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徐玲《长大后我想成为你》:自建自构的儿童力量

华卷文化 2023-09-19 16:57:10

(原标题)自建自构的儿童力量 作者:甘肃省兰州大学文学院/吕兰

摘自《文学报》2022年1月20日,略有改动。

《长大后我想成为你》以新时代典型家庭中一个男孩儿为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他在榜样爸爸的引领下,逐渐成长的故事。当下社区建设、边疆支教的持续推进使小说的言说场域真正下沉,这部现实题材长篇小说将引导孩子从熟悉的环境中观照自身,认识“现场人物”的行为意义,并从中发现成长力量,参与现实,接递精神火炬。

当下性的叙事往往因为没有距离感而难以生发审美,但在现实主义表现上却另有优势。在这部小说中就生动鲜活地塑造了“喜感”儿童李牧远、榜样成人李抒恒两个典型形象,展现了新时代中儿童与成人的诸多特质。一方面,消费社会、网络文化使服饰饮食等在实时共享中趋于同质化,语言却呈现出调侃的特质,儿童的表达系统也受之影响。小说中多次出现“我选择了调侃的语气”、“我故意调侃道”等自表态度的句子,加之以“流连忘返”为文字游戏的情节,我们可以明显看出儿童吸纳了具有浓厚游戏性、表演性的语言。而以“有意思”、“调侃”自我标榜的儿童“喜感”是一种驳杂的形态。文中还混杂了儿童对自身成长性的通透感知,如李牧远寻求与大自然的心灵互感,在解构的同时探寻自我。儿童观的进步不仅在于成人对儿童的尊重,更在于儿童肯认自我,进而自建自构的能力。“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就是儿童自我成长愿望的表达,是精神的传递与内生,而非外在复制。其中也隐含着如“镜渊结构”般的叙事期待,希望得到各个时代儿童的声音回响。

另一方面,主流话语借助媒体发挥更强的效能、实现了更好的融合,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得到年轻群体的接纳认可,进而依靠主流话语确认、拓展生命价值。小说反映了现实,广泛勾连社会民生热点,回应了主流话语:爸爸李抒恒从机关回到社区工作,成为社区书记,妈妈郑熙娟去边疆支教,儿子李牧远准备小升初。多重身份本来难以解决时空矛盾,但作者给出了巧妙回答。第十一章“你有一个好爸爸”中,同学们对爸爸李抒恒“好干部”的身份认可迁移到“好爸爸”身份中,化为整体人格,从而统一了两个身份。由此产生更丰富的人格力量,使李牧远在释怀的同时渴望继承父子约定的“担当”、“责任”。

同时,《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力图展现完整、圆满的叙事和心理逻辑,调和儿童在应对社区改造时的不安情绪。社区工作难题一个个出现,如家庭纠纷、“车库麻将馆扰民”、“充电桩安装”、“垃圾房朝向”等等,又一个个妥善解决。李牧远与三个同学间由误解到冰释前嫌,就连坐玩具车的小男孩也形成了完整的逻辑链条。作者细致、严谨的写作态度不仅反映了新时代的新面貌,而且给儿童读者展现了一个多面但逻辑清晰、情感稳定的成人世界。小说采用的儿童视角充分体现了积极回应儿童这种情感需求的必要,如给“我”买地铁票的保安、带“我”参观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靳老师、和“我”讨论社区工作的爸爸,都形成了良性的互动关系。

作者凭借小说传递了更丰富、积极的儿童观:以“不回避”的态度面对儿童成长难题;尊重儿童天性,给他们“自由生长”的空间;让儿童懂得“对自己负责”,培养主体性。虽然选取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但作者徐玲面向现实的书写必能给读者以有益的思考和启发。

《长大后我想成为你》,徐 玲/着,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21年6月第一版,定价:32.80元。

(本篇完)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7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