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三国战争|官渡之战,曹操和袁绍谁先开的第一枪

梦如荒凉 2023-09-20 00:06:58

衣赐履按:从这一回开始,我们进入官渡之战。前面我们一直在强调,袁绍和曹操是同盟,甚至可以说曹操是袁绍的小弟。如果大哥和小弟,都有大志向,都想当话事人,则必有一战。

这一回,我们分析曹、袁对决,谁先翻的脸,谁开的第一枪。

先简单回顾一下袁绍的扩张史。

董卓把持朝政之后,袁绍、曹操等人立即成立了反董同盟,有一搭没一搭打了几仗,大家伙儿把董卓一丢,都开始抢自己的地盘儿了。

公元191年,袁绍从冀州牧韩馥手上夺得冀州,自任冀州牧。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袁绍和曹操都是亲密战友,有时合兵一处,有时各自为战。袁绍最主要的敌人有两个,一个是盘踞幽州的公孙瓒,一个是七七八八的黑山民变集团。

公元192年,袁绍和公孙瓒之间暴发了界桥之战,袁绍大胜(详见拙文《

公孙瓒败亡:单纯军事路线的破产》)。

袁绍与公孙瓒又争夺青州(山东省北部),到公元193年,袁绍部与公孙瓒任命的青州刺史田楷,已经打了人近两年,双方全都筋疲力尽,粮草全空,掠夺人民,千里原野,不见一棵青草。袁绍命长子袁谭当青州刺史。田楷攻击袁谭,不能取胜。

袁谭刚到青州时,在黄河以西的疆界,不超过平原县(首府平原,山东省平原县)。之后几年,袁谭向北攻击田楷,向东又攻破北海国宰相孔融,威望和惠政十分突出。

【袁大公子,其实蛮厉害的】

本年(公元193年)这时,朝廷(李傕、郭汜主政)派出的使者赵崎恰好来到,给双方做工作,劝大家以和为贵,于是,袁绍和公孙瓒暂时和解,各自退兵。

三月,袁绍驻军薄落津(河北省广宗县北),与将领和宾客们聚会,突然有人来报,魏郡(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的士兵叛变,与黑山变民集团首领于毒联合,攻占邺城(邺县,冀州及魏郡郡政府所在县),杀死魏郡太守栗成,黑山军数万人进驻邺城。与会诸人有家属在邺城的,都大惊失色,有的甚至嚎啕大哭。袁绍面容不变,言谈自若。黑山军里有个叫陶升的,以前做过内黄县(河南省内黄县西北)的小吏,史书上说他“有善心”,我估计是想回归公务员队伍,率他的手下部众把袁绍家,以及其他家眷在州治所内的,全都用大车送到斥丘(河北省成安县东南,距邺城四十五公里)。袁绍率军抵达斥丘,任命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袁绍率军深入朝歌(河南省淇县)境内的鹿肠山(淇县西南),讨伐于毒。围攻五日,击斩于毒,以及长安任命的冀州牧壶寿。

衣赐履说:显然,朝廷又任命了一个冀州牧。那么,壶州牧为何与黑山贼混到一起了?实际上,黑山贼的老大张燕,早在灵帝刘宏时期就已招安,被任命为平难中郎将。也就是说,黑山军可以被视为朝廷的人。光杆儿司令壶寿,惹不起袁绍,只好求助于黑山。

袁绍顺山北行,进攻左髭丈八等乱匪,将乱匪全部斩死。又进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斩杀数万人。

最后,袁绍与黑山军张燕以及匈奴屠各部落和雁门(山西省朔州市东南)的乌桓部落在常山交战。张燕有精兵数万人,战马数千匹。双方打了十余天,张燕军死伤虽多,袁绍军也感到疲惫,于是双方各自撤退。

衣赐履说:这一战,吕布帮了袁绍大忙,详见拙文《

吕布的幼稚型人格(上):袭取徐州》。

公元194年,趁曹操征讨徐州,陈宫、张邈等人迎接吕布,策反了几乎整个兖州。此后,曹操与吕布大战近两年,袁绍给予曹操人力、物力的支持。此一时期,袁绍也应该在发展在并州和青州的势力。

公元195年,献帝刘协从长安东返,暂留河东(山西省夏县)。沮授向袁绍建议说:

将军您家世代重臣,忠义传家。如今,天子流离,宗庙残败。我见各州、郡表面上都称自己是义兵,但实际上互相算计,没有哪个是真正忧国忧民的。现在,您已基本平定冀州,兵强马壮,应该西迎天子,迁都邺城,“挟天子而令诸侯”,积蓄兵马,讨伐不服从朝廷的叛逆(畜士马以讨不庭),天下有谁能与您对抗?

