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中,他死守洛阳,带领众将士,发出“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的响亮口号;他受伤被俘,来到日本的国土,带领百名同胞奋起反抗,发动“花冈暴动”,在日本打响抗日战争;他一纸状书,七渡日本,为百名同胞讨回公道,成为了我国向日本索赔的第一人。
他就是抗日英雄耿谆,在抗日战争中参加了着名的忻(xīn)口战役等众多大战。他被俘在日本期间,率领700多名中国劳工反抗日本惨无人道的压迫。抗日战争胜利后,原本被判死刑的耿谆回到中国,历经11年没有放弃,带领花冈暴动的幸存者以及遗嘱揭发日本战犯的罪状,为同胞讨回公道!
图|耿谆
2012年8月27日,耿谆老人因病去世,享年97岁。家人将他的遗体火化,在这位抗日英雄的骨灰中,人们惊奇地发现,老人身体中仍有20多块疑似弹片的铁片。耿谆的家人见状,纷纷掩面哭泣,无法想象一个老人身体中带有这些弹片经历过怎样的疼痛。
耿谆老人的儿子说道:“父亲生前腿部关节总是会很痛,到了晚年疼得都不能走路,原来是里面有铁片。我无法想象,父亲身体中带有这么多的铁片经历过怎样的疼痛,父亲是一名真正的英雄。”
耿谆立志救国,投身抗日战争中1915年11月6日,耿谆出生于襄城县北大街,家中是当地有名的书香世家。幼年时,因土匪抢劫,家中一贫如洗,从此家道中落,耿谆只读了四年的私塾。家人注重教育,咬紧牙关,仍然让耿谆在襄城县中学读了两个月的书。后来家中实在是有心无力,只能让耿谆辍学去谋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肆无忌惮地践踏中国的土地,东北三省相继落入日寇的魔爪中。耿谆从小生长在一个深明大义的家中,又接受过现代的教育。血气方刚的耿谆无法容忍日本对我国的侵略,在家人的支持下,毅然投身于救国的洪流中。
1932年,耿谆应征入伍,参加了忻口战役、中条山战役、洛阳保卫战等多个战役。他参加过很多经典战役,我们今天就讲一下洛阳保卫战。
在之前的抗日战役中,耿谆作战勇猛,受到上级赏识,没有上过军事学校的他被提拔为排长。当时他在15军64师191团2营5连中担任排长,后来连长在战争中壮烈牺牲,他被提拔为连长。
1944年,日本为了进一步深入中国华中、华南地区,正计划打通东北到东南亚的地铁线,方便以后运输物资和军队。这条铁路线的修建势必要经过河南。
图|日军修铁路
中国军队为了应对日军的阴谋,制定作战方案:在河南放一些较弱的部队拖住敌人的主力。我方主力部队在外等待时机,采用外线迂回合围的作战方案,打响河南战役。
河南战役打响后,日本人在与较弱的部队战斗之时,察觉这不是中国军队真正的主力部队,识破了国军的战术。日军重新制定作战计划,将注意力转移到战场外,国军的蒋鼎文和汤恩伯没想到日军识破了战术,主力军被击溃,国军只好撤退。
1944年5月,洛阳城中的国军主力部队已经撤走了,国民15军和94师宁死不退,因为军中大多数的守军是河南人,他们做不到和其他部队一样撤出自己的故乡。武庭麟将军是洛阳伊川人,他下令,与洛阳城同在!副军长第一个站出来支持,他是洛阳县人。
军中的将士们大多都是豫西人,众多热血好男儿,他们知道军令后,高喊道:“誓死守卫家乡,宁作战死鬼!不为亡国奴!”
耿谆不畏牺牲,炸坦克5月7日下午2点,城中的守军成为了一支没有外援的孤军,这一战打得十分激烈,战士们只能拼死一战,他们的背后,是故乡啊!
