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商汤科技抢占AI第一股前夜详解三大关键词:智慧汽车、元宇宙与营收

智驾网 2023-09-19 21:19:57

这些年,投资人给AI人工智能烧的钱依然是无底洞,当AI两个字已经不再代表科技的中心,这些还未上岸的AI企业看似业务面面俱到,却在财务上深陷黑洞,他们迫切需要新的故事源源不断的从外界输 “血”。

文丨智驾网 王硕奇

12月6日,港交所上市文件显示,商汤科技将于12月7日招股,拟发行15亿股,招股价介乎3.85-3.99港元,每手1000股、入场费约4030.21港元,最多筹资60亿港元。

据悉,商汤今次上市共发行15亿股,其中90%为国际配售,10%属香港公开发售,招股价介乎每股3.85港元至3.99港元。该股将于12月10日截止认购,预计12月17日挂牌。中金、海通、汇丰为联席保荐人。

另悉,此次引入8名基石投资者,包括上汽香港、广发基金、HelVed等,合共认购4.5亿美元(约35.1亿港元)等值股份。

据了解商汤科技成立于2014年,现在已经7年有余,由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创立,是科技部指定的“智能视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与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并称“AI四小龙”,关注人脸识别、医疗影像识别、视频分析、无人驾驶和遥感等人工智能应用领域。

▲汤晓鸥

而此次商汤科技则成为“AI四小龙”上市的第一股,而在2021年底这个时间段,视觉AI科技企业的上市似乎困难重重,但也正是这个时间段,正在成为视觉AI企业上市最后的机会。

目前“AI四小龙”都在抢夺“AI第一股”称号,只不过这条道路似乎并不通畅。

旷视、依图虽已披露上市文件,但旷视的港股IPO一再延宕,后于2021年3月开始冲击科创板,目前仍在排队;

依图冲击科创板的状态最终变为“终止问询”,后于6月底撤回科创板上市申请;

目前唯一过会的是云从,其在7月20日被发审委认为“符合发行条件、 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

旷视科技选择转换赛道,与云从科技一起向科创板发力,终于在9月份获得批准,目前两家公司均处于“提交注册”状态,尚未有进一步进展。

目前人工智能领域商汤科技是其中融资最多、估值最高的。

上述港交所申请文件显示,创立至今商汤科技先后已经进行了12轮融资。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0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云从科技、依图科技估值分别为500亿元、300亿元、200亿元、140亿元。

上述港交所申请文件显示,商汤科技IPO前,执行董事汤晓鸥的全资子公司Amind持股21.73%,高管及员工持股平台SenseTalent持股12.17%,新加坡SVF Sense基金持股14.88%,淘宝中国持股7.59%,春华资本持股3.08%,Silver Lake持股3.05%,IDG中国持股1.42%,国调基金持股1.39%,上海国际集团持股1.33%,赛领持股1.29%。

根据招股说明书, 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商汤科技的收入分别为18.53亿元(人民币,下同)、30.27亿元、34.46亿元和16.52亿元。

商汤科技目前尚未实现盈利,2018年、2019年、 2020年及2021上半年其净亏损分别为34.33亿元、49.68亿元、121.58亿元和37.13亿元,申请资料称,其历史期内净亏损主要是因为优先股的公允价值亏损。

但消除了管理层认为的不能反映商汤科技经营表现的项目的影响后,其上述年度的经调整净亏损仍分别为2.20亿元、10.37亿元、 8.78亿元及7.26亿元。

研发开支是商汤科技投入的大头,其次是行政开支,最后是销售开支。

其在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研发开支分别为8.49亿元、19.16亿元、24.54亿元及17.72亿元,研发投入分别占收入的45.9%、63.3%、71.3%和107.3%。

因此目前的商汤科技财务状况算不上优秀,依然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研发和运营,何时才能盈利尚不可知。

现在提及“ALL IN AI”已是暴露年纪的表现

在15至18年,AI成为科技的代名词,百度、腾讯相继宣布ALL IN AI。

从15年开始,中国AI行业持续4年的融资热潮,到2018年,AI领域当年的投资次数已高达400起,平均每天都有1.1次投融资事件发生。

经过一轮风口的洗礼之后,AI大规模商业化被证明在现阶段难以实现,无法引起颠覆性变革,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技术手段的进步。

追逐热点的资本一旦发现不能在短期内实现预期收益,就会转而寻找下一个热点。

于是,在经历了前期的野蛮生长之后,从2019年开始,AI行业融资金额和融资次数开始出现明显下滑,AI热潮逐渐褪去,开始进入冷静发展期。

没错AI的盘子太大了,没有一家企业能完全吃下,资本转向更加容易落地的AI应用。

比如现在的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这些领域就是AI的应用化。

据招股书显示,商汤科技2018年、2019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8.53亿元、30.26亿元、34.46亿元及16.52 亿元。

