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冲天,燃爆冰雪!电影《长津湖之水门桥》的热映把很多人拉回到了70多年的那场抗美援朝战争。在枫泾镇枫香居民区也有着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他的名字叫周永良。近日,记者来到他家中,与这位88岁的老人,一起追忆那段战火纷飞的光辉岁月。
周永良是目前枫泾为数不多还健在的抗美援朝战争老兵,退休前一直在长征村工作。看着泛黄的立功喜报,斑驳的纪念章和退役证,老人的记忆一下回到了过去。
“1949年5月,枫泾刚刚解放,我就想跟着部队去当兵。因为岁数太小,只有十五岁,所以部队没有收。”说起想当兵的原因,老人的言语特别朴实,“就觉得解放军好,共产党好。”也因为如此,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周永良在国家的号召下毅然参军入伍。“那时候知道朝鲜战场上打的很厉害,选择去,其实是抱着随时牺牲的准备。”
1953年3月,经过三个月的集训,周永良和战友们从上海松江出发,火车三天三夜不停地行进,最终到达了辽宁丹东。在驻地,周永良和战友们又训练了三个月,随后被分到作战部队,真正跨过了鸭绿江。“因为训练时就在鸭绿江旁边,所以能清晰地听到鸭绿江南岸的枪声、炮声、飞机呼啸声和炸弹爆炸声,感觉到大地都在震动。”周永良说。
在朝鲜,周永良和所有战友一样,一口干粮一口雪……恶劣的外部环境和不停歇的战斗,让他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见过与自己相仿年纪的战士倒在敌人的枪下,挨过敌机的一轮轮轰炸,挖过两个山头的防空掩体……“相比于前线部队的艰苦,自己其实是幸运的。虽然是炮兵,但那会儿主要做的是运输物资弹药。大家见我年纪小又很机灵,都很‘疼爱’我。”周永良回忆说。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在部队,这首志愿军战歌时常萦绕在周永良的脑海中,以至于现在哼唱起来依旧坚定有力。“为什么要打仗?怎么保住家?怎么保住国?想着想着这兵就越当越明白了,也就没了开始时的‘胆怯’。”
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周永良所在的连队回到了辽宁营口。1955年3月,因为各方面表现优异,他被安排到部队军教营做学员。1956年4月,凭借着战场上积累的经验和刻苦的学习精神,周永良又从连队副炮长升为炮长,期间更因军政文学习优异立下三等功。
“我们部队的炮在朝鲜战场上是专门打美国坦克的,那种穿甲弹。”周永良说,“虽然没有在战场上跟敌人面对面刀枪相见,但在部队这几年,自己心中的革命志向却越来越坚定。能立功、能入党就是因为思想和军事素质的过硬。”
1956年6月,周永良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那时候全国的党员也就1000万出头点。能够在部队中入党是一种莫大的荣誉,意味着组织和战友对你的信任。”带着这份荣光,1957年,周老回到家乡支援农村建设,而这一扎根就是一辈子。作为一名老党员、老战士,周永良始终不忘初心、保持不变本色。“我们是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成长,解放前到解放后,再到改革开放,现在的日子越来越好,以前想都不敢想。”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了周永良对党浓浓的感恩之情。
从意气风发的青年到两鬓斑白的老者,抗美援朝这段历史始终铭刻周永良内心最深处,“这段历史不能忘也不敢忘,能和那么多国家的军队打,而且赢了,不得了的事。”七十多年过去了,谈到胜利,周永良脸上流露出无比自豪之情。采访结束时,周永良将立功喜报、纪念奖章小心翼翼地收好,可以看出这些老物件是他心目中的“至宝”。
来源:i金山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观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观后感呢?下面是我整理的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范文(精选13篇),欢迎大家分享。
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 看完电影《长津湖》后,我感触颇深。
从电影的开篇,我了解到美军要越过三八线,攻打朝鲜,这种举动让我非常气愤。而且他们的将军—麦克阿瑟还说,可以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战斗。所谓“唇亡齿寒”,经过商议,我们国家决定抗美援朝。
随即,我们的部队出发了。经过各种防线和哨兵,我们到达了美军大本营。当看到美军丰富的食物和先进的装备时,我深刻怀疑他们是从现代拿物资过去的呢。但这并未吓到我们勇敢的志愿军战士。虽然我们没有丰盛的食物和先进的装备,但我们有勇气、毅力和智慧。志愿军们尽管一整天里只能吃着冻得像冰块一样的土豆,也坚持战斗着。
经过长时间的坚守和奋战,志愿军们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在另一个营地,也就是美军军队机场,麦克阿瑟听说营地被攻占后,连忙让军队撤退。最终,我们粉碎了麦克阿瑟要在圣诞节之前结束战斗的想法,把他们打回了三八线。
我觉得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战士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打仗,就是为了不让下一代打仗。”希望世界永和平,人类远离战争!
