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整个大明王朝,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是当时崇祯皇帝不处死魏忠贤,或许明朝不会亡或者亡的晚一些!1624年明帝国最大的历史事件,莫过于东林党领袖杨涟上疏弹劾大太监魏忠贤24项大罪。也正因为这样一份弹劾,一再被推迟甚至有可能被泯灭掉的明帝国政治游戏规则的转折点骤然而至。
人从来都是两面性的,有好有坏。在盛世,魏忠贤就是个祸国殃民的奸佞;可偏偏那时候的大明已经不是朱棣统治下的骄傲时代,它不过是个外强中干的病虎,急需一名医生诊治,不管你这个医生道德有多坏,能治好病就好。魏忠贤就是这么一个医生,他无赖、混蛋、人渣,可他偏偏能够用这些下九流的办法给你搞到钱来,让你大明苟延残踹。他领导下的锦衣卫和东厂,也足够镇得住朝中大臣。
魏忠贤的存在,其实有益明朝,只要他不死,东林党不会把崇祯当个傻子一样骗,因为他们会忌惮那个躲在暗处的魏忠贤。你看朝廷没钱,崇祯哭着求大家捐钱,大臣们跟着哭穷,要魏忠贤在,管你穷不穷,他有一千种办法从那些大臣手上搞到钱,论政治手段,崇祯差了魏忠贤一大截。他管你袁崇焕怎么折腾,杀毛文龙就杀吧,只要你能打胜仗,心都掏出来给你;你居功自傲?没关系,他会留着你,不过打压一番。换了崇祯就不一样,袁崇焕犯个错,直接就给凌迟了。
明朝之所以灭亡,其实大部分原因还是在于内部的权与利争夺。虽然魏忠贤个人的品德并不是很好,但在处理国家边防问题上却非常的重视大局,如果没有了魏忠贤,恐怕也就不会出现后来的袁崇焕等人的功绩。魏忠贤不过就是一个富有心机的小人,但在大的环境来看还是非常重要的。而在后来魏忠贤去世之后,东林党成为了一个完全不受任何人约束的文官集团。
集团内部非常的腐败,并且都非常的黑心,如果没有他们的产生,当时国家也不会灭亡。中原地区除了开国皇帝拥有掌控军队的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压制文官系统,其余的皇帝都只能在文官系统之中,寻找平衡点而已,在崇祯将魏忠贤除掉之后,东林党文官集团瞬间状大,崇祯也因此失去了控制文官集团的能力。
明朝在末期,马上就要面临着灭亡的境遇,因此将国家的灭亡全部都堵在了率领重军的吴三桂身上。但是这时吴三桂却提出了要求,条件是让崇祯皇帝给予他百万两银子他才肯前来,因为当时的国库已经非常的紧张也拿不出什么钱了,无奈之下便号召朝中的大臣们共同捐出钱财来抵御外敌,结果竟然没有一位大臣愿意将钱拿来抵御外敌。再后来大顺军成功的攻打进了京城,随便地挑选的一家大臣的住处,一搜便搜出了几百万白银的财产,如果当时魏忠贤依然活着,钱也就不会这么难收上来了。
平心而论,魏忠贤为了巩固势力,手段确实狠辣。但他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有抱负有能力的官员。可以看出魏忠贤有原则,他从没有忘记自己是明朝人,不可做动摇国本的事。在魏忠贤掌权期间,明朝的大形势也相对良好,就连辽东也出现了稳定的局面。这份功绩,是无能之辈不能实现的。
在难民揭竿四起与关外金兵的虎视眈眈下,明朝需要有一位能权衡各方势力,稳定民心的人来操持局面,虽然这并不能改变大明朝积重难返的局面,但好歹能为复兴创造更多的时间与机会。东林党满口仁义道德,但是干的事和魏忠贤差不多,排除异己,打压良善等。对于朝政,却从来没有出过正确的意见,耽误很多大事,所以东林党必须为眀亡负责
我认为魏忠贤如果不被崇祯皇帝杀害,他留下来之后会成为崇祯手里的刀,大明确实不会那么早灭亡。
魏忠贤虽然是个宦官,但是他深得天启皇帝信任,手中握有大权,在朝廷之中有不少官员投靠了他,但是天启皇帝死后崇祯皇帝继位,崇祯皇帝认为魏忠贤结党营私,对他的统治十分不利,所以杀了魏忠贤。
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之后,他没有办法制约东林党,以至于朝廷运转非常困难,后来李自成攻打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相传在自杀之前,崇祯皇帝非常后悔杀了魏忠贤。
