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有一个官职非常特殊,三百年间只有一个人担任过,并借此登上帝位,此外再无第二人。这个无比神奇、特殊的官职,便是唐高祖专为次子李世民“量身定制”的官号-天策上将。那么,这个“天策上将”到底有多特殊?
天策上将,按照字面意思,可理解为上天策命的将军。但也有人指出,“天策”即天策星,是商王武丁时期的大贤臣傅说死后升天所化,所以又称“傅说星”。天策星是一颗吉星,如果天策星明亮,那么代表帝王的基业就会兴盛,此时会有贤明的大臣来辅佐他(“傅说星光明,王命兴,辅佐出。”见《开元占经》)。
天策上将系唐高祖专为李世民创设的官号
但不管“天策”的本意是上述哪种,唯一可确定的是,这是个听上去很牛、很高大上的官号。那么,李渊为儿子特设这个官号的初衷是什么?“天策上将”到底有多大的权力?一切还要从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后的功勋说起。
按照正史的说法,唐朝的创建其实并非李渊的功劳,而全是李世民的功绩,属于老子沾儿子的光,其实这些说法全属荒诞不经,全系被李世民“阉割”、歪曲史料的结果。但不可否认的是,李世民在唐朝创立、稳固和扩张过程中,的确立下旷世奇功。
在唐朝创建过程中,李世民居功至伟
从太原起兵到攻略关中,再到削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李密、窦建德等群雄,若没有李世民的披坚执锐、攻伐征讨,唐朝不会这么快就建立,并迅速地统一全国。换句话说,李世民的确是唐朝不可或缺的“顶梁柱”。
唐高祖为笼络李世民,专门为他创设“天策上将”的官号
通过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获得储君之位
随着天策府的人才越聚越多,李世民的威望越来越高,太子李建成所感到的威胁自然越来越大,双方积怨日深,最终便导致玄武门之变、兄弟相残的结果。李世民在变故中杀死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又在事后杀光二人所有的儿子,并逼迫老爹李渊封他做太子,不久后便黄袍加身。就这样,踩着兄弟子侄的鲜血,李世民登基做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即唐太宗。
李世民当上太子后,天策上将的称号便可有可无,在这种情况下,李渊便在武德九年废除这个官号(“其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及天策上将,太宗在藩为之。及升储,并省之。”引文同上),此后直到唐末,再没有设置。所以有唐三百年间,只有李世民一个人担任过天策上将,并借此登上皇位,可谓唐朝最特殊的官职。
李世民登基前,便已经废除“天策上将”的官号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等
唐朝官职设立如下:
1、正一品
官: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天策上将(唐太宗李世民称帝前的官职,之后不设)。
爵:亲王、公主
2、从一品
职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文散官:开府仪同三司
武散官:骠骑大将军
爵:嗣王、郡王、国公
3、正二品
职官:尚书令(因李世民曾任此职,后来此职一直空置)、大行台尚书令
文散官:特进
武散官:辅国大将军
爵:开国郡公
勋:上柱国
4、从二品
职官:尚书左右仆射、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京兆/河南/太原府牧、大都督、大都护
文散官:光禄大夫
武散官:镇军大将军
爵:开国县公
勋:柱国
5、正三品
职官:中书令、侍中(代宗大历年间擢升正二品)、六部尚书、十六卫大将军、太子宾客、太常卿、太子詹事、中都督、上都护
文散官:金紫光禄大夫
武散官: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
勋:上护军
扩展资料
唐代官制分中央官制、地方官制、少数民族政权的职官制几个方面。
三师三公
太师、太傅、太保各一人,是为三师;太尉、司徒、司空各一人,是为三公。皆正一品。与两汉两晋南北朝相比,无大司马,十六卫大将军均为正三品,左右龙武军、左右神武军、左右神策军大将军均为正二品,左右羽林军大将军均为正三品。
三省六部
唐沿隋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同样是国家最高的政务机构,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国家的政务,同时把原尚书省诸曹正式确定为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六部下有司,部的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郎,各司正、副负责人称郎中、员外郎。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秦汉以来封建国家中央官制不断变化的结果。其组织较完备,分工较明确,是封建社会发展至成熟阶段的一个标志。这些一直沿续到清代,基本上没有改变。
但有一点与明清不同的,唐代的尚书省有一个总机构,名为“都省”,都省之中以左右丞及左右司郎中、员外郎分管吏、户、礼左三部,兵、刑、工右三部。左右丞处于行政监督地位,而左右司则兼有总务管理的性质。
——唐朝官员品级
官民比例贼高
不算中央官员,前面都说的很全面了,光说说州县官员吧
黄州齐安郡,下。本永安郡,天宝元年更名。土贡:白纻布、赀布、连翘、松萝、虻虫。户万五千五百一十二,口九万六千三百六十八。县三:黄冈,(上。武德三年省木兰县入焉;又析置堡城县,七年省。有木兰山。)黄陂,(中。武德三年以县置南司州,七年州废,来属。北有大后关,有白沙关。)麻城。(中。武德三年以县置亭州,又析置阳城县。八年州废,省阳城,以麻城来属。元和三年省入黄冈,建中三年复置。西北有木陵关,在木陵山上;东北有阴山关。)——《新唐书·地理五》
一个人口不到十万的下州
一个正四品下,一个从五品上,两个从六品上,三个正七品上,七个从八品,两个正九品,八个从九品的配置
吃皇粮的去掉二十五个官员,还有小吏356人
为什么古代一个衙门就可以干的事现在要分成这么多个部门去做?