【沮大爷,是个暴脾气】

袁绍颇为兴奋,就打算听从沮授之言。这时,颍川郡(河南省禹州市)人郭图、淳于琼反对说:

汉朝王室已经没落,如今要使它复兴,不是太扯淡了吗!而且英雄豪杰纷纷起兵,各据州、郡,手下人马动辄数以万计。正所谓“秦失其鹿,先得者王”的大好时机。如果把天子迎到身边,一举一动都要上奏请示,听他的,则自己权力削弱;不听他的,则为抗旨不遵。左右都不妥,岂为上策!

沮授说,现在迎接天子,既符合君臣大义,时机也非常好,如果不早作决定,让别人抢先下手,到时后悔莫及。

袁绍想来想去,没有采纳沮授的意见。

衣赐履说:《三国志·袁绍传》本传载,献帝到河东之后,袁绍派遣郭图晋见刘协,郭图回来后劝袁绍把天子迎到邺城,袁绍不同意。裴松之注引献帝传说是沮授的建议。不过,后世大多认为,奉迎天子的建议是沮授提的。

公元196年,八月,曹操将献帝刘协迎到许县。刘协擢升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之后,刘协下诏给袁绍,责备他“地广兵多,但专门结党营私,没听说有勤王救驾的军队出动,只是擅自互相讨伐”。

袁绍上书,搞了一通自我批评,又作了一番自我辩解。

十月,刘协任命袁绍为太尉,封邺侯。袁绍耻于自己的官位在曹操之下,大发雷霆,说:

曹操几次差点丢掉小命,都是我救了他。现在他竟挟持天子,对我发号施令!

于是,上书拒绝接受。曹操害怕,请求把大将军一职授予袁绍。

十一月二十五日,任命曹操为司空,代理车骑将军。

公元197年,三月,献帝刘协下诏,派将作大匠孔融持符节到邺城,任命袁绍为大将军,兼督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四州事务(兼督冀、青、幽、并四州)。袁绍接受。

衣赐履说:这一段,读来挺没意思的。仔细品,其实很有点意思。我们说,自从曹操迎奉天子之后,本来就存在于袁、曹之间的裂缝,越撕越宽。在上大菜之前,先得上点下酒小菜。于是,双方就你来我往过了过招儿。

【曹操:孤要和本初好好玩儿玩儿】

曹操先搞个大将军干干,然后任命袁绍为太尉,看袁绍什么反应。袁绍自然大怒,不接受。曹操于是“服软”,把大将军让给袁绍,袁绍接受。

这一来一往、一让一受,尽显曹公大度,袁绍小器。袁绍被曹操耍了,而且无法破解,左右都不对。

然后,曹操派孔融去给袁绍宣布任职命令。这个事儿,非常搞笑。

孔融本来是北海国宰相,属青州。青州刺史袁谭把孔融打得满地找牙,老婆娃娃全被俘虏。曹操和孔融有旧,于是把孔融召到朝廷,任为将作大将。

仅仅几个月前(应该不超过一年),孔融差点儿被儿子给打死,现在摇身一变,成了给老子宣布任职命令的朝廷使节。袁绍只要接受任命,就得赔着笑脸把家属还给孔融,没准儿还要被孔才子冷嘲热讽一番(孔融是奚落人的高手),这个场景得有多尬啊。难道朝廷没别人可以出使了吗?有的是。只不过,曹老板就要让孔融过来羞辱你,呵呵。

还有更有趣的地方。曹操任命袁绍为大将军,又让他“兼督冀、青、幽、并四州”。注意,是“督”这四个州,换句话说,袁绍已经不是冀州牧了,冀州牧这个实职,被曹操给撸了!所以说,写公文、签合同、制定法律政策之类的严肃事项,一定要咬文嚼字啊,稍有不慎,就被人给玩儿啦。

