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递网 乐天 1月31日报道
商汤日前发布公告,称于2022年1月28日(交易时段后),上海商汤与卖方及卖方母公司订立具法律约束力的意向协议。
根据意向协议,上海商汤同意购买(或指定其全资附属公司购买)而卖方及卖方母公司同意出售该物业,预计代价为33.28亿元(相当于约40.94亿港元)。
商汤此次购买的物业为上海西岸国际人工智能中心西楼4楼至26楼,位于上海徐汇区黄浦江南延伸段WS5单元188N-W-1B地块。
该物业为写字楼物业,总面积约52,998.14平方米(视乎上海商汤(或如适用,其全资附属公司)将取得的房屋所有权证载列的实际总面积而定)。由于该物业仅于近期方完成施工,于公告日期,该物业过去并无产生任何收入或利润。
商汤是2021年12月30日在香港上市,发行价为3.85港元,募资57.75亿港元。这是商汤上市以后,首次资本动作。
———————————————
雷递由资深媒体人雷建平创办,若转载请写明来源。
上海滩,是个资本和财富汇集的地方。在这儿,有人一战成名,有人叱咤风云,也有人淹没在潮水之中。
曾今,这儿出了个首富,周正毅。
他从小混混起家,与背后的女人毛玉萍,叱咤资本市场十余年。二人辗转日本、内地、香港三地,集聚400亿资产,纵横商政两界。
然而周正毅终因操纵证券交易、虚拟注册资本、行贿、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挪用资金罪两度“两度进宫”,周正毅已在狱中度过16年漫长岁月。
十余载如白驹过隙,曾经的上海首富是否已出狱?昔日资本大佬背后的“农凯系”上市公司今又何在?
“高调”的上海前首富
1980年代中后期,靠着走私“章光101”生发剂,周正毅赚到人生的第一桶金。
1989年回国后遇到了志趣相投的毛玉萍,两人一起在上海开了“阿毛炖品”餐馆,成为当时有名的“公关食堂”,依靠“阿毛炖品”周正毅、毛玉萍夫妇赚得4000万元以上总资产。
90年代中期,周正毅与毛玉萍开始进军房地产和股市。
在房地产上,以廉价的土地及银行资本撬动房地产市场,先收购大量烂尾楼,包装后转手卖出,轻松赚取翻倍利润。
在股市上,则以个体户名义从国企员工手里大量收购还未上市公司的股票,在这些公司成功上市后,周正毅赚的盆满钵满。
为打通证券和房地产两条完整的资金通路,周正毅开始构建更大的商业帝国。
1998年10月,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当时上海农业投资公司是其大股东。到2001年底,周正毅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集团账面资产总额23.25亿元,农凯集团成为周正毅操作资本的核心阵地。
鼎盛时期,周正毅“农凯系”下囊括4家上市公司: 英雄股份、海鸟发展、上海商贸及上海地产,前两家为A股上市公司,后两家则在港股上市,四家上市企业被称为“英雄问世、海鸟欲飞、商贸开路、地产为王”。
加上周正毅、毛玉萍夫妇在香港投资活跃、豪掷千金,与香港知名富豪刘銮雄做邻居,朋友圈都是成龙、郑裕彤、何柱国等知名人物,港媒描述其为“花花公子”、“暴发户”,与女明星的八卦绯闻也成为大众谈资。
凭借着旗下4家上市公司,周正毅的财富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加上夫妻两庞大、圆融的人际关系,周正毅在上海、香港两地声名鹊起,成为通吃内地和香港股市、地产的“大佬人物”。
2000年,《福布斯》对估算周正毅的财产有0.66亿美元,但被周正毅彻底否决。周正毅公开表示, “不止这么多!我家族全资拥有的上海农凯发展,在上海以发展房地产及基建为主,总资产近150亿元人民币。”
2003年,《新财富》预估周正毅的资产为25.8亿,几天后周正毅再次澄清自己总资产已达400亿!
