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之中最为经典,也是最精彩的一段实际上就是《草船借箭》这一回。这个故事到了如今可谓是家喻户晓,也最能表现诸葛亮的智慧。说的就是诸葛亮受到周瑜的刁难,要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只箭。
但是诸葛亮凭着超高的智慧,在一个雾蒙蒙的天气发出数十艘草船前往曹营水寨“借箭”。曹操在大雾之中看不清是否有敌军来袭,为保稳妥便命令手下的将士进攻。但是船上并未有士兵,全都是草而已,于是就这样,诸葛亮不到三天的时间就向周瑜拿出了十万只箭。
这个故事粗一看是诸葛亮神机妙算,智慧逼人。但实际上众人细想都会觉得有些不对。仅有一语可问,即曹操为何不直接用火箭攻击,而是非得浪费十万只箭呢?“火箭”这一词在当时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在战场之上,而为何曹操不用火箭攻击呢?
实际上我们先从原文来看一下,原文中说是诸葛亮是在大雾之中派遣出的草船。而我们都知道,大雾之时的空气能见度很低,实际上是一米之外不见人畜。这时候的曹操只能通过对方的雷鼓声判断大致的方位。
所以曹操是根本摸不清对方的底细,如若贸然使用火箭的话。对曹操来说,他又不知道对面有没有士兵埋伏,而火会明确的暴露己方位置,给予对方打击自己机会。出于谨慎,他自然不会轻易使用火箭。
而且火箭之上会附加可燃物品,至少易燃物与油是必须的。而大雾的天气,是即将变天的预兆,若是落雨的话,这花费了成本的火箭还没有尽到应有的作用便无用了。所以想当然的便也不会轻易动用。
罗贯中在这里写的诸葛亮神机妙算,算的就是曹操的心理,以及对天气的把握准确。是一环扣一环的算计,而不是仅仅只是一个简单的“草船借箭”的计谋。而在真正的历史上,草船借箭这件事情并不是这样的,甚至不是诸葛亮做的。
在《三国志·吴主传》中引《魏略》说到:“权乘大船来观军,(曹)公使弓弩乱发,箭着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说的是汉时建安十八年(213年)曹蜀之间的濡须之战,孙权与曹操隔江相持月余之久,谁也没有打得过谁。孙权隔军相望觉得也不是一个事儿,于是就决定将自己去曹营之中亲自看看曹军的动向。
刚进曹军大营的时候孙权的船就糟了一顿猛箭乱射,箭太多也重了差点让船给弄翻了。于是孙权灵机一动把船给掉了一个头,让另一边也挨上一些箭,这样就平衡了。他继续晃晃悠悠的在曹营里面逛了一圈,看了看情况就回去了。
这孙权也没说是借箭,也没说是草船,就是单纯胆子大进去看看敌情。而着名的曹操口言“生子当如孙仲谋”也就是这里出来的。所以这也看的出来孙权是真的脑袋灵光,于是小说家们看到这一段之后就将其艺术加工了一下,套在了别人身上,但也整体是注意逻辑的。
草船借箭是三国故事里家喻户晓的一个,故事梗概是周瑜故意给诸葛亮出难题,要求其十天生产出十万支箭,这无疑是现代化流水线才能完成的重任,诸葛亮一听便知这是周瑜给自己下的套。可是他却只要了三天,驾着草船跑到人家曹操那里挨了十余次万箭穿心,遂得十万箭,成功瓦解了周瑜之诡计。
在深深敬佩诸葛亮过人胆识的同时,小解不禁想到了一个小bug,那就是智勇兼备的曹操只是患过中风,又不是脑袋进过水,那么为何他在射出十余万支箭之后都不曾想起来改变策略,换用带火的箭去攻击诸葛亮的草船呢?与其射死孔明,倒不如将其烧成黑炭不是更能泄心头之恨?
当然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三国"演义",而不是三国历史,若要讨论这一策略的可行性,我们首先要从事实出发。实际上,草船借箭的主人公不是孔明而是孙权,而且孙权亦不是主动去套路曹操的箭,他只是出海偷窥曹操军营时被发现,才被射成了马蜂窝。死里逃生后,孙权意外的发现自己乘坐的船上竟然插满了曹操的馈赠,于是欣然收下了。
那么小解就从这一真实事件出发,为大家详解曹操为何不用火箭的三个原因。
一 "火箭",真的可行么
有人说,箭镞上点火的方式根本无法实现,因为弓箭射出的速度至少都在30米每秒以上,在这种空气流速下,别说火焰,甚至是涂抹在上面的燃油都极有可能脱落。诚然这是一个担忧,但是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他们会用油脂或者火药充当可燃物,然后让箭头多烧一会儿,这样即使火焰会在飞行过程中熄灭,但一旦当其触碰目标后,箭头会在高温下再次实现引燃。
不过火箭唯一的劣势是增加了箭镞重量,因此必然会减少射程,但不会减少太多,所以曹操因为射程不够而弃用火箭这一条可以排除。但另一个问题曹操却避免不了,那就是火箭的造价问题。三国时期的硫磺、火油等可燃物都是比较昂贵的,在那个大雾蒙蒙的天气下,曹操看不太清楚对方的阵势,所以无法判断是否到了可以使用火箭的标准,若是全部射进了水里,那不是更加浪费?
二 害人,亦害己
俗话说"明箭易躲,暗箭难防",曹操和孙权都如同摸黑一般不断试探对方,谁也不敢轻易暴露位置。若是曹操改用火箭,有两大坏处。第一,火箭相当于明箭,容易被躲过,不如暗箭那么容易偷袭到目标;第二,火箭射出的方向就是曹操弓箭手的所在位置,这样曹操就会自暴目标,惹来攻击。再者,若是曹操真的用火箭点燃了孙权的船只,孙权很有可能会借力打力,将着火的船只送往曹操的海上大营,最后只能落得两败俱伤。
三 曹操,真丞相也
或许,曹操根本就不喜欢玩火。他手握天下大势,随便用手一指就是一片天地,不必采用如此激进的手段破敌。只有处于劣势的诸葛亮才喜欢玩火,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火烧上方谷,火烧藤甲兵,都是孔明所为。但是玩火真的不好,至少良心上过不去,在藤甲兵之后,诸葛亮自己都说会折寿。
曹操一世枭雄,因被演义丑化得太多,导致很多人对他的印象不好,其实真正懂得那段历史的人都清楚,曹丞相之为何人。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45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宦官也想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