袁绍这是吃了哑巴亏。

《三国志·袁绍传》载,曹操把献帝刘协接到许都之后,不但收了河南地,而且关中地区也都宣称归附。此外,袁绍接到的诏书,常常有一些不利于自己之处,非常恼火,又说不出口,就有些后悔没有抢先迎接天子。公元198年,袁绍派使者去游说曹操,指出许都地势低而潮湿,洛阳已经残破,最好迁都到鄄城(兖州州政府所在县,山东省鄄城县北。鄄城离冀州更近,更利于袁绍便宜行事),以靠近富裕的地区,便于供应。曹操断然拒绝。

袁绍的谋士田丰建议说:

迁都既然被拒绝,应当早日进攻许都,奉迎天子。然后,就可利用皇帝的诏书,号令全国,这是上策。不这样,最终会受制于人,后悔莫及。

袁绍未予采纳。

【田丰,袁绍的范增】

衣赐履说:田丰提这个建议时,曹老板正好第三次征讨张绣,听说此事之后,曹老板仗都不打了,闪电撤军,搞得张绣莫名其妙。袁绍拒绝了田丰的建议,是袁绍被判断为“无脑”的最重要依据之一。

但实际上,袁、曹二人现在既是盟友,也同朝为臣,袁绍凭什么打许都?得有理由吧?

当然,如果不是袁绍,而是曹操或者孙策,甚至是刘备,都可能立即出兵许都。但正因为是袁绍,身上背着四世三公的世家包袱,让他下不了这个决心。田丰,就像是袁绍的范曾,可惜的是,他们出的主意,袁绍和项羽使不出。

曹操回到许都,发现自己虚惊一场,更加坚定了他对袁本初的看法: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见《三国志·太祖纪》)。

公元199年,袁绍终于灭掉了公孙瓒。史称袁绍更加骄横,对朝廷进贡的次数和数量都有减少。主簿耿包秘密向袁绍建议说:

当今天下,赤德已尽,土德兴起,你们老袁家就是土德,应当称帝,上顺天意,下从民心。

衣赐履说:据说,汉朝是火德,赤色,袁家是舜的后代,属土德。按照五行终始说,土德将取代火德。

袁绍把耿包的建议告诉手下官员,大家一致认为耿包大逆不道,应该斩首。袁绍不得已,杀掉耿包以表明自己无意称帝。

于是,袁绍挑选了精兵十万,良马万匹,打算攻打许都。以审配、逢纪统军事,田丰、荀谌、许攸为谋主,颜良、文丑为将帅。监军沮授劝阻说:

我们讨伐公孙瓒,连年出兵,百姓疲敝,仓库中没有余粮,各种赋税、徭役都很多。当前,应该先派使者晋见天子,呈上我们消灭公孙瓒的捷报,另外,抓紧农业生产,使百姓休养生息。如果使者不能见到天子,那我们就上表指出曹操断绝我们与天子的联系,然后进兵黎阳(河南省浚县),逐渐向黄河以南发展。同时多造船只,整修武器,分派精锐的骑兵骚扰曹操的边境,使他不得安定,而我们以逸待劳,这样,不出三年,大事可成。

郭图、审配说:

兵法上说,兵力十倍于敌人,可以包围他们;五倍于敌人,可以暴揍他们;兵力相当,也可以一战。以明公之神武,统率北方的强兵,去讨伐曹操,易如反掌。如果现在不行动,恐怕以后再想收拾曹操就不容易了。

沮授说:

用兵去救乱除暴,是为义兵;倚仗人多势众,是为骄兵。义兵无敌,骄兵先灭。曹操奉迎天子,建宫许都。如今我们要是举兵南下,就违背了君臣大义。而且,克敌制胜的谋略,不在于强弱。曹操法令严明,士兵训练有素,不是公孙瓒那样坐在那里等人暴打的货色。如今要舍弃万全之计而出动无名之师,我为您担忧啊!