但好景不长,2003年5月,周正毅因操纵证券交易、虚拟注册资本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2006年5月,周正毅刑满释放,仅出来半年又再次“二进宫”,被判16年有期徒刑。
与此同时,“农凯系”4家上市公司纷纷与周正毅“割席分坐”。
2003年6月“英雄股份”和“海鸟发展”先后发表澄清公告,称前二大股东均已发生变更;8月周正毅持有的“上海商贸”股权被“农凯系”股东全部卖出;上海地产向周正毅、毛玉萍展开法律诉讼,称发现多笔款项被转移要求索赔……
至此,一代上海首富周正毅的传奇故事画上了休止符。
“农凯系”消失的20年
离开周正毅的掌控,这四家公司后来各自发展得如何呢?
英雄股份,也是如今的丹化 科技 (600844.SH),最初走上A股的时候是国内大名鼎鼎的“英雄牌”钢笔生产销售商。
2001年底,英雄股份第一次资产重组,周正毅通过农凯集团控制的上海市农业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和华信集团控股英雄股份,并为其打造了现代农业概念,从此英雄股份主营业务从制笔转向农业、房地产业。
2003年2月,“英雄股份”改名“大盈股份”,由于业绩亏损,公司股票于2005年5月暂停上市。2005年ST大盈通过出售房产实现盈利,公司股票于2006年1月恢复上市。
直到2007年,ST大盈完成重大资产重组,改名为“ST丹科”,同年“脱帽”变为“丹化 科技 ”,公司主营业务转向煤化工领域,第一大股东是江苏丹化集团,实际控制人是丹阳市人民政府。
2019年6月,斯尔邦拟作价110亿元借壳丹化 科技 ,如果交易完成,盛虹石化将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缪汉根、朱红梅夫妇。但这一交易因丹化 科技 2019年财报数据过了有效期,丹化 科技 向证监会申请中止重大资产重组审核。
从英雄钢笔到煤化工企业,丹化 科技 经历了两次重大重组及主业变更,可“重生”后的丹化 科技 业绩表现并不如意,连续三年半年报业绩亏损。
最新数据显示,丹化 科技 2020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4.8亿,同比下降6.3%,降幅较去年同期收窄;实现归母净利润-1.4亿,上年同期为-1.1亿元,亏损幅度进一步扩大。
另一家公司海鸟发展,也是农凯集团收购最早的一家企业,如今变成了A股市场上的*ST富控(600634.SH)。
2000年10月,海鸟发展当时还是“海鸟电子”,上海东宏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受让“海鸟电子”第一大股东上海华成无线电厂持有的26%股权,成为“海鸟电子”第一大股东,公司主营业务也从电子产品变为房地产开发经营及物业管理,而东宏投资的实际控制人就是周正毅的“农凯系”。
周正毅入狱后,海鸟发展陷入经营困境,主营房地产业务因资金流断裂陷停滞状态。海鸟发展自2008年起三度启动重组均以失败告终。
2010年5月,海鸟发展发布实控人变更提示公告,称东宏实业与自然人鲍宗宪签署《股权收购协议》,将控制权转让给鲍崇宪。
2011年,海鸟发展更名为上海澄海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变更为房地产经营及建材、钢材贸易。
2013年,海鸟发展现任实控人颜静刚入主,并于2017年3月更名为“上海富控互动 娱乐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富控互动”。至此,这家老牌上市公司主业已变更为 游戏 研发和运营。
流水的大股东,铁打的证券代码。颜静刚入主 *ST富控后,进行了一系列资本“骚操作”,目前颜静刚已出逃海外,由于 *ST富控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证监会对*ST富控给予警告及60万元罚款处分,对颜静刚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如今的*ST富控一地鸡毛,仅留下一个被掏空的空壳。
网络配图
经过近20年的资本洗礼,“农凯系”原本四大金刚如今已面目全非。
至于上海商贸、上海地产两家港股上市公司,在周正毅被判刑时,已经分别将股权全数抵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
还能带领“农凯系”东山再起吗?
