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李世民临终前执意要杀徐茂公,徐茂公机智应变,逃过一劫!

搞笑小故事 2023-09-19 23:15:59

李世民临终前执意要杀徐茂公,徐茂公机智应变,逃过一劫!小编今天要跟大家讲的,是一代帝王李世民和他的肱骨之臣徐茂公之间的故事。李世民,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他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即唐太宗。李世民出生于陕西武功,是李渊和窦皇后的第二个儿子,李世民本人除了是一位好皇帝,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优秀的诗人。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他的哥哥。而后被立为太子。李世民即位后改元贞观。李世民在位期间,对内,能使民众休养生息,对外,开疆拓土,恩威并施,威慑四方,可以说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唐朝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徐茂功,唐代初期的名将,相信看过《隋唐演义》的小伙伴对他也不陌生。他原名徐世绩,字懋功。唐高祖赐姓为李,后来为了避讳李世民的名字而改为李绩。简单评价徐茂公的人呢,主要有三个特点,一,忠义当先。二,不介入皇家内部争斗。三,精明果断,谨小慎微。乍一看李茂功,貌似一个鲁莽的粗人,其实心细如发,最能揣摩李世民的心意。他很早就跟着李世民了,是李世民的得力战将之一,跟着李世民开疆拓土,大杀四方,深得李世民的喜爱。

可是对于这样一个深得李世民欢心又忠心不二的得力干将,李世民在晚年却对李茂功动了杀意,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原来李世民觉得他年事已高,将不久于人世,一旦自己去世,怕那些跟他征战四方的有功之臣对李治这个新皇帝心有不服。毕竟这帮老臣们是跟着李世民出生入死的,都是一些居功至伟的枭雄。对于这样一个性格懦弱的小皇帝也许不会放在眼里,这也是李世民的顾忌之一。再者也怕李治懦弱的性格镇压不住这帮老臣们,所以为了江山社稷的稳定,他才出此下策。这也可以理解,毕竟帝王都是多疑的,自古就有“杯酒释兵权”的典故。李世民虽然有了这种想法,但是心中着实不忍。

最终思索再三,想出来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决定在临终之前,将徐茂公削爵降职,贬出京城,到地方为官。以此来试探徐茂公的反应,如果徐茂公心里不忿,口出狂言,那就杀无赦。但若徐茂公听话顺从,顺利出任,那就留着他的性命。当然还有更深的用意,如果徐茂公真的能无怨无悔的遵从圣旨,那说明他这个人还是可堪重任的,那么到时候再由新皇帝李治把他提拔并委以重任。这样,徐茂公就会对小皇帝李治心存感激,必定会尽力孝忠。这个计策不可谓不高明,徐茂公也没有让李世民失望,他接到李世民的圣旨,很快就明白了这其中的意思,于是徐茂公机智应变二话没说,走马上任去了。可以说李世民临终执意要杀徐茂公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徐茂公也没让李世民失望,机智的应变,逃过了一劫,而且最终事情后来的发展也正如李世民所料,徐茂公果然被李治加以重用,继续为国为民操劳奉献!好了小编今天的这篇李世民临终前执意要杀徐茂公,徐茂公机智应变,逃过一劫!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谢谢大家阅读。不知道通过这篇文章大家有什么感悟呢?欢迎大家评论。

唐太宗李世民临终之前,为什么要把徐茂公流放到外地?

徐茂公,原名徐世勣,后因战功卓著,被李唐皇帝赐姓李,所以后世人也叫他李世勣,是大唐初期,与李靖并称于世的传奇名将。据说,李世民在临死之前,觉得让李治对徐茂公并没有过恩惠,就特意将徐茂公流放到外地,这样等李治继位之后,再将他召回来,授予他更高官职,这样一来,李治自然就算是对徐茂公有恩,那徐茂公也必定会为李治尽死效忠。

这种说法也不是没有道理,但却并没有说出李世民的真正意图。因为,如果这种先贬后升的小手段,就能够让徐茂公这种军方大佬对李治死心塌地,那李世民活着的时候,还需要像防贼一样防着李靖等人吗?按理说,李世民对他们的恩惠,都是大到无以复加,但李世民又真正相信他们吗?