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2 为传承红色基因,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怀。周四下午,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徒步来到好莱坞影城,共同观看了《长津湖》这部电影。
《长津湖》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抗美援朝的故事。故事讲述了中国志愿军在十分寒冷艰难的环境下依然奋勇杀敌,取得长津湖战役胜利的事迹,英雄们即使被冻成冰雕都没有退缩,不畏严寒、视死如归的精神和英雄气概。
当我看到我们中国志愿军在冰天雪地里,吃着冻得像石头一样的土豆,穿着单薄的军衣,而美国军人却在军营里大口吃肉。我真是无比愤怒,眼泪瞬间哗哗流了出来。在这样条件恶劣的情况下,我们的中国军人依然坚守阵地,抗战到底。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是,一排排志愿军战士在零下四十度的阵地上,保持着战斗姿态成为了一个个永不倾倒的“冰雕”。
电影结束了,回去的路上下着蒙蒙细雨,我心里更加沉重,让我想起当今流行的一句话“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一刻,我才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同时,我明白了革命先烈的辛苦与当今的生活来之不易,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此刻我就要立下远大志向,努力学习,为建设更强大的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3 “我想有个家,一个不需要多大的地方······”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感觉家就是一座房子,一个地方,后来长大了才知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庆假期,跟着朋友一起去看了《长津湖》,这是一部新时代战争影片的高峰之作,三个多小时的时长,没有一秒是可以停歇的,而且三个小时不足以记录抗美援朝时期先辈的付出,看完之后内心久久不能平复。
长津湖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发生在长津湖地区的一场战役。长津湖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3个军,在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与武器装备世界一流、战功显赫的美军第10军,于1950年11月2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长津湖地区进行了直接较量,创造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全歼美军一个整团的纪录,迫使美军王牌部队经历了有史以来"路程最长的退却"。这次战役,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东部广大地区。志愿军在东西两线同时大捷,一举扭转了战场态势,成为朝鲜战争的拐点,为最终到来的停战谈判奠定了胜利基础。
如果不是这部电影,相信现在很多中国青年可能对这场战役一无所知,课本上也介绍的很少,只是从老一辈回忆中听到,这部电影在国庆期间上映,无疑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教育课,剧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两个场景:火车开过长城,晨光照耀在火车上时;电影最后战士们被冻在雪地里的那个镜头。实际上,对这场战斗而言,穷究战争的胜负已毫无必要,这都已经成为了过去,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我们今日之生活,全是先辈以血肉铸成。
如今我们生活在国泰民安的和平年代,但永远不能忘记我们的祖国是无数先烈用甘于奉献、无所畏惧的勇气,抛头颅、洒热血替我们打下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所以,那些为了保卫祖国未来拼死战斗的战士,才是我们心中真正的英雄。何其有幸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在祖国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勿忘过去、铭记历史、珍惜今天的来之不易,在我们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当以吾辈之青春,护我盛世之中华。
