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文人和士大夫来说,宋朝确实是个钻石般璀璨的梦幻时代,这个时代充满了文人的荣耀,也给后世文人留下了最美好的记忆。
如果说大臣可以不因言丧命是一种进步,那么对那些犯下反人类罪行的官员也予轻释,就是无底线的放纵了。
按理,林千之罪大恶极、天理不容,按律应处死,但朝廷却不愿意破坏不杀大臣的政治规矩,于是重罪轻判,只是将林千之追毁除籍,发配吉阳。林千之被流放后过了几年就遇大赦被释放了,直到南宋灭亡后,他都活得好好的。他在亡国之后每天舞文弄墨,自娱自乐,过得逍遥快活,据宋代笔记《鬼董》的记载,林千之“秩满归里,宋亡,以翰墨自娱。”这种对官员的宠溺和放纵,对百姓们来说是何等残忍,然而在宋朝,那些失去孩子的百姓是无处说理的,绝不会有官员来为他们讨回公道。
文武结合,相辅相成,是历来的治国之道,两者不可偏废,可是在宋朝,文武官员的地位严重扭曲,文官的地位至高无上,而武将则如文官的奴仆一般
。庆历八年到皇佑五年,名将狄青任定州总管时,韩琦任定州知州兼安抚使。有一次,狄青的下属焦用因为犯错被韩琦抓了,狄青赶去求情,他站在台阶下不敢上前,只是恳请堂上的韩琦:“焦用作战勇猛,是个有军功的好男儿。”可是韩琦听后却讥笑道:“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名者才是好男儿!”然后当着狄青的面诛杀了焦用,狄青惊惧万分,浑身战栗,却不敢离开,直到有人提醒韩琦狄青还站在堂下,他这才让狄青回去。
王铚所着的《默记》是这样记载这件事的:“……青旧部焦用押兵过定州,青留用饮酒,而卒徒因诉请给不整,魏公命擒用,欲诛之。青闻而趋就客次救之。魏公不召,青出立于阶下,恳魏公曰:‘焦用有军功好儿。’魏公曰:‘东华门外以状元唱出者乃好儿,此岂得为好儿耶?’立青而面诛之。青甚战灼。久之,或曰:‘总管立久。’青乃敢退。”
狄青对此也很不忿,经常对人说:“韩枢密功业官职与我一般,我少一进士及第耳。”然而,在宋朝的大环境下,他毫无办法,如此贬抑武将,宋朝的军队又怎能抵御外辱?
宋朝远比唐朝弱小,可是官员数量却远多于唐朝,唐朝鼎盛的玄宗时期,官员有18000人左右,而宋仁宗时官员数量达到48337人,是唐玄宗时代的三倍有余。
宋朝官员不仅数量庞大,还要享受骇人听闻的高薪,开封府尹的年收入高达3.5万贯钱左右,另外冬春两季可分到13匹质量上好的丝绢,夏季可以分到1匹纱,秋季可以分到30匹丝绵。这个收入,与宋朝一个州的财政收入相当,真可谓是以万民之膏腴奉一人之身。
按史料记载的数据换算,唐太宗年间,一品官员的年收入约为170万元左右,而这只是宋朝相同品级官员一个月的俸禄。唐朝那些开创了万国来朝雄风的赳赳干臣们,要是知道后来那些见了番邦就下跪的猥琐同行竟然拿这么高的俸禄,不知会作何感想。
方腊起义时,宋代文人方勺亲历了这一劫难。事后,他写下《青溪寇轨》一书,对这次事件做了详细记载,并分析了祸乱产生的原因。
据方勺的记叙,宋徽宗年间,北宋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朝政被蔡京童贯一伙人把持,他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断蛊惑谄媚宋徽宗。童贯在苏州和杭州开办了造作局,专门为宋徽宗置办精美豪奢的御用物品。与蔡京、童贯并称“六贼”的朱勔为了刻意奉迎痴迷艺术的皇帝,在江南搜罗各种奇花异石进献,称为“花石纲”,宋徽宗在他们的诱惑下,变得越来越奢靡腐化,对民间索求无度。
为了运送“花石纲”,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于是造办局的人就在运河上拦截运往各州道的粮饷,随意征用民间商船,押运的胥吏们如狼似虎,趁机勒索沿途州县,连那些撑船的船工也狐假虎威,横行霸道,人们都敢怒不敢言。
宋徽宗钟爱的那些奇石,不是在深山沟壑里,就是在浩淼江湖中,采运异常艰难,但皇帝千方百计要搞到,而且限时限刻,一旦不能如愿,经办者就要受重罚。当时的百姓家中,要是被造作局的人发现有皇帝可能喜欢赏玩的假山石木,马上就派人上门,用一块黄帕盖上,指明这是御用物,任何人不得触动,却又不马上来取走,只是命令这户人家仔细看护,稍有不慎就要获罪。等到启运时,为了把这些花石搬出去,必然要拆墙扒屋,毁坏人家的宅院,以致江南百姓家中都不敢放置石木古玩,生怕招来灾祸。
为了运“花石纲”,朝廷征发大量百姓去服徭役,许多人死在途中。为了支付“花石纲”的巨大开支,官府对民众横征暴敛,百姓们被迫变卖田宅甚至是儿女应付捐税,直至倾家荡产,在这种残酷掠夺下,民间怨声载道,动乱便逐渐酝成了。
在方勺笔下,“天下监司牧守,无非时宰私人,所在贪墨,民不聊生。”一派百姓生活痛苦,官吏既贪且酷的黑暗景象。在朝廷的残暴压榨下,当时举旗造反的远不止方腊一家,《青溪寇轨》中就提到了宋江、仇道人、吕师囊、沉十四公、朱信、吴邦等多股响马。要不是实在活不下去,或者有了深仇大恨,谁愿意铤而走险啸聚山林?
