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治痛哭“我怎么忍心给亲舅舅定罪”时,后人都被他出色的演技迷惑了,于是后人都把杀害长孙无忌的罪责推给了武则天和许敬宗、李义府。
唐高宗李治深谙以柔克刚之道,小的时候他在父母面前装弱,在兄弟面前装怂,在大臣面前装嫩,在老婆面前装柔。其实这是个毒辣的家伙,他总能收获美名,同时又把污水让别人带走,比如长孙无忌之死,他才是真正的凶手。
长孙无忌犯了什么罪呢?原来有个叫李奉节的洛阳人,状告长孙无忌和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勾结,图谋造反。
他们为何要造反呢?因为长孙无忌是前太子李忠的拥趸,李忠被废后,当初的盟友柳奭、褚遂良、高履行、长孙祥、韩瑗等一个个接连遭殃,长孙无忌觉得下一个目标就是他。
负责案件审查的许敬宗煞有其事地劝李治擦干眼泪:“当年汉文帝杀舅舅薄昭,谁说文帝的不是了?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这个理由很充分,于是李治流着泪对舅舅拔刀了。
所谓谋反,至少要有动机、行为和结果三项不可或缺的证据,可是许敬宗自始至终只以猜测性的语言说长孙无忌“欲反”,没有抓到任何把柄。面对这么大的漏洞,李治却不闻不问,这岂不是在鼓励许敬宗?
长孙无忌父子被流放后三个月,李治又让许敬宗、李积等人复审长孙无忌案件。许敬宗令中书舍人袁公瑜追到黔州,逼长孙无忌自杀,还抄没其家产,流放其全族。
如此赤裸裸的加害行为,如果不是李治背后的导演,鬼都不信!
长孙无忌会谋反吗?当然不会,假如大唐的朝廷只有一个人不谋反,那个人一定是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同母哥哥,兄妹俩自幼受异母哥哥欺辱,被迫漂泊到舅舅高士廉家里生活。李渊起兵后,长孙无忌一直追随李世民,是李世民最信任的人,也是玄武门之变的首功之臣。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才在临终前,把李治托付给了他这个亲舅舅。
以长孙无忌的地位,他在朝中说一不二,没有理由谋反,除非他想当皇帝。
长孙无忌绝不是孟浪之徒,他不善武功,是个标准的儒生,很懂得进退之道。李世民登基后不断提拔长孙无忌,可长孙无忌深知他的身份容易招致嫉妒,所以一再退让,直到李治被确认为皇太子,他才逐渐走向核心层。
当初李承乾被废后,长孙无忌力挺李治,也这是这个原因,李世民才放心地任命长孙无忌为第一辅臣,并且遗令褚遂良:“我得天下,多赖长孙无忌之力,你作为辅政大臣,不要让谄媚之徒伤害到他,否则就是你的失责。”
长孙无忌既没有谋反的动机,也没有谋反的条件,更没有谋反的行动。
长孙无忌虽然是宰相,但他有个瘸腿——不掌兵,谁是李治的军事助手呢?李积。这就是李世民临终前精心安排的政治格局,朝政大权在长孙无忌、褚遂良、于志宁之手,军事上用李积当防火墙。
假如长孙无忌谋反,难道就靠他手上的笏板跟禁军搏斗?
就算长孙无忌有贼心也有贼胆,但事实上他什么也没做,李治一句话就让他成了庶民,又一句话就让他丢了性命,请问这是谋反者该有的姿态吗?
那么,甥舅俩究竟发生了什么,导致李治非要对长孙无忌下毒手呢?
