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言悦耳,用文字分享生活百态!
有次我在看历史资料,我爸走过来说,看你天天批评这批评那的,能成什么大事?崇祯做得有什么不对吗?我要是他,谁反对我,我就砍谁的脑壳!
我听得心里一阵寒意,没敢当着他面问一句:你要是当皇帝,做儿子的对你有不满,你也要杀头么?
我只能一笑了之。
表达自己不是为了博得女性或男性喜欢,就简简单单装个逼不行吗?好笑的东西大家乐一乐不行吗?对某件事有疑惑和朋友交流观点不行吗?学到了新的知识有自己的想法输出来不行吗?
于我而言,心里有想法不说出来是很难受的,这与肚子饿了催人觅食享受口舌充盈的快乐,性欲涌上来时驱使你我宽衣解带尽情宣泄一般,并无二致。
表达即存在,当我不说话时,我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快死了。
我的表达欲是充分的,像干柴吐的烈火噼里啪啦,每见一个人,路过一棵树,看一个故事,听一首歌,坐一段地铁,屏幕上滑过的遥远的瞬间,我的眼睛都如同吸尘器,吸了样样人间景致:好笑的,动人的,愤怒的,惊奇的,可爱的,美与丑,善与恶.......
如果我吸收了这么多而不分享出来,我就会堵死了。
我收到过很多评论,褒贬都有:
“天啊,你一天发的朋友圈比我半年都多!”
“我老公一个月都说不了你这么多话!”
“你不累吗,话不是一般的多!”
“太闲了你,有这时间打字,不如去多做实事!”
在习惯了沉默的人看来,话多仿佛是种精神疾病。
而多说的话如果还是“负能量”,那就会更加反感甚至痛恨。
大概因为在我们这里,社会中的方方面面都追求“整齐划一”,不喜欢不同的东西,不同的颜色、不同的发型、不同的装饰、不同的外形,尤其是不同的声音。
而这些种种的背后,都源于一个根的东西---基于表达欲的充分表达。
在《知识分子的堕落,是巨轮沉没的开始》一文中,我谈到理念世界、理想世界与现实世界组成了我们每个人都所处的三原色世界,其中以学术研究为表达方式的理念世界的根本精神,就是质疑。
也就是说,质疑是连接并解析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落差的根,学术或者说学者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与指导是在满足与不满足中互相彼此推进的,事物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被它的后一阶段所质疑并替代。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人出来表达某种声音,那么这种被压抑的声音背后的欲望和诉求就不会得到正视与讨论,这会逐渐地让一个人内心的不愉悦积淀,长期的精神压力叠加抵达阈值后,人就会不堪重负而情绪崩溃,继而摧毁一个人的原本健康的心理反应机制,使一个人的思想趋于病态,最终会扭曲他的行为,伤害他人和社会。
一个人想在法律语境里要一个交代而不可得时,他就会以自己的方式在丛林语境里给社会一个交代。
从来没有什么伤疤,我们拿块布捂着就不见了,也从来没有什么丑陋,大家装不看见,就真的消失了。
你扭头蒙眼逃避的东西,就像路上的一坨牛屎,如果没人铲走它,你没踩到,总会有人踩到,这一代没踩到,下一代总是逃不掉的。
01
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做一件事,尤其是把事情办砸的时候,周边会涌来七嘴八舌,各种各样的声音,从声音传达的内容上来说,有鼓励的,有打击的,有耻笑的,有怀疑的……
从声音本身的来源来说,不仅有来自于他人的,还有来自于自己的。
面对这些声音,意大利的著名文学家但丁早在千百年前,就曾告诫我们,”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不少人将此作为座右铭,奉行到底。却得了个偏执的名声,更有甚者,还因此贻误了自己事业的最好的发展期。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声音,才能让我们生命的价值最大化?
02
由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与管理专家丹尼斯韦特利所著的《成功心理学》一书给出了答案。
在本书的第四、五章,主要剖析了现代人如何面对自己和他人的声音,帮助人们扭转消极想法,正确应对外界批评,更好助力个人事业发展。相信这部分内容也是大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忽视,又经常发生误判,进而进行错误行动的区域。
本书的作者韦特利先生是“人的表现和潜力”领域中世界著名的专家,《财富》500强企业高级行政人员培训导师。他向每个领域的领袖人物(从首席执行官到超级竞技冠军)提供咨询,将自己的所学所得传授给美国宇航员、海军陆战队队员以及奥林匹克运动员等,从而,帮助各行各业的人们尽己所能地达成自己的目标与理想。
《成功心理学》共有9章,其他几章分别从成功、自我意识、目标和障碍、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资源管理、人际关系几个方面,分析了人们常陷入的误区和正确的解救方法。
03
下面,让我们聚焦在本篇文章的核心问题:如何应对生命里不同的声音?分别从面对自己、他人以及如何培养积极思考习惯的三个方面,来检视一下自身。
一、你倾向于对自己鼓励?还是消极应对?
