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红楼梦》,什么诗词歌赋、男女情感、政治斗争全抛一边,直奔着书中那些古玩宝贝而去,细细琢磨开来自有一番风味。
《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第一次进荣国府,书云【黛玉便知这方是正内室。进入堂屋,抬头迎面先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三个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多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錾金彝,一边是玻璃盆……】
此处有几个关键词值得把玩:大紫檀雕螭案、青绿古铜鼎、待漏随朝墨龙大画,錾金彝。
且说案分几种,有:书画案、条案、炕案、架几案等。其造型分平头案和翘头案,此处正内室应为翘头式的大条案,显得大气肃穆。条案是中国古代厅堂陈设中最常见的家具,官宦及富裕人家的用料精,做工细,普通百姓家也常见,只是价值相对小得多。南方多见在八仙桌后摆一高的条案,上面放陈设品,如花瓶、时辰钟、帽筒等器,起到装饰家居的作用。此处所描写材质为木器中的王者紫檀,雕的也是图纹中的霸者螭龙,可见此物非同一般。鼎为何物就不用细说了,稍有文化者都知此物。鼎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还有一说是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名声赫赫者当属司母戊大方鼎,也是众所周知的。
说到鼎,人们就会想到它的制作材料为青铜,早期如此,后来也有陶瓷和铁制鼎,事实上鼎中最具文物考古价值的就是青铜鼎。此处只略提“青绿古铜鼎”信息量过少,所以不知其具体形状和年代。但我想,能进入荣国府正内室大厅的应为稀有之青铜鼎,不光纹饰漂亮,说不定还带有铭文记载。
待漏随朝墨龙大画,得细说一下,因为这里的前缀很有意思。什么叫“待漏随朝”呢?咱们把四字拆开来解读。
“漏”即铜壶滴漏,古代计时器,此处应为刻漏。刻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已出土的文物中最古老的刻漏是西汉遗物,共3件,均为泄水型。其中以1976年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杭锦旗出土的青铜漏壶最为完整,并刻有明确纪年。比较完整的传世刻漏有两个,均为受水型:一个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是元代延三年(1316年)造;一个在北京故宫[微博]博物院,是清代制造。
清宫内设有“王公宗室奏事待漏所”。随朝即上朝,综合起来理解,“待漏随朝”就是古时大臣在五更前到朝房等待上朝的时刻。但“待漏随朝”和“墨龙大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加上这个前缀呢?紫禁城中的太和殿,皇帝宝座上方是雕着口衔宝珠的蟠龙,再联系到“墨龙大画”指巨龙在云雾海潮中隐现的大幅水墨画,如此以墨龙大画来喻为早朝所见之景象,隐喻朝见君王之意。悬挂此画以示主人身份地位之荣耀,也表示主人忠于君王。此处之墨不一定就是黑色,可以为蓝墨、红墨、金墨等等吧。
回头再看“待漏随朝墨龙大画”这句话,如果舍去“待漏随朝”四字,哪怕加上一连串的形容词也显示不出这张画的份量来。这也是曹雪芹有意而为之,以此显示出荣国府的非凡势力。
錾金彝自然要分开看,彝,据甲骨文,象双手捧鸡奉献之意。是古代祭祀时常用的礼器的总称,商朝时盛行。具体到这里所描述应为青铜錾金彝,不作礼器用,而是荣国府收藏的古玩。
那什么又是錾金工艺呢?錾的意思为在金石上雕刻,錾金,即为在雕刻物上鎏金。
中国的鎏金技术始于战国,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这一技术的国家。从已出土的文物证实,在战国时期古人已掌握了鎏金技术。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的 “楚大官糟钟”来看,它的鎏金技术已相当的成熟。鎏金技术不是一下子就容易掌握的,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通过开创研究、不断探索总结才创造出了这项工艺。主要有:金棍、煞金、抹金、开金、压光五道工序。
从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鼎”来看,造型有战国早期的风格特征,该墓出土的鎏金铜带钩等也为战国早期的器物。所以,有的专家学者认为鎏金工艺初始时间应定于春秋末期或战国早期。
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亦称“涂金”、“镀金”、“度金”、“流金”,是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使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不脱落的技术。这种技术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汉代称“金涂”或“黄涂”。
但鎏金一词出现较晚,就目前所知,鎏字最早见宋人修定的《集韵》中,“美金谓之鎏”。
