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这两场战役的前后形势发展,就比较容易理解战役胜负的原因了!首先这两场战役发生时间一前一后,地点一个在楚国都城,一个是江边垓下。
彭城之战是发生在项羽率军平定齐地田荣之乱时,刘邦率军进攻楚国都城彭城,项羽率精锐骑兵千里驰援。汉二年(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大军分北中南三路向彭城进攻,刘邦坐镇中军,在肖、砀地区,中、北、南三路皆会师。刘邦将肖、砀地区楚军的抵抗击溃后,进至彭城。
当时彭城,守兵寥寥,所有精兵猛将,都随项羽伐齐,只剩老弱数千留守城中,听说刘邦军进城,纷纷逃散。刘邦进彭城后,一面令昌后兄周吕侯驻军下邑(今河南夏邑),同时拜彭越为魏相使驻梁地。又令樊哙北攻邹鲁、瑕丘(今山东磁阳西二十五里)、薛(今山东腾县东南),令樊哙率军在今山东峄县、枣庄、邹县、曲阜、滋阳一带驻守,以掩护彭城之安全。一面在楚宫住下,收项羽美人,贷赂。将士日日置酒高会,欢呼畅饮。当时,刘邦及诸侯军守备各地及樊哙守邹鲁之兵外,在肖砀及彭城,约三十万人。
此时,项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
一、面临两线作战。齐国尚未平定,回师救楚,则腹背受敌。
二、兵力的极大悬殊。刘邦诸侯联军56万人,规模空前宏大。项羽此时全部兵力不详,但是必然远远少于50万人。
三、后方沦陷,孤军深入。此时项羽楚地尽失,没有根基的孤军只能速战速决。
四、远离战场,长徒奔波。敌人则以逸待劳,利用防御工事抵抗回师楚军。
五、盟友背叛,政治大环境陷入极度孤立的状况。
面对如此险恶的政治、军事环境,项羽制订了一个大胆的战略计划。留下诸将攻齐,自率精骑三万疾驰南下,由鲁瑕丘击破樊哙等军后,即在胡陵至肖县采取包围闪击。肖县东南有刘邦军数营驻扎。项羽军夜间抵肖,利用拂晓,由西向东反击汉军侧背,早晨开始进攻,与汉军展开大战,中午便大破汉军。汉军对项羽所率楚军的突然袭击,无法组织有效的抵抗,自相践踏,乱作一团,被项羽军于彭城近郊斩杀10余万人。
总得来说,楚军虽有种种不利,但此时楚军正值鼎盛时期,兵多将广,文有范增,武有季布、钟离昧、龙且等猛将助阵,只有三万楚军驰援是因为时间紧迫,情势危急,来不及等大部队。决战地点是楚国都城附近,楚军战意坚决。再看统帅军力方面,楚军是项羽亲自统帅最擅长的骑兵,用来对阵以步兵为主的刘邦军具有兵种的战略优势。
最关键的一点是项羽战略实施得当,战术运用正确。战略上采用以精锐骑兵为主突袭闪击,战术上在拂晓时刻由西向东进攻敌军侧背,皆以攻其不备为主要原则。
反观刘邦军方面,本来是诸侯联军,各方势力鱼龙混杂,心思各异,人心不齐,指挥协调方面和楚军的精诚协作差的是一个百战精锐的距离;军队占领彭城之后,刘邦进驻楚宫,收美女钱财,既没有出榜安民,稳定民心,更对楚军的快速回援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统帅方面是刘邦,相比较于项羽这位骑兵战术天才,差的不是一点半点。
这样看来刘邦输的一点也不冤了。再说一下垓下之围,这次的统帅是韩信——项羽终于有了够对头的统帅。
垓下之围前韩信已经灭魏、徇赵、胁燕、定齐,一统北方,战略后方稳固,粮草资重源源不绝;连战连捷之下军队战斗力得到提升加强,军心稳定,战意高昂,这就是刘邦和韩信的差距。楚国却因战火绵延导致民不聊生,后方又有游击战大师彭越骚扰,后方不稳,粮草不继,兵员越来越少;楚军连年征战,士兵苦不堪言,将士百姓皆厌战,身边当初一起起兵的将领都不在了,楚军整体战力每况愈下,项羽没有做到以战养战,导致国力空虚,兵困马乏,这是项羽和韩信的差距。
了解了这些,就不难理解楚汉之争中项羽先胜后败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71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史上最美小龙女王语嫣的扮演者李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