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革命军(剧照)
01 黎元洪:坐镇武汉,顾盼自雄
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党人把黎元洪从卧室搜出来,要求他配合革命,出面当带头大哥。
黎元洪吓得面色惨白,急得大喊:我不能胜任,莫害我,莫害我。
革命党人李翊东拿枪指着他的脑袋说:我们不杀你,要你做都督,你还不愿意!再不答应,我就枪毙你!黎元洪还是拒绝。
黎元洪(剧照)
这时,李翊东拿起笔在《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布告》上,签了一个“黎”字,当天这份布告就贴满了全城。黎元洪这下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又经过几天的观望,他才答应加入革命。
黎元洪(剧照)
这次被迫造反,彻底改变了黎元洪的一生。
在此之前,黎元洪是湖北常备军第21协协统(类似于旅长),湖北军界二把手,他长于练兵,军务娴熟,为人忠厚,爱恤士卒,在同僚中口碑很好,在军队中声望很高——这也是革命党人为什么非要推他当都督的原因。
黎元洪是着名的稳健派,在湖北乃至整个南方军界有相当声誉(1906年彰德秋操,黎元洪指挥南军,与北洋军进行对战演习,他练的兵被评为“在东南各省中,实堪首屈一指”),他出面领导革命,对稳定湖北人心,促进革命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黎元洪(剧照)
人们认为,连黎元洪这样的人都带头造反了,可见反清确实是大势所趋。在黎元洪以及湖北另一重要人物汤化龙(立宪派头面人物,代表另一股反清力量)的号召下,其他省份也相继爆发了革命,宣布脱离大清王朝的统治,革命迅速蔓延成燎原之势。
不久,孙中山从国外回来,革命党人在南京筹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7省革命代表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
孙中山获得了16票(有1票投给黄兴),黎元洪则是全票当选,可见当时黎元洪的声望之高。孙中山发电给黎元洪说:武昌义举,四海云从,列国舆论,歌诵军民,无微不至,而尤钦佩公之艰苦卓绝。给黎元洪狠狠点了个赞。
孙中山(剧照)
1912年2月,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孙中山宣布辞职,袁世凯被选举为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依然被选为副总统。
副总统是个地位崇高的虚职,但黎元洪兼着湖北都督,湖北又是首义之省,革命中心,这一虚一实两个职务加起来,使得黎元洪成了北洋派与同盟会之外的第三股力量,几乎与北京、南京成鼎足之势,据全国之中,顾盼自雄。
当时,举国公认的四巨头,按顺序排下来分别是:孙中山、袁世凯、黄兴、黎元洪。
剧照
02
黎元洪是被迫革命的,他与革命党人始终有隔阂,与旧军官、旧官僚以及立宪派走得更近。
革命成功后,不少湖北革命党人居功自傲,不把黎元洪这个领导放在眼里,言谈举止对黎很不屑,黎元洪不甘心当傀儡,为了彻底掌控大权,他与革命党人之间爆发了权力斗争。
1912年2月,革命小团体“群英会”发起暴动,赶跑了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长孙武。孙武、蒋翊武、张振武并称“三武”,是辛亥革命元勋,不过此时孙武已经和革命党人闹掰,倒向了黎元洪。
在旧军官、旧官僚以及立宪派的支持下,黎元洪以“群英会”事件为借口,大肆镇压、打击、排斥革命党人,一遍又一遍地改组湖北军政府,把重要岗位都换上了自己人。
8月,黎元洪借袁世凯之手,除掉了“刺头”张振武,他还以财政困难为借口,将湖北革命党人控制的军队大肆裁撤,湖北8个师被裁的还剩3个师,军官也都换成了亲黎的人。
张振武醉骂黎元洪(剧照)
黎元洪变脸,引起了革命党人的愤慨,同盟会总部宣布,革除黎元洪同盟会协理的职务并将其除名,与其断绝关系。
以这一事件为标志,黎元洪和革命党彻底分道扬镳。
1913年3月,国民党(同盟会已升级为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刺杀,4月,袁世凯向五国银行团借款2500万英镑,准备扩充军备,武力扫平国民党控制的南方各省。
孙中山从日本赶回上海,号召国民党武力讨袁,是为二次革命。北洋派与国民党的关系彻底破裂,战争一触即发。
此时,作为第三势力的黎元洪,地位举足轻重,从政治上看,黎元洪是副总统,在中间派中很有人望,从军事上看,黎元洪占据的湖北,挡在北洋军南下的必经之路上,如果黎元洪支持国民党,那袁世凯就很难办,如果黎元洪倒向袁世凯,那国民党必败无疑。
袁世凯借款(剧照)
