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禅泰山,代表着中国古代皇帝的最高荣誉。很多古代皇帝都想得到这个荣誉!
武则天虽然贵为皇后,但依然有被废掉的危险,居安思危,武则天决定和李治一起上朝,这叫二圣临朝。
武则天之所以能够坐上皇帝的宝座,在于她对于权力的攀爬,有着一个明确的规划和逻辑,知道权力需要层层加码,急不得,但也不能太慢。
通过这些年步步为营,现在武则天手里已经有了好多底牌,确保她不会被轻易拿下,贵为皇后,太子是她亲生的,有自己的外朝班底核心成员,然后就是二圣临朝,确保所有朝臣都明确知道她的权力,不会被人背后捅刀子。
而此时,已经堂而皇之坐在大殿之上,在李治身后,作为“二圣”之一的武则天,并没有心满意足,她有更高的理想和追求。
武则天清楚地知道,要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权力,就必须让全天下人知道自己的能力,她从当年回山西老家得到启示,出游是让自己扩大自己在民间影响力的一个好办法。
于是武则天鼓动李治,要做一件古代帝王都非常希望做的事,封禅泰山,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可是一件大事。
而武则天可不是简单地跟着李治去一趟泰山就完事了,从秦始皇开始,封禅泰山就成了中国皇帝们最高的礼仪,只有在国力强盛,国泰民安的时候才能搞。
而李治统治下的大唐,目前已经差不多可以去封禅了,国力强盛,疆域辽阔,物价稳定,连唐太宗李世民想去封禅,最后都放弃了,现在李治要去,可想而知这是多么重大的国家典礼。
武则天的思路很清晰,这次她要在天下人面前露脸,于是跟李治说了一个看似很合理的理由,封禅泰山是要祭祀天地的。
祭天有皇帝来完成,这个没问题,那么祭地就由皇后来完成吧,这个建议听起来也是比较合理的,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祭祀泰山的活动开始了。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经过精心的筹划和安排,唐高宗和武则天率领大队人马出发了,队伍中有六宫妃嫔、文武百官、护卫士兵,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罽宾、乌苌等诸蕃酋长和他们的随从。
几万人的队伍,就这样声势浩大的出发了,这一走就是两个月,他们这时间也都是算好的,因为要赶在大年初一这天开始祭祀典礼。
乾封元年(666年)正月初一,李治开始祭祀昊天上帝,记住这个名字,这是中国官方认可的最高神,玉皇大帝那是民间认可的,包括一直到清朝,天坛上祭祀的都是昊天上帝。
接下来,正月初三可就热闹了,武则天率领后宫,开启了祭地仪式,这可是千百年来头一回,路上总是遭遇大臣们的非议,不过武则天才不管这些,她要的就是这个影响力,她要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她也有独立的祭祀资格。
祭祀活动之后,武则天得到了她想要的东西,武则天当然知道,这还远远不够,百官指不定在心里想什么呢,于是在武则天的提议之下,参加封禅的全体官员,三品以上官员赐爵,四品以下官员加阶!
