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曹操那么爱才,为什么会杀了逢战必赢的高顺 其实都是郭嘉的主意

张琴琴 2023-09-19 21:31:04

吕布在三国中的戏份并不是很多,也算是角逐过程的失败者。在被曹操整整围困了三个月以后,这个一方势力的老大,相继遭到了很多部下的背叛,他和陈宫、高顺一起被叛徒绑到了曹操的面前。知道自己已经无法挽回局势的他,带着剩余的所有部下投降了曹操,曾经风光无限的掌权者,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在吕布死后,他部下们的命运也有了巨大的变化,虽说有人活了下来,但是和他一起被绑的两人却被杀了,尤其是高顺,如此多才,最终还是难逃一死。大家是否也想不通,明明曹操最重视的便是人才,像高顺这样的人才到了他的阵营,怎么也应该劝降,而非直接杀了他才对,怎么求才若渴的曹操唯独不要他呢?

其实高顺的死,还牵涉到曹营中的另一名谋士——郭嘉。史上记载,曹操原本对高顺是有过招降行为的,可是高顺却不愿意一生追随二主,于是他在面对劝降时,选择了沉默。曹操对他的这种行为虽说有些不满,但是却没有到要杀他的程度,因为郭嘉在曹操面前说了一段话,话里的意思是,高顺这个人是吕布的大将,为人和治军都非常严谨,胸怀宽阔,是个不可多得的好将领。可是这个人到了曹营后官职却不好安排,给低了高顺看不上,给高了,阵营中其他人不服。既然那么不好安排,倒不如成全了高顺不随二主的美名。而且郭嘉的话里还存在另一个意思:高顺曾经带兵攻打过曹操的军队,如果不杀此人,还让他做大官,恐怕阵营中其他人也会不服。曹操在听了郭嘉的一番分析后,又思考了一阵,最终决定处决高顺。

那么,郭嘉的评价真实度有多高呢?为什么他暗藏杀机的评价,没有送给别人,偏偏只针对高顺一人呢?这种评价,如果不是为了曹操的整个阵营着想,就是对高顺有意见,甚至可以理解为对高顺有深仇大恨,巴不得自己的主子杀掉对方。想要弄清楚郭嘉犀利评价的目地,不妨先看看,高顺是不是真的如他所说的那么厉害。《后汉书》是这么描写高顺的:不喝酒,寡言,治军严谨,有威望,逢战必赢。在历史上,有几个人担得上“逢战必赢“呢?大家可别以为他是幸运的遇到虾兵蟹将,就连关公和张飞都曾是他的手下败将呢。高顺对吕布的“忠”是绝对的,他经常劝谏主子,还因此惹得吕布不高兴,后来吕布还收了他的兵权,直到要打仗了才把兵权放回给他。可是就算这样,高顺依然没有半点不高兴,如此看来,高顺对他的主子不只是”忠“,还是“愚忠”。

可能正因为如此,曹操才会听郭嘉的话,成全了高顺的好名声,也省去了自己的麻烦。不然,以他的爱才程度,又怎么会那么轻易的杀了如此名将呢?

曹操为什么杀高顺 高顺原本是谁的手下

曹操为什么杀高顺

高顺为吕布手下的第一大将,所领部队战无不胜,能快速攻破敌方阵营,有“陷阵营”的美称。高顺为人忠诚,常年伴吕布左右,忠心耿耿的程度为人所知。

高顺像

建安三年,吕布派兵攻打沛县,击败刘备,掳走刘备妻儿,迫使刘备败投曹操。九月,曹操东征吕布,吕布连续三次战败,处于下风,不得已在下邳镇守。曹操的大军逐渐包围了下邳城,陈宫建议吕布率领骑兵去截断曹操粮道,自己和高顺坚守下邳城。然而吕布却听信其妻意见,怕高顺与陈宫留守下邳会密谋造反,于是放弃陈宫的计谋,以至错失良机。曹操率大军经过三个月浴血奋战,终于攻下下邳,高顺被擒,吕布不得已而投降。后高顺等人被擒到曹操面前,曹操问高顺:“汝有何言?”高顺默而不语,曹操大怒,将高顺斩首。

