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民国四公子之袁克文:袁世凯次子,晚年穷困潦倒,去世时仅留20块

军武北风 2023-09-19 20:44:21

1890年,袁世凯次子袁克文在朝鲜汉城,也就是后来的韩国首都首尔呱呱坠地。

袁二公子出生在好人家,自然衣食无忧,他的风流和才华,成就了他“民国四公子”之一的美誉,好友也是遍布各地。

尽管如此,晚年的袁克文却是贫困潦倒,甚至没有积蓄办丧事,但袁克文靠着有生之年的关系,葬礼上送葬队伍极其盛大,都是自愿为其送葬。

那么,袁克文为何生在豪门大户晚年却没有一点积蓄?为何没钱办葬礼,送葬队伍却极其盛大?让我们来揭开这位风流才子的神秘面纱,一探究竟。

袁克文的葬礼

袁克文的葬礼是怎么样的呢?

1931年,袁克文在天津猝然离世,这位风流卓绝的才子,过完了他跌宕的一生,或许是文人才子的清高气傲,他不允许自己成为他人的门客,以至于在他去世后,翻遍全家,只在书桌上找到了20元钱。

袁克文

袁克文与大哥袁克定速来不和,不仅仅是因为年轻时候父亲对袁克文的偏爱,还有袁克文卓尔不群的才华以及温文尔雅的公子气质,这都让袁克定嫉妒无比,更别说政治上的意见也大径相庭。

本以为这位才子的葬礼在大哥的操持下会简单而又潦草,但是到了下葬的那一天,却有种满城皆白布的悲伤之感,送葬队伍更是不在少数。

袁克定想着,袁克文风流一辈子,结交才子佳人,却也落得贫困不堪的下场,那他的葬礼,又会多盛大呢?

为了看袁克文的笑话,即使是最后一程,他也不愿意放过,简单地搭起灵堂,在门口挂上白幡,向世人昭告着袁克文的离世,他到要看看,这样的袁克文,还会有什么人来给他送葬。

要说起来,还得感谢袁克定这样的通知,不然也不会有了接下来百年难得一见的盛大葬礼,更不会让更多的人对袁克文的一生充满了好奇。

葬礼的第一天,袁克文躺在冷冰冰的棺材里,外面的白幡孤零零地飘着,偶尔会有文人雅士来悼念一下,灵堂前那些文人雅士的心中只是感慨:

“年纪轻轻就这样病逝了,可惜了一身的才华,就连葬礼都如此简陋,真是可怜。”

文人雅士们连连摇头,可袁克定暗地里早就喜不自胜了,表面却还要装出一副手足情深的样子,感慨自己的弟弟英年早逝,但大家心中自然明白袁大公子这是在做戏呢,却也并不拆穿。

一连两天,除了寥寥无几的客人和挽联送来,就只剩空荡荡的院子了,就在袁克定终于觉得自己出了一口恶气的时候,接二连三的送葬队伍纷纷从各地赶来,为袁克文送葬。

最后一天,袁克文的灵堂里挽联挽诗,层层叠叠,多到无法悬挂,送葬的队伍有北京广济寺的和尚,雍和宫的喇嘛,还有青帮的徒弟。

除此之外,还有一只队伍格外引人注目,是一群女子组成的队伍,她们系着白色头绳,眼中泪水涟涟,加上这群女子样貌别致,即便不施粉黛也让人感觉美好,人群中议论纷纷,却没人知道她们来自何处。

从袁克文的住处,到他的墓地,沿途的祭棚接连不断,围观的群众早已打听了袁克文的身世和经历,在他的棺材经过时,无一不低头以表哀思。

袁克定打死也没想到,就这样一个风流才子,会有这么盛大的葬礼场面,顿时瞠目结舌、哑口无言,本就脾气暴躁的他一气之下拂袖而去。

袁克文的前半生

同父异母的俩兄弟,为何袁克定对袁克文的敌意如此之大?葬礼还未结束便生气离去?

兄弟之间的爱恨纠葛,在大家族的宅内可是必不可免的,更何况袁世凯这一生一妻九妾,子女整整32人!