从浅层看,甥舅俩的矛盾源于武则天。李治突破人伦禁忌,不光娶了老爸的女人,还要将她立为皇后,长孙无忌不希望外甥做得太出格,更不同意他废了无辜的王皇后。
从深层看,二人的矛盾其实是一场大唐帝国未来政治结构和利益分配的权力之战,是关陇集团与庶族集团的巅峰之战,而在这场斗争中,皇权选择了庶族集团。
李世民给李治留下的宰相班子中,长孙无忌、于志宁、韩瑗、柳奭同属关陇、河东士族集团,褚遂良虽是北迁的南方士族,事实上也已经融入关陇集团。李积则属于山东士族集团,许敬宗属于不入流的庶族集团。
如果你深扒一下这几位宰相,以及前宰相高士廉的关系,就会发现他们通过姻亲早就结成了一个同盟,这个同盟中除了长孙无忌外,还有一个一点不起眼,却能撬动政局的人物——王皇后。
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也是关陇集团的重要一员,柳奭就是她的舅舅。因此,王皇后事实上代表了关陇集团的未来。
比较遗憾的是,王皇后无子,在柳奭、长孙无忌的操作下,她收李治的庶长子李忠为子,并顺利地将李忠推上太子之位。
很显然,以李忠和王氏家族为中心,就会形成未来的权力核心,这个核心自然也包括了长孙氏、柳氏等关陇豪门。
很遗憾,武则天出身于庶族家庭,她进不了豪门圈。因此这不是简单的两个女人之间的斗争,而是背后两派势力的斗争。
不过武则天也不孤单,随着豪门集团自隋唐以来的没落,庶族集团正在崛起,比如许敬宗、李义府等人,他们要凭借背后的靠山发动反击战了。
这个靠山不是武则天,而是李治。
李治为何要与豪门为敌呢?难道亲舅舅不香吗?权力分配不能单纯论亲情,皇权与势力集团历来就是一对矛盾,正因为长孙无忌背后势力太大,李治才不得不让渡皇权。
人人都以为皇帝至高无上,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其实这是个误会,皇权的基础是势力集团的拥护,离开这个基础皇权就是沙滩上的高楼。
可势力集团太强,也必然威胁皇权。所以列朝列代都是皇权与势力集团之间的权力平衡游戏,势力集团总希望把自己做大,聪明的皇帝会给势力集团制造对手,以从中渔利。
李治玩的也是这个游戏,他希望通过培养庶族集团压制关陇集团,进而实现皇权的独裁,摆脱给舅舅当傀儡的角色。
因此,李治力挺庶族并非为了武则天,而是碰巧武则天刚好是庶族。
一场看似家长里短的女人之争,背后却是刀光剑影,也正是如此,才有一大批重臣不惜堵上家族姓名,也要奋力一搏,实在是未来的政治利益太大了!
长孙无忌有退的空间吗?没有!即便他想退,背后的集团势力也会推着他前进。同样武则天也是如此,李治也是如此,亲情最多是交易中的添头而已。
这场甥舅斗争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事件,长孙无忌的冤死,代表着豪门集团的进一步瓦解。随后接班的武则天秉承李治的思想,对残余的豪门势力展开围追堵截,进而让关陇集团这个名词彻底被扫进垃圾堆。
这是一场必须抛开道德和人伦视野的斗争,它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发生的事件。我们对长孙无忌的冤死可以报以同情,但也没必要过度指责李治的冷酷无情,因为本质上他们都是历史的棋子。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家规模庞大的商业集团的董事长,然而,总经理却是你的亲舅舅,那么,你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
是商业集团不赚钱吗?是某笔投资会亏损吗?不,都不是,你只会关心一件事:你作为董事长,能不能说了算。
长孙无忌兔死狗烹
或者说,是你这个董事长说了算,还是身为总经理的舅舅说了算?下面的人听谁的?
一山不容二虎,两虎必有一争!
公元655年,也就是永徽六年,唐高宗李治面临的最棘手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他亲舅舅,当今文臣第一人,朝廷的实力派长孙无忌。
唐高宗李治其实应该感恩长孙无忌,正是长孙无忌的坚定主张和支持,唐太宗李世民才选定了李治当接班人。
然而,这份情,李治其实已经还清了,六年了,李治登基六年以来,长孙无忌几乎拥有了作为人臣所能拥有的一切。
尤为重要的是,李治把长孙无忌推出去,替他解决了宗室一派的威胁。
如何对付长孙无忌,李治想到的方法就是掺沙子。
唐高宗李治很会耍弄帝王心术
严格来说,长孙无忌属于外戚集团以及关陇集团领袖双重身份,在朝廷中政治能量极大。
如果长孙无忌不肯配合,那么,李治就会被实质架空。
李治看了看满朝文武,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以及一个支持者。
突破口就是废黜王皇后,把武则天扶成皇后,支持者,则是被长孙无忌排挤掉的李绩。
唐高宗李治借着废黜王皇后一事,发起了试探。
长孙无忌:不行!武昭仪算个啥?出身低微,她配当皇后吗?
褚遂良:不行!坚决不能换掉王皇后!王皇后除了生不出儿子,没犯啥错误啊。
到了李绩这里,李绩回答道:这是帝王家事,您自己决定吧。
李治与长孙无忌,也曾有过蜜月期
这一对比,李治明白了,李绩是支持自己搞大事情的,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手伸的已经太长。
按理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不是傻子,他们为什么就不能遂了唐高宗李治和武昭仪的心愿呢?
