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公文写作丨假如公文是水果,你觉得是哪种

大西北消息速览 2023-09-19 18:19:12

(来源:留坝纪委)

好公文就是一个水蜜桃

文/薛贵辉

如果把公文比作水果,你觉得像哪种?

有人觉得像柑橘和柚子,外表格调规范、内部结构严密,层次分明。也有人觉得像榴莲和菠萝,外表坚硬,不像文学作品那样柔软。还有人觉得像荔枝和芒果,不仅有丰盈的果肉,还有强大的内核。

事实上,想象远不止这些,世间万物各异,总有相通之处,只要善于联想,还有列出一长串水果名。

依我看,优质的公文最像熟透了的水蜜桃,形正、皮薄、肉厚、汁多、味甜,核实。

1.形正

即文面形式规矩、整齐、中正。水蜜桃不像佛手果、洛神果、释迦果、蛇皮果、榴莲那样奇形怪状、不循常理,它的形状和颜色都符合人们对圆形水果的基本认知。但凡有正常心智的人看见水蜜桃,大概率只会关切甜不甜,汁水多不多,不会惊讶于桃子的外形。

公文的外形就是文面,即语言、版式、结构等。一篇合格的公文“形体”规范,有特定的话语体系,有特定的语言风格,就像水蜜桃有自己的色泽一样。公文有自己的版面(尤其红头文件)形式,从标题、字体、字号到落款,都有严格的版式要求。公文有特定的结构特征,如通知,不管谁来写,都跳不出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议程设定、参会要求等基本框架。再如会议纪要,总跳不出“会议时间”“会议认为”“会议决定”“会议强调”这些内容,“长相”大抵相同。

2.皮薄

即表述问题开门见山、直陈其事、不绕弯子。水蜜桃的一大特点就是皮薄,尤其是成熟的果子,轻轻一撕即可食用,嘴馋的人甚至可以连皮带肉一起吃掉,完全不像菠萝、榴莲、柚子、椰子,被厚厚的外壳包裹着,想吃到口,非经一番周折不可。

公文是应用型文章,一切围绕解决问题展开,而解决问题得讲究效率。对公文而言,效率就体现在论述问题开门见山、直陈其事,或者只作简单的铺垫和引导,点到为止,就像水蜜桃的皮一样,轻轻一撕,就能吃到,不让读者太费劲。

有个故事:

明朝有位官员叫茹太素,一年,全国发生自然灾害,朱元璋让大臣提意见。茹太素是个很有见地的人,闻风也写了个折子递上去,兴之所至,洋洋洒洒写了一万七千多字。朱元璋看折子长,就让人念给他听,没想念到一万六千多字还没进入正题,朱元璋大怒,斥道:“虚词失实、巧文乱真,朕甚厌之!”喝令殿前校尉把茹太素痛打了20大板,然后让人继续念,终于在最后看到了干货。事实上,茹太素写的五点建议都很好,有四条被朱元璋认可了,问题是奏折太长了,铺陈太多,本来500字就说清的事儿,却写那么长,难怪要挨板子。

用现在的观点看,茹太素写的文章“皮”太厚了,虽然里面有好东西,但读者要剥去厚厚的皮后才能吃到,太费劲了,故而是很讨人嫌的。

3.肉厚

即文稿内容要充实,有干货,给人获得感。相对而言,水蜜桃的果肉厚实,完全不似芒果,偌大一个果子,单核就占了一大半,果肉却显得单薄。水蜜桃则不同,一旦一个熟透了的水蜜桃在手,你往往会肆无忌惮地咬,通常是一口下去,满嘴果肉,毫不担心会磕到牙齿,因为它肉厚。

