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过山车,有起有伏,直面挫折时,需要有一颗强大的心脏支撑,末代皇帝溥仪,富贵过,没落过,一生的凄凉与不幸就像连绵不断的山丘此起彼伏,悲剧的人生并没有击垮他。
任人摆布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毒害光绪帝后,为巩固政权,在亲王府中挑选接班人,就这样,时年3岁的溥仪被选中抱入宫里。
溥仪年纪尚小,心智未开,根本没有处理政务的能力,正合慈禧太后心意,老实听话不碍事,溥仪就像布娃娃一样,虽然锦衣玉食受人敬仰,但却是任人摆布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
有人欢喜有人愁,溥仪做了皇帝,亲王府上下都沸腾了,一家老小都跟着他住进了青瓦红墙的紫禁城,可惜好日子没过多久,辛亥革命爆发,以武汉为首的南方十几省相继独立。
解放独立已成大局,为了复辟清朝廷,袁世凯登上了历史舞台,孙中山先生出面与其协商,只要他逼退溥仪退位,就推选他做新中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背信弃义,出尔反尔,不仅窃取了革命的劳动成果,还想自己做皇帝。
溥仪虽然退位,但仍然享受“皇帝”待遇,继续在紫禁城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期间还迎娶了婉容皇后和文绣妃子,最终在冯玉祥等人的逼迫下才离开紫禁城。
九一八事变,侵华日军建立伪满洲政府,企图分裂中国,扶持溥仪为皇帝,充当日本侵华工具,再一次做起了傀儡皇帝。
牢狱生活
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溥仪跟着日本军队乘飞机逃亡,在沈阳转机时被苏军俘虏,后被关在苏联监狱,末代皇帝一下子沦为阶下囚,大家都在担心怕他吃不了牢狱之苦。
没曾想,苏联军方对溥仪却很宽容大度,或许碍于他之前体面的身份,溥仪在监狱并没有吃多少苦头,反而过得很滋润。
食宿方面,一日四餐,早饭牛奶面包,中饭两菜一汤,中间加餐下午茶,晚上牛排红酒,虽然比不上皇帝的餐食规格,但已经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安排了。
除此之外,溥仪的住处也很讲究,房屋四周树木环绕,门前河流穿过,幽静清雅,他被安排在其中一栋楼房中,自己居住,闲暇时候,溥仪会在四周游玩,身后还跟着一俩个仆人供他使唤,如若遇到普通囚犯,他们还会跪地向其请安。
虽然只能在监狱范围内活动,但是一样享受皇帝的待遇,溥仪在这里过得十分惬意,很享受这样的生活。期间因为多种原因,溥仪在苏联曾先后转狱,但唯一不变的是他的生活待遇,甚至比在日本人手下过得更称心。
为此,溥仪多次给斯大林写信,要求让他留在苏联,可惜均没有得到回应。这样的日子过了5年,直到上世纪中期,苏联才把溥仪转交回中国,此时溥仪心里五味杂陈,更多的是遗憾和惋惜。
回国后,溥仪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看守所,这时候的他已经44岁了,一生飘摇坎坷,经历大起大落,最终又重回故土,感觉既熟悉又陌生,早已对生活失去了热情。
溥仪迈着沉重的步调跟着狱警来到牢房中,嘈杂的环境,拥挤的空间让他感到窒息,找到对应的床位后,溥仪默不作声摆放着自己的洗漱用品和床褥,突然听到有人叫了声皇上,其他人面面相觑,二话不说都跪在地上向他行大礼。
溥仪并没有转身回应,沉默片刻,他转身蹲在地上摆手向众人示意免礼,传来的却是大家的小声叹息和抽泣。原来,这个牢房中都是满清遗老,都在溥仪手下做过事,换上囚犯服大家差点没认出来。
在这里,溥仪没有优待和特权,和所有犯人一样同吃同住同劳动,从小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最基本的盛饭打水系鞋带穿衣都不会,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战犯看守所管理人员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所以才安排他和熟人住一起相互照料。
起先,大家都以侍候“皇帝”为荣,争着抢着替他打洗脸水,排队打饭,甚至还有一些狱警为其开小灶,体力活一并不让他参加,还以“皇上”相称,这一切溥仪都心安理得接受,唯有称谓让他显难堪,再三要求下,大家换“溥主”、“溥爷”相称。
再后来,随着思想改造的进步,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帝也不过是普通人而已,甚至还不如普通人,也就没有人再像之前一样照顾他了,身边没有了鞍前马后效劳的人,溥仪只能学着打理生活,打水吃饭都得自己上手,不然只能饿肚子。
平日的劳动时间,溥仪从来不偷懒,他会坐在院子里帮忙摘菜,和大家一起扫地拖地,一点架子也没有。尽管那时候国内形势紧张,民众生活水平不高,但是溥仪的餐标照旧两菜一汤,管理人员还是尽可能给其提供鸡蛋和肉类。
有一次,所里号召大家给志愿军做战备物资,溥仪首当其冲参加,从刚开始不会自己穿衣服到现在针线活儿掌握,他的改造还是有显着成效的,无意之中生活技能又增加一项。
在改造后期,管理人员带着大家进行现场教育,第一站就是抚顺的万人坑,看着日军的暴行,面对万千百姓的白骨,溥仪惭愧不已,日军欺骗了他,在背地竟然犯下这样的滔天大罪。
第二站去的是武昌,当年革命率先开始的地方,在中山陵,溥仪看着孙中山先生的雕像,伫立了很久,深深鞠了三躬,面对曾经的敌人,溥仪放下成见,放过了自己。
为自己活
1959年,溥仪被新中国大赦,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改造生活,被国家分配到植物园工作,每天与花草打交道,他很喜欢这份工作,辛苦一个月后,溥仪领到人生中第一份薪资,拿着钱给自己买了一床被子和一些点心。
被子盖在身上踏实温暖有安全感,点心是他儿时经常吃的食物,寄予了对亲友的无尽思念,这些最平常不过的东西在溥仪眼里却尤为珍贵,因为这是他劳动所得,皇帝挣工资在中国历史上溥仪是破天荒第一人。
而工资到手之后,他首先想到的不是生活中的柴米油盐,而是能够满足自己口腹之欲的点心(那个年代国民生活刚刚步入正轨),只能说虽然溥仪完成了改造,但骨子里的“皇帝”脾性还留有残余。
邻居们看到“下班”回来的溥仪,手里提着大包小包的各种点心。都不禁莞尔一笑:这位不愧是以前当过皇上的!不太会过日子啊!
溥仪的前半生一直都在为别人活着,后半生才活出了真正的自己,他只感叹时间匆匆,还没经历就已经老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9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