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武力统一之后, 国内长期割据所形成的地域差异依然存在,秦始皇以巩固统一为核心 ,以秦国制度为蓝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行全面改革,创立空前庞大和统一的封建帝国。
始皇二十六年,战争刚一结束,秦始皇就首先宣布了吞并山东六国的正义性和合理性,理由是韩、赵、魏、楚背叛盟约,燕、齐敌视秦国,所以要全部消灭。同时,他还展开宣传,在舆论上使秦王朝的统治名正言顺。
秦始皇又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告祭天神地祗,把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的正统地位进一步确立起来。
王朝地位确立后,接着就是君王权位的问题。经群臣郑重讨论,确定君王尊号名为“皇帝”,整个帝国都是属于他的,其地位和权力至高无上,朝廷和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任免。皇帝自称为“朕”,命称为“制”,令称为“诏”,行使权力的凭证是玉玺。玉玺与朕、制、诏一样, 都是皇帝的专擅之物,不许臣民使用。皇帝名号和权位确定以后,皇帝的至亲也随之各建尊号,秦始皇定号的当年就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母亲为“皇太后”,正妻为“皇后”。秦始皇还命令博士官参照六国礼仪,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皇帝高高在上,群臣听传令官之令后才能趋步入殿拜见皇帝;群臣上书奏事,全部要采用“臣某昧死言”的格式。为了充分行使自己的最高权力,秦始皇每天都在夜以继日地拼命操劳,白天断狱,夜批公文,并给自己规定,不批旁石公文(秦代公文使用竹简木牍,一石为120斤),决不休息。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如何处理,也是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对此,丞相王绾主张分封,在各封国设国王,群臣都表示赞同,唯新任廷尉李斯独执己见,力排众议。他说:“周文王 和周武王曾分封许多同姓子弟,然而后代关系疏远,相互攻击,如同仇人,诸侯之间也互相征伐,周天子不能禁止。现在赖陛下神威,海内一统,鉴于历史教训,我认为全部设置郡县,对诸子和功臣则用国家的赋税给子重大赏赐,很容易进行控制。使天下没有二心,就是安定的方针。”秦始皇赞同李斯的意见。于是废分封,置郡县,把天下分为36郡,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套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的行政机构。
朝廷以皇帝为首,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是左右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中央行政机构的最高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国家大事一般由丞相总领百官进行集议和上奏。太尉是中央行政机构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掌管军事,但平时没有兵权,只有接到皇帝命令和符节时才能调动或指挥军队。御史大夫是副丞相,皇帝诏命由御史大夫转交丞相颁布,御史大夫协助丞相治事,并有监察文武百官的职权。三公之下设有九卿, 即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 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负责掌管各方面的具体政务。奉常是礼教官,掌管宗庙礼仪。郎中令是传达、警卫官,掌管皇帝的传达和安全警卫。卫尉是皇宫卫队长,掌管皇宫守卫。太仆是皇帝的仆从长官,掌管皇帝的车马。廷尉是最高司法官,掌管刑法和审理重大案件。典客是外交官,掌管外交和国内少数民族事务。宗正是维护皇室利益的官职,掌管皇室宗族事务。治粟内史是最高财政官,掌管全国租税收入和财政开支。少府是皇帝的私人财务官,掌管山海湖泊税账、宫廷手工业和皇室私财。
地方以郡、县为基本行政单位,下分乡、亭、里、什、伍。郡设郡守,郡守是一郡最高行政长官,直接受朝廷管辖。郡守之下有郡尉辅佐郡守,并兼管郡中军务;又有监御史,负责监察。郡内分为若干县,万户以上设县令,不满万户设县长,主管全县政务,受郡守管辖。县令、长下有县尉管县中军务,有县丞助理令、长并兼管司法。县内分为若干乡,乡有啬夫主管乡务,三老主管教化,游徼主管治安。交通要道往往设亭,负责邮传和追捕盗贼。里是民间居住区,由里正做管理者。居民的基层组织是什和伍。十家为什,有什长;五家为伍,有伍长。什伍互相监督,有罪连坐。
秦始皇设置的这套行政制度,起到了层层控制、权力向上集中的作用,从朝廷到地方,从郡县到乡里,构成了一张庞大的统治网,最后集中到朝廷,再通过朝廷集中于皇帝手中。这套行政制度,对国家统、 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当然,这套制度的维持, 还有相应的措施本作为辅助。首先是迁徙豪富,把天下12万
户豪富迁到咸阳,使六国贵族失去反抗的社会基础和物质基础,便于中央的监视和控制;
其次是没收兵器,把民间兵器全部没收,集中到咸阳销毁,铸成了钟座和12尊金人;
第三是毁坏城防,秦始皇下令一律拆毁六国首都城郭和边城、关塞,破坏了分裂帝国的割据屏障;
第四是修筑驰道,以咸阳为中心,一条东通今河北、山东的海边;一条南通今两湖、 江苏等地,一条北通今内蒙(又曰直道)。驰道宽50步,路基夯实,两旁每隔三丈种青松一棵。三条主要驰道外,通岭南有“灵渠”和“新道”,通西南山险地区则修了“五尺道”。这一条交通网,大大便利了帝国中央对广大领土的控制。
统一之初,各地沿用旧制,诸项法规制度处于极端混乱状态。对此,秦始皇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颁行各项统一的法规。首先是颁行统一法律。 商鞅变法时,采用魏国李悝所着的(法经》作为秦国法律的蓝本。“法”为“律”,并增加“什伍连坐”和参夷等内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秦律颁布全国推行。结束战国时代各国法律条文不统一的局面。秦律苛刻严明,对于“治史”尤为重视,大量律条是针对官吏制定的,官吏犯过,刑罚必加,绝无宽恕余地,所以秦代吏治清明,官之外,秦始皇还采取了许多统一措施, 诸如统一度量衡、 货币,简化和统一汉字等,史称“车同轨, 书同文”。这些,都对秦王朝的巩固和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在国家疆域方面,秦始皇于统一全国后 派大将蒙恬北征匈奴,解除了匈奴对秦朝北境的威胁。接着便在那里设置34县,移民开垦,并大规模修筑长城作为帝国的北疆。长城西起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碣石(今大同江附近),延绵万里,成为举世闻名的奇迹。对“南越”居住的岭南广大地区,秦始皇也进行了征服和统一。 五岭山高水险,交通不便,为了解决军粮运输,秦始皇在今广西兴安县北开凿了灵渠(又名兴安运河),灵渠沟通湘、漓二水,使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另外,又修筑了一条“新道",极大地方便了内地与岭南的交通运输。统一岭南后, 秦始皇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作为帝国南部边郡,并徙民戍守,与越杂居。北筑长城和南戍五岭两项大功告成后,就大体上划定了秦朝东到辽东,西至陇西,北至阴山,南至南海的空前辽阔的帝国疆域。
秦王朝虽然只二世而亡,但不管朝代怎样更替,秦朝建立的统治机制,几乎盛行整个封建时代,从这一点上说,秦始皇为封建时代最大的改革家一点不过。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69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