这对于所有官员来说,可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在收买人心方面,武则天一向都是大棒加红萝卜,官员们都开心了,也都实实在在记住了这次武则天的封禅,也记住了在封禅上得到的好处。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封禅的武则天,已经超越了女性的最高峰,接下来她已经没有先例可循了,一切都要靠她自己,很快她的危机又来了,这次武则天又给如何度过自己的危机呢。
我觉得这可能是跟这三个原因有关。
首先,武则天是历史上唯一的女帝,她自己的身份就很特殊,而这封禅是个很重要的事情,自然也要特殊一些。而且嵩山是五岳的中心,人们也认为它是天下的中心。因此它和泰山的重要性差不多,也很有影响力。就是说,来嵩山进行封禅大典和去泰山是一样的,效果也差不多,还能让百姓感受到帝王的特殊和不同。
其次,嵩山是西周时期的圣山,那个时期的帝王都喜欢来这里进行封禅大典。而武则天为了让自己登上帝位更顺利,硬是给自己加了一层皇室血脉的身份,对外称自己是周王朝的后裔,还将国号改成了‘’周‘’。去嵩山进行封禅大典就使得这一切更加得真实,看起来像是在传承祖先的习俗,也让自己的皇位坐的更加稳当。
最后,武则天曾是李家的儿媳,大唐的皇后。自然是跟自己的丈夫去过泰山,在那里为李家的江山祈过福。而古人是比较封建迷信的,即使是天底下最尊贵的人也不例外。武则天可能认为自己已经在泰山为李家的江山祈福,再去那里为自己的江山祈福就不灵了。这才使得她改变以往的习惯,去了嵩山举行封禅大典。
封禅是古已有之的礼仪, 历史 上有记载的最早做封禅活动的是舜帝。据《史记·封禅书》载: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简而言之,封禅就是在高山之上祭拜天地,《山海经》中的《山经》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山神祭拜指南,在古人眼中,高山是人间和天界的沟通桥梁之一,所以对于山有种特殊的崇拜感。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为了向上天报告自己的丰功伟绩,也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秦始皇决定封禅泰山。自此之后,封禅泰山成为了帝王最高规格的祭祀大典,后世的皇帝只要是对自己的功绩足够自信,一般都会前来泰山封禅,向上天报告自己的丰功伟绩,也向天下人再一次宣示了皇帝“受命于天”的神圣性。
公元前110年,北击匈奴的汉武帝登泰山封禅;公元56年,位面之子汉光武帝刘秀也来到泰山封禅;唐朝时期唐高宗、唐玄宗也先后到了泰山封禅(事实上,唐太宗李世民也想过去泰山封禅,结果被以魏征为首的言官集团劝了下来)。传说王莽也曾经试图去泰山封禅(西安曾经出土过一块玉牒:上有“封亶(dǎn)泰山,新室昌”等字样,考古学家认为这是王莽为了封禅的准备),但很显然王莽最终没有去成。
至于为什么选择在泰山封禅,公认的说法是在古代,泰山被认为是最高的山(当时可没有现在的海拔说法,一般都是用相对高度来判断的,而泰山就被视为最高的山),所以是五岳之首。再者说,泰山处于东方,根据阴阳五行的说法,东方是万物生长的地方,所以泰山的重要程度可想而知。甚至还有说法认为泰山是盘古大神开天辟地之后,头颅化为了泰山,是当之无愧的五岳之首。
所以作为人间至尊的皇帝选择在泰山封禅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武则天作为中国 历史 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在位期间,国家被治理的是欣欣向荣,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被后世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所以封禅也说得过去,但是她却没有去泰山,而是选择了在嵩山封禅,这又是为什么呢?
事实上,女帝武则天在唐高宗李治进行的泰山封禅,就曾经发出过自己的声音,武则天提出封代表天,禅代表地,天为阳,地为阴,所以皇帝祭天合理,但是祭地则应该是皇后的工作,应该由皇后来主持。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唐高宗李治最终同意了武则天的要求,这也标志着此时的武则天不仅仅是皇帝的附庸,也是皇权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武则天已经在泰山封禅过了,此时武则天的身份是唐朝皇后,后来她登基以后,改唐为周,是周朝的皇帝,如果再来泰山封禅,这无疑有点打自己脸的感觉,所以选择在嵩山封禅也说得过去。
其次,武则天为了能够让自己登基称帝更为顺利,扯了一大堆理由,其中一点就是她其实是周王朝的后裔血脉,所以她才会选择“周”来作为自己的国号。而嵩山是西周时期的圣山,在西周时期,嵩山的地位非常显赫,也是当时周天子祭拜天地的重要场所,因此武则天去嵩山封禅就显得非常合理,看起来就像是秉持着先人的习俗,也能进一步的让自己的皇位显得更加合理,统治更加稳固。
还有武则天早在登基称帝前,就将东都洛阳改为神都洛阳,后来她登基称帝,更是直接将洛阳定为都城,可以说洛阳附近是比较安全的,要知道虽然武则天成功登基,但是她的反对势力可从来没有放弃扳倒她的打算,所以出于安全考虑,在嵩山封禅远远好于去千里之外的泰山封禅。且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到了古稀之年,她的身体也不足以支撑她长途跋涉。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63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