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魏延被杀之后,他的墓前跪着3座石雕,分别代表着谁

包出好身体 2023-09-19 17:48:54

导语:三国时期的蜀汉集团可谓是人才济济,谋臣就有卧龙凤雏,马良法正刘巴,武将除了五虎上将之外还有魏延这样的将才,刘备就是靠着他们收复荆南四郡,不久后又占领益州全境, 然后在汉中正面击败曹操并自立为王。蜀汉最强盛的时候实力已经超越了东吴,甚至有和曹魏抗衡的趋势,曹操也很担心会被蜀汉反推。尽管刘备死后蜀汉开始走下坡路,但魏延还是单靠自己的能力抵御了曹魏一次又一次进攻,以微弱的兵力帮蜀汉镇守北大门十几年。但为何魏延被杀之后,他的墓前放了3座石雕呢,这些石雕又代表什么意思?

诸葛亮在五丈原的时候身患重病,他感觉自己已经时日无多,于是写信给朝廷交待身后事,然后再把兵权交给杨仪和姜维两人并制定了蜀军撤退的计划,杨仪很姜维带着大部队先走,让魏延负责断后。魏延知道这个消息后大怒,他认为诸葛亮要公报私仇,摆明了把自己当作弃子,于是擅自带着部队动身,而且还沿途烧毁了路过的栈道,差点让蜀军没法撤退。

等杨仪姜维两人带着部队回到蜀地之后开始找魏延的麻烦,杨仪先写信报告刘禅说魏延谋反,然后带着大军和魏延的军队对峙,两边剑拔弩张差点刀兵相向。后来士兵们知道了这件事过错在于魏延,于是有很多人投靠杨仪,魏延知道自己已经失势但还是拒不认错,甚至还叫嚣着“谁敢杀我!”话刚说完就被埋伏在身后的马岱斩首,他的头颅也人砍下来送给杨仪。

刘禅在成都得知了消息之后也有了判断,他认为魏延镇守汉中多年也打退了曹魏很多次进攻,他的忠诚是必然的,谋反肯定是被人陷害,于是让他的亲兵给他收尸。魏延的亲兵肯定是忠诚于魏延本人,在修建魏延墓的时候就命人雕刻3座石雕,分别是两匹马和一个人像。两匹马就暗示杨仪和马岱两人,石像就是诸葛亮悔恨的模样,因为这个亲兵觉得这3人是害死魏延的罪魁祸首,但这座石像后来莫名其妙的消失了。

结语:魏延为什么和诸葛亮有那么大的间隙呢?其实源自于他们的初次见面。当年魏延还是一个长沙守将,刘备带着大军攻打长沙的时候魏延献城投降,但庆功宴上诸葛亮却建议刘备杀死魏延,因为诸葛亮觉得他会投降一次就会投降第二次。而刘备认为魏延很有才华而且现在又是用人之际,不仅没有答应诸葛亮的要求,反而还提拔魏延。魏延本人也是气量狭小之辈,于是一直记恨诸葛亮。

魏延被诸葛亮谋害后,为何他的墓前会跪着诸葛亮的石像?

演义之中诸葛亮确实在魏延之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按照诸葛亮历朝历代被帝王推崇,被百姓称颂,在魏延墓前绝对不会有跪着的诸葛亮石像。魏延的墓前有两匹石雕马,两马皆是跪着的形态,后人认为这两匹石马一是指代杨仪,一是指代马岱。

我们首先看一下演义之中魏延被害的经过。诸葛亮生前多次说魏延有反骨,已经给人们造成了魏延必定会造反的感觉。在诸葛亮死前,魏延始终没有造反的迹象,诸葛亮却觉得自己时候不多,开始安排身后之事。诸葛亮将杨仪喊到自己病榻之前,给了他一个锦囊,告诉他在魏延造反的时候打开锦囊,到时候自会有人来杀魏延。

诸葛亮死后,费祎来到魏延帐中,告诉魏延丞相已经将大军交给了杨仪,魏延不服杨仪一个长史担此重任。费祎来通知魏延时用的是杨仪的兵符,并非是诸葛亮的遗命。站在魏延的角度,一个下级文官用兵符来压他,他自是不服的,但是不服不代表他就要造反。由此可见,杨仪、马岱、费祎等人居心叵测,利用了诸葛亮一个“假设魏延造反”的遗命,将魏延以谋反治罪给杀了。


再看三国志之中,诸葛亮在临终前特意嘱托魏延接管军权,如果诸葛亮有心要杀魏延,那么为何还要给他军权,让杨仪的暗杀计划变得更加困难复杂呢?说来说去还是杨仪、马岱等人担心魏延掌握军权之后,会对他们的地位有所不利,所以篡改了诸葛亮的遗命,为的就是篡夺魏延的军权。

在三国志·后主传之中也记载着魏延和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的事实,而并没有说魏延造反,杨仪以造反之名除之。导致魏延一死的大错就是“烧毁栈道”,但此前也有人提出,烧毁栈道也是杨仪等人安在魏延身上莫须有的罪名。

按照蜀书魏延传之中的记载,因为魏延对杨仪不服选择先行撤退,随后烧毁了栈道,将杨仪和其所部丢在了后面。这是一个细思极恐的情节,既然魏延有心杀杨仪烧毁了栈道,那么杨仪和他的十万大军又是如何撤回到汉中的呢?而且别忘了魏延在前杨仪在后,杨仪竟然还能比魏延先到,堵截了魏延的军队。

如果除了栈道之外还有一条更加近的路供魏延选择,那么在当时紧急的情况之下,魏延为何不走那条路,难道魏延在此地守了十年都没发现这条大道吗?很显然,真正设计杀死魏延的就是杨仪,只是他没想到最后受益者还是费褘和王平。魏延真有错的话,大约就是太耿直太心无城府了。

魏延墓前为何跪着两石马一石像?此人是谁?

两石马是马岱和杨仪,石像是诸葛亮。

魏延是三国时期的一个悲催的人物。魏延为人性格耿直、独特专行,因此而得罪了很多人,甚至因此引得诸葛亮的不喜。在诸葛亮第6次北伐时,病逝五丈原。临死前,诸葛亮的安排中杨仪、费祎负责统帅大军退回蜀中,姜维和魏延负责断后。

诸葛亮死后,杨仪派魏延断后,魏延因为与杨仪不合,而不愿意听从其命令。于是当杨仪带着部队赶回蜀中之后,上表刘禅说魏延要谋反,而魏延同时也上表刘禅,说杨仪要谋反。两个大臣都要谋反,刘禅为此而伤透了脑筋。

杨仪和魏延甚至由口舌之争变成了武力之争,两人率军在南谷口进行“内斗”。刘禅于是询问蒋宛和董允的意见,两个大臣都担保杨仪不会造反,那么杨仪不会造反就是魏延要造反了。最后刘禅派军支持杨仪,打败了魏延。

杨仪胜利之后,命令武将马岱斩杀了魏延。而杨仪在割下魏延的头颅之后,为了泄愤甚至用脚踩魏延的头颅说“庸奴,你还能作恶吗?”如此行径,惹怒了很多人。另外,杨仪还顺势灭了魏延的三族,手段相当残忍。

杨仪死后,朝中有正直的大臣为魏延平反,最终重新为魏延建造了墓葬,并且在墓前立了两个跪着的石马,那就是割下魏延头颅的马岱和杨仪。

而另外一个石像,很多人都猜测说这是诸葛亮,石像手中拿着一份文书,人们说这是诸葛亮不听魏延子午谷奇谋而后悔的忏悔状。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8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