在“农凯系”消失的19年,周正毅此前投资的财富并没有停止,甚至还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增长。
据媒体消息,即使身处囹圄,周正毅入狱前购买的豪宅,让他在狱中轻松“躺赚”30亿。
如今,周正毅一手创建的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仍处于存续状态,公司主营业务为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实业投资与股权投资,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周正明作为农凯集团两大股东分别持股53.00%及47.00%。
农凯集团是一个家族化管理非常明显的公司, 农凯系公司中周正毅的亲属盘根错节。周正明正是周正毅的亲哥哥,也是农凯系四大领军人物(周正明、唐海根、毛伟平与毛和平)之一,在周正毅入狱后支撑起公司资产的运营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周正毅入狱之后,除农凯集团控股,周正毅和哥哥周正明明下的公司几乎全部吊销。
据公开资料,农凯集团控股的企业共计37家,目前旗下仍在运行的骨干企业包括华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申藤畜禽有限公司、上海高纯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名苑餐饮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有限公司、上海高校 科技 产品推广有限公司、上海高校 科技 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高校 科技 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上海高校 科技 创新投资有限公司及上海高校 科技 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昔日传奇资本大佬,已是耄耋老人。只留给江湖,一个传奇故事。
“缺芯潮”的恐慌犹在,企业仍需借力资本市场加速产业布局。
就在近日,又有一家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北京集创北方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集创北方”)向上交所提交上市申请,拟登科创板, 计划募资60.1亿元 ,华泰联合证券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主承销商。
大家对这家公司可能还不太熟悉,但它的产品早在北京冬奥会出了圈,在其高性能显示驱动芯片的支持下,“黄河之水天上来”、“奥运五环破冰而出”等数个名场面燃爆全场,向世人呈现了一场完美诠释中国人浪漫基因的视觉盛宴。
IPO前,集创北方就已完成7轮融资,涌入的一众明星VC包括TCL资本、小米产投、海松资本、CPE源峰、纪源资本等等,最后一轮融资——超65亿元的E轮融资于去年年底完成, 投后估值超300亿元 ,俨然成为显示驱动芯片领域的独角兽。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大股东中, 小米产业基金持股3.73%,排在第六 ;vivo持股1.59%,排在第十五;华为旗下的哈勃合伙和哈勃 科技 分别持股1.51%和0.94%。
不得不说,这么大的阵仗实属罕见,集创北方凭啥成为资本哄抢的对象?
01 山西富二代创业
集创北方成立于2008年,由张晋芳和他四个志同道合的研究生同学一同创办。
张晋芳,1983年出生在一个山西富豪家庭,父亲张来栓是位煤老板,早年靠能源发家。
说到煤老板,总逃不开暴发户的刻板印象,但张来栓不一样,他没有止步于原始积累,而是继续投入事业发展。
2003年,市场低迷,张来栓大胆地以多出标底一倍的价格拿下山西省朔州市的教场坪煤矿,彼时煤炭价格仅50多元一吨,该煤矿年产能也才15万吨,效益一般。
为此,他斥资数千万元购买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来提升效率,可综采设备在当年少有人用,故这一决定遭到公司其他股东的否决。
谁知张老板是个狠人,直接放话:赚了钱算大家的,亏了算他的。
恰逢2003年,煤炭产业开始腾飞,张老板凭借独到的眼光生意蒸蒸日上, 如今资产总额达135亿元 ,员工5000余人。
2007年,第一代iPhone横空出世,随即在中国掀起热潮,张晋芳看中人机交互的发展潜力,在导师的帮助下,带着四位同学成立了集创北方。
有了前人栽树,张晋芳创业之初便有了启动资金,造芯片是个烧钱的活, 父亲便壕掷4亿元鼎力相助。