袁世凯

袁克文的生母是一名朝鲜人,当时的袁世凯正出使朝鲜,朝廷内有明确规定,使者不得在出使他国的时候娶妻娶妾,为了不给人留下话柄,二儿子刚出生,就被袁世凯过继给受宠的大姨太沈氏。

袁克文

沈氏无儿无女,突然有了孩子,她自然喜不自胜,将袁克文宠上了天,虽然不是自己亲生的,但是袁克文继承了生母的美貌,生的俊俏不已,惹人怜爱。

随着时间的流逝,袁克文过目不忘,天资聪颖的优点逐渐显露出来,这让沈氏更加的宠爱,袁世凯对这个儿子也是十分的喜爱,甚至想过将自己的事业过继给他。

相比之下,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就显得逊色不少,袁克定长得像自己的父亲,脾气暴躁,加上有一次骑马摔断了腿,变成了瘸子,袁世凯对他更是不待见。

袁克定

在没有袁克文之前,袁世凯对自己的大儿子还是不错的,虽然他的生母并不受宠,这并不影响袁世凯宠爱自己的儿子。

可是突然间有了袁克文这样聪明伶俐、气质卓然的孩子,父亲将宠爱都分给了弟弟,这岂能让袁克定心中平衡?但是他又不敢气自己的爹,只得将气都撒在袁克文身上。

他想方设法的想要让袁克文变坏,于是在袁克文15岁那年,偷偷带着他去了烟花之地。

不懂事的袁克文自然喜欢上了这样的场所,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是生得俊俏,加上父母宠爱,他的零花钱从来不缺,挥金如土,女子们也特别愿意侍候他。

袁克文在大哥的带领下,不仅在文人墨客里有了名气,还在朋友那里了解了青帮,借着自己家有钱有势和自己的才华,顺利的加入了青帮。

袁克定本以为这样就能让袁克文不学无术,失去父亲的宠爱。

但是袁克文虽然流连于烟花之地,但他并不是普通的纨绔子弟,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从不会因为流连烟花场所变得不思进取。

18岁那年他便入清廷法务部任职,袁世凯对这个儿子自然宠爱有加,对他流连烟花之地自然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钱财也供着他花。

袁克定见这样并无效果,父亲对袁克文依然宠爱,心中愤懑不平,对袁克文这个弟弟更是不待见,加之袁克文同母异父的弟弟袁可良,对他总是冷嘲热讽,这笔账自然也算到了袁克文的头上。

袁克文对此并不在乎,还是沉浸在他的世界里,整日里以文会友,忘返于烟花场所,但在袁世凯想称帝期间里,兄弟俩之间的矛盾更深了。

袁克定为了讨好父亲,以及自己想当太子的野心,大力支持父亲称帝,可袁克文对于皇宫后院并无想法,还劝解自己的父亲“高处不胜寒”。

这一次,袁克定终于有机会扳倒袁克文了,毕竟他和父亲政见不合,在这期间里,袁克定时刻盯着袁克文,只要有风吹草动,便向自己的父亲打小报告。

在袁克定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终于逮到了袁克文的错处,再一次文人会客中,袁克文做了一首题为《感遇》的诗,诗中的最后两句:

“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让袁克定拿来大做文章。

袁克定向父亲告状:

“父亲,您看他这首诗的最后两句,不正是指您和我吗?说我们上不得高处。”

在袁克定的挑拨下,袁世凯终于对自己的儿子失望。

袁世凯政府

袁世凯下令幽禁袁克文,限制了他的行为,切断了他与外界的联系,后又因国会议员将这首诗拿来劝说袁世凯,说:“您的二儿子都不赞成你称帝,其他人能愿意吗?”