我方在战斗中处于下风,战况对我军极其不利。日寇派汉奸上前讲话:“洛阳是中国千年古城,皇军不忍心破坏城中的一砖一瓦,中国守军只要放下武器,皇军不杀降将。”守城将军听到后,怒回道:“日本鬼子滚回老家,老子就放下枪。否则我宁愿洛阳城成为了一片焦土,也不让给日寇。”
耿谆带领着部下去往洛阳的城南地区布防,洛阳的城南地区也就是洛河北岸,也叫西下池,那里的日军也不少。耿谆在行军途中,想着自己手里只有3挺捷克式轻机枪,这是自己部队仅有的重武器。
日军有坦克,哪怕是重武器也不能将坦克破坏掉。前不久作战,从日本人手里缴获了三八大盖,与坦克相比也没有可比性。这场战役还没有打响,耿谆就在思考如何应付敌人的坦克。
耿谆带领着士兵,在阵地前方埋桩子,这是敌人坦克必经之路,他们在木桩上绑好手雷,最后用一根火线连接所有手雷,等敌人上钩,希望能把敌人的坦克炸熄火,这是对待坦克的老办法。
5月11日早晨,日军前来攻城,日本人的5辆坦克首当其冲,耿谆在很远就听到了敌人坦克轰鸣的声音。鬼子跟着坦克渡河,敌人来势汹汹,上岸后立即向我方阵地开炮。有三名战士来不及躲避,当场牺牲了。
成败在此一举,耿谆和战士们带着敌人的坦克进入我方陷阱区。耿谆看准时机,拉响所有手雷的导火索,“轰”一声巨响过后,为首的坦克被炸瘫了,履带断裂。另外的四辆坦克被前面的坦克挡住了去路,日军被迫停了下来修坦克。
不一会儿,日军就修好了坦克,五辆坦克重新运转,向我方阵地驶来。敌人的坦克向耿谆阵地开炮。耿谆带领着部下拼死反击,撑到了这天下午。由于双方火力相差巨大,耿谆部队死伤十有八九。
此时的耿谆身受重伤,至少有七处受伤,他仍然没有退后半步。敌人的坦克火力凶猛,一炮落在了耿谆的附近,导致他左脚和后背又受了重伤。耿谆每移动一步就会留下血红色的脚印,他的鲜血已经染红了鞋底,衣服与伤口已经粘在一起了。
在战场上,耿谆看着一身是血的自己,只是对战士们说:“我衣服脏了,穿着这一身黏糊糊的衣服,我开枪都不准,给我拿一套新的来。”
耿谆换上新衣服后,又投入战场。不一会,血流不止的伤口又把衣服染红了。在这场西下池的激烈战斗中,5连的官兵已经有50多人壮烈殉国。为了掩护全师撤退,耿谆带领部下马不停蹄地来到了东关车站。
耿谆在拼死战斗的时候,不幸被敌人的子弹打穿了腹部,耿谆再也无法站起来了,躺在地上。耿谆意识到自己不是被俘就是被敌人残忍杀害,他一把抓住身边一位年轻小兵的手,叫他开枪给自己一个了断。
那名年轻的小战士只有15岁,他看着曾经一起并肩作战的连长,始终下不了手,哭道:“对不起,连长,我下不了手!你坚持一下,我带你走。”司务长见耿谆倒下,冒着生命危险冲了过来,和小战士一起架着耿谆往后撤。
就在这时,敌人的一个炮弹落在了三人附近,一声巨响,三人都被震飞了。耿谆原本就身受重伤,已经是强弩之末,一炮下来,当场就陷入了昏迷。
1944年5月25日,在洛阳保卫战中,中国军队杀敌2万多人,国军有1万多人壮烈殉国,另外有3千多人被日军俘虏,千年古城洛阳也被摧毁,国军仅有2千多官兵成功突围。
再次醒来已经成为日本战俘耿谆和其他被俘虏的战士们,被集中关押在洛阳西工营房。有很多汉奸来劝降,被战士们正面拒绝了。大不了就是一死,战士们依旧是中国魂。日本人见他们“冥顽不灵”,将他们全部送往了石家庄战俘营。
之后耿谆和战士们被送往了北京清华园战俘营,那里有着各党各派的战俘,既有国民党的战俘,也有八路军的干部。其中还有很多爱国的百姓、学生、工人等。
1944年,几名日本军官突然来到战俘营,在其中挑选了300名身强体壮的男性,包括耿谆在内,一起压上了火车,被运到了青岛。他们来到了青岛的码头,上了日本的轮船,慢慢远离中国的土地。
耿谆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什么,只知道此刻即将与祖国分离,国家正处于战火之中。自己身为军人却远离国土,顿时心如刀割,热泪横流。在日船甲板上的同胞们,一个个眼神幽怨,耿谆不忍直视。
耿谆望着祖国的方向,扑通一声重重地跪在甲板上,悲壮地喊道:“中国啊!家人啊!耿谆不忠不孝在此拜别了!”在场的中国战俘皆挥泪如雨,也跟着跪在甲板上,失声痛哭。战士们的哀嚎合着大海的波涛汹涌,组成了一曲悲壮的离歌。
