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国家,庞大的国土面积与丰富的自然资源让它拥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先天发展优势,背靠北极又让加拿大可以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有一个优势的地位。但是,我们同样发现,加拿大所处的地位是很尴尬的,是个大国,但不是强国,在国际会议上有一席之地,但是话语权又极弱,造成加拿大大而不强、如此尴尬的原因是什么呢?
加拿大地理位置:强敌在侧,发展受限
在今天"一超多强"世界格局中,任何一个国家想要取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站好队,如果背后如果没有一个出头的大哥,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会被痛扁一番,加拿大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根据自己的地址位置,选择了紧邻的美国作为大哥,事事亦步亦趋,紧随其后,但是问题也就出在了这里。
两次战争,让加拿大逐渐倒向了美国
19世纪初,时值美国刚刚独立,雄心壮志的新兴国家急于开疆拓土以展示自己的国家实力,美国将目光对准了还是英国殖民地的加拿大,经过独立战争,美国自信心爆棚,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与"日不落帝国"一战的实力,况且当时英国还在欧洲战场与拿破仑鏖战,应该顾及不到远在北美的加拿大,经过充分准备,美国于1812年正式宣战。
这场战争历时近两年,在开战初期,美国占尽先机,节节胜利,但仅仅几个月以后,这场战争的形势就发生了转变,首先是美国各联邦开始松懈,纷纷撤出战争,导致兵源不足,而英国经过初期的失败,也积累了经验,开始反攻。
英国利用自己海上作战的优势,封锁了美国的海岸线,一路势如破竹,甚至攻克了美国首都华盛顿,为了报复美国,英国军队放火烧毁了美国的白宫、国会大厦。至此,这场战争已经没有打下去的必要,双方签订协议,各自罢兵休战。
但美国并没有放弃,始终做着吞并加拿大的打算,这个想法一直延续到了二战前夕,二战爆发后,美国与英国站在了一起,美国的战略重心转移也转移到了对付德国和日本,对加拿大的领土企图方才作罢。而随着英国在二战后的愈加衰弱,对加拿大的控制力减弱,也让加拿大最终倒向了美国。
美国的限制
自二战以后,美国日渐强大,苏联的倒塌让美国成为了这个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与美国靠得如此之近加拿大必然倒向美国,也只有倒向美国,加拿大才能得到经济发展的长远条件,但问题也因此而起。加拿大和美国的位置靠的实在是太近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美国不会让加拿大成为一个强国,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1994年,美国经过积极筹备,牵头成立了北美自由贸易区。
北美贸易区,看似三国平等,但美国作为经济最发达国家,在合作中占据了极大优势,实际上掌握了加拿大与墨西哥两国对外出口,使得加拿大目前的经济高度依赖美国。
除经济外,加拿大基本的军事实力也在二战后一步一步的削弱,背靠大树好乘凉,有着美国这一盟友,加拿大基本放弃了自身军事实力的发展,而依靠于美国的军事保护。在经济与军事两方面均如此的依赖美国,导致加拿大实际上成了美国的小弟。
加拿大的发展:受制于人,难以独立
地广而人稀:发展动力不足
加拿大的领土面积有多大,我们从世界地图就能够直观地看得出来,但他有着北极圈国家发展的所遇到的共有难题:人口太少了。加拿大人口究竟有多么的少?我们不妨做一个直观的比喻?作为一个国土面积达到世界第二的国家,它的总面积比我国要多30多万平方公里,但是全国人口还达不到中国的一个省,也就才刚刚3000多万。