高顺为难得的猛将,不收归门下,却将其杀害。同样是吕布手下大将,张辽未被杀,却难逃一死,对这样的疑问一直存在于世,遂总结出以下几点原因。第一,高顺对吕布太衷心,曹操若为其用,有朝一日,可能会为了吕布将曹操杀了,这种担心并不是不可能。第二,不杀张辽是因为刘备向曹操求情,曹操不想破坏他们之间的同盟关系。而高顺早年与刘备有隔阂,也曾得罪过曹操,刘备等也不敢为高顺求情。第三,高顺被禽时,曹操问高顺:“汝有何言?”高顺不语,曹操觉得此人是无胆之人,是被吓傻了,遂杀之。

曹操特点

说起曹操,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说曹操是一代枭雄,有人说曹操是一代奸诈之臣。曹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并且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他留下了诗歌作品至今依然被人传唱。

电影《赤壁》曹操扮演者

曹操无疑是一位全才,他在军事上运筹帷幄,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他在政治上也大有作为,期间,曹操在北方大兴水利,保障了农业的生产,以及实行屯田制,巩固了国家政权,为国家的安定做了保障。曹操还是一位伯乐,他爱才,并且善于发现人的闪光点,不介意他人的出身就能实现个人的才华施展,人们常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曹操在东汉末年就是一位很好的伯乐。

曹操是一位心狠手辣的人,当年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被董卓到处缉拿,恰好当时担任官吏一职的陈宫抓捕了曹操。陈宫被曹操的才能所折服,便决定抛弃一切跟随曹操,俩人无处可去之时,曹操想到了投奔伯父吕伯奢,吕伯奢知道曹操的现状,仍接待了曹操,并让家人杀猪款待曹操。曹操误以为吕家人要抓他悬赏,于是错杀了吕伯奢一家,后来担心吕伯奢报复自己,便也杀了吕伯奢。

曹操是一位贪图美色之人,在宛城一战中,因为自己抢了张绣的婶母,而北张绣报复。后来,曹操的长子曹昂和爱将典韦都战死在这场战役中。

曹操人物分析

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曹操是英雄还是奸雄,这个无法盖棺定论。后人知道曹操的事迹,都是从各种资料和书籍中来的,对曹操的评价也并不是客观和正确的,所以,对于人好还是人坏这个概念,不能一锤定音。

曹操画像

在《三国志》中,说曹操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人,曹操的“熊”就在于曹操在军事方面有很大的成就,曹操小时候就很喜欢兵法之类的书籍,等到曹操稍大时,父亲发掘了曹操的才能,便对曹操进行提拔,让有机会带兵打仗,在战场中,培养自己的带兵技巧;后来,曹操深得东汉皇帝的信任,给予了曹操很高的权力,曹操便开启了征战之旅,曹操不仅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曹操还大量的召集天下有才之士进行重用。曹操在军事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并且率领军队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这与他的幕僚是分不开的,曹操的手下都骁勇善战,在军事部署上有很高的天分,所以,一群英雄汇聚在了一起,必定会有很大的作为;曹操的“雄”还表现在曹操深得百姓的疾苦,虽然曹操家境优渥,但是曹操却深知百姓的水深火热,所以在曹操的很多作品之中,都是以妇女应底层人民艰难生活为主要基调,曹操以身作则, *** 华服,并且提倡从简的生活作风。这些都可以表现出曹操的雄。

曹操的奸在于,曹操有很大的野心,曹操胁天子,想要自己当皇帝一说。曹操戎马一生,立下了赫赫战功,加上曹操在政治治国上,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所以有些功高盖主的意味;曹操还是位瑕疵必报的人,报复心理较强。除此之外,在他误杀吕伯奢一家后,害怕吕伯奢知道后对他报复,于是他又杀了吕伯奢,足以看见曹操是位心狠手辣的人。

袁绍曹操

曹操和袁绍从小就是一对好玩伴,袁绍家时代为官,并且都很高的名望,但是少年的情谊并没有因为出身背景而使俩人渐行渐远,反而俩人的情谊日益浓厚。曹操和袁绍都看不惯东汉朝廷宦官当道,破坏政权。

