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总长找梅兰芳办学校,梅兰芳用2个理由拒绝了!
张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人物,胡适评价说:他独立开创了无数道路,做了三十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影响到全国。张骞是实业家、教育家,清光甲午年间的状元,鉴于当时正值革新没有希望,他决心兴办实业和教育。1895年他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淮海实业银行等企业。他认为实业、教育才是强国之本,层参与发起立宪运动,是清末立宪运动的主要代表之一。
辛亥革命后任临时政府实业总长,但并未就职他拥护袁世凯,并组织统一的那个和国民党对抗。1913年任袁世凯政府的农商总长,1915年因为不满袁世凯恢复帝制,辞职南归,在南通积蓄创办实业和教育,提倡尊孔读经,抵制新文化运动。1925年大生纱厂因亏损被接管,次年八月病逝。
张骞在用恢弘的业绩成为中国早期现代化事业的开创者之外,还倾心倾力的提倡戏剧改革和戏剧教育,其实早在20世纪初,张骞就曾提出吸收西学,改革旧文化的主张。1914年张骞和梅兰芳初识在北京,但是张骞任北京政府的农商总长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梅兰芳在戏剧节已经声名鹊起,而梅兰芳在1913年和1914年两次去上海演出后,决心改良旧剧,创研新剧,塑造新的舞台形象。
张骞爱惜人才,对梅兰芳的谦虚好和良好的艺术素质特别赞赏,曾多次写信给他,以示鼓励。1916年10月梅兰芳第三次去上海演出,张倩知道消息后,也赶到上海,让人拿着信函约梅兰芳见面,梅兰芳答应了。会见的当天,张潜在友人的住所中招待了梅兰芳,他称赞梅兰芳演艺的精进,同时对他《黛玉葬花》中《看西厢》一段的一些细节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张倩崇尚教育救国,他看中了戏曲通俗娱人、开启民智的特殊作用,因此早就想办戏剧学校、建设剧场,但这件事必须要内行人操办,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梅兰芳,在南北梨园,梅兰芳是最有希望的青年,他不仅看重梅兰芳的的天赋条件和艺术才华,还十分喜欢梅兰芳温润虔诚的品行,夸梅兰芳“池水之珠,瑶华之玉”,梅兰芳也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但是梅兰芳的心思全都在舞台艺术上,又有畏难的情绪,因此婉言谢绝了张骞的邀请,后来办戏校的事情就交给别人办理了。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4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