少的人口,充足的资源,给加拿大带来了很好的国民经济,依靠卖资源,加拿大的国民收入稳居发达国家之列,而财富的迅速增加,也让加拿大成为了一个低生育率的国家,老龄化问题严重,进而带来劳动力的不足。
人口的稀疏与收入的高涨成为目前加拿大经济发展的最大难题,缺乏人口的发展很显然是动力不足的,虽然近些年加拿大鼓励移民,给予了优厚的移民政策,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尴尬的国际地位,被殖民国家的后遗症
加拿大的最高领导人是谁?很多人想都不想就会脱口而出,当然它的总理了,这其实是我们的一个错误认知,作为一个曾被殖民的国家,加拿大目前的最高领袖依然是英国的国王,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伊丽莎白二世。
加拿大独立的时间其实很晚,即使现在也是一个英联邦国家,作为英国的长期殖民地,以前它会听英国的,当英国实力减弱时,它又自然地和美国走到了一起。
经过漫长的殖民岁月的影响,加拿大在国际舞台上呈现出了一种固有的依附于他人的姿态,这让加拿大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显得很弱,通常是跟从于大哥之后就可以了,不过这种性格,也让加拿大的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中始终不倒,有着一席之地。
结语:
加拿大的国际地位不高,也是在告诉我们,在发展中,依赖别人往往也就受制于别人,一旦我们失去了独立,就会成为别人在国际舞台上驱使的棋子。只有独立发展,自力更生,才能够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有着真正的属于自己地位,大而不强的发展恐怕最终难以久持。
乔治·华盛顿(George Washington,1732年2月22日-1799年12月14日),1775年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时大陆军(Continental Army)的总司令,1789年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其同时也成为全世界第一位以“总统”为称号的国家元首。,在接连两次选举中都获得了全体选举团无异议支持,一直担任总统直到1797年。
去世后
华盛顿死后,他昔日的革命战争伙伴,国会议员哈利·李对他的称赞相当着名:
华盛顿早年在法国印第安人战争中曾担任支持大英帝国一方的殖民军军官。之后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率领大陆军团赢得美国独立,他拒绝了一些同僚怂恿他领导军事政权的提议,而回到了他在维农山的庄园回复平民生活。
在1787年他主持了制宪会议,制定了现在的美国宪法,并在1789年,他经过全体选举团无异议的支持而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在两届的任期中设立了许多持续到今天的政策和传统。在两届任期结束后,他也自愿的放弃权力不再续任,因此建立了美国历史上总统不超过两任的传统,维护了共和国的发展。之后他便再次回复平民生活,隐退在弗农山庄园。
由于他扮演了美国独立战争和建国中最重要的角色,华盛顿通常被称为美国国父。学者们则将他和亚伯拉罕·林肯并列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