一、魏忠贤代表皇权,杀了他皇帝自断臂膀。明朝天启皇帝对魏忠贤十分信任,并且让魏忠贤掌权,在很多士大夫眼中,魏忠贤就是奸佞,但是明朝的文官集团非常强大,天启皇帝想要掌权,必须有自己的势力,他只能信任身边的人,宦官集团就是他手里的刀,魏忠贤代表的是皇权,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天启皇帝的同意。
魏忠贤虽然势力强大,但是没有天启皇帝在后面撑腰,他的势力很容易瓦解。崇祯皇帝继位之后,魏忠贤的势力瓦解非常迅速,说明皇帝的支持才是他强大的原因。
二、魏忠贤掌权时期,没有加重民众负担。魏忠贤掌权时期,虽然也有贪污受贿的情况,但是他出身农家,对普通民众比较好,他掌权时期加重了商税,没有加重普通民众的赋税。这也是他受到明朝士大夫集团讨厌的原因,明朝士大夫集团背后都有大商人支持,魏忠贤加重商税,等于触动了他们的蛋糕。
魏忠贤掌权时期,天启朝相对比较稳定,民众没有大规模造反,清朝也龟缩在辽东地区。魏忠贤死后,作为商人代表的东林党加重了农税,才发生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三、魏忠贤掌权对皇权没有影响,比东林党更可靠。魏忠贤是个宦官,虽然他有私心,但是他明白他获得的一切都来源于皇帝,对皇帝非常忠诚。反观那些东林党人,谁当皇帝对他们来讲都一样,后来很多大臣都投靠了满清,其中不少是东林党的领袖,可见他们毫无气节可言。
魏忠贤不死,大明虽然无法避免灭亡,但是能多活几年。大家对此有什么其他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不能这么说,明朝灭亡原因很多,内忧外患都有,主要还是当官太贪。你想想,哪个朝代不都出贪官,多的如黄河之沙,现在也一样。崇祯皇帝的政策对大明灭亡也推进了一步。大太监魏忠贤,我想我一说他你就对他没什么好感,可是他还对明朝做了很多贡献,万历年间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当年万历想要收矿产税,但是大臣全都反对,因为大臣是矿产的后台,收税就相当于跟他们要钱,当然不干。到了魏忠贤,他不顾天下大臣反对,一致要收矿产税,从而使农业税降低,百姓安居,才没激起民变。到了崇祯,又不收矿产税了,反而农业税加深,形成内忧民变。所以你要说朱常洛不死,魏忠贤恐怕上不了台,反而让农民税更高,估计到他这里就有民变了。大明就更撑不住24年了
魏忠贤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大宦官,大家都知道他的臭名,却不知道他对于朝政的制衡发挥着很大的作用,有魏忠贤牵制东林党,虽说不能阻止明朝的覆灭,但是却可以让大明朝吊住最后一口气,延缓灭亡的时间。
由于影视剧和各种小说的影响,魏忠贤被刻画成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奸大恶之徒,他宛如大明朝的吸血虫,无视帝王的权威,贪婪的吸食着民脂民膏,破坏着朝廷的正常运转,浑身上下都充满着邪恶,简直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反派大BOSS。
但是这些完全丑恶化的形象,并不代表他的真实面貌,其中有很多脏水都是东林党泼到他头上去的。这是因为魏忠贤是东林党的死对头,魏忠贤在世期间,诚然做了很多危害社稷的错事,但是他也打压了那群腐儒组成的东林党,让他们老老实实的为明朝效力,有钱的出钱,有文采的贡献文采,积极配合朝廷之中的工作。
不满于被魏忠贤压制的东林党,就对魏忠贤口诛笔伐,利用笔杆子大肆宣扬魏忠贤的丑恶行径,不管有的没的,都把屎盆子往他身上扣。在东林党的大力宣传之下,崇祯帝也是对魏忠贤恨之入骨,找准机会一举除掉了魏忠贤。
然而,年轻的崇祯帝并没有迎来转机,魏忠贤一死,东林党就彻底站起来了,他们失去了束缚之后,根本不把崇祯放在眼里,开始变本加厉的危害大明朝,辽东战事也没有人愿意出来缴税,平时崇祯想干个啥,都没人站出来支持,个个哭穷装孙子,缩着看笑话。
底层民众的生活也是更加煎熬。再加上天灾不断,人们连一口饭都吃不上,不得以举起反旗,让大明朝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75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春秋》与殷墟甲骨文材料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