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华门外有一道观,名为“真武庙”,庙内有一个大菜瓮,口径一米多,通体由玉石雕刻而成,一看就不是俗物。不过奇怪的是,三百多年来,在这里来来往往的人少说也有几百万,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意识到它的不凡,就连真武庙的道士也只是用它装咸菜,对它的来历一无所知。
实际上,这个“大菜瓮”名为渎山大玉海,乃是元世祖忽必烈下令打造的玉器,被《国家人文历史》评为镇国玉器之首。
13世纪,骁勇善战的蒙古族崛起,忽必烈继承汗位时,蒙古已经入主了中原,正是国力最鼎盛之时。一天,忽必烈为了大宴群众,犒劳手下众将士,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他想打造一个巨型的皇家大酒缸,以彰显国势昌盛。不久之后,宫中的玉石工匠就接待了这条命令,他们不敢怠慢,于是连夜就开展了这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珍稀玉石。
正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考察之后,玉石工匠终于在河南南阳的独山上,找到了一块重达7000斤的独山玉。独山玉乃是中国四大名玉之一,有“南阳翡翠”之称,珍贵无比。为了不浪费这块大玉石,数百名工匠没日没夜地对其进行精雕细琢,直到5年之后,也就是至元二年(1265),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渎山大玉海”才顺利面世。
渎山大玉海的玉石是墨绿色的,只有几处混有白色、黑色、紫色等花纹,质地柔和细腻,温润无比。玉器周身雕有十几种动物图案,包括龙、螭、鲤鱼、犀等,技艺精美神妙,形神兼备,是中国玉器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作品。值得一提的是,渎山大玉海可以贮酒30余石,也就是3000升,足以称得上是一个庞然大物,忽必烈用来宴请群臣可谓是绰绰有余了。
后来,忽必烈又在金朝琼华岛的基础上,修建了元大都的中心——万寿山,与此同时,他还在万寿山的最高处打造了“广寒殿”,而渎山大玉海就被放置在广寒殿中。(至元二年十二月,渎山大玉海成,敕置广寒殿。)然而不幸的是,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尽管忽必烈曾一度大宴群众,杀牛宰羊,尽情享乐,但在100年之后,元朝却灭亡了,渎山大玉海也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可惜好景不长,明朝万历年间,广寒殿倒塌,渎山大玉海不知去向,清代的前几个皇帝始终没能找到。康熙五十年(1711年),皇帝下令重修真武庙,负责人在现场监工时,偶然发现那个腌咸菜的大菜瓮是玉制的,于是他赶紧将咸菜掏出,清洗干净,并在里面放入山石,以示南海普陀之意。不过这个时候,仍没人知道渎山大玉海的真实来历。
直到1745年,高士奇进庙游玩时,才发现“大缸”的不凡,于是他火速将此事报告了乾隆。乾隆听后,心中喜不自胜,他当即便令内务府拨银十万两,前去买回渎山大玉海。如今,渎山大玉海被安放在北海公园团城内,每年都有无数海内外游客慕名前往。
中国玉器的四个时期包括:史前时代、先秦时代、西汉时期以及北宋时期。
1、史前时代
迄今为止的考古发现表明,我国若干新石器文化圈内,都或多或少地出土有玉器。而在国外,早期玉器的出土地点却屈指可数,只有亚洲的贝加尔湖、大洋洲的新西兰及南北美洲等几处,而且出现的时何较晚,延续时间也不长。
新石器时期玉器的演变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各地区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传承的关系。代表性的有兴隆洼文化、松泽文化、含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龙山文化。
2、先秦时期
商周时代,玉器的数量、品种及制作工艺有明显的提高。礼器类的玉器,已出现了“琮、璧、圭、璋、璜、琥”六种“瑞玉”,此外还有生产工具和戈、矛、斧等武器类玉器,出土时,均无使用痕迹,并不是实用之物。实用器皿有臼、杯、梳、耳勺、带钩等。
有的青铜器配件上还装有玉质部件,成为珍贵的复合器。河南殷墟“妇好”墓出土了 700 多件玉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圆雕或浮雕的人像和各种动物,在造型上既有写实性,又有丰富的想象力,是这一时期玉器中的珍品。
3、西汉时期
从发掘出土的汉代玉器看,西汉前期,由于经过秦末的战乱,玉器手工业没有什么发展和创新,当时的玉器造型和纹饰,主要是承袭了战国以来的传统;汉代中期以后,新的品种和器形陆续出现,玉器制作工艺上逐渐形成新的艺术风格。
在雕琢工艺方面,西汉时期透雕、圆雕、高浮雕的玉器增多;在造型、纹饰的风格上,西汉时期也有较大的变化,一些富有现实感和生命力的像生类玉器,把形与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艺术水平大大超过了先秦的玉器。这一时期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4、北宋时期
北宋的统一带来了文化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更加促进金石学的兴起,城市经济的繁荣,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宋徽宗虽然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个出色的艺术家,爱好金石艺术,这对工艺美术的发展给予巨大的影响。
扩展资料
玉器往往表现出“天公之美”(质地)加“人工之美”(工艺)的社会美,它是天地造化和精美工艺的融合。玉质感温润细腻,佩之则倍感体贴;它色感纯洁无暇,赏之则净化心灵;它音感清脆悦耳,听之则涤荡胸怀。
而这些美学要素结合起来,不禁会使人感叹玉石乃天地之精华,进而在崇敬、景仰之余产生神秘的美感,这种神秘的美感与宗教等相互联系,更加深了人们对玉的既爱又敬、不平凡中又蕴涵神秘的独特审美趋向。
“玉器时代”的玉器是中华民族自己的艺术,是由远古先民心目中完美品格的作用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玉文化,其文化品位最高,反映历史、社会风貌最为全面和深刻,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石和世界文化艺术的奇葩。
自新石器时代以来,玉器作为一种重要的物质文化遗物在中华文明史上形成了经久不衰的玉文化传统。玉器的研究、鉴赏、辨伪和收藏是相辅相成的,它是一种高雅的、学术气氛浓厚的文化活动,正是这种活动的经久不衰,将我国的玉器、玉文化研究不断推向更高级的阶段。
开发玉文化旅游资源有利于弘扬中国玉文化。玉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以玉器为主要内容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玉器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刻,经过理学家的诠释美化,成为高尚人格的象征、美丽形象的代表,融合在传统文化与礼仪之中,能比较系统地、完整地反映出地方风貌、生活习俗等,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弘扬玉文化是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中国玉器
——中国玉器文化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45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