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必争之地,拥军传统溯源“稳中原,安天下”,徐州作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从楚汉之争到三国曹操灭吕布,从孙中山的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徐州大会战,血战台儿庄,解放战争时期一战决定历史和中国未来命运的淮海战役,历代在徐州爆发的大战役足有两三百次之多,各种力量在此大规模决战,徐州居中国发生战争最多的城市之首。
数次战争让徐州人民更加珍视和平,而徐州作为数年来的双拥模范城市,其双拥基因早已植入城市血脉,其实徐州的拥军基因可向前追溯至两千年前。
相传楚汉相争时,刘邦率兵与项羽作战,刘邦的军队纪律严明不拿百姓毫厘,因此深受徐州百姓拥戴。为了能让行军途中刘邦的军队吃上一顿饱饭,徐州百姓发明了一种既快捷又方便实惠的面食——烙馍,给将士们充饥再合适不过。
好烙馍需要好牙口,烙馍的滋味徐州人最懂“圆圆小饼径尺长,根根馓条黄脆香。外软里酥饼卷馓,送于抗金英雄尝。”这首童谣形象地表现了烙馍的特征。
烙馍,在正宗徐州方言里读做“裸摸”,谐音其实是“捋摸”。又是馍,又是烙,烙馍听起来似乎是北方特有的面食,但实际上烙馍是地道的徐州产物。
不同于北方的春饼和山东的煎饼,徐州的烙馍就是烙馍。烙馍吃起来柔韧、筋道,需要一副好牙口,而徐州人特有的坚忍不拔,与这种抗饿、有嚼头的圆饼十分契合,既能锻炼口腔肌肉,又经济实惠的烙馍,让徐州人百吃不厌。
传统的烙馍,是用未发酵的死面和成柔软的面团,面团用一根枣核式的擀面杖“捋捋摸摸”成厚度约1毫米,直径约30厘米左右的面皮,再在特制的鏊子,也就是一块圆形中间凸出的铁板上加热,下面用木柴火烧着,烙熟的饼温热柔软,筋道有嚼劲,放凉干燥后易于长久保存,最长能达半个月左右。
烙馍看似平平无奇,实则很考验技术,不能干芯子青边子,要有零星烀花,就连挑烙馍都是一门技术,烙的和挑的需要非常默契的配合。旧时徐州都是各家自制烙馍,一般妻子擀、丈夫翻,或者嫂嫂、大婶们合伙制作,大家围坐一起,就像过年包饺子一样,谈笑风生中烙馍的香味不时飘出,烙的不仅是馍,也是家庭的温馨和谐。
一切皆可卷,烙馍的N种吃法烙馍的可塑性极强,智慧的徐州人民,创造出了烙馍的N种吃法,直接吃、泡汤吃、炸着吃、鸡蛋馍、水烙馍、烘烙馍、绿豆面烙馍……
烙馍的包容性也十分强大,可卷万物,烙馍卷菜、烙馍卷油条、烙馍卷烙馍、烙馍卷羊肉串、烙馍卷京酱肉丝、烙馍卷北京烤鸭,韭菜盒子,甚至烙馍卷烙馍,没有什么是烙馍不能卷的。
最经典的吃法当然是卷馓子,烙馍里卷上金黄酥脆的馓子,加上嫩葱、盐豆子、配上现磨芝麻盐、豆瓣酱、酱菜等丰富酱料,烙馍的筋道、馓子的香脆、诱人的酱香,各种滋味相融,美妙的滋味让人一尝难忘。
来到徐州一定要尝尝烙馍,尝过之后更别忘了把烙馍作为手信礼物带回家,让亲朋好友也尝尝这卷出来的幸福滋味。
部分图片来源或改编自互联网,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侵删请联系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35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