原因其实很简单,保护王皇后不被废黜,其实是保护所谓的礼制,所谓的礼制,其实背后是一种潜规则:王皇后的背后,牵扯着大量说不清楚的政治结盟关系。
政治天然就有站队的趋势,你不是那个圈子里的人,你就会是那个圈子的潜在敌人。
对长孙无忌来说,保护王皇后,是保护当前稳固的礼制。礼制的背后,捆绑了众多大家族和既得利益群体的实质利益。
反过来想想看,如果武则天成了皇后,那么,武氏外戚就会成为唐高宗李治手中的重要棋子,李治可以用这些棋子,和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展开肉搏厮杀。
长孙无忌老谋深算
所以,武昭仪当皇后,绝不是变一个称谓那么简单,背后是各方政治力量的博弈。
很快,李治就让长孙无忌看到了他铁一般的意志,褚遂良被贬官,驱除了长安,去了潭州当都督,随着武则天被立为皇后,褚遂良一贬再贬,都被贬到了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显庆三年(公元658年)死在任所。
而长孙无忌就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了,需要一个新的理由:污蔑他谋反!
长孙无忌被捕之后,审讯的案宗送上去,唐高宗李治看都不看一眼,就按照处理意见,直接把长孙无忌销爵,流放到了黔州(今重庆彭水郁山镇),公元659年,长孙无忌被逼自缢而死。
有意思的是,虽然武则天当上了皇后,但由于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老臣已经被清算完毕,所以,武则天的娘家人武氏家族在李治死之前,根本没有受到任何重用,李治始终对他们严加防范,小心翼翼的保护着自己的权威不受侵犯。
皇后废立,只是一根导火索
而武则天竟也没有什么办法。
长孙无忌有没有谋反?显然不可能谋反,除非他想自己当皇帝,可他又没有霍光那样的实力,就算兴废立,也绝不可能,李治是他一手捧上来的,再打倒李治,既不是长孙无忌的想法,他也做不到。
然而,为了排挤掉长孙无忌,李治仍然使用了这简单粗暴、却百试不爽的政治手段:诬陷谋反。
整治和清算长孙无忌一派的力量,是唐高宗有意识发动的、布置的一次整体行动,对外以及武力方面,他取得了李勣的强力支持,对内,则有武则天和潜在的武氏集团作为呼应。
谁知,长孙无忌衰亡之快,超出了李治的想象。
长孙无忌心里苦,被李治搞掉是他没想到的
长孙无忌死后,李治感到没有了来自长孙家族和关陇集团勋贵们的政治压力,他又换上了温情脉脉的面孔,很快就召回了长孙无忌的子孙后代,回到首都,继续袭爵,然而,这时候的长孙家族早已元气大伤,再也不能跻身于大家族的行列。
李治是一个非常懦弱的人,虽然是一代帝王,坐拥天下,是天下之主,但是却事事都要听从长孙无忌的安排。自从登上天子之位的那一刻开始,李治便被长孙无忌牵制着,事事都要取得长孙无忌的同意才敢下决定。多年以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治在内心深处堆积起来的恨意渐渐泛滥起来。李治再也无法掩饰内心的不满,也控制不了自己对权力的渴望,所以后来才想方设法的逃离长孙无忌的牵制,而唯一的办法便是将其彻底扳倒。
李治自小便没有主见,也与世无争的,对帝王之位一点兴趣都没有。也许他内心向往的只是简简单单,平平凡凡的生活,做一个逍遥自在的皇子。但是没想到,李世民为了防止九子夺嫡的惨案再次发生,选择了善良懦弱的李治当帝王,原因在于只有他当上了帝王,其他兄弟们才能平安的度过余生。
本以为这从头到尾都是李世民的安排,其实长孙无忌在其中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是长孙无忌力挺李治,在李世民面前说尽好话,这才推李治当上了帝王。一开始李治确实和长孙无忌想象的那样,任由自己摆布,从不敢违背自己。但是时间一久,李治便不再对长孙无忌唯命是从了。长孙无忌千算万算都没有算到,皇位对一个的改变是非常大的。
尽管长孙无忌确实对李唐忠心耿耿,从来没有想过背叛李治,一直兢兢业业的为了李唐的江山呕心沥血,但是有时候真的是吃力不讨好啊!长孙无忌千不该万不该,不应该让李治感觉到威胁,功高盖主的下场,自古以来都是一场酝酿已久的惨案,这把大刀迟早要落下来的,亲舅舅又如何?位及帝位,一样都是死。
长孙无忌是唐朝初年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物。也是唐朝比较有影响力的任务,从李渊建立唐朝,再到李世民喋血宫门,顺利登基,这些都离不开长孙无忌的才智和谋略,李渊时期的时候,封长孙无忌为齐国公,赵国公。
李世民也曾对大臣们说过:“我有天下,无忌力也”。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封长孙无忌为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可以看出他对唐朝皇帝的影响有多大。
长孙无忌是李治的亲舅舅,也是李治背后最大的支持着,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长孙无忌,就没有李治的皇位,不过在李治坐上皇位的第十个年头,长孙无忌被判了“谋反”的罪名,被撤掉职位流放。
影视形象:唐高宗李治
仅仅三个月,长孙无忌就被迫自杀了,一个对唐朝影响甚大的大臣,最后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让人很是匪夷所思,那么,唐高宗李治为什么杀害长孙无忌呢?
