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悬疑剧《风起洛阳》开播以来,一直争议不断,喜欢这部剧的网友称赞该剧节奏明快,剧情紧凑,不喜欢这部剧的网友则不遗余力的找寻剧中的一切槽点,这些所谓的槽点,有的确实是拍的不尽如人意,让人感觉不吐不快,但也有一些让人看起来就是在鸡蛋里挑骨头。
比如有一位网友提出了一个他认为的该剧的槽点,说是都知道唐朝以胖为美,那么为什么剧中没有人喜欢柳七娘的侍女芸芝呢?他甚至觉得应该让扮演芸芝的演员来扮演柳七娘,原本以为这位网友只是抖机灵、开玩笑,但看了他与其他网友的对线,感觉他好像是认真的。
那么他这种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的是,在唐朝到底是不是真的以胖为美。说到这个话题,估计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杨贵妃,在现代很多人的印象中,这位杨贵妃就是一位胖美人。
但是,杨贵妃到底有多胖能,有两种说法,一种杨贵妃身高一米六四米,体重一百五十斤,另一种说杨贵妃身高一米五四米,体重一百三十斤,不过这两种说法都没有史料支撑,到底是怎么得出的这两组数据,也没有人能够说得清楚,所以并不可信。
在《旧唐书》中,对杨贵妃的描写是:“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也没有写她的身高体重到底如何。
不过在当时曾有三位大诗人都写过关于杨贵妃的诗歌,我们可以通过这三位诗人的描述,来猜想一下杨贵妃的身材,首先是白居易写的《长恨歌》中里面的女主角就是杨贵妃,不过白居易出生于772年,而杨贵妃去世于756年,白居易应该没有见过杨贵妃的真人,所以这首诗的参考价值不大。
然后是杜甫,杜甫曾被召入皇宫做“召试文章”,所以他很有可能见过杨贵妃,他在《丽人行》中的描写是:“肌理细腻骨肉匀……珠压腰极稳称身”。可见在杜甫的诗中,杨贵妃是一个身材高挑、皮肤白嫩的美女,完全与胖不沾边。
最后再来看看李白,李白曾为杨贵妃写了三首《清平乐》,他应该是见过杨贵妃的,但是在这三首诗中,更多的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写法,并没有写实,不过在第二首中,有两句是:“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都知道赵飞燕是一位以瘦出名的美女,如果杨贵妃真的是一个胖美人的话,那么李白将她比为赵飞燕是不是很不妥呢?虽然传说中李白生性豪放,但这么没情商的事情,他应该做不出来吧。
其实在很多唐诗里面,都有对于女性的描写,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唐代诗人的审美应该与我们现在的审美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白居易和元稹是好友,两人经常一同出入各种风月场所,也经常会为这些风尘女子写诗,白居易曾写过着名诗句:“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元稹在写给白居易的《和乐天示杨琼》诗中,也有:“腰身瘦小歌圆紧,依约年应十六七”这样的描写。
除了这二人以外,写过类似诗句的大唐诗人还有很多,章孝标在《柘枝》中曾写过:“柘枝初出鼓声招,花钿罗衫耸细腰”,刘希夷在《公子行》中写过:“愿作轻罗着细腰,愿为明镜分娇面”。
所以说如果仅从唐代诗人写的诗歌来看,完全看不出唐代的审美标准是以胖为美。那么以胖为美的说法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那些留存下来的女性雕像和图画,那里面的女性往往被塑造得面如满月、腰肢浑圆。但是这些作品中的女性似乎被称为壮实丰满更为合适,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微胖,完全达不到肥胖的地步。
如果唐朝真的完全是以胖为美的话,那么皇宫后院照理说应该全都是胖美人,但事实却并不如此,史书记载,当初唐肃宗李亨做太子的时候,他的父亲唐明皇曾经让高力士为他选五位民间美女赏赐给他,而选择美女的要求是“
细长白晳者
”,由此可见,皇室里面也有部分人不是以胖为美。
所以说唐朝的审美应该是十分多元化的,并不是胖就是美,瘦就是丑,如果以这点来吐槽电视剧的选角,真的是没有吐到点子上。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2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