2019年增长了63.3%,到2020年营收增长却出现了下滑,仅增长13.8%。

截至2021年上半年,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及智慧汽车四大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分别为39.2%、47.6%、8.9%及4.3%。

但值得注意的是,招股书中提到了48次的“元宇宙”,很显然此次上市的故事是目前大热的元宇宙,但目前无论是收入还是研发,元宇宙所占的份额几乎忽略不计。

商汤科技的招股书显示,公司已经通过其SenseMARS平台,实现了元宇宙。

但即使是这样,商汤的客户依然亮眼,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科技软件平台的客户数量合计已超过2400家,包括超过250家《财富》500强企业及上市公司8,119个城市以及超过30余家汽车企业,还赋能了超过4.5亿部手机及200多款手机应用程序。

因此商汤目前的商业状态可以用覆盖范围大,但营收尚无法Cover研发来形容。

随着行业发展,由于人工智能产业的特殊性特别是AI企业主营B端客户的原因,AI企业的诸多项目无法同时满足多个用户的需要,兼容性较差,“广撒网”的布局策略需要承担较高经济成本压力。

尤其是涉足多个行业,需要面对诸多老牌企业和其他强有力竞争对手。

如安防领域面临与海康、大华进行正面对抗,汽车领域则需直面特斯拉、“蔚小理”乃至小米华为等企业竞争。

最为关键的是,政策层面的变动势必会对商汤科技的核心技术发展造成较大影响。

今年下半年起,多条针对个人隐私的政策法规相继发布,明确了滥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人脸信息行为的性质和责任,并表示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设置显着的提示标识。

同时根据招股书显示,商汤的政府客户较多,可能会存在增长不确定性,与此同时美国在7月列出的实体清单中也有商汤科技,这意味着海外市场和先进芯片暂时与商汤没有了联系。

数据显示, 2018年-2020年以及2021年上半年共计三年半时间内商汤科技累计获得政府补贴总金额便接近10亿,具体金额分别为2.07亿元、2.53亿元、3.53亿元和1.26亿元,但这点钱依旧是杯水车薪。

因此越早时间上市,对于商汤科技越好,早期的资本已经没有耐心,目前市场也融不到钱,上市成为最佳的选择。

汽车领域的建树

虽然是商汤业务板块收入最小的一部分,但依托于视觉感知的优势,再加上智能驾驶的火热,商汤在智能汽车的供应商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

虽然早在2019就宣称拥有L2+的量产方案和L4的解决方案,在2021年的上海车展期间,SenseAut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全栈亮相。

而在今年7月,发布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独立新品牌SenseAuto绝影。

凭借原创AI技术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商汤SenseAut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可为智能驾驶提供以视觉为核心、多传感器融合的道路全场景感知方案;为智能车舱打造便捷、安全、个性化的全场景智能服务。

也就是俗称的车内外解决方案都有,而WEY的摩卡与捷途的X70诸葛版就搭载了商汤SenseAutoCabin智能车舱解决方案。

而在自动驾驶层面,面向汽车厂商及一级供应商,商汤正在通过SenseAuto Pilot绝影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基于不同传感器的智能驾驶方案,加速L2+级至L4级自动驾驶的创新和落地。

但截至目前除了本田之外,尚未听说商汤科技有自动驾驶的新业务落地。

商汤科技的车载业务始于2016年,本田选择年轻的商汤战略合作至今。

可以说,商汤是国内最早一批与全球顶级车企合作开发自动驾驶的AI企业,只是业务的拓展并不如预想中顺利。

而在如今,各家品牌已经将自动驾驶能力看做是品牌的技术护城河,再想拓展已经十分困难了。

但商汤表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汤已与30余家汽车公司合作,并已获选为50多个车型的供应商,在未来数年内,向其2,000多万辆汽车供应绝影产品。

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

商汤科技的IPO注定是AI概念爆发至今一件有标志意义的事件。

AI改变万物的时代仅仅是刚刚开始,它将更加具象化的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只是它依然需要长时间的大幅投入,仍然需要更长的时间寻尔产业化落地。

商汤科技隐私保护遭提问 CEO徐立:一直在探讨人工智能治理边界

主持人:谢谢管理层的介绍,我们现在进入问答的环节,请大家在提问栏输入您的 问题,中英文频道的媒体朋友都可以您的语言输入问题,我们将会读出您的问题让 管理层现场回答。问答环节将以普通话进行,然后再交由我们的传译人员即时翻译。

好的,我们现在邀请第一个问题。线上第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管理层怎么看公司未 来的一个增 动力,有没有任何计划如何去实现盈利?

