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朝天女其实就是殉葬的人,也就是所谓的“人殉”制度,为了弥补朝天女的家人,国家规定家中凡是有朝天女的家庭都能够世袭官职。
明代朝天女
但自古有功就有过,更何况是万人之上的皇帝呢?他们长期处于权力的顶端,就容易刚愎自用;更会多疑善思,怀疑臣下不忠,想要谋取自己的身份地位,朱元璋就没有逃过这个惯例。
因为自己出身寒微,而手下臣子不乏有出身名门望族之人,源于骨子里潜藏的自卑,朱元璋对于这类的臣子向来十分忌惮,甚至还曾经下令杀死曾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有功之臣。
而这并不是朱元璋做的最过分的,他在任期间做的最过分的事情就是实行朝天女制度,所谓的朝天女就是殉葬的宫女嫔妃。
简而言之,就是若皇帝驾崩,为了让皇帝在阴间也能享受在人间的生活,会选择一部分宫女和嫔妃,让他们为皇帝殉葬,这些人就叫做“朝天女”。
朱元璋极其宠爱这位公主,为了怕张美人死后公主没有人照顾才会特意留下张美人的性命。
或许是朱元璋也认为这样做会引起民愤,所以他特地下令家有朝天女的家庭,可以向朝廷索要报酬,或是加官进爵,或是金银财宝,以此来安抚殉葬女子的家人。
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朝天女是可以一代一代传承的,甚至狠心的家庭会专门培养自己的女儿成为朝天女,以此来换取泼天富贵。
自朱元璋建立朝天女制度,明朝的皇帝都沿用此制度,我们无法想象在明朝年间,有多少无辜的女子为此付出了性命。
明朝年间即使是颇有仁厚之名的明仁宗,在他死后也指定了朝天女殉葬。
而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终止朝天女制度的竟然是明英宗。如果我们追溯明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明英宗并不是一位英明的皇帝,甚至可以称之为昏君。
人殉制度的历史
而这只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或者说是已经出土的陵墓,据科学家们推测,人殉制度在商王朝之前就存在,并且时间已久。
但这种人殉制度流传到秦汉时期之时,其实就被废除了,其中我们最耳熟能详的例子就是秦始皇陵墓中的秦兵马俑。
秦始皇用陶土烧制兵马俑,以此来代替活人为自己殉葬。我们不得不承认,秦始皇这一举措挽救了无数无辜人的性命。
但经过将近两千年文化的发展,在政治文明都相对成熟的明朝,朱元璋竟然又重新启用了人殉制度,并美其名曰朝天女。
结语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进入宫门的女子,一生只能依靠皇帝的宠爱存活,若不得皇上喜爱,那她们无疑就要在这个深宫中孤独地度过一生。
进宫之后不得丈夫垂青,甚至还要为仅仅见过几面的丈夫献上自己的生命,这对她们来说无疑是不公平的,但是她们却没有办法反抗。
因为古时女子地位极低,女子要遵从三从四德,在出嫁之后就要以夫为天,她们只能依附于男性生活,这是她们从出生开始就接受到的教育。
反观我们现在的新时代女性,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地站在阳光下学习、工作、生活,我们每一样都可以靠自己得到,不用依附任何人。
我们可以靠自己养活自己,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也不用被别人的想法观点所掣肘,这对于古时的女子来讲,就是最为理想的生活了吧。
说起“女户”这个词,可能大家会觉得陌生,《辞源》一书对女户是这样解释的:“唐宋时家无男丁由妇女为户主的民户”,即无夫、无子的寡妇才能成为女户。
由于家中无男丁,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因此朝廷在徭役方面给予女户''免役'' 由于家中无男丁,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因此朝廷在徭役方面给予女户免役和减税的特权,苏轼 在《上神宗皇帝书》中便如是说道:'' 女户单丁,盖天民之穷者也,古之王者首务恤此''。由于家中无男丁,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因此朝廷在徭役方面给予女户免疫和减税的特权。苏轼在《上神宗皇帝书》中便如是说道:''女户单丁,盖天民之穷者也,古之王者首务恤此。''可见历代统治者都对女户这一弱势群体给予了特殊的优待,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明代的女户。
到了明代时候,女户的定义开始发生了变化,分为传统意义上的女户和非传统意义上的女户。先来说前者。传统意义上的女户便是上文所说的,无夫无子的寡妇充当一户之主,而对比唐宋时期来说,明代女户的社会待遇又是如何的呢?
明代将传统意义上的女户列入“畸零户”中,“畸零户”即相当于“免役户”,这些女户可以不用服劳役,这里的“役”指的是杂差.