黎元洪已经和革命党决裂了,这次他明确支持袁世凯,他认为宋教仁纯属法律问题,应该法律解决,指责国民党不顾大局,挑起战争,动摇国本。他还向袁世凯表了忠心:元洪惟知服从中央······将来如不幸宋案、借款酿成南北战争,余必力助总统。
4月4日,黎元洪担心自己兵力不足,致电袁世凯,请求派北洋军进驻湖北,帮他镇场子。
湖北居全国要冲,是南北枢纽地带,袁世凯正愁如何拿下湖北这块战略要地,接到黎元洪的请求后,他大喜过望。
北洋军源源不断地从京汉铁路开往湖北。一个月之内,北洋第6师、第2师、第4师一部以及姜桂题的毅军、拱卫军、豫南巡防队,占据了武汉三镇附近所有军事要隘和汉阳兵工厂。
袁世凯(剧照)
就这样,湖北成了北洋军镇压二次革命的基地,黎元洪以副总统兼湖北都督、江西都督的身份,协助指挥北洋军扑灭了江西李烈钧、湖南谭延闿的反袁斗争。
事后,袁世凯称赞:黎副总统能坐镇雍容,临机应变,砥柱东南,使不匝月而收削平大乱之功。还亲笔题写了“民国柱石”四个大字以及“中华民国副总统”的牌匾,派专人送往武昌,表彰黎元洪的功勋。
03 两段接棒:湖北必须北洋化
二次革命,黎元洪迎来了政治生涯的巅峰。
然而,巅峰期总是短暂的,几个月后,峰回路转,一场危机向他席卷而来。
北洋派打败国民党,北洋军开进南方各省区,一统江湖初步实现,黎元洪失去了利用价值,袁世凯不能容忍一个非北洋嫡系的副总统,声望日隆,手握兵权,还占据重要的湖北。
黎元洪书法
别的省份的都督,袁世凯想撤就撤,但对黎元洪不行,黎的资历和声望摆在那儿,需顾忌政治影响。湖北虽然驻有北洋军,但也有忠于黎元洪的军队,武力解决并非上上之策。
袁世凯多次表示,要为黎元洪换份工作,遭黎婉拒,邀请黎元洪进京开会,黎借故不挪窝。总之,他就是不上当。
1913年12月,袁世凯不耐烦了,他派手下一号大将段祺瑞突然到汉口,接黎元洪进京。黎元洪要求缓一缓,安排好工作再出发,段祺瑞坚决不同意,说专车都准备好了,就等你上车。
黎元洪只得听话上车,车还没到北京,袁世凯就发布了任免命令:段祺瑞代理湖北都督。
黎元洪进京后,被袁世凯安置在瀛台,这里是慈禧太后幽禁光绪皇帝的地方。黎元洪拿着每月3万块大洋的工资和补助,成了一名高级囚徒+备胎,直到袁世凯死去。
黎元洪(剧照)
继黎元洪之后,段祺瑞成为湖北第二任都督。他在湖北有一个重大使命:清除黎元洪和革命党人在湖北的势力,以北洋势力取而代之。
他一到任,就雷厉风行地罢免了黎元洪的亲信人马,湖北都督府和省政府的重要岗位,都换上了自己的心腹,他还大力裁撤湖北军队,把更多北洋军开进湖北,重用大批保守的前清遗老,消除辛亥革命的影响。
段祺瑞大力改造湖北之时,河南白朗起义愈演愈烈,河南都督张镇芳镇不住,袁世凯调段祺瑞到豫坐镇围剿。1914年2月,段祺瑞卸任湖北都督,接替他的人是段芝贵。
段芝贵是袁世凯的干儿子,人称“干殿下”,此人业务能力一般,但溜须拍马堪称一绝,他特别会揣摩老袁的心理,对干爹极尽奉承之能事,是老袁最亲信的人之一。
段芝贵
段祺瑞在湖北待了不到两个月,但三板斧下来,湖北已经完成了北洋化。
因此,段芝贵是来做太平都督的,他只需按部就班,守成即可。具体而言,他的任务,一是防堵白朗起义军进入湖北,配合段祺瑞的围剿大计,二是抓革命党,镇压暴动,维持湖北稳定。袁世凯图谋称帝之后,段芝贵的主要任务是劝进和为帝制造势。
整体而言,他任湖北都督期间,表现十分平庸,没有特别重大的事情发生。
04 王占元:对不起,我只想搞钱
袁世凯派段芝贵执掌湖北大权时,有一个人很不服气,他觉得自己最有资格当湖北都督。
这个人就是北洋第2师师长王占元。
镇压二次革命时,王占元率领第2师进驻湖北,战后长驻湖北,他因此成为湖北实力派。段祺瑞走后,王占元本以为自己能接替老段,没想到袁世凯空降了另一个老段。
王占元
王占元大失所望,把满肚子怨气,撒在了段芝贵身上,一点都不给这位顶头上司面子,段芝贵也经常在袁世凯面前,打王占元的小报告,两人上演了一出龙争虎斗。
袁世凯几次派人调解二人关系,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恰好此时奉天将军张锡銮,与手下第27师师长张作霖也在上演龙争虎斗,袁世凯便将段芝贵与张锡銮对调了。
王占元的目标是当湖北老大,他对袁世凯的对调令很不满,放话:等新督军到任,他就解甲归田(都督改将军再改督军,最后改成督办或都理,本质不变)。显然,他在要挟袁世凯。
搁平时,袁世凯肯定要捶死这货,然而老袁正处于称帝关键时期,急需地方实力派支持,也不愿北洋内部不和,只得将湖北督军给王占元。
袁世凯帝制自为(剧照)
段芝贵1915年8月卸任,张锡銮没有实际到任,不算数,王占元是1916年1月上台的。
自此,湖北进入王占元时代,他是盘踞湖北时间最长的北洋军阀,长达5年半之久。
王占元此人,我在《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278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放影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