徐立:好的,这个问题请我们 CFO 王征来回答一下。

王征:感谢提问。首先我们非常的幸运,我们处在一个增速超高的巨大市场,人工 智能软件市场。然后我们在这个市场里已经处于一个领先的地位,根据沙利文的报 告,我们大约有 11%的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市场的市场份额。那么我们作为最领先的 企业,其实在这个行业里非常容易形成一个正反馈的飞轮效应,使我们的市场地位 能够逐步越做越强,增速越来越高。而我们作为软件企业又有非常高的毛利,刚才 都提到,所以说整个毛利的增速也会保持一个非常高的状态。



另外在我们这四个板块里,前面提到有两个板块,我们觉得会有超高速的增长,其 中就包括智能 汽车 和智慧生活。所以在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我们其实很有信心公 司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创造出盈利。

在成本端我也稍微说一下,我们成本端大部分的成本其实是人的成本。人力成本是 我们管理层比较容易掌控的,所以我们感觉到在收入和毛利可以高速增长的前提下, 我们可以有效的控制人力的成本,从而使我们有清晰的达到盈利的路线,谢谢。

主持人:谢谢管理层回答。下一个线上的提问是想请教一下公司在现在这个时间选 择在香港上市是有一个什么样的看法?

徐立:好的,谢谢这个问题。首先商汤是一家香港成立的公司,我们是 7 年前一群 科学家和工程师在香港设立的企业,并且我们在香港有 20 年的科研经验,所以我 想我们在香港上市是更好的可以推动香港的基础科研和更大的内地市场甚至是国际 市场的联动。这是第一。

第二,我们在现在的时间点上完全看得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能够大幅度降低我们的 人工智能模型的生产成本,能够实现非常高效的规模效应。所以在此之下我们有一 条非常清晰可见的盈利路径。所以在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觉得目前是一个非常成熟 的上市时间点。谢谢。

主持人:谢谢。下一个提问就是公司在演讲的时候有提到数据隐私的保护,想请教 一下整体来说人工智能伦理方面的话,公司是有什么措施?

徐立:其实这块我们有非常大的投入,公司觉得伦理治理是推动新技术落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关键。

首先我们强调说人工智能需要做到传统说的 ESG,就是从环境、 社会 、治理三个层 面都要做到能够赋能更大的产业,并且做到人工智能的普惠。

第二,作为行业的领军,我们想说商汤有义务也有责任,能够更多的和学术界并且和相关的有关部门一起来共同探讨人工智能的治理边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和更多的机构一起合作,来探讨设立人工智能的标准。在过往我们总共大概推出了数十项 人工智能的治理标准,并且是唯一的被联合国相关组织录取的可持续人工智能发展 标准的一个亚洲企业。



最后我们其实内部有伦理治理的委员会,对于我们数据安全、数据保密,并且说是 新一代的治理规范都有长足的探讨。我们治理委员会上有很多来自学界的大牛,包 括说我们的董事,清华大学的薛兰教授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的季卫东教授,能够指导 我们 探索 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数据安全的边界。

主持人:谢谢管理层。然后下一个提问就是想了解多一点关于我们的业务的分布。 刚刚管理层也有分别提到智能 汽车 跟智慧生活是会有超 速的一个增 ,想请教一 下这两部分的发展战略。

徐立:这个问题就请徐冰来回答一下。

徐冰:感谢这个问题。首先我们也刚刚提到,人工智能生产的原材料是数据,对于汽车 这个板块来看,它实际上是产生了巨大量的视觉数据,因为我们每年光看中国 市场, 2000 万台的 汽车 会出产到我们的物理世界里面,每台车大概有 10 个摄像头 左右。这个摄像头也是常开的,它在不断的捕捉我们物理世界里面的数据,数据的 体量是巨大的,它里面蕴含的价值也是非常丰厚的。

另外的话就无人驾驶的场景,它的一个特点就是长尾非常的多,也就是说我们需要 不断的投入研发去迭代技术,很多时候如果有一些场景的一些 corner case 如果 没有去训练,在遇到的时候车就容易出问题,就需要人去接管,所以这也是无人驾 驶技术它在迭代过程之中遇到的一个瓶颈问题。

所以也基于这两点,一个就是数据量的庞大,一个就是长尾场景的众多,那商汤在 无人驾驶和智能 汽车 板块有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我们的人工智能大装置可以去以很 高的数据使用效率来批量的生产算法,针对长尾场景来生产大量的视觉模型,这些 大量的视觉模型最终能让我们服务于越来越多的车企,让这些车企可以获得领先的 AI 技术。

