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中方领导访问朝鲜时,将一封署名为吉林张金泉的信交给了金日成,金日成看完信后非常感慨,他说:
紧接着,金日成通过中方向张金泉、张金禄兄妹发出邀请,欢迎他们一家来朝鲜访问,接到金日成的邀请后,张金泉兄妹非常高兴,尽管40多年过去了,金日成始终没有忘记老战友。
图丨金日成与张金泉兄妹合影
1985年,张金泉、张金禄兄妹乘坐火车抵达朝鲜平壤,他们一下火车就感受到了金日成的热情,朝鲜方面专门派出了副部级官员到车站迎接。
“你们的父亲是为我而牺牲的,以后我就是你们的父亲!”
接下来,金日成为张金泉兄妹准备了隆重的欢迎宴会,在宴会上,金日成非常高兴,同张金泉兄妹喝了很多酒。
后来,有人对此评价说,金日成见张金泉兄妹时连破两例:一是破例没有说朝鲜语,直接说汉语;二是很少当众饮酒的金日成,当天高兴得喝了很多酒。
随后,在金日成的安排下,朝鲜方面还进行了一系列的高规格接待,金日成就像对自己的儿女一样,热情款待张金泉兄妹。
后来,金日成又多次邀请张金泉兄妹访朝,每一次都是盛情款待,特别是在1993年接见张金泉时,金日成专门强调:
在我国或许了解张蔚华的人不多,但他的名字在朝鲜绝对家喻户晓,那他和金日成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战友情?大家好,我是学史知今,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张蔚华和金日成的故事:
1924年12月,一位名叫金亨稷的朝鲜人带着家人搬到吉林抚松县,金亨稷并不是一位普通的朝鲜人,他是朝鲜着名的独立运动领导人,由于被日军追捕,不得已搬迁到抚松县。
图丨金亨稷
金亨稷来到这里后,很快就与当地的一位名叫张万程的财主相识,并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由于两家走动得非常频繁,所以他们的孩子也经常在一起玩耍。
当时金亨稷的儿子13岁,名叫金成柱(金日成);张万程的儿子12岁,名叫张蔚华。金日成和张蔚华都就读于抚松第一小学,而且二人还是同桌。
有了这一层关系,金日成和张蔚华慢慢地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特别是在金日成的带动下,张蔚华从一个富家子弟逐渐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
金日成在1928年创办革命报刊《新日》时,张蔚华和金日成一起写文章、刻钢板、搞油印,当年冬天金日成因为反日宣传被捕入狱后,张蔚华还利用家庭影响力,将金日成营救出狱。
可张蔚华却并不这么想,一次父亲张万程交给张蔚华3000银元,让他去沈阳结一笔货款,可张蔚华却在中途悄悄地带着钱跑到了金日成那里,并向金日成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望着张蔚华坚定的面庞,金日成就安排张蔚华在当地开展地下工作,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张蔚华有机会接触到了更多的先进思想,个人能力水平也得到了显着提升。
图丨金日成上学时照片(1927年)
然而,半年之后,金日成为了张蔚华的安全和前程,还是劝说张蔚华回家,张蔚华最终听从了金日成的劝说,回到家中打理生意。
不过,张蔚华虽然接受了家人的安排,但他并没有断了与金日成的联系,而是多次想方设法的为金日成提供帮助。
金日成上车后才发现,有人在车上以查票的名义搜捕他,就在他焦急万分的时候,张蔚华突然走到金日成的身后,悄悄地把金日成带到了一等车厢。
由于坐一等车厢的人非富即贵,所以盘查人员到一等车厢后,并没有逐一查票,而是象征性地扫视几眼后就离开了。
金日成之所以能在这里遇见张蔚华,是因为张蔚华之前听说金日成正在被搜捕,由于惦念金日成的安危,张蔚华才坐车到处寻找金日成,想要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
可张蔚华一路找去也没有见到金日成,心灰意冷的他只能坐着火车回家,也就是在回家的这趟火车上,心情烦闷的张蔚华到处走动,才看到了身处险境的金日成。
图丨张蔚华烈士
接下来,金日成在抗日前线与敌人做斗争,而张蔚华则在后方开展地下工作,同样与敌人做斗争,并很快成长为抚松地下组织负责人。
为了更好地开展地下工作,张蔚华专门发挥自身优势,开办了“兄弟照相馆”和“兄弟书局”,主要负责印刷各种抗日宣传品,同时那里也是各种情报沟通交流的据点。
在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张蔚华不断给金日成等抗日部队,运送各类抗日物资和生活用品,要知道面对当时那种日军严密封锁的情形,这些物资是非常难得的。