弘治《宁夏新志》中记载:“凡舍余,除粮差冬采之外,俱免杂差。生员二丁者,老一丁马军,一丁教读生本身。仕宦之家,照例递免。女户之家全免。”
说的就是女户可免除杂差。但至于正役和赋税,女户还是要承担的,必须要按时缴纳税赋和承担里甲正役,不过总的来说,明代女户的负担还是比较轻的。
再说非传统意义上的女户,大致可分为宫廷女户、宴乐女户和抬轿女户三类,演变成了一种特殊的职业,其中以宫廷女户为主。
宫廷女户是指从人户中挑选女子到宫廷当中,其女子所属的家族就变成了女户,可享受一定的优待政策。
有史料记载:“凡在京军民家,选中侍女进入内廷者,嘉靖二十六年准,收充女户,食粮、免差,仍各赏银五两,缎一匹。”由这段话可知,宫廷女户享有“食粮”、“免差”的优待,食粮是由朝廷出粮来供养他们,免差即是可以免除杂差。
除了这两项之外,宫廷女户还有机会被钦定为官,但一般只能升到百户而已。这就等于是朝廷用钱、粮食和官位跟女户家里买了个闺女,而且这种职业还是世袭的,只要一户人家成了“女户”,那么世世代代都必须给皇室提供婢女,否则就会被定罪,如果家族中没有闺女还得上外头买一个顶替,作为宫廷女户也是有苦说不出啊。
在宫廷女户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女户称为朝天女户,所谓的“朝天”即是朝见天帝的意思。明初有宫女殉葬的规定,为了补偿那些为皇室殉葬的宫女,皇帝便赏赐她们的家族,将之称为朝天女户。
最早的朝天女户出现在明太祖朱元璋驾崩的时候,《明史》记载“初,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若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自锦衣卫所试百户,散骑带刀舍人进千百户,带俸世袭,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历成祖,仁、宣二宗亦皆用殉。景帝以郕王薨,犹用其制,盖当时王府皆然。至英宗遗诏,始罢之。”自明太祖之后,历代皇帝也沿用这种制度,直到明英宗时期才被废除了。
《明宫词》中有诗云:“掖庭供奉已多年,恩泽常忧雨露偏。龙驭上宾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便表达了对殉葬女子和朝天女户的悲悯之情。
与宫廷女户相似的还有一种叫宴乐女户,宴乐女户主要设于衍圣公府,起初是用于林庙洒扫等劳役,但后来演变成为宴会中享受玩乐所用,违背了初衷,因此后来就被革除了。
至于抬轿女户,又被称为“女轿夫”,《人海记》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永乐间随驾北都,专供大驾、婚礼、选妃及亲王各公主婚配应用,给与优免,下帖令其男子在外供给,免其杂差。”这便是抬轿女户的主要工作及其待遇。
综上,明代的女户分化成了传统意义上的女户和非传统意义上的女户,传统意义上的女户大致与唐宋时期的相同,但因为朝廷给予了比较多的优待政策,所以在负担上还是减轻了许多的。
至于非传统意义上的女户则分得更细,成了一种特殊的职业,而且是专门供皇室或贵族使用的,朝廷也相应得给予了他们一些优待,例如免除杂差等。
这两种女户都是明代那个特殊时代的产物,虽然他们只能时代浪潮中一粒很小很小的沙子,但是通过这些能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一个时代更多的方面,从而明白历史的本质。
明朝后宫的朝天女就是是指明朝时期的殉葬女子,这些女子大多都是皇帝的嫔妃,或者是某一任皇帝在位时候的宫女
殉葬制度由来已久,早在商周时期就有大量女眷被迫替帝王殉葬,后来汉朝年间人们就因为殉葬制度过于残忍而逐渐减少,有的以陶俑来代替。
直到明朝这一沉睡千年的陋习又死灰复原,不仅不人道,还很残忍,对于这一糟粕,却要取一个非常怪怪的名字“朝天女”。
朱元璋一生杀戮无尽,为打江山大开杀戒,为稳固社稷,大肆残杀功臣,又丑陋又残暴,就连死了也不放过和他同床共枕的女人,他曾下令让46个妃嫔陪葬,这些妃嫔都是后宫中没有子嗣的女人,他的儿子朱棣也曾让16个妃嫔殉葬。
后宫的妃嫔们在得知自己将成为朝天女后,一个个都吓得花容失色,她们绝望啊,由开始的哭哭啼啼到后来的哀嚎,没有那个愿意去死啊。
殉葬的方式主要有一些几种:
1,自缢,这是普遍使用的一种方式,被挑选出来的朝天女先让她们就餐,吃完后带到殿内,殿内放了很多的椅子,大梁上悬挂着七尺白绫,这些将赴死的妃嫔被命令站到椅子上,她们一咬牙将头伸进了绳子结成的套扣里,然后用脚推开椅子,几分钟后就找到了她们的先帝。
对于那些不想死的妃子,在酒足饭饱之后,由太监们送她们一程,将她们活活勒死。
