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之死是西汉初年最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情,在一些演义中还有刘邦写下保韩信的话。
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
然而,刘邦去镇压陈郗叛乱的时候,吕后将韩信诱骗到长乐宫,然后命令宫女将韩信眼睛蒙上,装入麻袋,吊在空中,用木棍乱棒打死。
将韩信眼睛蒙上对应见天不杀,装入麻袋对应见地不杀,用木棍乱棒打死对应见铁不杀。这样的话,吕后没有违背刘邦的命令,也算是合情合理。那么我们有几个疑问?
一:韩信该不该杀?
二:为什么是吕后杀韩信?
三:刘邦的态度如何?
我们接下来就这三个问题来分析一下。
韩信该不该杀
关于韩信该不该杀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看吕后杀韩信的罪名是什么?谋反罪!那么韩信有没有谋反呢?我的看法是没有谋反。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
1.如果韩信谋反,他最少有4次机会可以谋反成功。第一次是刚刚打下齐国,要求刘邦封他为假齐王,刘邦后来允诺了,并且还封了真齐王。这个时候韩信如果要造反,那就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第二次是垓下之战的时候,刘邦邀请韩信、英布、彭越一起攻打项羽,但他们仨要封地,刘邦也允诺了,这个时候如果韩信造反,刘邦也没有好果子吃。第三次是韩信被贬淮阴侯的时候,刘邦带着少部分人去云梦泽,韩信手下还有项羽的旧将钟离眜。如果韩信和钟离眜联合一起,刘邦必死。第四次是刘邦白登之战,被匈奴按在地上摩擦的时候,如果韩信联合英布、彭越一起起兵,那刘邦的汉室江山终将不保。然而韩信四次绝佳的机会都不选择谋反而是选择第五次陈郗叛乱的时候谋反,这个有点说不过去。
2.刘邦在清理异姓诸侯王。很明显韩信谋反和刘邦清理异姓诸侯王的行为,刘邦是主动的,韩信是被动的,甚至是冤枉的。在韩信之死之前,彭越已经先被吕后冤杀了。这是铁铮铮的冤案事实!韩信死之后,英布觉得自己非常惶恐,也造反了。韩信、彭越、英布是众多诸侯王中,实力最强的三位。他们的被逼后来引起了连锁反应,连刘邦的发小卢绾都最后造反了。所以韩信并没有谋反,而是被逼的。
综上所述:韩信不该杀,他的谋反是假的或者说是被逼的。
为何是吕后杀韩信
韩信为何死于一妇人之手,吕后为什么能够杀得了韩信。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萧何的推波助澜。有一句话说的好,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是帮助过韩信扬名立万的人,当年若不是萧何月下追韩信,韩信的军事能力恐怕就此埋没了。而在吕后的授意下,萧何充当了帮凶,让韩信死于吕后之手。
2.韩信低估了吕后的能力。吕后很强,不管在刘邦死之前还是死之后都是一等一的强。吕后在项羽阵营中呆过一段时间,她的心里有了仇恨,仇恨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后来又帮助刘邦干掉了彭越韩信,在刘邦死后又干掉了戚夫人和很多功臣。这样的女强人可谓是非常难得,可惜韩信遇到了,他严重低估了吕后的能力。
刘邦态度如何
刘邦的态度,史书记载了五个字。
且喜且怜之
也就是说韩信之死,刘邦又高兴又非常痛惜。韩信这样的军事能力,现在将其抹杀,确实是非常可惜,另外刘邦的军事能力又不如韩信,如果和韩信打起仗来,刘邦必输,所以韩信一死,刘邦是非常高兴的。然而韩信的死让刘邦也放下了心里的石头,自己的继承人也可以顺利继承了。但他没有想到的是,还有一个比韩信更可怕的吕后。刘邦死后,吕后作乱,打乱了刘邦的部署,差点又让大汉王朝倾覆了。
最后,韩信之死非常可惜,如果他不死,汉朝初年或许能够打败匈奴。
参考文献:《史记》《西汉演义》《汉书》《资治通鉴》
正所谓“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良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天下既然已经大定,把韩信留下来,对刘邦只有威胁,没有半点好处;韩信自拜将以来,一路高歌猛进,连灭魏、赵、燕、齐四国,然后又亲自领兵击败楚国,逼得西楚霸王乌江自刎;此时的韩信,早已功高震主,刘邦是无论如何都不会留他的,即便他不谋夺刘邦的江山,也改变不了这个结局。
韩信谋反,并不是造成身死的主要原因,即便他不谋反,依然改变不了这个结局;灭掉项羽时,韩信就正式踏上了他的死亡之路,被封为楚王后,韩信屁股还没坐热,刘邦就迫不及待的要打击他;借口游览云梦泽,邀请韩信想会,当然!韩信也是聪明人,他清楚刘邦此行的目的,本来打算就此谋反,可转念一想,自己并没有罪,于是就去赴会了;刘邦见了韩信,说道“有人告你谋反”,喝叫左右将其拿下,押回洛阳,韩信有口难辨;
此次刘邦并没有杀掉他,一则没有他谋反的证据,二则韩信战功赫赫,刘邦找不到杀他的理由,只好把他贬为淮阴侯;之后,韩信知道了刘邦的意图,他深知刘邦畏惧自己的才能,迟早会置自己于死地,所以,很少再去理会国事,常常称病不朝,独自躲在家里闷闷不乐;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很难保全性命,于是,他找到了手握重兵的陈豨,撺掇陈豨谋反,想借刘邦出兵攻打陈豨的时候,自己在宫中发动兵变;可他万万没想到,日防夜防,家贼难防,他精心谋划的一切,却被一位家臣告知了吕后;兵变当日,韩信被他的伯乐萧何设计杀死,一世豪杰,只化作兰柯一梦。
答:—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
延展阅读:
韩信
(汉初三杰之一)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 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萧何向刘邦保举韩信, 于是,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对刘邦分析了楚汉双方的形势,举兵东向,三秦可以夺取。刘邦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关中。
在楚汉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平定了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赵。之后,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国。汉四年,韩信被拜为相国,率兵击齐,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于是,刘邦立韩信为齐王,次年十月,又命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迫使项羽自刎。
汉朝建立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被人告发谋反,贬为淮阴侯。 后吕后与相国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
liu武有韩信,文有萧何,谋有我张良,我们三人可谓是黄金组合,为高帝PK项羽、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对此,高帝也心知肚明,曾高度评价我们,说我们是什么“汉初三杰”。
公元前209年,为反抗秦王朝的残暴统治,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豪杰纷纷响应,秦王朝在做了一番垂死挣扎后退出了历史舞台。随后,群雄割据,逐鹿中原,苦战数年,最终刘邦一统天下。在这些叱咤风云的将领中,最耀眼的明星当属一位奇男子――韩信。
韩信此时的威信甚高,因功高震主而被贬为淮阴侯。传闻韩信感觉自己仍有生命危险就向刘邦讨要了个“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器不杀。而刘邦出于无奈也答应了下来,为此纠结难安。
汉十年(前197年),陈?果然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暗地里派人到陈?处联络,要陈?只管起兵,自己定从京城策应。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已定,只等陈?方面的消息。这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并准备杀他。那位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
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恐怕韩信的党羽不肯就范,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假装有人从皇上那里来,说陈?已被杀死,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道:“虽然您有病,还是要勉强朝贺一下。”韩信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
做到了刘邦的三不死条件,也杀死了韩信!韩信死前发现上了萧何的当,便破口大骂,于是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千古名句。一代英雄就此陨落。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2778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沉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