宋军对外作战极其拉夸,可是镇压农民起义却极其凶猛。据《青溪寇轨》记述,方腊起兵时,事发非常突然,而且很快呈辽源之势。由于那时宋朝已经与金约好联合攻辽,军队都调到了北方。在接到方腊造反的警报后,却并没有措手不及,而是迅速挥兵南下,动作凶猛,几乎以摧枯拉朽之势,不到两年就扑灭了起义,官军最终杀人达百万之巨,方腊哪有这么多士卒,死者多数是无辜百姓。为什么宋朝在攘外和安内两种场景下的表现大相径庭?只能解释为,
文人们认定,外敌只是要钱要土地,无关根本,而农民起义会要他们的命,所以对外投降,对内镇压是宋朝的国策,谁敢反对这一国策,不要说是普通百姓,就是文人士大夫,也是可以杀的。
当金人兵临汴梁城下时,有一名太学生叫陈东,他投笔从戎,以身报国,组织大家请愿参战,很有感召力,得到了广泛支持,陈东也因此声名鹊起,烜赫一时。然而,这却让本是惊弓之鸟的宋高宗感到了不安,生怕威胁了他的统治。南渡后,迫于陈东的声望,赵构只得封了他一个官位,可陈东却连续三次上书,积极主战,请罢奸臣。这就大大地犯了赵构的忌,连大将岳飞都因此而死,遑论一介书生?结果被找了个借口杀害了。后世史家评论:“东未识纲,特以国故,至为之死。”
宋朝的刑法也极其残酷,像凌迟这种酷刑,虽然宋朝以前早已出现,但都属于法外之刑,或者存在于辽国这样的游牧政权刑法中,在中原的汉族王朝中,第一个将凌迟纳入刑法的,是宋朝,而且是在以仁慈着称的宋仁宗当政年间,如果说一开始这种酷刑还只是用于罪大恶极之徒,后来就被滥用了。据《通考·刑制考》:“凌迟之法,昭陵以前,虽凶强杀人之盗,亦未尝轻用,熙丰间诏狱繁兴,口语狂悖者,皆遭此刑。”意思是,宋仁宗以前,凌迟之刑的使用还比较谨慎,但后来,连说话不小心,太过狂妄,也会遭凌迟。可见宋朝对百姓刑罚之残酷。
由
邸之中则浴堂也,厮役两三人,见其来失期,度其必村野官员乍游京华者。时方冬月,此客着褐裘,容体肥腯,遂设计图之。密掷皮条套其项,曳之入帘里,顿于地,气息垂绝,群恶夸指曰:“休论衣服,只这身肉,直几文钱。”以去晓尚遥,未即杀。
少定,客以皮缚稍缓顿苏,欲窜,恐致迷路,迟疑间,忽闻大尹传呼,乃急趋而出,连称杀人。群恶出不意,殊荒窘,然犹矫情自若,曰:“官人害心风耶!”俄而大尹至,诉于马前,立遣贼曹收执,且悉发浴室之板验视,得三尸,犹未冷,盖昨夕所戕者。于是尽捕一家置于法,其脍人之肉,皆恶少年买去云。”
这段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是这样的:北宋徽宗宣和初年,外地有个官员来京城来参加晋职选拔,他按规矩去吏部递交材料。但那天他起的太早了,天没亮就出门,路上还没有什么行人,吏部也还没有开门办公,他就找了一个茶馆歇息等待。
这间茶馆里面还有个澡堂。澡堂子里只有两三个小厮,他们一看这官员对京城人的作息时间都不了解,料定他是一个乡野村官,第一次来京城,在这里人生地不熟。 当时正是寒冬腊月,他们看那官员,身穿昂贵的褐色皮裘, 体态肥胖,便心生歹意,准备加害于他。他们偷偷拿出皮条做的套子,突然从官员身后掷出,套在他脖子上,使劲勒住,一边勒一边把他往布帘子里拽。 他们把官员拖进里间,扔在地上,看样子已经气绝身亡了。这几个恶徒高兴地说:“先不说这裘皮大衣,就他这身肥肉,也能卖几个钱。”但此时距天亮还早,他们没马上宰割这个人。
过了一会儿,官员脖子上的皮套子有点松了,这官员也缓了过来。他琢磨着想跑,但又怕跑出去迷路。就在此时,他忽然听到大街上有大员出行的鸣锣开道声,显然是送这个大员上朝的仪仗队伍过来了。这官员忽然一下子窜出去了,一边冲到大街,一边大喊:“杀人了!杀人了!”那几个歹人猝不及防,一时非常慌张,但还强作镇静,跟出来说:“这个官员精神病发作了!”
很快那大员已经到了,官员跑到大员马前诉说了自己刚才的遭遇。大员马上命令捕快把这些贼人全部抓起来,并搜查澡堂,把地板全部撬开,发现里面还有三具尸体,身体还没僵硬,这都是昨天晚上杀的。于是把这一家子全都逮捕,绳之以法。
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9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