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帝王“逃跑”哪家强 唐朝第一、宋朝第二、清朝第三

真挚的音乐 2023-09-19 21:30:19

前不久,电视广告中有这么一句经典术语:“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到山东找蓝翔”,一时间风靡一时,为人所传颂。从秦朝于公元前221年立国以来,我国共经历了秦、汉、晋、隋、唐、元、明、清等八大统一王朝,历时两千多年,可谓是相当悠久。那么,在这八大统一王朝和半个统一王朝(宋)里,哪家皇帝的“逃跑”技术最厉害呢?这里所说的“逃跑”指的是遇到危险时,皇帝放弃京师逃难或者是从临时的驻地逃亡。在此,被后人责骂的大清会说上这么一句话:反正不是我,前面有个更厉害的;大明:我没逃跑,不要看着我。

秦朝: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不可谓不强大,蒙恬率军三十万就能将北方匈奴打得“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修筑长城、开凿灵渠、经略岭南,促进了民族融合。秦朝虽然短暂,只有十多年,总共两位皇帝加一位“王”,但遇到危险时没有一位逃跑。当刘邦率领义军抵达咸阳郊外时,秦三世子婴率众归降。

汉朝:在世人的眼里,两汉就是以威武雄壮而着称,尤其是卫青、霍去病等深入漠北追击匈奴,将伊稚斜单于打得怀疑人生。不过,两汉历时四百余年,还是有些皇帝遇到危险时直接逃跑了事,典型代表便是汉高祖刘邦。在历时四年的楚汉战争中,刘邦屡次战败,为躲避项羽兵锋,他甚至不惜“抛弃妻子”,独自一人逃离险境,典型的无赖。东汉后期,献帝刘协被裹挟,也算是逃跑吧。就此而言,汉朝在开国与后期,均有帝王逃跑,有意思。

晋朝:三分天下归司马,无论魏、蜀、吴如何斗,最终的赢家都是司马家族。在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后,晋武帝司马炎终于取代魏国自立,结束了自汉末以来分裂割据之局面,也算是对中华的一大贡献。不过,晋朝的历史太短暂,集团内部的斗争又很激烈。“八王之乱”与“五胡入侵”后,晋朝皇帝就开始逃难了,司马睿就直接跑去江南,建立了东晋。

隋朝:实话说,隋朝的综合国力还是比较强大的,洛阳的太仓储粮一直吃到唐朝贞观年间都还有剩余,唐玄宗“开元盛世”时人口数量才跟隋文帝时期持平。不过,隋朝也是个短命的王朝,四十多年而已,不到半个世纪。隋炀帝杨广面对北方战乱之局面,直接以巡视江南为名逃跑了,最终在苏州被宇文家族的人杀死。有意思的是,隋文帝杨坚也是从宇文家族手里夺取江山的,夺取他外孙的江山,这也算是一种“缘分”吧!

唐朝:有一种强盛,叫做“盛唐”;有一种逃跑,叫做“唐跑”。在贞观至开元年间,唐朝的国力十分强大,几乎每一年都在开疆拓土,传播国威于境外。但是,到了天宝之后,唐朝却十分虚弱,沦落到任人吊打之境地。玄宗、肃宗、德宗、僖宗、昭宗等屡次放长安出逃,成都、灵武、凤翔等地成为唐朝皇帝每次“逃跑”时的最佳选择。终唐一朝289年,“国都六陷,天子九逃”,是中国历史上皇帝逃跑次数最多的王朝,丢尽了脸面。

宋朝:严格意义上说,宋朝并不是一个统一的王朝,而是半统一。两宋享国接近四百年,但没有一年是硬气过,被后世称为“弱宋”。宋太宗赵匡义率军亲征辽朝,兵败高粱河,坐着牛车逃跑;金军兵临开封,宋徽宗直接放弃皇位,逃去江南过小日子去了;宋高宗就不说了,逃跑次数最多的皇帝,从商丘、南京、杭州、明州、嘉兴一直跑到海上。宋朝末年,张世杰、陆秀夫带着两位小皇帝从临安出逃,一路跑到崖山,直到1279年被元军彻底消灭。