受尽煎熬,发起花冈暴动耿谆一行人被送到了日本的花冈,这是一座小山岗,物产丰富,半山腰中有一处铜矿,那是日本军火工业最重要的原料之一。采矿本就是一件危险的事情,铜矿更是,在铜矿里流出的水含有剧毒。要想安全开采铜,必须要提前挖一条排水沟。日本人预计挖一条长450米、宽4米、深2米的排水沟。
为了尽快完成任务,他们从中国运来了1000多名战俘,组成了一个劳动大队,由于耿谆看起来比较健壮,就指定他为劳工大队的队长。
铜矿的工作量非常大,工人们每天要工作15个小时左右,工人们的生活条件十分恶劣。日本监工也不把中国战俘当人看,工人们只要稍有休息,就会惹得他们不快,随即就是一顿毒打。
劳工们不堪重负,被日本人摧残得不成人形,病死、累死、被打死的中国人越来越多。耿谆为了减少伤亡,将劳工中的老人和小孩抽了出来,分成“老人班”和“小孩班”,让他们去做稍微轻一点的活。
耿谆结识了当过八路军护卫班长的刘智渠等人,让他们照料大队中的伤员和病号。并且组织大家,每日省一点粮食出来,给那些老弱病残的人作为补给。耿谆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而出,要求增加劳工们的粮食,却遭到拒绝。
耿谆与刘智渠等人将所有的劳工聚集在一起,在这里大家不分党派,同甘共苦、团结一致。他们来到日本不到半年,被日本监工折磨死去的同胞已经有200多人,再这样下去,在场的所有人都不能幸免。
耿谆说道:“我们是中国人民养出来的军人,在场的所有人党派不同,但是这里,我们都有一个名字,中国军人!什么是军人?军人就应该为国尽忠,守卫国家和人民,死也要死在战场!决不能在这里当亡国奴,受尽折磨!”
说完,大家纷纷附和:“宁死不当亡国奴!”大家都表示愿意听从耿谆的指挥,在这里干一场轰轰烈烈的大事,让国内的中国同胞看看,中国军人没有给他们丢脸!
大家也商议着,暴动之后去哪?所有人在这里都是人生地不熟的,这是大家讨论最激烈的问题。最后大家认为,不暴动的话也是要死的,在屈辱中死去还不如大家以死明志,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经过大家商议,决定在6月27日开始计划。后来得知,那天值班的是正是“小太君”越后谷义勇,他是一名19岁的监工,极富有同情心。在很多时候,他都会给中国遇难者力所能及的方便,从来没有苛待中国人。大家都不愿这位善良的“小太君”被卷进暴乱,于是暴动日期改为6月30日。
大家预计一些顺利之后,来北海道集合,夺取船只,回到祖国;如果失败,那就与敌人决一死战,战败后全部投海,杀身成仁。
6月30日深夜,夜幕笼罩着整个花冈,耿谆一声令下,行动开始。大家趁着监工们熟睡,手起刀落解决了监工,带上他们的干粮。中国劳工人手一把铁锹,向北海道方向跑。在途中没有伤害任何一名日本居民。
劳工中的伤员由刘智渠和刘当路组成的小队共同负责。劳工伤员病号只要愿意走的,一个都不能落下。李光荣、刘锡财各带50人,去美军战俘营和花冈警察所,夺取武器,组成武装小队。有几个被惊醒的日军,还没来得及发送信号,就被李光荣等人围起来猛揍。
危急时刻,另外两名值班的日军跑了出去,被击毙,但是日军的警报也被拉响了。耿谆听到警报声,就知道出事了,当机立断放弃去北海道,前往花冈西南的狮子山。日军集结了2万多人,将700多名劳工们团团围住。
耿谆镇定地站在山顶上高呼:“中国同胞,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为国尽忠的时刻到了!不死不休!”
劳工纷纷冲上去与日军展开肉搏,转眼7百多人只剩下20多人。耿谆知道这场暴动失败了,毅然拿出小刀想要自尽,副队长李克金阻拦劝说他不要自杀。耿谆痛心疾首道:“我是中国人,现在就是我尽忠的时候!你不要拦我!”
就在他们争论之际,日军做好的一个绳环套住了耿谆的脖子,狠狠地拖了过去,耿谆一下昏了过去……
耿谆一人揽责,被判死刑耿谆醒来之时,已经身处日本监狱。不久,日本宪兵司令亲自对耿谆进行审讯。
敌人:“你在中国军队是什么级别?”