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4 今天我和妈妈去看了电影《长津湖》,回家后我表面十分平静,心里却波涛汹涌。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了。最让我震撼的是“冰雕连”和“雷公移标识弹”。
因为美军飞机在中国阵地扔下了一枚标识弹,瞬时冒出滚滚红烟,布满整个阵地。躲在草丛的雷公见情况不妙,跑出草丛,抱起高温的标识弹,而此时他已经全身着火了。其他美军飞机在不停地朝地面扔炸弹,如雨一样。雷公强忍着身上的痛,吃力地把标识弹挪到一个小车上,开着小车把标识弹移走了。当队友发现他时,雷公躺在队友的怀里,奄奄一息的地说:“不要把我留下,我想回家。”说完就牺牲了。队长伍千里哭着在自己的本子上,把雷公的名字画了一个红色的框框,非常不舍。
雷公去世了,军情更紧急了,因此中国志愿军准备埋伏。他们用雪铺在身上,趴在雪堆里,纹丝不动,生怕敌人从眼前逃走。这让我不禁想起了我的军事夏令营,吃完饭就去不停的练操,感觉非常辛苦。而志愿军面临的是我们上万倍的苦,再加上零下40多度的寒冷,饿了只能吃冻土豆,熬了三天三夜,最后活活冻成了“冰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手里还保持着打枪的姿势。
电影结束后,我走出电影院。看着眼前的中国,我想对这些革命烈士说:“现在的中国,如您所愿!”也想对人们说:“请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吧!”先辈们打仗是为了我们后代不用打仗。我们要好好学习,不要辜负了先辈们的希望。
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5 1950年,朝鲜和韩国发生统一战争,美国出兵朝鲜半岛,联合韩国,攻打朝鲜,朝鲜节节败退。朝鲜就在中国东北的大门口。如果朝鲜被打下,相当于中国家门口就蹲了只大老虎美国。美国时时刻刻威胁在刚成立的新中国。
《长津湖》这部电影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为题材,描绘中国军队的坚强。让中国人民有了安全感,让大家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知道国家的尊严是在战争中打出来的。
不说评分,光看电影中志愿军良好的秩序和整齐的步伐,就知道整个剧组为了拍这部电影用了多少精力。
我想起电影中的情节,志愿军为了护送译电员和电台去大榆洞,不知有多少战士因此阵亡。
电影中的主人公伍万里小时候很调皮,经常打水漂,不服从管教,但在战场上却英勇无比,手榴弹一扔一个准,实践了雷公告诉他的一句话:“让自己人瞧得起你不是本事,让敌人瞧得起你才是真本事。”
为了确保长津湖战斗的突然性,在前往长津湖中,我方发现直升机后,不是逃跑,而是把身体融入雪堆中。要是一般人,一定会冷得跳起来的。可是他们却忍着刺骨的冰冷,不发出一点动静。体现了中国志愿军毫不畏惧的意志力。一天一个冻僵的土豆还要省下来给伤员吃。
长津湖战斗打响时,一声令下,七连立刻冲了出去。为了胜利,他们奋不顾身,只管冲过去贴身肉搏,奋勇杀敌。为了胜利,好多的战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看见七连的本子上有好多红圈圈,我终于明白了,红圈圈里的人都是阵亡的战士。战斗结束后,伍万里深深的记住了,他是“七连第五百七十七名战士——伍万里”的真正含义。
当美国人看到我们潜伏的战士都冻成了冰雕时所说的:“这是一个不可战胜的对手”时,我很自豪,我为国家而自豪,我为我是个中国人自豪,我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而自豪。
我想,中国这个国家,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最可爱的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知足,更要知道加倍努力。
现在,我们一起对志愿军烈士致敬。
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6 “这一场仗,如果我们不打,就是我们的下一代要打!我们出生入死,就是为了他们不再打仗。”电影《长津湖》中的这句台词,让人潸然泪下……志愿军战士对民族独立的信念及对国家强盛的渴望,让人肃然起敬。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派兵侵略朝鲜。美国的入侵严重地威胁到了中国领土的安全,中国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在当时,中国与美国实力差距悬殊。美军拥有成千上万架坦克及火炮,而中国志愿军坦克寥寥,火炮更是不足与落后。然而在这种情况下,狭路相逢勇者胜,在长津湖战役中,志愿军以勇敢精神和钢铁意志,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国威,彻底地粉碎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赢得了对手的尊重和敬意!
