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X光技术刚问世7个月,李鸿章就在德国体验了一次,他为何没有引进

叫我过客 2023-09-19 19:13:18

李鸿章是晚清时期的重臣,也是背负签订不平等条约骂名的"罪人"。实际上,他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又一手创建了北洋水师,没有人比他更希望大清强盛。

晚年的李鸿章出使欧洲列国,在德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隆重款待,他还体验了一把刚问世7个月的X光,连他本人也非常认可这项技术。为何X光却没能及时引入大清呢?其实不是李鸿章不想,而是当时的形势不允许。

热情脸孔下,藏着尖锐的獠牙

《马关条约》签订后,李鸿章成了全国上下口诛笔伐的对象,迫于种种压力,清政府免了他的职务,让他闲居在贤良寺。慈禧深知李鸿章只是一个背锅侠,为了不让他感觉晚景凄凉,于是给李鸿章找了一点事情做:出使欧美列国。

当李鸿章出使到德国时,德国上至官员,下至百姓,都对李鸿章的到来展现出极大的热情。因为不清楚大清的底细,德国对他极尽款待。

他们安排李鸿章下榻在柏林最豪华的凯撒公馆;打听好李鸿章喜欢抽雪茄、爱玩画眉鸟等喜好,都提前准备妥当。李鸿章在众星拱月的姿态下,先后参观了德国隆重的阅兵仪式、象征德国实力的各大军工企业等。

李鸿章还在德国人的怂恿下,主动照了一把X光,看到底片上左脸遗留的子弹,他啧啧称奇,将这项技术称之为"照骨术"。他有心想将这项技术引入国内,无奈现实却不容乐观。

当时清朝国内、包括近现代人几乎都以为李鸿章在德国是真的威名远播,所以受到了德国举国上下的热情款待。而实际上,李鸿章参观完德国军工企业后,背着手就走了。

这让期待李鸿章挥一挥衣袖就砸订单下来的德国人气得吹胡子瞪眼睛。他们不仅当场翻脸,还公然在报纸上奚落李鸿章。当德国人摸清李鸿章是真的没有带钱,而是带着一腔学习和游说的热情来访时,他们便撕下热情的脸面,露出了尖锐的獠牙。

两国目标难以达成一致,出访目的落空

李鸿章并不是晚年闲得没事干出去走走,慈禧也不是真的担心李鸿章晚清凄凉让他"出国散心",实际上,李鸿章出使欧美列国,尤其是在德国过多停留,是因为德国有"干涉换辽"的举动。

这让当时的满清政府,甚至李鸿章本人,误以为德国是一股可以笼络的力量。满清政府寄希望于李鸿章,希望他能拉拢德国,为大清在国际上争取一股助力。所以送李鸿章出国去打探局势。

当李鸿章在德国参观结束后,大家终于"心平气和"地坐在了谈判桌上,招待李鸿章的这些人精看出了李鸿章的底子,他们的脸上已经失去了之前热络的样子。同样是官场老手的李鸿章顿时预感不妙。

果然,接下来德国不仅拒绝了李鸿章提出的调整关税的正当要求,还狮子大开口,提出要在中国沿海建立"海军基地"的荒唐要求。李鸿章一腔热情遇到了当头一盆冷水,两国的目的无法达成一致,此行最大的愿望已经落空。

彼时李鸿章的脑海里已经想不到要如何引进X光技术了,面对德国咄咄逼人的态度,他脑海里只觉得一条不亚于日本的饿狼正向中国扑来,当时的通讯技术不像现在这样快捷,一条语音拨过去就可以和慈禧商量对策。

李鸿章只得用含糊的言语应付着德国人,仓皇地下了谈判桌;一边拖着年迈病弱的身躯继续出访各国。

李鸿章预料得没有错。自他出访归来后,德国也正式加入了西方殖民者的队伍,对中国露出了自己的獠牙。李鸿章又能做什么呢?他年事已高,只能在庚子国难时,再度顶着骂名北上,签下了《辛丑条约》。

当他坐在谈判桌上时,对面坐着当年他出国时接待他的"熟人"。面对磨刀霍霍的列强,李鸿章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已有78岁高龄,再度背负骂名的他,内心的失望和愤懑无法言说,只能化为一口老血喷出,两个月后,他就阖然辞世。

弱国无外交的愤懑,落后就要挨打的血泪事实,都是投射在李鸿章光鲜亮丽出访欧美背后的阴影,中国当时和列强的差距,又岂止是一项X光技术,李鸿章就算花大价钱引进了,连拍照都觉得是摄取灵魂的清朝人,对这个能透视身体的"可怕"技术,又有多少人能接受呢?

73岁的李鸿章到访德国,为何突然仰天长叹?

73岁的李鸿章到德国访问的时候,看到了德国的军队不管是从经济方面还是从装备方面都是陈年压的趋势。这是当时中国所缺少的。

在1950年代和1960年代,清政府之外的西方列强进行了侵略,其中包括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为了实现国家和人民的繁荣,洋务运动开始兴起。李鸿章是洋务集团的重要人物。在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下,西方事务集团在中国建立了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座现代军事学校和第一座现代化海军舰队。

李鸿章在清朝的外交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多数时候,“每次开会时,李鸿章都提出了所有的论点,法院被法院殴打。李鸿章的手被拉开了。”但是他毕竟只是清朝的典当。 1894年至1895年的抗日战争之后,面对日本将辽东,台湾和芜湖割让的3亿人民币白银“价格”,法院在给李鸿章的电报中含糊不清。作为大庆外交大臣,李鸿章还与外国人,事物有更多的接触。他曾经在法院的章节中客观地描述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这表明他对外国科学技术非常感兴趣。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具有发展眼光的观点和实践,在中国开创了许多先河。

这一切,纵是李鸿章不叹,多少后人看过,又是一声叹息: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那一代中国人的自强探索,那弱国无外交的愤懑,都在李鸿章“出洋”的鲜花掌声背后,投下浓浓的阴影。一百多年后,依然值得已站起来的中国人,警钟长鸣!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70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