郭图、审配说:

武王伐纣,不是不义;何况我们是讨伐曹操,怎么能说是师出无名?而且明公兵强马壮,将士们都急于建功立业,如果不乘此时机奠定大业,就是所谓的“不接受上天的赏赐,就会反受其害(天与不取,反受其咎)”。监军(沮授)的计策过于持重,不是随机应变的谋略。

袁绍采纳了郭图等的意见。

【导演肯定跟郭图有仇】

郭图等又向袁绍讲沮授的坏话,说:

沮授监统内外,威震三军,如果势力继续扩张,就不容易控制他了!权柄在主上手中则昌盛,权柄在臣子手中则灭亡,这是《三略》里特别指出的。而且,统军在外的人,不应同时主持内部政务。

袁绍就把沮授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个都督,由沮授、郭图与淳于琼各典一军。

衣赐履说:谁说的对?我们一般认为沮授说的都是对的,郭图、审配是两个马屁精,袁绍是个糊涂蛋。我倒觉得,相当未必。

沮授说,我们派使者去见天子,如果曹操挡着不让我们去,那我们就有理由打曹操了。我倒想问,曹操为什么会挡着使者不让见天子呢?有什么理由呢?

沮授说派兵骚扰曹操的边境,使他不得安定,坐着就大事可定(分遣精骑,钞其边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三年之中,事可坐定也)。这又是什么道理?从我们讲过的部分来看,哪个胜出的军阀是靠骚扰别人“坐定大事”的?

实际上,这次仔细读三国,对沮授我略有失望。在整个官渡之战中,史书对他的言行多有记录,我们讲到了再分析。

袁绍打算进攻许都,记录在公元199年,袁绍真正出兵,记录在公元200年的二月。

【袁绍:曹阿瞒欺人太甚!】

而曹操是什么时候就想灭掉袁绍的呢?

《三国志·荀彧传》载,早在公元197年年初,曹操就着手做与袁绍决战的准备工作了,到公元198年年末,曹操破张绣,擒吕布,定徐州,下了作战决心。

可见,曹操想灭掉袁绍,由来已久,只不过,力量不够,不能动手罢了。但是,曹老板也不想师出无名,他要制造一个理由,他要逼着袁绍动手,而且劳师远征。

《三国志·董昭传》载,公元198年年末,或者公元199年年初,曹操任命河南尹董昭为冀州牧。

哈!袁绍还没死呢,曹操凭什么任命董昭为冀州牧?因为,袁绍已经不是冀州牧了。这下大家知道为什么上文中,曹操下诏袁绍“兼督冀、青、幽、并四州”了吧!虽然你袁本初就跟冀州呆着呢,我在朝廷这儿任命一个冀州牧,我还不让他去上任,我恶心死你!我让你气得肝儿疼,还一点办法都没有。这样的所谓计策,袁本初玩儿不出来。

公元199年,八月,曹操进军黎阳,派臧霸等人入青州保卫东方边境,又留于禁驻扎在黄河之畔。九月,曹操返回许都,分兵驻守官渡。

官渡大战,一触即发。

【袁绍:曹阿瞒欺人太甚!】

衣赐履说:黎阳,属魏郡,是冀州的地盘儿,与兖州的白马一水之隔,曹操进军黎阳,应该是指驻军白马。然后,在与冀州的天然边界——黄河沿岸的重要渡口,全都布兵。打个比方,两个现代国家,边界一直相安无事,突然某一天,其中一个国家在边界上布下重兵,另一方会怎么想?

臧霸等人是一群特殊的存在,被称为“泰山诸将”。他们之于曹操,类似于黑山贼之于朝廷,有种半官半匪半独立的意思。袁谭虽然名义上是青州刺史,实际上对青州的控制相当有限,臧霸等人的地盘就是在青州和徐州之间割出来的。曹操指使臧霸等人在青州的行动,应该也是要对袁绍集团施加压力。