耿谆:“连长,军衔上尉。”
敌人:“你为什么要暴动?”
耿谆:“为中国人报仇!”
敌人:“是你下令让劳工们杀了我的士兵吗?”
耿谆:“没错,是我下达的命令,他们的行动都是由我指挥的,所有的罪责由我一个人承担!”
敌人:“你知不知道,杀人要偿命的?”
耿谆:“我们有1000多人在花冈山,其中200名同胞被你们虐待致死,谁来给他们偿命?”
耿谆宁死不屈的精神令敌人感到无奈,同时又深深地敬佩着这位中国军人。
图|耿谆
1945年9月11日,在日本秋田县法院开庭,宣布了审判结果:耿谆被判死刑,其他参加暴动的人分别被判了5年至15年不等有期徒刑。
抗日战争胜利后成原告,为百名同胞讨回公道耿谆虽然不甘心没有回到祖国,但是也没有上诉的想法。耿谆原本以为这就是他最后的结局了,他也早做好了赴死的心理准备。
他们并不知道,此时的日本已经无条件投降了。耿谆在监狱里,一位日本青年,偷偷向牢中丢了一个小纸团,上面写着“日本投降了,世界和平了”。那位日本青年正是刺杀首相未果的反战派勇士,名字叫做小长光。
老天有眼,美军接管了秋田监狱,耿谆等幸存中国劳工重获自由,之后中国劳动代表在京东协助联合国调查鹿岛组案件。
1947年9月,耿谆再次来到日本,为联合国提供证据,将日本监工的残暴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谁能想到,原本被判死刑的耿谆,如今成为原告,义正词严地控诉日本人的罪行。
1948年3月1日,国际军事法庭对鹿岛组虐杀中国劳工的有关工作人员进行了判刑:河野正敏绞首!福田金武郎绞首……
1985年,耿谆已经71岁了,他偶然看到一则新闻,“花冈事件”的幸存者刘智渠等4人,向鹿岛建设提出了赔偿要求。他感到惊讶,时隔多年,难道还可以追究日本人的责任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一定要为死去的百名中国劳工讨一个说法。
耿谆为此写了一本关于花冈暴动的书籍,日本有一位作家对花冈暴动死去的中国劳动抱有极大的同情心。他们在日本成立了一个“中国人强制劳工思考会”,专门调查战争时期,中国人在日本受到的迫害事件。
1988年12月,耿谆以“联谊会”的名义,向日本鹿岛建设提出了三个合理的要求:
必须向中国劳动公开道歉;在中国南京和日本的大使馆各建一所纪念馆,在里面记录日本所犯下的罪过,让后人永远记住历史;鹿岛建设必须赔偿当年在花冈工作的986名中国劳工,每人5百万日元。 当年中国政府放弃了国家之间的战争赔款,不代表中日双方民事之间的赔偿也一并放弃,这是一场劳工案件。但是鹿岛建设拒不接受后面两项要求,态度十分强硬。
耿谆等人气愤不已,将他们告上了法庭。1995年12月20日,在日本东京地方法庭上,耿谆递上了一纸状书。遗憾的是,耿谆最终败诉。耿谆对此日本媒体说道:“这说明日本司法方面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他们与日本帝国主义不认错的态度一模一样。”
1998年5月,日本律师团团长新美隆,当年志愿为中国劳工伸张正义,他来到中国拜访耿谆,询问他是否还要继续打官司。耿谆坚定地说道:“继续,我要打到他们认错赔偿为止。”
当年在花冈暴动中幸存下来的中国人,现在都已经年迈不堪,被病魔缠身。但是他们的眼中仍然在闪闪发光。
2000年1月29日,日本东京高等法院宣判,“花冈事件”案件和解。但是在《联合声明》中,鹿岛建设承认了自己所犯下的罪行,并进行了道歉,但是他将给中国劳工们的5亿日元赔偿款,设为补偿金,是“捐”给中国劳工,而非“赔偿”。
图|耿谆
这令耿谆无法接受,坚决不肯去领这笔钱。他愤怒地说道:“这是原则问题,中国劳工不需要他们‘捐’钱,我们只需要合理的赔偿。”
2012年8月27日,耿谆老人因病去世,享年97岁。他至死都没有去领那笔鹿岛建设“捐出”的钱,他去世前留下遗嘱:“耿家后人,都不许去领那笔钱。”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8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