就这样,时间来到1937年7月,金日成当时在抚松马鞍山区的密林中作战,由于日军的疯狂“围剿”,金日成的部队补给非常困难,没有办法的金日成连忙派人向张蔚华求助。
张蔚华烈士像
张蔚华听说后,紧急购买大量物资,并亲自上山给金日成送了过去,解决了金日成最棘手的问题,两人见面后,聊了很多家国情怀的事情。
这一次,张蔚华说,他想要留下来跟金日成一起战斗,但考虑到张蔚华的安危,金日成还是拒绝了张蔚华,并告诉他留在地方从事地下工作更重要,随后张蔚华就下山了。
可过了没多久,张蔚华就遇到了危险,那是1937年10月下旬的一天,一位叫郑学海的朝鲜人突然来照相馆找张蔚华。
由于郑学海与金日成之前很熟悉,所以张蔚华并没有太过警惕,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并在与郑学海的闲聊中,无意间透露前不久他曾见过金日成。
结果,郑学海听了后,一直缠着张蔚华,追问金日成的具体位置,郑学海的反常行为,立即引起了张蔚华的注意,他连忙表示自己不清楚金日成的情况。
张蔚华被抓后,他的父亲张万程连忙利用自身影响力,想方设法的营救张蔚华,几天之后,日伪军见张蔚华什么都不说,就让张万程交了一大笔保释金,然后把张蔚华给放了。
图丨张蔚华和金日成胞弟金哲柱
为了不让日伪军的阴谋得逞,张蔚华从容走进照相馆,给金日成写了一封绝笔信:“郑学海叛变,万望从速转移,永别了,成柱,我亲爱的战友!”
这一天是1937年10月27日,革命烈士张蔚华刚刚25岁,他的生命在最美好的年纪,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此时,他的长子刚刚4岁,女儿还在嗷嗷待哺。
金日成接到张蔚华的绝笔信时,已经是几天之后了,他万分悲痛,后悔当初没有答应张蔚华留在部队的请求,否则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后来金日成曾多次提到这个遗憾。
1945年,战场形势发生变化,金日成返回朝鲜开始了新的征程,不过他始终没有忘记张蔚华和他的家人。
1959年,朝鲜派出抗日武装斗争战迹考察团来我国东北考察,考察团出发前,金日成专门接见了考察团一行,并嘱托考察团成员:“到抚松帮我找到张蔚华的家人,并转达我的问候。”
当考察团把这张照片呈给金日成时,金日成望着照片中的张蔚华,不禁悲从心中来,他想到了当年的一幕幕,当他们被围困在密林中挨饿受冻时,是张蔚华给他们运送的物资……
1985年,张蔚华的两个孩子张金泉和张金禄受邀访朝,也就出现了我们文章开头的那一幕,后来张金泉又先后两次访朝,每一次都获得了高规格接待。
1992年10月27日,是张蔚华罹难55周年纪念日,金日成专门让人在朝鲜制作了一块由纯白色花岗岩雕刻的墓碑,还在墓碑底座前刻上了朝鲜国花木棉花图案,然后运送到吉林抚松。
图丨金日成定制的张蔚华烈士墓碑
这些事情足以证明革命友谊的珍贵,也象征着中朝友谊绵绵无尽,金日成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对张蔚华的牺牲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自古以来主动舍弃生命者大有人在,然而,绝大部分是为自己而自杀的。张蔚华的自尽可以说是舍己为人式的牺牲中最崇高、最壮烈的……”
张蔚华的名字在朝鲜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朝鲜人民认为他是与抗美援朝英模齐名的英雄人物,甚至在朝鲜还有“不知道张蔚华的人,便不是朝鲜人”这一说法。
据张蔚华的儿子张金泉回忆,他在朝鲜访问期间,受到了各方的热烈欢迎,在朝鲜从老人到孩子,甚至幼儿园的小孩,都知道张蔚华烈士的名字。
虽然,事物是变化的,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不会变,金日成与张蔚华烈士一家的世代友谊不会变。
图丨张蔚华烈士陵园
回顾张蔚华短暂的25年人生,他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家庭,原本可以选择当一个富二代,享受他那富足的生活。
但在国家遭遇危难之际,他却勇于投身革命,甚至为了拯救更多的战友,选择从容赴死,这种大无畏的自我牺牲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敬佩,向革命先烈致敬!
文/学史知今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0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