由此一来,袁世凯彻底地恨上了袁克文,自此父子离心,兄弟反目。

后来,袁世凯称帝不过百日便垮台了,随后父亲逝世,袁克文彻底没了依靠,袁克定又一心想暗算他,为了保命,只好出走天津,各地辗转。

袁克文的后半生

也正是在他出走的半年后,生母病重,当时在上海的袁克文马不停蹄地往家赶,但是等他到家的时候,还是没来得及见母亲最后一面,他的生母就在他到家的前一日不幸离世。

袁克文悲痛交加,在这里已经没有他值得留恋的了,于是他后来就在天津和上海之间辗转,再不回袁家。

袁克文文采斐然。但也随性,刚到上海的时候,他的一位朋友余大雄是《晶报》的支持人,为了能够请动袁克文为其撰述,废了不少力气。

每到晚上就跑到袁克文家里催他写作,而袁克文最主要的一部连载作品叫做《辛丙秘苑》,吸引了大量读者。

却在其连载了16篇的时候突然断更,余大雄不得不询问缘由,原来是袁克文看上了张丹斧手中的陶瓶,想要余大雄去游说,余大雄为了稿子在两边说好话,最后终于如愿以偿,换得了10万自字稿。

后来中间又断更一次,只为了跟张丹斧进行文字战,两人之间的友谊越来越差,直到张丹斧获得了汉代赵飞燕的玉环,袁克文羡慕不已,却又放不下面子,始终不服软,最后还是张丹斧主动提出交换古物,这才和好。

袁克文文人才子的的傲气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但是却染上了吸食鸦片的陋习,整日里白天睡觉,晚上和文人、遗少、各色人物聚集在一起,谈天说地,好不快活。

整日里以文会友,收藏古物以及吸食鸦片,袁克文很快就将父亲死后分得的两份遗产坐吃山空了。

虽然袁克文生活窘迫,但他的傲骨之下还是风流自在。

张作霖和张宗昌欣赏他的才华,想邀请他做高级参议或是顾问,可是无心参政的袁克文说:“二爷不伺候。”这样霸气又不直截了当地拒绝着实是让人吃惊。

可是随着奢侈消费,家里的钱眼看是越来越少了,无奈之下,袁克文只得将自己的心爱的收藏及藏书拿出来卖掉以补贴家用,他的藏书在上海可是一绝,仅宋版古本就有200余种,自称“百宋书藏”。

面对自己辛辛苦苦收藏的宝贝,袁克文心中纵使有万般不舍,却也不得不为了生活妥协,但好在是卖给了自己人。

虽然卖掉收藏后,获得了不少银钱,但是对于一直在蜜罐里长大的袁克文来说,这点钱根本就算不得什么,即使他再小心翼翼地花,没有收入的他还是将自己逼入了困境。

身边的好友志士想资助他,却被他一口拒绝,铮铮傲骨的他不屑于别人的施舍,逼不得已之下,又开始了卖字赚钱的生意。

他的字本就写得好看,娟秀飘逸,但是更加让人称赞的是他书写的方式,他不像其他文人墨客那样,将纸展开在书桌上面写。

而是让侍者拉着,将纸展开,他挥洒自如,写出来的字笔笔有力,纸却不会破,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书写方式,见过他写字的人都赞叹不绝。

有一年,他实在是贫困,于是自降价钱卖字,一天写下40副对联,一夜之间全部卖完,那些没买到的人十分惋惜,纷纷询问什么时候能够再写。

而袁克文只会随性地说一句:“看心情”,面对这位张狂的公子爷,他们不敢说什么,毕竟集才华于一身的人总有些傲气,加上他是青帮的大字辈人物,并没有人愿意去得罪。

除了写字之外,袁克文还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听戏演戏,他演戏的时候不亚于台上演员的风采,观者为其真挚的情感所打动,有时身临其境,有时潸然泪下。

袁克文还曾为梅兰芳改过词,梅兰芳看完后不禁大赞:“好词!好词!真是好词!”不仅如此,当时梨园的名角,他都有过合作。

他这一生过得潇洒自在,为自己而活,但是面对父亲的政治远见,他不敢苟同,劝说无果后父子离心;自己的大哥嫉妒成性,兄弟反目,一心想要暗算他。

这些大家宅院里的秘密,让他尝尽了酸甜苦辣,后又漂泊无依,借着吸食鸦片来缓解内心的苦闷,可怜他一身傲骨,却在心计与堕落中换取片刻的自我。

袁世凯全家福

长期的烦闷以及鸦片的毒害,让这位才华斐然,温润如玉的公子走上了绝路。

1931年春天,“民国四公子”之一的袁克文走完了他的一生,年仅42岁,葬礼盛大无比,在历史的画卷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2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