2,活埋,皇帝死后连同活着的妃子一同下葬,这个比较痛苦,由太监将妃嫔们引入陵墓,然后封死地宫门,待里面氧气耗尽,这些妃嫔们就窒息而死,传说活埋的妃嫔怨气极大,连盗墓贼都怕。
3,喝毒酒,为了减轻妃嫔们的痛苦,通常都是那种剧毒酒,喝完一刹那便香消玉殒,然后随先帝一同葬入。
4,灌水银,为了保持妃嫔们容颜不变、尸身不腐,会在殉葬前将她们迷昏,然后割开她们的脑门,将水银灌入她们的体内,以达到防腐的目的。
所谓朝天女,是指帝王驾崩时用于殉葬的妃嫔和宫女,殉葬之法古已有之,商朝的时侯认为人死是有灵魂的,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制度来办丧事,那时是用奴隶来殉葬,但因其整个过程太过残忍,到了春秋时期逐渐采取用俑来代替活人殉葬,到了汉唐时期,这种陪葬制度就被取消了。
但是到了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这种由活人殉葬的制度又被恢复了,朱元璋本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人,他与刘邦均是布衣皇帝,白手起家,完全是靠自己一步一步登上皇位。他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胆识,爱民如子,很受臣子和百姓的爱戴,但是因为他杀伐过重,这一点被世人所诟病。朱元璋之所以恢复殉葬制度,是因为他相信人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他害怕孤独,不想一个人独自生活,所以他要求死后让未生育的妃子一同给自己殉葬。
朱元璋的妃子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层级,有高丽人,有蒙古人,有从民间选拔的,还有从上个朝代的皇帝后宫接手来的。朱元璋死后传位给他的孙子失允文,死前留下口谕让那些未生育的妃子给他殉葬。
《明史》中记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
这些朝天女殉葬后,朝廷会优待她们的家人,将这样的家庭封为?朝天女户?,家人会得到很多的封赏,有了官职也可以世袭,虽然家人可以享受朝廷的好处,但是这些如花的女子们又有谁会对她们负责呢,只能白白地毫无价值地死去。
朱元璋死后选了四十六位妃嫔陪葬,都是没有生过儿子的妃嫔,但是有一位张美人幸免于难。她虽然没有生儿子,但是因为受朱元璋的宠爱,朱元璋不舍得让她联葬,张美人给他生了一个女儿,陪伴自己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所以张美人没有被列到殉葬名单里。
被选中的朝天女的陪葬方式非常残忍,有的被活埋,有的被毒死,甚至还有被肢解或斩首的,到了明朝的时侯,朝天女的死法大多分为以下几种。
一、喂毒药
太监们会把毒药放在朝天妇的饭菜里让她们吃下去,把她们毒死,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她们正是大好年华,肯定是不愿意死的,但是面对虎视耽耽一心让她们死的太监们,这些弱女子又能有什么办法,只能乖乖地含泪吃下这些有毒的饭菜,就算有个别人不想吃,也会有太监给她们灌下毒酒。
二、上吊
太监们会把朝天女赶到一个统一的房间里,这里摆了一排排的凳子,房梁上还吊着白绫,这就是她们的生命终结之地。她们被赶着爬上凳子,头伸进白绫里,太监们把下面的凳子踢倒,这些可怜的女子们就魂归天外了。
三、灌水银
据说为了让这些朝天女保持美丽的容颜,会先把她们弄晕,然后从她们的头上凿一个洞,把水银灌进她们的身体里,这样就可以让她们保持容颜不老。但是这种做法实在是荒谬至极,从出土的古墓中,没有看到一具保持完整的身体,都是个一堆白骨而已。
从明太祖朱元璋开始,后来的几位皇帝都延续了这种制度,直到明英宗时这种制度被废除,明英宗一生没有什么大的政绩,受制于人,废除殉葬制度算是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他在遗嘱说:?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而止?。
但是殉葬制度到了清朝依然存在,到了康熙时期,由于他对活人殉葬这种制度深恶痛绝,下令禁止。所以用活人殉葬的残酷野蛮的制度,到了公元17世纪才真的被废止了。(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66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