公文是实用之文,最忌讳虚而无用之言,好的公文,“肉”一定得厚,古人叫“言之有物”。公文的“肉”,就是公文的内容,就是作者表达的观点、提出的措施、引用的数据,等等。因此,评判一篇公文有多实,不是看篇幅有多长,而看“肉”有多厚。在我看来,公文格局宏大、内容丰盈、观点中肯、数据详实、思虑周全、剖析深刻、耐人寻味叫“肉厚”,而没有洞见、虚而无用、挂一漏万、蜻蜓点水、老生常谈叫“肉薄”。好的公文,应像水蜜桃一样,厚重、有物、实用,一口咬下去,满嘴是肉。

拿写对策措施来说,如果翻来覆去只会写一要干什么,二要干什么,不仅写不出多少来,还只写一些空洞无用的大道理,不系统、不完整、不实用,这样的“肉”就叫不厚。而如能分门别类,从不同维度抽丝剥茧、层层解剖,系统提出务实、创新、管用的措施,就可叫“肉厚”了。

4.汁多

即文稿有观点、有洞见、金句多。顾名思义,水蜜桃的一大特点就是汁水多,与香蕉、榴莲的干糯不同,熟透了的水蜜桃,水分充盈、柔嫩欲滴,用嘴轻轻一咂,汁水就溢出来,填满唇齿间隙,只要顺势一咽,滋润心田。

“材料人”有种观点:“不求百篇传天下,但求一句入人心”,这话道出了写作的基本追求,若能写出像《谏逐客书》《论积贮疏》《出师表》《陈情表》《谏太宗十思书》《答司马谏议书》这样的千古名篇的话,那当然再好不过,倘若写不出,写出一两句让人传颂的金句,也够了。

1930年5月,毛泽东为了反对当时红军中存在的教条主义思想,专门写了《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这篇文章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着名论断,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同时也成了一句金句。在《纪念白求恩》一文最后,“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句金句,如同令人唇齿留香的汁水,甚是解渴。

5.味甜

即让人尝到甜头,获得好处。人之所以爱吃水果,一方面是为了获得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膳食纤维,以及钙、磷、铁、铜等无机盐等。)因为人体离不开它,否则就会危及生命。在大航海时代,英国很多船员因缺乏维生素而患上了坏血病,一批批死了,所幸英国海军军医詹姆斯·林德(James Lind)发现柑橘和柠檬能治这种病,因为柑橘和柠檬富含维生素C。另一方面,人们吃水果也是出于对甜美味觉体验的追求,也是一种精神需求。因而,越甜的水果,越受人青睐。

水蜜桃不禁富含维生素,含糖量也高,一篇好的公文,就应该像水蜜桃一样,不仅能让读者从中汲取“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还应该给人以美的享受,给人创造美好的饮食体验。在公文的这些好处里,“维生素”和“无机盐”是实用的东西,小了说,是解决问题,大了说,是优化了社会治理、呼应了群众期盼,提高了社会管理服务水平,从一定意义上讲,是避免了社会患上“坏血病”。感觉和印象则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一篇经典的公文,能让读者津津乐道、回味无穷,指的就是这个层面的作用。

6.核实

即主旨鲜明,能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水蜜桃不仅有厚厚的肉、浓浓的汁、甜甜的味,还有硬硬的核、饱饱的仁。

一篇好公文也应有“核”有“仁”,主旨要鲜明。拿毛主席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来说,这三篇文章之所以经典,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章有“硬核”,通过张思德、愚公、白求恩,凝聚了共产党人对人格理想的希冀,弘扬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怕牺牲奋斗到底的愚公移山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义精神。这三种精神就是三篇文章的“核”,正因为有这些“核”,“老三篇”才有了穿越时空的强大力量。

总而言之,形正、皮薄、肉厚、汁多、味甜,核实是公文的六个审美维度。虽然不敢说水蜜桃是这些特性的最佳结合体,但可以肯定,绝不能把文章写成奇形怪状的佛手果、外壳坚硬的榴莲果,也不能写成酸涩难耐的木瓜果,更不能写成空虚无核的椰子果。

来源:一纸文章为时着

编辑:县纪委监委办公室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9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