据亲历战争的老兵们回忆,长津湖战役远比电影所拍的更残酷,那是一场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进行的战役。志愿军战士以硬得咬崩牙齿的土豆为食,而美军却在享受咖啡美食,欢度圣诞节。美军拥有优质的防寒设备,而我们军队的战士身上却只穿着薄薄的棉衣。距长津湖仅仅两公里处的死鹰岭上,一个连的战士全部冻死在雪地里。其中,上海战士宋阿毛身上发现了一张纸片:“我爱亲人和祖国,更爱我的荣誉。我是一名光荣的志愿军战士,冰雪啊!我决不屈服于你,哪怕是冻死,我也要高傲地耸立在我们的阵地上。”
长津湖战役的胜利绝不是偶然,而是靠人民志愿军钢铁般的意志,以及“我在”的必胜信念。第七穿插连的战士个个铁骨铮铮,不畏牺牲,保家卫国。身为后辈,我们要铭记这一座座血肉铸就的丰碑!
一句“我在”,既是责任,也是担当,更是对祖国的热爱与无比的忠诚。身处新时代,过着幸福生活的我们,更应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为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山河已无恙,光影敬英雄。
如今的中国已一步步强大起来。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先辈用血肉开拓出来的。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努力学习。
展望未来,我在,我们在!
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7 我听说有一部很有名的电影《长津湖》,很想去看看。今天我终于看到了这部时长三个小时的电影。
长津湖之战是志愿军第九兵团和美国最王牌的北极熊兵团之间的一场强强对决。原本在休息中的军人们一接到集结指令,就坐上北上的火车奔赴朝鲜。长津湖地区温度很低,零下三十五度左右,战士们没有棉衣更没有棉帽,后面连吃的都只有冻土豆,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战士们就是靠着顽强的毅力,伟大的理想一直坚持到胜利。
美国军队武器很多,大炮、坦克、飞机……这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而我们中国志愿军是小米加步枪,可我们一点也不怕美国,我们用智慧和战略打赢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大军。
我想对你们说:“志愿军叔叔!你们辛苦了,我永远忘不了你们那时的模样,你们用生命换来山河无恙,现在的中国拥有先进的武器,精良的部队,你们放心吧!再也没有人敢欺负我们了!”
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8 “世上没有打不死的英雄,有被炸死的,有被冻死的,还有被敌人打死的,但是打不死的永远是‘中国魂’!”
——题记
天阴沉沉的,空中飘着零星的小雨,许久未见到阳光了,不免让人心生烦闷。父母提议一起去看电影,我们选择了一部爱国题材的电影——《长津湖》。
故事的内容主要围绕中国抗美援朝时期一场重要的战役——长津湖战役展开。电影真实记录了当时这场战役的艰苦和惨烈,种种悲伤、痛苦、难忘的场景让我应接不暇。
其中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看到美国人在圣诞节前夕喝着酒、吃着巧克力、打着牌的时候,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却趴在冰天雪地里啃着能隔掉牙的冻土豆,喝着雪化后的冰水。当美国人正穿着皮大衣聊着回家过圣诞节的时候,我们的战士却有许多人早已冻死在零下40摄氏度的高山上。当美国人开坦克,坐飞机进攻的时候,我们的战士却只能拿着枪一次次的倒在冲锋的路上。
看到这里,我早已泪流满面,我才理解了爸爸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回家的路上,我百感交集,想哭、想哀、想怒。想哭,那白雪纷飞、尸横遍野;想哀,我们的志愿军战士为了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想怒,那美国人的自私自利,不顾他国,悍然发动侵略。想想现在还有很多外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而我们的国家和平而强大,真是一种无以言状的幸福。“我何其幸生于你怀,承一脉血流淌……”街上不知何处传来的歌声传入我的耳中,顿时倍感骄傲和自豪:我是中国人!
我想起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一刻,我才深刻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分量。
和平不是老天给的,是靠我们一代一代中国人奋斗来的,我从此刻就要立下远大志向,努力向上,为将来建设更加强大的祖国献出自己的一切。
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9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去看《长津湖之战》,电影很感人。
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敌机越过38线,开始轰炸中国。面对有先进武器的美国,中国毫不畏惧。由彭德怀率领战士们一次又一次地防守攻打,可美国敌机还是飞过鸭绿江。
美国军队想只要越过狼林山就可以占领朝鲜,但是没那么简单。中国军队在零下40度恶劣天气,穿着单薄衣服日夜赶路,饿了只能吃让人磕掉牙的冻土豆,但是他们没有放弃。他们用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击退了美国军队。
整部影片感人的地方有很多,最难忘的一句话是:这一仗如果我们不打,我们的后人就要打。听到这句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原来我们的幸福生活是这些英勇的战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铭记他们的付出。
少年强则国强!我要锻炼身体,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一名军人,保卫祖国,保卫家园!