一,长孙无忌的势力太大。 长孙无忌是一名宰相,还是一位外戚,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文官集团权力太大,已经达到,就算没有他们点头,皇帝的意见也是没有作用的。
之前在李世民立李治当太子的时候,长孙无忌就说过,谁要反对我,我就杀了他的话,由此可见,当时的长孙无忌,已经严重威胁了皇上的地位和权利。
二,那个时候,李治已经爱上了武则天,对武则天的话是言听计从。 李治虽然是一个皇帝,但是是一个软弱的皇帝,大权都在长孙无忌的手里,所以李治很是生气,而武则天对李治而言是个温柔的老婆,对于一个多情的皇帝来说,还是老婆重要。
三,李治想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皇后,但长孙无忌不同意。 长孙无忌认为武则天就是一个平民的家庭,门不当户不对,在加上李治比较软弱,又离不开他,武则天只是一个女人,长孙无忌认为根本不是他的对手,武则天只是一个妾,如果立她为皇后,会有不少人说闲话。
所以长孙无忌断定武则天一定不是他的对手,他不能让武则天这个大唐的笑话当上皇后,那么皇室的威严何在?
四,武则天是一个复仇心强的人 ,如果说是李治想要杀害长孙无忌,不如说就是武则天想要治他于死地,因为长孙无忌一直反对着武则天。
影视形象:长孙无忌
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武则天借着李治的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而被迷的李治自然相信了武则天,下令削去长孙无忌的一切职务,将长孙无忌流放黔州。三个月之后,长孙无忌被逼自杀。
唐朝凌烟阁二十四位功臣之首就这样结束了自己一生,或许长孙无忌一直到死的时候,都没有想明白,他曾经认为柔柔弱弱的李治,居然会成为害死自己的凶手,而当初自己的苦心经营,只不过是提前给自己挖了一个巨大的坟墓罢了。
有一句老话说得好叫一朝天子一朝臣,对于唐高宗李治来说,长孙无忌是自己是父亲的得力手下,但并不是自己的得力手下,所以他是不相信长孙无忌的,而且李治还要培养自己的势力,但朝中的位置就这么多,只有杀死一些老臣才能把这些位置腾出来,让自己的人取而代之,并且这种事例在每个朝代都有发生,可以说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其次就是长孙无忌手中的权力太大了,已经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而且李治也摸不准长孙无忌对自己到底是不是真心的,所以不敢放任长孙无忌一直这样发展下去,因为一旦他谋反,自己是招架不住的。所以还不如先下手为强把他处死,但是又不能够亲自下令处死他,所以就借了武则天的手。
不仅是长孙无忌,后宫当中的王皇后和萧贵妃,也是在唐高宗李治的默默认下被武则天杀死的。要不然以武则天当时的能力和权利,她是断然不敢杀死王皇后和萧贵妃的,毕竟她们两个的背后是有着很大的势力的,一旦处理不好,肯定会引发朝政的动荡。
此外李世民还在世的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给那些老臣赐免死金牌,给将军赐打王鞭,只要手持这些免死金牌和打王鞭,在皇帝的面前不仅不用下跪,甚至还可以教训当朝的皇帝,这对于李治来说这是他不能够接受的,所以只能找个借口把你处死。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6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