近年来,心理疾病带给我们的伤害逐渐增加,以抑郁症为代表,世界卫生组织曾经统计过,全世界大概有3.5亿人患有抑郁症,到了2020年,抑郁症还有很大的可能成为人类第二大疾病。
而据了解,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之一,就是不能很好自处,不能接纳自己。自我接纳意味着认清并接受自己的真实情况。世界知名的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把自我接纳成为“承认不完美的勇气”。
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每遇到挫折和失败,你是不是还是会禁不住问自己,“我是一个失败者”“我又搞砸了”……这些持续的消极的自我对话,攻击你的声音被成为内在批评。
这种批评经常会为我们带来更为消极、郁闷的情绪,殊不知这样的批评惯性,正是源于幼年时期,父母对我们的比较、批评。
身为父母的你看到这里,是不是会不自觉冒一些冷汗?原来那些我们所谓的“苦口婆心”,正在成为未来扼杀我们孩子自信的毒药。
而我们在长大后,还会不自觉地经常用到这些内在批评,其实是为了“免于对被拒绝和失败的恐惧”。
我们不自觉地担忧,以为担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为将来做好准备。其实,频繁的担忧会让我们集中于人生的消极方面,进而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这种情况下产生的自暴自弃,会引发更为严重的恶性循环。
这就需要我们进行两步,改善我们惯有的行为模式:
1、认清自己消极的思维对我们做了什么。
2、把消极的态度转化成为积极的态度。
具体,可以采用ABCDE方法,将那些激发我们消极思考的行为,逐步转化为积极的想法和行动。
比如:某次你考试失利,继而就会想起这个信念——我总是这么失败,连一次考试都考不好,进而,引发在下一次考试的时候更加紧张,发挥失常。这是一个完整的ABC流程。
往常,你可能会止步于此。现在运用"DE"的方法,首先,对“我总是这么失败”这种消极信念进行驳斥,认识到这是一个消极思考的结果,进而,不断努力自己,相信自己下次好好复习,镇定自若考试会取得好成绩。由此,在积极思想的影响下,尽可能争取下一次好成绩的实现。
如上,完成了一个完整的“ABCDE”的流程。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消极思维习惯的调整并非一日之功,在实践中,我们也需要不断实践、训练来调整自己对内的声音,逐步养成自信的习惯。
也许有一天,你可以做到如《秘密》中所表达的,不断用自己的信念去吸引到自己想要的。
二、对外界的声音,“让他们去说吧”就好么?我们是不是还要做点什么?
面对外界批评的声音,你会毫不在意,还是耿耿于怀?其实这两种方式都不是正确应对的方式。
在《成功心理学》一书中,根据批评的两种属性不同,将批评本身的属性和影响,划分为建设性批评和破坏性批评。同时,韦特利先生为我们指明了应对这两种批评的具体方法:
1、回应建设性批评。主要分三步进行:
A仔细倾听,确认理解。
B重述批评;
C询问建议。
比如:我国著名主持人杨澜曾在一篇文章中讲述了她在留学期间,她的房东太太因为她不注意着装,不但狠狠地批评了她,还把她赶出了家门。对此,她没有完全不管不顾,而是认真思考房东太太的批评的意义,由此,体验出“没有人有义务通过你潦草的外表,去关注你的才华。”之后的她,因为秀外慧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
由此可见,建设性批评往往是我们进一步成长的良药。
2、回应破坏性批评
破坏性批评,与建设性批评相对,毫无疑问,就是指那些对于个体自尊产生一定破坏力的批评方式。
面对这种批评,相信不少人都会选择直接冲上去,大吵一架。而根据韦特利先生的经验,想要从破坏性批评里维护自尊,甚至找到建设性意见,也一样有办法。具体,他建议我们要两步走:
A在批评中寻找一些内容给予承认;
B纠正批评中你认为错误的。
举个例子来说,
批评者:你就是个大懒人!
应对者:你能举一个例子么?
批评者:你整个周末都在看电视,也不收拾房间!
从这个例子来看,批评者的批评源点在于,被批评者没有收拾房间。作为应对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或是承认事实,或是承认感觉,安抚批评者,进而,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以维护自己的自尊。
承认事实:”你是对的,这个周末我是花了很多时间看电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懒惰。“
承认感觉:”我理解你想要房间更整洁一些,但是,我想把这个系列片完整看完之后,再进行打扫。“
三、怎样才能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积极的思想带来积极的结果,培养积极思考的习惯就显得更为重要,如何培养?韦特利先生也给出了具体的方法:
1、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
A寻找美好,记录属于自己的那些小确幸的瞬间;
B选择你的词语。记录自己过度使用的消极词语,训练自己用积极的词语代替;
C和积极人士在一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感染积极人士的热情,让自己快速转化;
D接受而不是批评。当自己要批评的时候,停下来检查自己内心的想法;
E限制抱怨。记录自己的抱怨时间,促使自己停止抱怨,立刻行动,积极找解决方法;
F不必担忧。关注解答;应对;分享担忧;用积极主张压倒担忧;通过运动来发泄紧张情绪。
G回到现实,把最坏的情况与现实的、一定概率的结果区别开来。
2、在面对自己的消极思想和他人的批评时,要采用上文介绍的科学的方法。
如此,不断练习,循环往复,我们会将自己逐步进化为一个可以理性应对各种声音,不断积极思考,进而促进我们成功的人。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38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过去一周美股大幅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