元朝:纵横欧亚大陆如入无人之境的蒙古铁骑,在逃跑方面也不堪落下风。公元1368年,徐达、常遇春统帅25万大军北伐,在占据山东、河南、潼关后便直接攻打北京。有意思的是,元顺帝却丝毫不做抵抗,直接放弃国度,灰溜溜地跑去和林大本营。没过多久,王保保再次统帅蒙古大军南下攻击北京,但却被徐达直捣老巢太原,再次被明军打得落花流水。

明朝:朱棣在驾崩前给后世留下遗训:“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结盟,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终明一朝276年,每次敌军兵临北京城下时,皇帝都没有逃跑,而是下令各地率军勤王。“土木堡之变”后,面对也先率领的瓦剌、鞑靼、女真联军,于谦主张坚决抵抗,并赢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嘉靖年间,俺答汗兵临北京城下,皇帝下达勤王令;崇祯二年,皇太极兵临北京,皇帝下诏勤王;崇祯17年,李自成大军抵达北京城下,皇帝下诏勤王并拒绝“裂土封王”之请求,城破后,崇祯自缢而死。所以,作为统一王朝,明朝皇帝在遇到危险时没有一位跑路,也没一位投降与议和。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皇帝也是逃跑专家,每当国都遇到危险时,皇帝丝毫不做抵抗,直接跑路了事。1860年9月,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咸丰皇帝让弟弟恭亲王奕?留守,自己跑去避暑山庄“狩猎”了。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和光绪连鞋子都还没来得及穿便匆匆出逃,一行人在饥寒交迫中逃到了西安,还美其名曰:“西狩”,说是去西边打猎了。不过,清朝也就出现两次皇帝逃跑事件,这点还是比唐宋强了很多。

综上所述,在皇帝“逃跑”方面,唐、宋是第一梯队;元、清是第二梯队;汉、晋、隋是第三梯队;秦、明是第四梯队,没有出现天子“逃跑”事件。各位又是如何看待呢?欢迎留言。

唐、宋、元、明、清五个王朝中,各朝的第二位皇帝,你最欣赏谁

唐、宋、元、明、清是我国古代最后的五个朝代。从公元618年唐朝的建立到公元1912年清朝的灭亡,将近1300年的 历史 。其中唐朝有21位皇帝,宋朝有18位皇帝,元朝有11位皇帝,明朝有16位皇帝,清朝有12位皇帝。下面就来简单的盘点一下这五个朝代的第二位皇帝。

话说李世民刚出生时,有位会看相的先生来到家中对其父说:您是贵人,而且您有贵子。当这位先生看到李世民时又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岁时,必能济世安民。于是李渊用济世于民为儿子取名为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从小就很聪明,擅长骑射,少年时就从了军。父亲李渊曾是隋朝官员,母亲是北周的皇族。李世民曾在雁门关营救过隋炀帝杨广。晋阳起兵后,李渊封李世民为右领军大都督,统帅右三军领兵攻入长安。

李渊称帝后,李世民被封为秦王,迅速平定了各地的割据势力,为唐朝立下了赫赫战功。玄武门之变后,唐高祖李渊退位为太上皇,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对内以文治天下,对外开疆拓土,开创贞观之治。他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和吐谷浑,重创高句丽。与北方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民族尊称其为天可汗。他的文治武功为唐朝后来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宋太宗赵光义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他是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弟弟,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而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为赵炅。后周显德七年参加陈桥兵变,拥立哥哥赵匡胤为皇帝。

赵光义在宋太祖时期先后做过殿前都虞候、开封府尹、中书令等许多官职,后来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晋王,位列宰相之上。话说有一天晚上,宋太祖召赵光义到宫中喝酒,第二天清晨时,宋太祖赵匡胤忽然驾崩,紧接着赵光义就继承皇位了,是为宋太宗。

赵光义登基后封宋太祖的儿子赵德昭为节度使和郡王、赵德芳为节度使,封宋太祖的三个女儿为国公主,封弟弟赵廷美为开封府尹和齐王,同时包括宋太祖的旧部等都得到了加官进爵。