在1774年华盛顿被选为维吉尼亚州的代表前往参加第一届大陆会议。由于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政府关闭了波士顿港,而且废除了麻萨诸塞州的立法和司法权利。殖民地在1775年4月于列克星顿和康科特与英军开战后,华盛顿穿着军服出席第二届大陆会议—他是唯一一个这么做的代表,表示了他希望带领维吉尼亚民兵参战的意愿。麻萨诸塞州的代表约翰·亚当斯推荐他担任所有殖民地的总指挥官,并称他拥有"担任军官的才能...极大的天份和普遍的特质"。因为亚当斯了解到,确保南方的殖民地能与北部殖民地合作顺利组成大陆军团的最好方法,便是推荐一个南方殖民地人士担任总指挥官。华盛顿在1775年6月15日经由大会选举无异议支持成为了总指挥官,虽然很舍不得离开心爱的维吉尼亚家园,华盛顿接受了指挥官职位,并宣称"我不认为我能胜任这个指挥官的光荣职位,但我会以最大的诚意接受职位"。华盛顿并宣称除了必要的开支外,不须付给他任何额外报酬。就这样,华盛顿于7月3日在麻萨诸塞州的剑桥担任了全殖民地军队的总指挥官。
华盛顿在1776年进攻波士顿,利用稍早在提康德罗加堡垒所夺取的火炮阵地,得以俯瞰整个波士顿港,最后将英军逐出了波士顿。英军指挥官威廉·何奥下令英军撤回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华盛顿接着率领军队前往纽约市,预期英军将发动攻势。拥有压倒性军力的英军于8月展开了攻势,而华盛顿所率领的撤退行动却相当笨拙,几乎全军覆没。他也在8月22日输掉了长岛战役,不过得以撤退大多数的军队回到大陆。在接下来又输掉了几次战役,使得军队仓卒混乱的撤离了新泽西州,此时美国革命的未来岌岌可危。
在1776年12月25日的晚上,华盛顿杰出的指挥重整旗鼓。在这场特伦顿战役中,他领导美军跨越特拉华河,突袭黑森雇佣军的兵营。并接着在1777年1月2日的晚上向查理斯·康沃利斯率领的英军发动突袭,这次奇袭振奋了支持独立的殖民地阵营的士气。
在1777年夏天,英军发动了三路并进的攻势,一路由约翰·伯戈因率领从加拿大向南进攻,一路由威廉·何奥率领攻击当时殖民地的首都费城。而华盛顿撤往南方,却在9月11日的布兰迪万河战役中遭受惨败。为了击退英军而发动的日耳曼敦战役则因为浓雾和军队的混乱而告失败。华盛顿和他的军队只得撤回环境恶劣的佛吉谷艰难的渡过冬天。
在1777年至1778年的冬天,是大陆军(和政治上的革命运动也是)战况及士气最恶劣的时刻,大陆军遭受了极大的战损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但华盛顿依然坚定着指挥军队,并持续向后方的殖民地大会要求更多补给,使大陆军能克服寒冷的冬天,逐渐回复士气。2月时一名曾服役于普鲁士军参谋部的军官弗里德里希·冯·施托伊本前来佛吉谷,自愿帮忙训练华盛顿军队,以使他们能在战场上能和英军相较量。施托伊本在佛吉谷的训练改进了战术和作战纪律,大幅增进了殖民地军的战力,成为了殖民地军得以摆脱乌合之众状态的分水岭。在佛吉谷的训练告一段落时,华盛顿的军队已经焕然一新了。
华盛顿接着率领军于1778年6月28日的蒙茅斯战役(Battle of Monmouth)中攻击从费城前往纽约的英军,与英军打成平手,但英军分裂殖民地政府的企图于是失败了。由于这场战役的胜利,加上一年前于萨拉托加战役(Battle of Saratoga)中击败了伯戈因率领的入侵英军,情势逐渐好转,英军显然无法攻克整个新国家,因此法国决定正式与美国结盟。
乔治·华盛顿 由约翰·庄柏所绘, 1780在1778年后英军最后一次的试着分离殖民地,这次英军集中于南方地区。华盛顿的军队并没有直接攻击他们,而是前往驻扎位于纽约的西点(West Point)军事基地。在1779年华盛顿命令5分之1的大陆军展开沙利文远征,对那些与英军结了盟且常攻击美军前线堡垒的易洛魁联盟的6个部落的其中4个发动攻势。并没有战斗发生,不过至少摧毁了40个易洛魁村庄,使这些印地安人被迫永远离开美国,迁徙至加拿大。在1781年美军以及法国陆军和海军一同包围了康沃利斯在约克敦的军队,华盛顿迅速前往南方,于10月17日接掌指挥美军和法军,继续围城战斗直到10月17日康沃利斯投降,10月19日,他接过了康沃利斯的投降宝剑。尽管英军仍在纽约市和其他地点活动直到1783年,这场战役成了独立战争最后一场主要的战斗。
接着在1783年,随着巴黎条约(1783年)的签署,英国承认了美国的独立。华盛顿解散了他的军队,并在新泽西州的洛基山(Rocky Hill)向追随了他多年的士兵们发表了精采的告别演说[3]。几天后,英国人从纽约市撤退,华盛顿和殖民地政府重回城市,他于12月4日在纽约市发表了正式的告别演说。