同时其实 汽车 也连接了城市和人, 汽车 是城市里面很重要的一个装置, 汽车 将会是 城市智能的一部分, 汽车 的智能也可以从城市的智能里面去吸收。同时我们知道 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实现,人在 汽车 里面它会有更多的时间来生活、来工作、来 娱乐 , 所以本身它跟消费者有很强的一个结合。所以这也是商汤的另外一个优势。我们在 智慧城市、智慧生活、以及智慧商业的布局,都可以跟我们的智能 汽车 板块产生很 多的协同。这些协同是让我们更好的去服务这些车企客户,可以让他们获得更好的 技术能力和对用户的服务能力。


如上两点是我们为什么可以在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签订了 30 家车企,覆盖了 50 款车,2000 万台车的量产的总量,在行业里面是取得了商业化的突破,非常领先 的市场位置。所以在 汽车 板块我们在未来可以看得到预见性很强的快速增长。

智慧生活板块,我们也知道,物联网设备在智慧生活里面越来越多,物联网设备、 5G 的普及,再加上人工智能技术让我们的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越来越接近,在这 个过程之中元宇宙也开始成为一个新的热词。

元宇宙是这个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一个融合的产物,人工智能在这里面其实起到一 个连接者的作用,并且元宇宙本身并不是一个单体的存在,它会是每一个物理世界 的企业,每一个物理世界里面的城市都可以去参与创立的这样一个平台,这是一个 新的世界。在这里面商汤的角色是元宇宙开发者背后的一个赋能者。人工智能在元 宇宙的未来里面扮演的角色,就是可以大幅降低元宇宙相关应用开发的成本,可以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元宇宙的构建里面。商汤是背后的基础设施平台。

当下商汤也已经与手机这个最主要的元宇宙入口上面,它的 CMOS 图像传感器,全 球最大的生产厂商,建立了一个深度合作关系,我们共同研发了 AI 传感器,可以 通过这个合作,把我们大量的 AI 模型部署到手机这个平台上,来实现更强的图像 处理和各种 AI 能力。这也给我们未来的业务带来一个显著的增长。

主持人: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现在还会念出最后一组的提问,这一组提问就想请教 一下我们海外发展的一个战略,还有如果跟其他行业公司相比的话,我们的竞争优 势是在哪里?

徐立:好的,谢谢这个问题,首先商汤是一个非常全球化的企业,包括说我们目前 都已经在非常多的海外市场设点,并且在去年 2020 年,有 20%以上的收入就来自 于海外,我们一直相信技术特别是科研创新是没有国界的,所以我们也致力于推动 更多的科研创新产品能够做到全面的国际化。讲到核心竞争力,我想商汤是一个科 研创新的企业,然后我们对于技术的远见,实际上决定了我们的投资方向以及我们 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在过往我们用这样的技术投入到人工智能的 SenseCore AI 大装置,帮助我们 真正实现了 AI 模型的量产和降本增效,是推动我们进入产业的一大核心。

所以在这之上我认为有 4 点核心的竞争力,第一就是技术的领先带来的先发优势。 我们因为有技术领先,推动了行业的变革。我们其实是真正意义上定义了很多行业


的第一个,就像我们是第一个在全球千万级别的人口城市实现无感的刷脸乘车,像 这一类的应用给我们带来新的商业模式,从而带来一个很高的进入壁垒。

第二就是我们关于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这部分投入,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两个核心的 问题,在长尾应用当中帮助我们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行业大部分玩家没有办法真正 解决大量细分的需求和应用。所以在很多应用场景当中,没有办法真正把它变成数 字化和产业化升级。同时在有没有的问题之上,我们还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就是通 过规模化的生产,能够把成本大幅度的下降,这只有把生产要素的成本大幅度下降 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铺天盖地。

第三是说我们是真正意义上借助到跨行业和赋能多行业的优势,形成行业的协同。 我相信商汤是唯一的一家人工智能企业,真正处理商业、城市、 汽车 和个人的应用 场景的。但是这 4 个场景最终面临的都是同一个物理世界,也就是说他们其实是对 同一个物理世界来进行感知数据化和进行分析交互,那么为什么背后会采取不同的 方法?所以商汤一直秉承着一种通用的方法来协同各个不同的行业,从而来做到行 业之间有很大的共用的资源来降低每个行业的生产成本。

最后因为我们从科研和工程出身,所以我们特别重视人才的全链路打通,我们和 50 多所高校形成了联合实验室的合作,所以我们从人才的选拔培养到最后在人才 上形成闭环,能送到学校里面的产研一体化的打通,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 以在过往的这几年当中,我们形成了独有的一套选用育留的人才体系,把高校和企 业之间真正的流通做到了极致,也给我们的未来提供了巨大的人才池。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3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