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0 周末妈妈带我去电影院观看了电影《长津湖》,妈妈说:“通过看这部电影可以让你了解那段艰苦残酷的战争历史,要让你懂得现在幸福美满的生活来之不易。”
在电影中,我看到志愿军战士为了不让敌人发现,躺在石头上装“尸体”,最后被导弹炸得血肉模糊;我还看到敌人吃的是烤鸡、肉罐头,喝着咖啡,有厚厚的军大衣,可是我们的战士只能咬着硬得把牙崩掉的冻土豆,穿着薄薄的棉服;我更看到志愿军战士们坚守到最后一刻,在冰冷的长津湖冻成了一座座冰雕。妈妈说,这些志愿军战士有的只有十五六岁,就比我大一点,可是他们已经在枪林弹雨中为国浴血奋战,舍身忘死。
看到这里,我眼泪都要流下来了。革命先辈们拼命打下这一仗,就是为了让后代不再打仗。他们的牺牲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我们要感谢他们,更要珍惜这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长大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1 长津湖讲述的是抗美援朝中的长津湖战役,东线部队以钢铁般的意志,扭转战局,为长津湖战役做出巨大贡献的故事。
这里面有一个片段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感恩节的时候,美国军营的士兵吃着火鸡,甚至还可以喝到咖啡,而中国的战士们却在雪地里啃着冰冷的土豆。在这种差距悬殊的战斗中,中国人竟然赢得了胜利。我们眼中看似晦涩的知识点,是他们风雨飘摇的一生,是他们连尸体都无法完整的交给亲人,却为革命献身的一生。这样的英雄是值得我们后辈一直铭记的,我们所崇拜的也应该是这样保家卫国的英雄。
在美国的士兵吃火鸡时,两个士兵的对话也让我感触很深:“明年感恩节一定请你到我家去”。“好,要是我们能活着回去的话”。
这让我想到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信》中的一句话: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不会是强盗。那些美国的士兵肯定也不希望战争,肯定渴望光明与和平,但是在大的势力下,他们只能选择屈从。这可能是美军最后失败的原因之一,士兵们是因屈服统治者的野心而作战的,而中国革命者是为守吾土而奋不顾身,为了他们的下一代不再有战争,这种信念支撑他们无所畏惧的迎着敌人的炮火冲去,最终取得的了战斗的胜利。
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2 哪怕有再多的磨难与牺牲,我们也要用胜利赢得和平,赢得尊重。——题记
《长津湖》这部影片主要是讲抗美援朝时期发生在长津湖一带的一场名叫“长津湖战役”的战争。看完这部战争史诗般的影片,我的内心感受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震撼”。
我震撼于一张脸的凄苦与不舍。这是九兵团七连连长伍千里母亲的脸,这是一张刻着不舍、不想让儿子去战场的母亲的脸。战争已夺去了她大儿子伍百里的生命,而她二儿子伍千里刚回来又要归队去打仗。她舍不得,不想让二儿子去,她也担心二儿子又回不来。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我震撼于两句话带给人的思考。伍千里有个弟弟叫伍万里,他被编入伍千里的连队,伍千里对他很严格。在伍万里的入连仪式上,就因为他没回答出自己是第多少名战士,伍千里就罚他站一晚上,还告诉他“一个蛋从外面被敲开,注定会被吃掉,你要是能从里面自己啄开,很可能是只鹰。”正是因为哥哥的严格要求,伍万里在战场上才会表现得极其勇敢,在与美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时,为了把美军的信号塔给破坏,伍万里与一个美军殊死搏斗,终于赢得了胜利。伍千里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当我们面临危险时,如果选择逃避,就只能坐以待毙;如果主动出击,制造并利用机会,就会化险为夷。还有一句是“这一仗我们不打,我们的下一代就要打。”是呀,没有先辈们的浴血奋战,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震撼于三个画面的感人至深。零下四十度,极寒的天气,美军部队吃着美味的食物,而我们的战士一天仅有一个土豆,这土豆硬得将战士们的牙齿都硌坏了,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七连战士以苦为乐,令我感动不已。