应该指出的是,华盛顿的战术毫无特殊之处,既无开创性、也对军事历史毫无影响,而且他常在许多次战役中都犯下大错。但他仍被捧为战争英雄,因为支持他的人们认为,由于他所主张的革命概念,美军也在战争中存活并持续战斗,使得美国得以维持独立持续至今。华盛顿一直躲开与英军直接的冲突,避免了美军决定性的战败或投降。他相当了解美军的弱点并且也限制了他们进行过于冒险的行动,并利用他勇敢的人格激励军队,使他们能撑过漫长而艰难的战争。
华盛顿在战争中选择了正确的战略,如同古罗马将军费比乌斯·马克西姆斯在第二次布匿战争的战略,持续的拖延敌人将能使英国人如同当年的汉尼拔一样,"攻到了门外"但却"不得其门而入"。很快英国人将会了解到继续作战只是浪费资源,他们只能追击美军进行混战,却无法彻底捕捉到美军的主力。华盛顿了解到这场战争将会经由外交途径取得胜利,而不是靠著士兵们。
在维吉尼亚家园:1783—1787
农夫华盛顿 华盛顿指导黑人农奴们进行收割,地点为弗农山庄园1783年12月23日,华盛顿向邦联议会(Congress of the Confederation)辞去了他在军队里总司令的职务,邦联议会稍后并在马里兰州安那波利斯的议院召开了会议。这对于新生国家而言是相当重要的过程,建立了由平民选出的官员—而不是由军人来组织政府的先例,避免了军国主义政权的出现。华盛顿坚信唯有人民拥有对国家的主权,没有人可以在美国借着军事力量、或只因为他出生贵族而夺取政权。
华盛顿接着返回弗农山的庄园,就在1783年圣诞节前夕那天的傍晚抵达家门。自从1775年因战争离开心爱的家园后,他都没有机会返家过。在门口欢迎他的是他之前曾向其许诺过会在8年内返家的妻子,以及4个已经能够走路的孙子女,全都在他离家的这段时间出生。战争也带走了他所扶养的继子约翰的性命,于1781年在约克镇的一次行军里发烧过世。
当华盛顿离开军队时,他在大陆军团里的最终头衔是"将军和总司令"。
在1787年华盛顿主持了在费城举行的制宪会议。他并没有参与讨论,但他的威望维持了会议的领导能力,并让代表团能专注于讨论上。在会议后他的威望使得包括维吉尼亚州议会在内的许多人相信这个会议的成果,而支持了美国宪法。
华盛顿的庄园广达8000英亩(32平方公里),如同当时其他许多农场主一样,尽管拥有大量土地,华盛顿手上的现金都不多,常常四处借贷。在后来他成为总统时,他甚至得借款$600元以搬家到纽约以接掌政务。
总统任期:1789—1797
开端
华盛顿在1789年经过选举团投票无异议的(获得了全部的选举人票)当选总统,他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无异议投票当选的总统(并在1792年再次达成)。第二名获得了34票的约翰·亚当斯则当选副总统。第一届美国代表会议(First United States Congress)投票将付给华盛顿$25,000的年薪—这在1789年是个很大的数目。华盛顿在当时大概是全美国最富有的人了,他在西部的土地有非常大的潜在价值—不过在那时都是空地一片。他婉拒了他的总统薪水,这也是他被视为古罗马公民英雄辛辛纳图斯的形象的一部分—将承担政务看作公民义务的市民。在总统就任的仪式中,华盛顿非常谨慎的确保仪式场面的规模和装饰俭朴的符合共和国的标准,而不会超过当时欧洲各国的王室。
华盛顿的妻子玛莎对他当选了总统相当失望,她只希望和华盛顿在弗农山维持平静的生活。不过她还是承担起了第一夫人的职责,开放客厅并负责安排每周和达官显贵的晚宴,使晚宴能搭配的上总统的身分。
政策
乔治·华盛顿在华盛顿担任总统的初期,他只个别的与他的顾问会面,而到了1791年,则开始定期的和全体内阁与会。每当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主张应该建立全国性的信用机构并构成金融力量强大的国家时,托马斯·杰斐逊和詹姆士·麦迪逊总是反对他,而华盛顿必须时常调解两方的意见。最后往往是汉密尔顿在争论中获胜,而且华盛顿指责当时由杰斐逊和麦迪逊所支持的名为民主—共和主义社会的团体的危险性时,汉密尔顿则被拥立为联邦党的领导人。