电视剧新《三国》袁绍剧照

何进遇刺后,曹操和袁绍等人乘机将宦官党派一举歼灭,俩人在政权上的懵懂无知,政权便落入董卓之手。曹操和袁绍都知道董卓为人,曹操没有太多的实力和背景,所以仍在在董卓手下办事,而袁绍不愿屈服在董卓之下,便另另起炉灶。袁绍有很好的家庭背景,后来,前来拜于袁绍门下的谋士有很多。袁绍并没有记恨曹操,反而在曹操需要帮助之时,都会给予帮助。

曹操的名望越来越大,袁绍和曹操有了不同的立场。在官渡之战中,就是袁绍和曹操两大阵营的对峙。许攸之前拜入袁绍的门下,后来被曹操所吸引,转而投向在曹操门下,还带来了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作战方法。加上,曹操和谋士们商量了最佳作战策略,找到了攻打的突破点。袁绍虽然有兵力数十万,但是仍然在战争中败于曹操。

袁绍和曹操在年轻的时候是一对好玩伴,他们共同看不惯奸人的做法,以及百姓的疾苦。后来,因为立场和抱负的不同,都有了自己的阵营。俩人也算是亦敌亦友,后来袁绍去世后,曹操还到袁绍墓前哭悼这位朋友。

曹操的故事

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并且拥有叱咤风云的一生。他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作品财富和军事兵法经验,而与他息息相关的故事,也有很多。

《三国》曹操剧照

曹操断发的故事就是其中一则。曹操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父亲曹嵩是东汉末年朝廷的重臣之一,曹操从小就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曹操也有底层贫民情怀,他非常能体会底层百姓生活的疾苦,在他大量的诗歌作品中,都能看出曹操以反映百姓疾苦的感慨。

一次在行军过程中,途径一片麦田。刚好是麦子成熟的季节,但是周边百姓们都很忌惮曹操的军队,于是纷纷躲在家不敢出来收麦子。曹操得知后,便告诉周边的百姓们,自己是奉朝廷之命,出兵讨伐叛党贼子,不会伤害百姓一丝一毫。而且不会践踏麦田,如果有手下的士兵如果有践踏者,一律处死。曹操承诺后,手下的士兵在过麦田时,都用手扶着麦秆,没有出现践踏麦田的情况。曹操这一做法,收到了百姓们的称赞。曹操骑着马正在前方走着,突然田野中有一只鸟发出刺耳的叫声,惊动了曹操的马进而冲入麦田,践踏了一片麦子。曹操便问郭嘉,自己该如何治罪,自己犯了军令应该受到一样的处罚。郭嘉前来劝阻,说到,曹操是奉命去 *** 叛乱的,如果自杀了怎么向皇帝交差。于是,郭嘉建议曹操割一缕头发以示惩罚。在古代,头发和脑袋一样重要,于是曹操便割了一缕头发以示对自己的惩处。

曹操成语

与曹操相关的成语非常多,这些成语背后都有与曹操相关的典故。比如:望梅止渴、老骥伏枥、无懈可击、心如铁石、决一死战、赤壁鏖兵、封金挂印、斗转参横口、出不逊、对酒当歌等等。

《三国》曹操剧照

这些成语至今仍被后人高频率的使用,其中一些故事也十分有趣。

望梅止渴讲的是曹操率领大部队在行军,恰好是正午,天气炎热、士兵们十分困顿。走了很久都没有喝水,曹操的士兵都纷纷嚷着走不动路,想要喝水。曹操看了看四周,发现并没有水源,知道士兵们身心俱疲,便心生一计。曹操大声的说到,这条路我走过,穿过前面一条路,就会出现一片梅林,里面的梅子果实饱满,吃起来酸酸脆脆,特别好吃。大家再坚持一下,走出这条路就可以吃到酸酸可口的梅子了。士兵们正好口渴,听到曹操的形容之后,感觉自己的唾液都被酸出来了,顿时也有劲头。曹操见此情况,便一鼓作气的带领士兵前行,有了梅子的号召,士兵们脚步都轻快了很多。于是,很快地走出了这片林子,出了林子后就有了水源,曹操的士兵们,便喝饱了水,再次踏上前行之路。而这就是望梅止渴的故事。

成语老骥伏枥出自于曹操的一首乐府诗《龟虽寿》。全诗有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歌体现了曹操积极的人生态度,而老骥伏枥至今也仍被广泛使用。

曹操为什么要对知识分子下杀手 郭嘉不死真的能避免赤壁之败吗?