所以,李世民的这番安排,其实有着更深的历史原因。 当时,在李世民临死之前,他给李治布置的权力格局,是以长孙无忌为核心的外戚和以江夏王李道宗、吴王李恪为核心的皇族宗亲相互牵制相互制约,从而保证李治的皇权不受威胁。在这种权力布局下,徐茂公这位异姓军方大佬,其地位就显得非常尴尬。

因为,经过李世民的精心布局,外戚和皇族已经处于一种平衡状态,但问题是,徐茂公既不属于外戚,也不属于皇族,而是第三方势力,如果徐茂公没有太大的影响力,那倒也无所谓,但偏偏徐茂公在军中拥有太大的威信,可以说,在李靖去世后,徐茂公在大唐军界的地位,已经没有人能够与其相争。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李世民留下徐茂公,将来外戚和皇族相争时,他如果倒向某一方,就会轻易将李世民精心设计的这股平衡局面给打破,这样一来,李治的皇位自然会有所动摇。但问题是,如果将徐茂公除掉,那大唐军界就会立马出现一个巨大的权力真空,当时有能力和资历来接替徐茂公的,只有李道宗一人而已。

但是,如果由李道宗来接替徐茂公在大唐军界的位置,那皇族亲王的势力就明显太过强大,以长孙无忌为核心的外戚根本就无法与之相争,那等到李世民去世后,李道宗,或者李道宗和李恪若有点其他想法,李治恐怕只能乖乖交出皇位,然后紧跟着李世民到阴曹地府相见。

所以,李世民思前想后,还是决定留下徐茂公,但却将他贬出京城,免得他影响自己精心设计的平衡局面。当然,虽然徐茂公被贬,但他在大唐军界的地位,依然没有人能够撼动,所以外戚也好,皇族亲王,都没办法打军方的主意,这样双方的实力就基本可以维持平衡。

同时,对于李治而言,李世民给他留下徐茂公,也算是给他留下一个杀手锏。因为,当有野心家人试图打军方的主意时,或者李治需要得到来自军方的支持时,就可以把徐茂公这张王牌给放出去。也正是如此,在李治登基后,李治虽然重新启用徐茂公,但却只是授予他一个位高权低的闲职。

后来,长孙无忌逼死江夏王李道宗和吴王李恪后,李治才开始重用徐茂公,并在他的支持下,得以立武则天为皇后,最后将长孙无忌给除掉。很多人可能会说,李治想立武则天为皇后的时候,徐茂公明明是持中立态度,因为他的原话是:是这是皇帝家事,不需要问别人!这哪里是支持呢?

但其实,这就是公开表态支持。因为,李治想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等人却不同意,这时候徐茂公告诉李治,立皇后是你皇帝自己的家事,凭什么听别人的?换句话说,长孙无忌等人有什么资格来干涉立皇后的事情?

言外之意就是,既然你是皇帝,那只要你愿意,你就放开手脚去干,我反正是不会反对的。那既然不反对,就相当于是支持。在这种背景下,李治终于敢放手开干,因为以徐世勣在大唐军界的地位,他一旦给了皇帝这种承诺,就意味着绝没有人敢试图用武力反对皇帝。

李世民执意要处死单雄信,徐茂公说不可杀,肯定会后悔,后面应验了吗?

在250年后应验了,单家四兄弟杀入长安,控制了朝廷,这四个人算是给单雄信报仇雪恨了。单雄信确实是一代枭雄,而且就算是死,也没有表现出半点胆怯,是一个真男儿。单家四兄弟是通过加入黄巢的起义军里面,随起义军杀入长安。当时他们的名义肯定不是为单雄信报仇,但是最终的结果也可以让单雄信瞑目了。?

单雄信其实放过李世民一命,但是没想到李世民没有把这份恩情放在心上。在公元六百二十年的时候,李世民与单雄信在洛阳交战,战斗过程中,单雄信略胜一筹,刀枪直指李世民。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候,徐茂公及时制止了单雄信。单雄信看在老友的份上,放过了李世民。但是,没想到李世民不仅不感谢单雄信的不杀之恩,反而对他恨之入骨。

李世民杀死单雄信并不是因为意气用事,也不是因为要为自己报仇,而是为了自己的国家。首先,单雄信并不是真心愿意投降,从他的性格及为人处世的方式就能够看得出。其次,单雄信差点杀死李世民,万一以后单雄信来杀自己,自己并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赢他。最后,徐茂公与单雄信是好友,万一以后他们两个人站队,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他们抗衡,朝廷势必会掀起一波腥风血雨。

综上所述,李世民就算看到了未来的单家后人会杀入长安,他还是选择义无反顾的杀了单雄信。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57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