1791年,当国会通过增加蒸馏酒的货物税率时,引发了许多抗议行动。到了1794年,在华盛顿指示抗议者应该前往地方法院后,抗议活动却激化为大规模的暴动。于是在8月7日华盛顿向宾夕法尼亚州、维吉尼亚州和其他州请求颁布民兵法以征召民兵。在征召民兵后,他便直接带头前往暴动地区,使得他成为唯一一个亲自率领军队的美国总统。平乱中并没有战斗发生,但华盛顿坚强的表现直接展现了新政府的力量。这也是联邦宪法颁布以来,联邦政府首次动用军队以维持地方的秩序。
在美国自从革命战争以来通常称为西北地界的地区,原本住在那里的印地安人仍常与白人爆发冲突,在西北印地安人战争中,印地安人战胜了白人,直到1794年的鹿寨战役中被白人击败为止。
1793年,革命后的法国新政府派遣外交官埃德蒙·吉尼特(Edmond Genêt)至美国,吉尼特试着唆使美国舆论同情法国,以合力对抗大英帝国,法国政府更授权他向美国船只颁布捕押特许证,允许船只捕押与法国为敌的他国船只。吉尼特的作为迫使华盛顿要求法国政府把他撤回。
1794年12月9日,在美国派出首席法官约翰·杰伊前往伦敦谈判后,美英两国签定了以他为名的杰伊条约,条约里试图划清自从革命战争到美国独立以来两国间一直拖延的问题,好增进两国间的关系。主张亲法国派的杰斐逊等人极力批评条约,但华盛顿和汉密尔顿则表示支持,之后国会也通过了条约的签定。条约规定英国必须撤离他们在五大湖的堡垒,这也对后来的1812年战争产生了影响。
亚历山大·汉密尔顿利用他在联邦政府内的任命权,任命许多他的好友担任政府职位,因此由他领导的联邦党羽翼渐丰,稍后在1796年由联邦党推举的约翰·亚当斯也当选了总统。华盛顿自身相当反对这种党派政治,因此从不表态支持任何政党。尽管华盛顿较偏向支持汉密尔顿而不是杰斐逊派的政策,但他从没有这样公开表态过。因此可以说华盛顿在当时是没有党派立场的。
尽管华盛顿相当不情愿,他还是被推选为第二任总统。不过华盛顿坚持拒绝了担任第三任总统,因此写下美国总统决不超过两届任期的不成文惯例。这个惯例一直到1940年才被罗斯福所打破,但在罗斯福死后这个惯例正式的被写进宪法第22号修正案里面。
华盛顿在他的离职演说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富影响力的政治演说之一。在演说中他阐述了过份的党派偏见可能对国家造成的不良影响,他呼吁人们抛弃党派之争,团结起来为增进公众利益而努力。他并主张美国应该避免受到他国的干涉,因为美国应该只专注于美国人的利益。他建议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保持友谊和贸易关系,并应该避免牵扯进欧洲的战争。他认为应该避免与某国家保持长期的同盟关系,并指出应该注意当时美法间的结盟。华盛顿的离职演说成为美国人对政治的准则,尤其对于之后的世代而言,每当发生关于美国的外交政策应该维持中立与否的争论时,华盛顿的演说便成为主张维持中立者最有力的引言,一直到1949年美国开始与其他国家结盟为止。
在约翰·亚当斯的就职典礼上,据说华盛顿还和亚当斯耳语道:“现在我离职了,换你做总统了。让我们等著瞧谁比较喜欢这工作吧!”。华盛顿并拒绝离开总统办公室,直到副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也到达,竖立了只有正副总统都到齐时才能让出总统职位的惯例。接着,华盛顿步出办公室,回复平民的身分了。
去世后
华盛顿死后,他昔日的革命战争伙伴,国会议员哈利·李对他的称赞相当着名:
他是一个公民,他是战争中的第一人,也是和平时代的第一人,也是他的同胞们心目中的第一人。
华盛顿为未来的美国树立了许多的先例,他选择和平的让出总统职位给约翰·亚当斯,这个总统不超过2任的先例被看作是华盛顿对美国最重要的影响。
他也被许多人称为美国的国父,并被视为美国的创立者中最重要的一位,他也在全世界成为一个典型的仁慈建国者的形象。美国人谈到他时总是称他为美国的国父。他也在麦克·H·哈特(Michael H. Hart)所著的影响世界历史100位名人中排名26名,并被多数学者们视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位总统。