而他本身在芯片研究方面也颇具实力,北京交通大学电路系统专业博士毕业。就这样,含着金汤匙长大的张晋芳,没有子承父业,倚靠优渥的资源开拓了一片全新天地, 做起了“创二代” ,一路从北京中关村40平米的办公室发展至今上海、深圳、合肥、美国、台湾等多地办公,员工人数从区区五人翻至近千人规模。
02 打破垄断
伴随京东方、华星光电等面板龙头强势崛起,全球面板产业逐渐向中国大陆转移。
尽管打破日韩对面板领域的垄断,我国面板核心零部件仍受制于人,比如显示驱动芯片 ,高度依赖进口 ,每年的采购金额超过300亿元,来自大陆厂商的份额不足10%,处于十分被动的窘境。
显示驱动芯片好比大脑神经中枢,在面板成像中起到关键作用, 技术自主化迫在眉睫 。集创北方赶上国产替代潮的好时候, 聚焦显示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 ,致力于为各类显示面板/显示屏提供显示芯片解决方案。
自成立以来,集创北方屡屡攻克技术难关,没少在研发投入下功夫,研发人员占比六成,研发费用率均保持在15%以上, 超过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境外发明专利399项、境内发明专利189项。
2018年推出第一颗国产TDDI芯片
2019年推出国内第一款支持低至0.4 mm pitch的mini-LED显示驱动芯片
2020年推出国内第一颗支持4K分辨率的中大尺寸显示驱动芯片
...
正如张晋芳所说,“谁掌握了最新的 科技 ,谁就打开了高速发展的通道”,集创北方 2020年扭亏为盈,2021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49%。 叠加这一市场蓝海十分广阔,公司2019年至2021年分别实现营收14.47亿元、23.8亿元、56.74亿元, 复合增长率为98%。
报告期内,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带有显示功能的各类电子产品,如智能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可穿戴设备,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LG集团等国内外知名面板厂/LED屏厂,终端品牌有TCL、LG、三星、OPPO、vivo、小米等等。
当前,集创北方已连续三年位列全球LED显示驱动芯片市占率第一,但液晶驱动、OLED驱动方面,与世界顶级的集成电路设计公司,如三星LSI、联咏等相比, 仍有一定差距, 还需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来争夺更多市场份额。
03 上下游压力并存
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 科技 界笼罩在“缺芯少屏”的窘迫阴影下,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集创北方填补了国产显示芯片的空白,但其崛起之路同样面临诸多挑战, 供应链就是其中之一。
回顾韩国与中国台湾显示驱动芯片厂商的发展,不难发现, 它们的产业链深度捆绑 ,一种是韩国的全产业链整合模式,一种是中国台湾的上下游绑定模式,而目前国内半导体设计公司和上游晶圆还没有形成绑定,仍在往这个方向努力。
拿集创北方来说, 它一直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 ,晶圆制造、封测服务均向供应商外采,采购价格、产能一定程度上受上游行业周期波动影响。
当前晶圆市场订单爆满、需求量非常大,主要来自新能源车、高性能计算、物联网等,几乎没有降价的可能,甚至还有可能继续涨价,而 显示驱动芯片厂商在晶圆厂话语权普遍不高 ,议价能力、争取产能的能力也就相对偏低。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Omdia的跟踪报告,全球显示面板制造商在2022年第3季度的产能利用率预计将降至73%, 创十年来新低 ,连面板龙头三星也已在今年数次砍减面板的采购订单,旺季不旺,也将导致显示芯片需求量减少。
报告期内,集创北方 综合毛利率不及同行业可比公司平均值 ,一方面原因就是出于维护客户关系考虑, 产品价格涨幅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
在上游涨价、下游缩量的双重压力下,公司利润空间很有可能进一步遭挤兑,持续盈利能力存在不确定性,未来经营发展面临一定考验。
04 结语
从煤炭到芯片,张家父子俩一次又一次地踩准风口,一同见证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滚滚浪潮。