曹老板这一系列骚操作,就是要逼袁绍出手。

实际上,曹操策划在先,翻脸在先,出手在先,但给我们的印象,却是袁绍蛮横无理,仗势欺人,开了第一枪。

这一场大战,其精彩程度,远远超出我的想像,我们慢慢讲。

【图片来自网络】

三国里比较有名的战役有哪些,是谁和谁打,谁赢了

三国有三次主要的大的战役
三国前期的 官渡之战 曹操跟袁绍 这场战役曹操是取胜无疑没什么悬念,因为袁绍根本不是曹操的对手.
赤壁之战是三国中最为流传的一战也最有名,对证双方是曹操对刘备和孙权 其实就是曹操打刘备最后刘备把孙权也给搭进来 最后是孙刘联盟以少胜多在水上打败曹操的汉鸭子军队.
夷陵之战 即哓葶之战 是刘备为报仇发兵讨伐孙吴 最后被陆逊火烧七百里营 大败

关于官渡之战的疑问官渡之战前曹操和袁绍的部队


关于官渡之战的几个问题:官渡之战前曹操和袁绍的兵力

关于官渡之战的问题: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也是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这场战役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

交战双方分别是当时占据北方四州的袁绍和为了立诸侯而占据中原两州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那么,这场战役双方投入多少,历史上争议很大。本文根据历史记载和一些详细的分析,论述了这一问题。

一个。双方战前形势

曹操:在此之前,曹骏分别消灭了吕布集团,打败了刘备集团,打败了袁术集团等小股割据势力,基本占领了徐州大部分地区和兖州、禹州以及李思部的部分地区,而荆州的长沙巡抚张喜安在长沙、零陵、桂阳,凉州的冯端,汉中的张鲁等地向曹操投降,使曹操正式加入。

曹操集团的优势:1。拥立皇帝使诸侯在政治上占据有利地位,赢得民众支持;2.曹骏地处中原,属于内陆作战,便于集中主力向某一方向作战;3.虽然曹骏很小,但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多次战争,他是非常精锐的。4.曹操善于用兵,更能听取谋士和将领的意见;5.采取了成功的外交策略。

曹操集团的劣势:1。四面受敌。当时,曹军地处中原,北部和东部有袁绍集团,东南部有孙策集团,西南部有刘彪集团,西部有马腾、韩遂集团。因此,他们可能会受到各方的攻击。2.袁绍出身豪门,祖上四世三公,在社会上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比曹操还大。十八路诸侯问董卓,袁绍是联军统帅,曹操只是张淼的一个将军。3.袁绍集团疆域大,经济基础好,兵力众多,实力超群;4.曹骏连年征战,部队来不及休整补充,而袁俊只与公孙瓒大规模作战,部队条件比曹骏好;5.曹军占领的领土在战争中遭到了很大的破坏,而北方四州相对稳定,使得曹军的粮草供应相对紧张。

为了解除后顾之忧,曹操采取了以下外交行动:

1.安抚孙策:要求汉献帝拜孙策为大将军活捉鲁,立吴侯,同时为儿子娶孙贲之女;

2.南方的小军阀张绣,被征为吴恙将军,并结婚成家,成为官渡之战的生力军。

3.安抚关中军阀:任命钟繇为守备队长;监督关中军阀将领;

袁绍:幽州强敌公孙瓒已被消灭,占领河北、青海、友联、幽州四个北方州和兖州东部。同时也曾颁给北方少数民族,如乌桓王塔顿等人,可汗尹寿。这样一来,除了在并州方向与关中接触,唯一的敌人就是曹操。下一步只有两个选择:南攻曹操,西攻关中。但即使我们在西方取得了胜利,我们仍然要在中原与曹操作战。所以袁绍唯一的选择就是在曹操太强大之前出兵消灭他。

虽然袁绍也派人请刘表南下攻打曹操,但并没有完全成功,刘表基本保持中立。

两个。双方战前部署

袁:实力基本没有争议:《三国志》,《资治通鉴》都有比较明确的记录。十万名士兵和一万匹战马参加了进攻;估计兵力为111,200人,包括10,000多名骑兵。

另外,热《世语》记为5万元J

战争中的主要将领和顾问有:

统帅:袁绍,顾问:许由、辛平、苏游。

前锋军:前锋将军阎良;步兵上尉马琰;骑向前的将军文畴;骑马的另一系司马丁涵;骑队长王默;周目刘备。

左:淳于琼,陆军上将;步兵上尉穆元锦;骑校尉韩;骑着吕的黄伟;在赵睿骑马。

右卫营:居寿,三军统帅;步兵上尉姜奇;陈迅,水上队长。

中营:主公袁绍;幕府史源潭;主簿陈琳;中央根据地监察军总司令司马迁郭图;步兵队长高兰;骑校校尉张合;骑马司马何茂;骑着韩勋船长;骑马的是司马韩萌;射校尉吕匡;声司马鲁详。