尽管华盛顿去世时获得了当时最高的军阶—三星的陆军中将,随着时光流逝,越来越多将军(从格兰特开始)获得了和他一样以及更高(四星以及五星)的位阶,潘兴甚至获得了六星的特级上将军衔(虽然他实际上从没佩带超过五星),这看起来就像华盛顿功绩不如他们一般。直到1976年国会通过法案,追封华盛顿为特级上将(General of the Armies),超过以往和未来的所有将军,并正式宣布这个位阶是美国最高的了。
纪念
华盛顿的肖像被刻在25美分硬币上
罗斯摩尔山山壁上的华盛顿肖像石雕
游客在华盛顿的雕像前摆姿势拍照留影,位置是曼哈顿下城,也是当初华盛顿首届总统任期就职典礼的地方在今天,华盛顿的脸庞和肖像通常被作为美国的国际象征标志之一,并也成为了旗帜和国玺的图像。或许最普遍的就是1美元的钞票和25美分硬币上他的肖像了,在1美元钞票上所用的华盛顿肖像是由吉伯特·斯图尔特所画的,这幅肖像同时也是早期美国艺术的重要作品。
华盛顿和西奥多·罗斯福、托马斯·杰斐逊、亚伯拉罕·林肯等四位总统一起被卡尔文·柯立芝所选上,他们的脸庞被刻在拉什莫尔山的巨大石壁上,成为美国最知名的雕像群之一。
美国的首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则以华盛顿为名。华盛顿对于联邦政府哥伦比亚特区的建立有极大关联,也是他挑选了白宫的位置。因此后来建立了华盛顿纪念碑以纪念他,纪念碑也成了华盛顿特区最著名而显目的地标之一。华盛顿也在遗嘱中捐赠了一部分资金,以在当地建立一所大学,而这所大学后来便命名为乔治华盛顿大学也纪念他。
紧邻太平洋的华盛顿州也成为美国唯一一个以总统为名的州。
美国海军历年来的军舰也有三艘陆续以华盛顿为名。目前仍在服役的是一艘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华盛顿号航空母舰。
连接新泽西州和纽约市的桥梁也被命名为乔治华盛顿桥。另外,一种棕榈科属的树木学名也被取名为华盛顿葵。
01 大哥与小弟
没有谁生来就做大哥。
美帝也不例外。
多年来,小弟一直跟大哥混,但大哥的保护费实在收太狠了,小弟忍无可忍终于掀了桌子,从此另立山头自己混。这便是1775?1783年独立战争,英属殖民地北美十三州,由此就成了美利坚合众国。
家是分了,生计可还要维持,业务还是原来业务,也还是小弟跟大哥在做。换句话说,美国只是政治独立了,经济上仍高度依赖英国。英国垄断了美国3/4以上对外贸易,美国50%以上的进口商品是由英国船只承运,而进口商品中90%来自英国。
约克镇大捷后华盛顿出席英军投降仪式
当年导致了独立战争爆发英美商贸摩擦,在这场?世纪大分家?后,仍未彻底解决。英国仍傲慢地将美国视为产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拒绝同美国缔结任何贸易条约,还要追偿战前各殖民地欠英国债务,并以此为要挟,拒不撤出边疆据点。
为了和大哥修复关系,华盛顿派出自己副手亚当斯出使英国,斡旋谈判。贸易战一打又是十几年,终于在1794年签订了《杰伊条约》。对美国来说,这是一个彻头彻尾不平等条约,它承认了英国在北美大陆的内河航运权,还使美国丧失了一部分领土主权和贸易权益。没办法,小弟还要跟大哥混饭吃。但这梁子,算是结下了。
欢乐打地鼠
几年之后,画风突变,欧洲俩大哥怼了起来。英国纠合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法同盟,那一边,拿破仑则像游戏里打地鼠一样,对反法同盟冒出来一次、捶下去一次。
美国一看,这个好啊,英国捶了我这么多年,你也有被捶时候!那不如我和法国好,找机会也捶你几下,解解恨。
02 小弟的三路出击
1812年6月18日,就在欧洲拿破仑即将远征俄罗斯之际,美国国会通过了对英宣战案,此战史称第二次独立战争,又称1812年美英战争。
当然,在唯利是图北美野牛眼中,打仗并不是为了图一时之快,而是为了追求两个重大利益。
第一,打破英国人贸易封锁。
引用一句美国南方种植园主话说就是:
调查一下棉花市场情况吧,1810年收成在哪里??1811年的收成又在哪里?