执政期间,宋太宗为了稳固地位和统一事业,他南征北战,迫使吴越王和陈洪进等割据势力纳土归附。他亲征太原灭掉了北汉,基本上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五代时期的分割局面。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宋太宗两次攻辽,均遭到了失败,此后对辽便采取了守势。

铁穆耳是元朝建立后的第二个皇帝。铁穆耳的祖父是元世祖忽必烈,父亲是皇太子真金。铁穆耳年少之时,他的父亲真金因为禅让之事抑郁成疾而死。

公元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将原来属于铁穆耳父亲真金的皇太子印玺宝授给铁穆耳,间接地表明了传位给铁穆耳的意图。

公元1294年,忽必烈驾崩,铁穆耳即皇帝位,是为元成宗。铁穆耳登基后,下诏减免赋税,整顿国内军政,停止对外战争,使 社会 的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

元成宗铁穆耳在位期间,其主要成就是击败了西北叛王海都、笃哇等,确立蒙古帝国地位,奠定儒学统治地位。但从他在位初期时,就基本上保持了守成之局。铁穆耳晚年患病,朝政日渐衰败,于公元1307年驾崩。

话说明惠帝朱允炆在靖难之役后就下落不明,谁也不知道他到底有没有被烧死,所以他最终的命运至今仍然是一个迷。

朱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孙子。他的父亲是朱元璋的长子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直接就接了他爷爷的班,成为明朝的第二位皇帝,是为明惠帝,年号建文,故称建文帝。

朱允炆少年聪慧,从小就熟读儒家经书。他为人孝顺,性格和父亲朱标一样温文尔雅。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分封诸子为藩王,建文帝即位后,他的这些藩王叔叔们势力过大,对朱允炆的中央朝廷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就这样,深感焦虑的建文帝登基以后便开始削藩。

公元1399年,朱允炆的皇四叔、燕王朱棣,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靖难,誓师与朝廷对抗。最终燕王朱棣造反成功。当朱棣攻入皇宫后,只见到了几具烧焦的残骸,最终,朱允炆的皇位被叔叔夺取。

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清朝的第二位君主,出生于明万历二十年,从小就受到努尔哈赤的喜爱,经常跟随父亲和兄长狩猎和征战。

努尔哈赤去世后,皇太极继承了汗位,皇太极刚继承汗位时,那时候还不叫大清,而是叫后金,十年之后的1636年,皇太极才在盛京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清。

即位之初,皇太极就开始着手大刀阔斧的改革。他两次征伐朝鲜,迫使朝鲜臣服于清朝。为了削弱明朝,他重用汉将,志在夺取全国的政权。于公元1643年猝死于清军入关前夕,庙号太宗。

(完)

中国皇帝的排列顺序

中国皇帝过多,无法一一列举。现列举近代中国五位皇帝:

一、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在位时间1909年-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字曜之 ,号浩然。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所以又称“康德皇帝”。1

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

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二、爱新觉罗·载湉

爱新觉罗·载湉,在位时间1875年-1908年,共34年。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在位年号光绪,史称光绪帝。父亲醇亲王奕譞,生母叶赫那拉·婉贞为慈禧皇太后亲妹。

光绪帝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

政变失败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被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光绪三十四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绪帝暴崩,享年38岁,庙号德宗,谥号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

三、爱新觉罗·载淳

爱新觉罗·载淳,在位时间1861年-1875年,共13年。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

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朝先后平定陕甘回变,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同治十二年同治帝亲政,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终年19岁。

四、爱新觉罗·奕詝

爱新觉罗·奕詝,在位时间1850年-1861年,共11年。清朝第九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年号咸丰。为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生母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奕詝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朝政改革。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

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

五、爱新觉罗·旻宁

爱新觉罗·旻宁,在位时间1820年~1850年,共30年。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年号道光。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旻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其才略有限,社会弊端积重难返。

道光二十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于道光二十二年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八年旻宁苟安姑息、拒绝变革,而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也已在酝酿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机。

-清朝君主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33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