后军:蒋益渠将军;步兵上尉张凯。

交通总司:司马亦护军为纪;戴盟是负责运输的上尉。

除袁尚、沈沛在冀州,高倩、国源在并州,袁Xi在幽州、青州外,其余基本上都在官渡。留守兵力约45万人。

据青州刺史袁谭说,在官渡军中,对进攻青州军的牵制行动没有被反击,这说明袁绍的青州军主力是在官渡一线。

官渡进攻兵力分布:

先头部队兵力:根据其作战情况分析:阎良率领步兵队长11000人在前,文丑率领骑兵队长11000人在后,其他骑兵部队在后,总兵力25000人;

左军兵力:两个队长营加一个单兵部总兵力约23250人;

右军兵力:两个上尉营的总兵力估计约为15180人。本来巨寿统率大批军队,但战役一开始,郭图和沈沛就分了不少。

中国陆军兵力:主力军团:有4个校尉营,估计兵力约44.3万人。

后方部队和运输部队:没有参战。从总体上分析,大概有15000人左右,其中后方步兵第1队长营有11000人,估计都匀第1队长营不是作战部队,人数大概有几千人。

说明:袁俊正规作战部队与汉军类似:一个上尉营约11000人,相当于一个现代师;一部分2600人,相当于一个现代集团;上尉营和营之间的部队是其他师,相当于今天的旅或加强团。后来,鲁肃曾经说过,赤壁之战之前刘备的残余势力不在一个学校,也就是不到一万人,也就是说一个学校大概有一万人。

综上所述,的总兵力为16万余人,其中11.12万用于进攻官渡。

曹:关于参战的军队有一些争议。分析如下:

统帅:曹操,谋士:郭嘉,荀攸,贾诩,董昭,毛杰,

部分将领:黄旭、将军张辽、储旭、关羽、

东郡太守柳岩;平虏校尉于禁;请讨一个队长的欢心;将军李洪;

其中曹操亲自从许昌带了一万中央精锐部队到官渡。《汉记》年曹的人数不到一万,伤员12-3指的就是这部分军队。

原来在河边,驻扎在前线的军队有:

白马有1000名刘彦君,其中2000多人以前在皇军。据估计,演金地区有4000名乐金军。这样看来,官渡的曹军总兵力应该是一万九千人。

以上部队和将领在战役初期直接参加了官渡战役,其他主力部队和将领为:

吴将军的军队:5000人,捍卫th

颍川知府夏,巡抚队长,威武将军,莫砺锋将军曹:约一万一千人,镇守南宛至颍川之间广大地区及许昌外围,防刘表,守许都;

徐长军:于迅,估计2000人;

汝南太守满宠、汝南郡太宗李:六万八千人驻守汝南,防备孙策;

甄东平、程将军:700人驻守鄄城,镇守河上渡口,袁右翼迂回;

琅琊乡军:预计3000人防备袁从青州进攻,数次进攻青州,见《中国战争史》;

李典军运粮:1000多人,负责护送粮草到官渡大营,见《三国志武帝纪》;

广陵巡抚陈等在兖州、徐州等地的部队:守备五万六千人;

根据曹骏的上述部署,可以发现曹骏的总兵力为六万五千余人,这是符合当时历史情况的。同时,它已经包括了绝大多数的曹骏将军。

为了防备周围其他军事力量可能的进攻,曹军部署了1万多的海贼甚平2.5血的兵力,为了防止袁俊侧翼包抄,又动用了1万的兵力,使曹军在官渡的兵力所剩无几。但正是由于上述正确部署,才保证了官渡战役的顺利进行:挫败了刘辟在汝南的叛乱,消灭了袁绍派出的西线迂回军韩训军。实际上,袁绍的许攸提出了进攻许都的计划,这并不是一个绝妙的主意。曹操部署了曹任军来防备这一手。但是曹操对许攸很客气。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6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