经过十余年的厚积薄发,集创北方在显示芯片“卡脖子”问题上取得突破,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更多主动权,不过公司当前面临的上下游压力不小,还需积极推动降本增效,来保证公司的盈利水平。
本文源自格隆汇新股
旷视 科技 股东结构图(截图自招股书)
人工智能行业有望迎来第一家上市公司。
8月25日,旷视 科技 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预计融资超85亿港币。公开财报显示,旷视 科技 连续2年营收超300%增长,有望成为AI第一股。
不过,旷视 科技 的业务范围,要比人脸识别广泛得多。以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框架为支撑,公司成功地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商业化落地,广泛应用于个人设备大脑、城市大脑和供应链大脑三大物联网垂直领域。
目前,该公司已经和多个行业的领军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包括阿里巴巴、蚂蚁金服、联想、中国移动和凯德置地。
值得注意的是,旷视 科技 的三位创始人印奇、唐文斌、杨沐,均毕业于清华大学姚期智实验班,在业界享有“姚班”盛誉,由姚期智院士(唯一一位华人图灵奖获得者)创办,旨在招募并培养世界级的计算机科学人才。
同股不同权
招股书批露,旷视 科技 在2016年、2017年、2018年营收分别为6780万元、3.132亿元、14.2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58.8%。2019年上半年,旷视营收为9.49亿元,同比增长210.3%,经调整净利润为3270万元。
一直以来,旷视 科技 与云从 科技 、商汤 科技 、依图 科技 并称为AI四小龙。今年5月,旷视 科技 宣布完成D轮第二阶段股权融资,其D 轮总融资额达约 7.5 亿美元。参与D轮融资的机构包括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 (BOCGI)、阿布扎比投资局 (ADIA) 旗下全资子公司、麦格理集团以及工银资管(全球)有限公司。资本的青睐缘由,来自于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对于人工智能前景的看好。
不过,比它成立更晚的商汤 科技 ,在融资道路上更加凶猛。2017年7月11日,商汤 科技 宣布完成4.1亿美元B轮融资。 2018年4月,商汤 科技 通过阿里巴巴和其他投资者融资6亿美元,估值超过30亿美元。 随后的5月31日,商汤 科技 又宣布完成C+轮6.2亿美元融资,联合领投方包括厚朴投资、银湖投资、老虎基金、富达国际等,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中银集团投资有限公司、上海自贸区基金、全明星投资基金等跟投,高通创投、保利资本、世茂集团等作为战略投资人参与。
截至2018年5月,商汤 科技 总融资额超过26亿美元,在软银中国投资10亿美元后,商汤 科技 估值已经跃升至60亿美元。不过,根据港交所最新修订的《上市规则》规定,“同股不同权”拟上市公司上市时,最低预期市值需要达到400亿港元,约合50亿美元。
阿里系占股近三成
旷视 科技 在上市路上抢跑,早已做足准备。
今年5月,旷视 科技 发生股权变更。据工商资料显示,联想、创新工场及蚂蚁金服旗下公司这些早期投资方退出了旷视 科技 股东行列,李开复、蚂蚁金服韩歆毅、王明耀、唐文斌及杨沐退出了董事行列。而股权变更后,旷视的最大股东为其创始人印奇,持股比例达到了75%。
根据香港工商资料显示,旷视 科技 的股东由此前的众多投资机构变为一家香港公司Megvii Technology(HK)Limited。此举也正是提前搭建VIE结构,为登陆海外资本市场做准备。
时间退回到两年前,AI 公司都处于同质化竞争中,并未有明显的差别,覆盖的场景无外乎智能安防、智慧医疗、智能园区、智慧城市等等。在经历了几轮融资较量后,商汤 科技 旗下的技术已经拓展到金融、 汽车 、智慧零售、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机器人等领域。而云从 科技 则是中国银行业第一大AI 供应商,已在29个省级行政区上线实战,产品部署至全国的54 家机场。
不过,在短期内,AI行业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算法和应用仍然在大量领域等待落地。
更多内容请下载21 财经 APP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8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