12 赞同 · 0 评论 回答
刺史一人,正四品下。
别驾一人,从五品上;司马一人,从六品上。【上佐官,也就是像白居易这样“江州司马青衫湿”那样,大部分是政治失败者,光拿钱不干活】
【办公厅】:录事参军事一人,从八品上(下达);录事一人,从九品下(上传);史二人。
仓曹:司仓参军事一人,从八品下;(兼掌司功事。)佐二人;史四人。
户曹:司户参军事一人,从八品下;(兼掌司兵事。)佐三人;史五人;帐史一人。
法曹:司法参军事一人,从八品下;(兼掌司士事。)佐二人;史四人。
参军事二人,从九品下。【参军事掌出使检校及导引之事。】
【护卫】:执刀十人(唐置于各府州,掌执刀随从,员额自十十至五人不等)。
【监狱】典狱八人。问事四人(杂任职名。掌执行刑罚。)。
【后勤】白直十六人(杂任职,在府州县官署值班,供传呼役使。)。
【市场】市令一人;佐一人;史一人;帅二人;
【仓库】仓督一人,史二人。
【州学】经学博士一人,正九品下;助教一人;学生四十人。
【州医学】医学博士一人,从九品下;学生一十人。
县配置(一上县两中县)
上县县令从六品上X1(黄冈),中县令正七品上X2(黄陂、麻城)
县丞:从八品下X3
主簿:正九品下X1,从九品上X2
县尉:从九品上X1,从九品下X2
【办公厅】上县录事2,史3;(中县录事1,史2)X2
户曹:上县司户佐四人,史七人,帐史一人;(司户佐三人,史五人,帐史一人)X2
法曹:上县司法佐四人,史八人;(中县司法佐三人,史六人)X2
【监狱】上县典狱十人;问事四人;(中县典狱八人;问事四人)X2
【后勤】上县白直十人;(中县白直八人)X2
【市场】上县市令一人,佐一人,史一人,帅二人,仓督二人;248(中县市令一人,佐一人,史一人,帅二人,仓督一人)X2
县学:上县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四十人;302(中县博士一人,助教一人,学生二十五人)X2
唐朝沿用隋朝官职制订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古代官署名。掌管机要、发布政令,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礼部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工部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扩展资料:
三省分权,势必造成相互扯皮、效率低下等弊端。为了三省之间协调行动,三省首长定期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议事。自武德年间开始,中书、门下集议于政事堂,政事堂设于门下省。
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由此,确立了中书省的中心地位。开元十一年,中书令张说奏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政事堂印也改为中书门下印,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从此,中书门下正式成为宰相的办事机构。
-唐朝
这个官职就是摄政王,历史上只有四个人当过摄政王,一个是周公,一个是王莽,还有一个是多尔衮,另一个就是载沣。
摄政王指的是帮助君王管理朝政、治理国家的人,摄政王大都是一般在君王年纪小的时候设立的,他们的权利比君王还要大。
先来说一下周公。周公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姬发死了之后,姬发的儿子周成王继任。但是周成王继任时年龄很小,无法管理朝政。于是,周公就当了摄政王,代替周成王治理国家,等到周成王长大了,他就把权利还给了周成王。
再来说一下王莽。王莽是王政君的侄子,是一个低调、谦虚的人。刘欣非常器重他,在自己临死时任命王莽为摄政王,让他帮助自己的九岁的儿子来治理朝政。但是,王莽和周公不同,王莽是一个有野心的人。当了摄政王之后他并没有好好扶持刘衎,而是培养自己的势力,自己称王。
还有一个摄政王就是多尔衮了,他是顺治的摄政王,也是顺治的亲叔叔。多尔衮算是年少有为,十几岁的时候就当上了白旗的旗主。他辅佐顺治的期间,天下太平。可以说,没有多尔衮,顺治也是当不上君王的。可惜,多尔衮不懂得收敛,明知道顺治长大了,该交权了,他就是不肯交出自己的权利,结局悲惨。
最后一位摄政王是载沣,载沣是末代君王的亲爹。严格来说,载沣不能算作摄政王,太后才是真正的摄政王。载沣只是在太后的安排下做了摄政王。由于袁世凯的势力强大,载沣的摄政王并没有做多久就隐退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06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