来者”的巅峰。
其次,随着汉武帝之后“铁器”的出现,西汉采矿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黄金”的产量也在不断增加。还是那句话,“黄金”自古就是稀有金属,有了铁器的帮助,民间参与“采金”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当然,采金的人多了,“金矿”的数量也在成倍增加,史料记载,西汉百姓为了采金,甚至将田地荒芜。为此,汉元帝甚至出台了一条特殊法令“罢采珠玉金银”;直白点解释,汉代采矿业出现了严重的“产业过剩”,以至于连皇帝都嫌“黄金”太多了。
专家称,“西汉多金”还有第三个理由,那就是传承至今的“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与如今的“丝绸之路”肯定是有区别的,但本质基本一样,都是为了贸易;想来“丝绸之路”不用过多解释了,中土丝绸、瓷器的紧俏自不必说,据史料记载:仅每年丝绸换回来的黄金,每年就达“五吨”之重。总的来说,专家就是以这三个理由来解释“汉代多金”的,仔细想想似乎合情入理,但还是引起了不小的争议。
有人提出疑问,如果说汉代科技发达、贸易频繁促成了“多金”的结果,那么后来的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似乎随便哪一个无论科技还是贸易,都要比“汉代”强得多,可为什么都没有出现“多金”现象呢?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8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