在东汉末年这样一个时局混乱的动荡年代,曹操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统一中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实行的“唯才是举”的用人机制。曹操为了能广泛地吸收和笼络文人名士,哪怕这些人把他骂得狗血喷头,他也“爱怜其才”,赦之不咎。然而,曹操却对几个有才的文人表现出了让人惊讶的言行举动,对他们上演了一场场侮辱、屠杀的惨剧。这让众人不由得发出疑问:标榜爱惜人才的曹操为何会这样做呢?

祢衡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但是他自恃其才,不知天高地厚,甚至目中无人,狂悖不羁。竟然在曹操面前出言不逊,大放厥词,引起了曹操的强烈愤恨和不满。当然,曹操是一个聪明人,他知道如果他杀了祢衡,定会让其他文人心寒,于是他开始“借刀杀人”,派遣祢衡到荆州出使,结果因出言不逊被一介武夫黄祖砍下脑袋。

与三国“愤青”祢衡不同的是,孔融不仅仅是文学家,更是一位政治家。作为孔子的二十世孙,顺理成章地成为知识分子的一代领袖。名士出身的孔融向来看不起曹操,这让大权在握的曹操觉得很窝火,萌生杀掉孔融的念头。便授意部下诬告孔融“欲规(谋划)不轨”,又曾与祢衡“跌荡放言”,将孔融杀害弃市,连他的两个儿子也未能幸免。

第三个被曹操杀掉的人是崔琰,崔琰表面上归顺曹操,但打心眼里不服,对于经自己举荐却赞同曹操称王的门生杨训,崔琰忍无可忍,索性以前辈的口气给杨训写了一封义正词严的书信,里面竟有“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的“反句”。曹操知道后,勃然大怒,将其关押。利用“文字狱”的方式除掉了这位爱出风头的名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曹操一方面实行“唯才是举”,吸收、笼络和重用知识分子,一方面又坚持“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用人原则,虽然历史不允许假设,但我们今天权当饭后无聊扯闲篇,不妨假设一下,如果郭嘉真的健在,曹操的赤壁之战,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声明一句,这里只讨论老罗的三国,与陈寿的无关。

我们知道,郭嘉最厉害之处,在于对人和事的敏锐而独到的判断。曹操说郭嘉是“见时事兵事,过绝于人”。什么意思,说白了就是料敌制胜,知己知彼,能把对手看透。

赤壁大战是三国三大战役之一,曹操赤壁失败后叹息说:“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那意思是说,如果郭嘉这个人还活着,能随他进军荆州,就不会有赤壁之败。郭奉孝就是郭嘉,是曹操早期的重要谋士之一。郭嘉曾经力劝曹操急攻吕布,终将吕布擒获、准确预测孙策将死于刺客之手、建议缓攻以造成袁谭兄弟矛盾、北征乌丸刘表必然不会在背后下手等,被曹操称之为“平定天下,谋功为高”。郭嘉于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去世,赤壁大战发生在第二年,假如郭嘉活着,曹操真的能够避免赤壁失败吗?

高顺为什么被曹操杀了?

因为曹军中的将士对他恨之入骨。

高顺是个能征善战的大将,他所统领的“陷阵营”队伍十分凶悍无比,所向无敌。他的威猛、勇敢并不比张辽差,两个人也都是忠义之士,可是在当二人被敌军俘后,曹操过来救他们,可谁知曹操留下了张辽,却杀了高顺。

高顺作为“陷阵营”的领导人,在与曹军的作战中肯定给曹军造成过很大的伤亡,曹军中的将士肯定是对他恨之入骨,如果不杀掉他,难免以后也会伤害了自己将士的心。若曹操此时就将高顺放了势必有不少人不甘心,也会对曹操自己产生怨念,在以后的战事中就会出现不合的现象。

高顺统陷阵营:

高顺跟随吕布征战四方,直属部下七百余人,号称千人,铠甲兵器都精练齐整,严守军纪军备严整且作战时相当勇猛,高顺每次率领着部队攻击敌方阵营,而又很快速的攻陷敌方阵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以高顺率领之部队有为“陷阵营”之美誉。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3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