春秋战国时青铜器中鎏金工艺并不普遍,因此很难判定《红楼梦》中此物是否为春秋战国时器还是汉代时器。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 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天生成孤僻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红楼梦书中除了刘姥姥瞎编的一个姑娘名字叫茗玉,只有四个人物名字带有玉字,分别是宝玉、黛玉、妙玉、红玉,红玉的后来被改为了小红。什么是玉,说文里说:“玉,石之美也”;诗.召南.野有死麕中说“白茅纯束,有女如玉”,玉可以用来形容一切美好的事物。
但是金陵十二正钗中最不受人喜欢的我想除了妙玉没有其他人,为什么曹雪芹还把这个最美好的名字赋予了妙玉这个大家都不喜欢的人物呢?妙玉为什么不为大家喜欢,我想因为这几点
一,四十一回栊翠庵茶品梅花雪中因为刘姥姥喝过的茶杯妙玉嫌脏就不要了,还说:“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 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 他”。就这一段描写,让我们吃瓜群众气愤不已,纷纷为刘姥姥打抱不平,其实我们 细想想,为什么这段描写触动了我们浅薄的自尊心呢?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刘姥姥这个普通阶层,所以这等于是瞧不起我们这些普罗大众,伤害了我们的自尊。刘姥姥虽然很可爱,但是也有很多庸俗的地方,你看刘姥姥走的时候带走了大包小包,鸳鸯说:“这盒子里是你要的面果子,这包子里是你前说的药”你看他还是张嘴要了不少东西,这才是妙玉所看不起的,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普通阶层,就可以随地吐痰在公共场所吸烟大声吵闹,难道说你就说错了吗?瞧不起你就不对吗?后面林妹妹也曾经戏说刘姥姥是母蝗虫,蝗虫所过之处寸草不生,虽然是开玩笑,其实道理是跟妙玉是一样的,他们两个都是清高自诩目下无尘,瞧不起世俗中阿谀奉承,明搜暗刮之流。
二同样在这一回书中妙玉又把自己喝过的绿玉斗给宝玉喝,难道这时他又不嫌弃宝玉脏了吗?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妙玉说自己是槛外人,他高傲孤僻,不合时宜。连邢岫烟都说她“
僧不僧 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没有僧俗之分也没有男女之分,早已经超越生死脱离世俗,所看重的唯有心灵的契合度,他认为和宝玉黛玉是知己,所以才将自己的东西给宝玉用。
妙玉斟了一?与黛玉.仍将前番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来斟与宝玉.宝玉笑道:“常言`世法平等‘,他两个就用那样古玩奇珍,我就是个俗器了。”妙玉道:“这是俗器? 不是我说狂话,只怕你家里未必找得出这么一个俗器来呢。”宝玉笑道:“俗说`随乡入乡’,到了你这里,自然把那金玉珠宝一概贬为俗器了。又写到妙玉听了十分欢喜,这自然是知音之言。
三因为这些事情所以好多读者都认为妙玉是对宝玉有非分之想,我们试想,他连贾母爱喝什么茶不爱喝什么茶他都知道得清清楚楚,他会不知道宝玉和黛玉早已经青梅竹马了吗?用得着做得这么明显在黛玉面前勾引宝玉?既如此,为什么一向小心眼的黛玉就算当时不发作,为什么事后也不发一言?反而在后面鼓励宝玉单独一人去找妙玉乞红梅,因为他们是知己,妙玉文采是连黛玉都佩服的,品格是同样金玉之质洁净之人!是真正的美玉!
红楼梦里,处处体现着茶文化,而且,小说中用的是“吃茶”。
黛玉刚进贾府时,晚饭后漱了口,接着就是喝茶了。黛玉细细的观察着,发现好多习惯和在家时不一样,都一一改过来。
贾宝玉和黛玉在薛姨妈处吃了酒,回来后,丫头茜雪捧上了茶。宝玉说,“早起沏了一碗枫露茶,我说过,那茶是三四次后才出色的,这会子怎么又沏了这个来?”知道李奶奶吃了以后,生气的摔了碗。
小说中,关于茶最精彩的一段是妙玉评茶。刘姥姥二进贾府,贾母带着她逛大观园,到了珑翠庵。妙玉亲自捧上了成窑茶杯,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又说泡茶用的什么水?妙玉说旧年蠲的雨水。然后,妙玉带着黛玉、宝钗、贾宝玉吃体己茶,拿出了珍贵的古玩茶杯,茶水是用封存了五年的花瓮收的梅花上的雪,和宝玉玩笑嘲笑时又说,“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骡了。”细细品茶,才更吃出茶的清淳。看来,妙玉对品茶的见解在众人之上了。另外,贾母也是一个对茶很讲究的人。
小说里还有好多处写到吃茶。比如,王熙凤调侃黛玉“你吃了我们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当媳妇”。再有,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后,宝玉去看望他,晴雯生病了,让宝玉帮她倒茶吃。
我查过,南方闽南这一带人说的就是吃茶,不知道和作者有没有关系。南方种植茶叶,吃茶是一种家常行为,北方人似乎喝茶比较少,喝水比较多。
品茶,茶杯,茶叶,水都很有讲究,要想品一杯好茶,这三者都不可缺。
闲下来,品品茶,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6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