??仍在国内留在种植园里霉烂,等待英国枢密院撤销谕令。
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为了这个,仗也非打不可。
第二,是美国自立国起,即魂牵梦绕?昭昭天命?,那就是北进加拿大,一统北美大陆。
正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言:
美国人是命中注定要控制整个北美洲,也许还有南美洲大部分。
一百美元大钞上富兰克林
众议员费利克斯?格兰第也宣称:?现在所迫不及待,不仅是要把佛罗里达并到我国南部,而且还要把加拿大并入我国北部。?还有华盛顿、杰斐逊等人,也都发表过类似言论,吞并加拿大,是当时美国统治集团的普遍共识。
加拿大是谁地盘?旧日大哥英国。
此时大哥在干嘛?正被拿破仑爆捶。
不趁你病、要你命,还等什么?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1812年战争爆发之初,美国人为何要分兵三路出击。
第一路是海上,为打破英国海军对北美大西洋沿岸封锁。
第二路在今天的美加边境上,为吞并加拿大,攻势主要集中于五大湖、圣劳伦斯河、尚普兰湖北段地区。今天加拿大蒙特利尔、魁北克、多伦多、金斯顿等地,都曾是美军攻击目标。
美英战争初期美军在美加边境的攻势(示意图)
第三路在美国南部,为了攫取原属西班牙殖民地佛罗里达地区。
当年的美国,远非二战后不可一世超级大国,全国只有7000多正规军,其余都是各州民兵,组织涣散、后勤不力,海军也主要是小炮舰和快艇,根本不能出远海。以这样国力军力,还企图多路出击,打海陆整体战,即使出其不意、占了先手,又能坚持多久呢?
美国的国土面积世界第四,但却能控制太平洋和大西洋。严格的说,这两个大洋也是美国的天然防御纵深,从这个角度说,美国的确是易守难攻。
而且美国接壤的国家只有加拿大和墨西哥,处理起来非常容易。而其它大国邻居众多,单单解决家门口的事情,就要花费大量的人力、武力。美国则可以集中全力追逐全球利益。
大西洋和太平洋是美国的天然屏障
美国的地理环境太优越了,东西被两个大洋环抱着,任他其它洲的国家想要进攻美国本土,都要越过大洋这个天然屏障。不但如此,美国以北的加拿大也是自己的天然屏障。首先加拿大这个国家对美国不设防,就像美国的后花园。而且加拿大以北地区处在北极圈内,是天然冻土地带,自然气候十分恶劣,可以有效阻止视同从北方进攻加拿大的国家。
至于美国南部唯一接触的国家墨西哥连毒贩都搞不定,对美国没有任何威胁。墨西哥这个国家从诞生就被美国吊打,到现在都一直被欺负。美国通过几次战争,从墨西哥手中夺取大片土地,现在的新墨西哥州就是从墨西哥夺取的。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墨西哥人要移民美国,因为有亲戚在那里啊。
而其他大国几乎都是强敌环绕
和美国相比的是,世界上其它大国都是强敌环绕。比如俄罗斯吧,陆地上和许多国家靠近,比如德国、土耳其等国,在历史上都和俄罗斯不对付。西方最著名的两次远征俄罗斯,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二战时候的德国。相隔虽远了点,但依然对俄罗斯构成致命威胁。其它的向德国、法国等等都是强敌环绕。
而英国、日本这些国家虽然是岛国,情况也不容乐观。如果实在几个世纪以前,这些岛国可能是地理优越。但是现在,它们土地狭小,而且与陆地不远,反而成了可能被封锁的对象。
战略纵深都是虚的,说到底是美国有强大的海军
但说了那么多,并不能说明美国因为地理位置好,就能成为霸主。说到底是美国有强大的海军力量。澳大利亚和南美国家战略位置都不错,但却很难成为美国这样的大国。关键就是美国的海军力量无与伦比。
别的国家想威胁美国本土,首先要克服大洋的阻隔。而美国仅供其它国家,却完全不必担心。美国有着庞大的航母战斗群,可以轻易地调集大量进行远征的军队。所以,美国和些年来大阿富汗、打伊拉克,都没能难倒美国。
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不光是经济还是科技都是非常强盛的,那么背后的原因,我想是多方面成就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取得了很大的胜利,大战削弱了欧洲列强,而对于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得到增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刺激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经济实力大大增强;而且美国在很早就开始研制原子弹,军事力量得到加强。
我们大家都知道美国政治、经济、军事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首屈一指。上个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冷战时代的结束,美国没有了挑战者和竞争对手,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和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
然而,美国在全球拥有的超级实力并非仅仅体现在军事力量一个方面。在当时很大程度上经济实力就超过了西德了。当时,西德是欧洲最大的经济体。到了90年代,美国经济已经遥遥领先于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进入21世纪,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以当时的美元汇率计算,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是日本和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之和的两倍。
所以美国之所以能够成为霸主还是依靠多方面的原因的,从军事方面还有在美国工业的快速发展。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90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