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可能是源自于中学时代语文课上的所学,今天要谈论的是一条不同于常规的“野路子”——志怪杂谈。
这类文学艺术作品从古自今不胜枚举,着名的例子有《搜神记》、《山海经》、《聊斋志异》,当今时代网络文学盛行,也产生了诸如《饕餮娘子》、《闻香榭》、《忘尘阁》等比较成熟的作品。
聊斋志异
这一类的作品常常与江湖异术、上古神兽、坊间轶事、仙佛妖鬼有关,内容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因猎奇心理而接触这些故事,最终喜爱上那些异于常理的情节。以欲念为食材烹饪菜肴,将情思融入花草做成脂粉……其实一切皆因情而起,逃不过生命的贪嗔痴。
志怪小说自古有之并流传至今,是中国人世俗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这些故事在何时何地形成的呢?为何人们会钟情于怪力乱神?为何这些志怪故事大多牵扯到佛、道教?
事实上,志怪小说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时局动荡,百姓流离失所,内心无所依托,文人志士失望于为官从政,转身寄情山水,另外佛教流行,游仙文化大兴,这些社会因素为志怪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论语·述而》中讲到“ 子不语 怪、力、乱、神”,有人认为志怪杂谈多讲述神鬼精怪,是封建迷信,但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志怪小说出现之初内容惊悚血腥,讽刺、反抗意味鲜明,随着时代发展,到了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则渐渐变得更加贴近百姓生活,很多作品展现出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志怪小说不同于正史或地方志,它用荒诞的故事记录了中国古人是如何生活、如何幻想的,展现出古人丰富生动的想象力,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辅助材料。
(山东科技大学 张涵旗)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guoxue/12646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