最后一战,美军这个称霸全球的北极熊团,投了个标识弹,雷公为了掩护大家,让大家脱险,他把标识弹挖出来并开车送到无人的地方,此时,他全身被标识弹炙烤,血肉模糊,看到这里,我泪如雨下。雷公的牺牲自我、保全连队的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电影的最后,美军空军在撤退的路上发现了中国军队,一排排志愿军战士,俯卧在零下40℃的阵地上,他们以战斗队形散开,人人都是手执武器的姿态,怒目注视前方,没有一个人向后,坚持到最后一刻,他们是人民军队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冰雕连”。美军空军部总指挥员看到这一幕,摘下手套,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并说了一句:“我们永远不可能战胜这样的军队。”为了保家卫国,战士们前仆后继,英勇无畏,赢得了所有人的敬重,向所有志愿军战士致敬!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生逢盛世,我们享受着新时代的和平阳光,我们将砥砺前行,书写新时代的奋斗华章。
观看《长津湖之水门桥》观后感13 今天,我和妈妈去看了一部国庆大片《长津湖》,讲的是我国在抗美援朝时的长津湖战役。
故事发生在七连连长伍千里回家探亲,刚安定好吃了顿饭,忽然,伍千里收到消息要去抗美援朝,他出发后,他的弟弟伍万里偷偷跟了上去,入进他们连,伍千里只好带着弟弟出征,可刚走不久就遇到美国的空中攻击,他们拿上了所需品跑掉了,他们走着走着来到了一处美国的团边,发现友军正在奋力杀敌,于是他们就去帮助他们,也就是在这里伍千里发现了他弟弟的优点,手榴弹扔得准。他们一路上虽然百战百胜,但是粮食并不好,美国军队吃的都是大鱼大肉,而七连只能在雪山上啃“土豆冰坨”,但最后还是战胜了美军,美国军师在撤退的路上发现我们被冻死的战士们,还为他们敬了一个礼,他说:“面对意志力这么强大的敌人,我们是无法战胜他们的。”
可见我们的军队有多厉害,面对全面武装的美国,我们简直是以卵击石,但是我们还是靠顽强的意志扭转了乾坤,也正是因为有像雷排长这样的人牺牲自己,才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所以我们要珍惜当下,勿忘国耻,牢记使命。好好学习,将来做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
伍千里是电影《长津湖》和《长津湖之水门桥》中的男主角,由吴京饰演。
《长津湖》是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执导,吴京、易烊千玺领衔主演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该片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极寒严酷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着钢铁意志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扭转战场态势,为长津湖战役胜利作出重要贡献的故事。
《长津湖之水门桥》是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水门桥战”,由徐克执导,陈凯歌、徐克、林超贤监制,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等主演的历史战争题材电影。该片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后期的水门桥战役为背景,讲述志愿军第七连战士们在结束了新兴里和下碣隅里的战斗之后,又接到了更艰巨的阻击任务的故事。
伍千里的角色经历
伍千里早年和哥哥伍百里一起参军,七连第162名战士,解放战役中伍百里牺牲,伍千里因而接替哥哥当了七连连长。后来,伍千里弟弟伍万里也参了军,兄弟二人一起入朝赴战,伍千里非常疼爱弟弟,一开始想让弟弟远离战火,后来见拉不住就在长津湖战役中让弟弟跟着自己。
在战斗中,伍千里经常和指导员梅生、火力排排长余从戎一起冲在最前沿。在长津湖之水门桥中炸桥被敌人发现,被机枪扫射牺牲,牺牲之前击中了炸弹,炸断了水门桥,完成了任务,尸体被美军的火焰喷射器烧成灰,骨灰由弟弟伍万里带回了家。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6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