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群来自草原、以狼为图腾的蒙古人,在萨满巫师的符咒下,哼着呼麦,打着战鼓,换马不换人,像风一样的速度,攻打下了大宋江山的时候,血管里流着蒙古人血液的忽必烈,却翻阅着中国经典着作《易经》,用其中的“大哉乾元”这句话,确定了国号“大元”。历史上由蒙古族建立的征服王朝—元朝,就这样一路挺进中原,就此开始了长达近百年的统治。
元,14世纪,景德镇钴蓝瓷盘
元,14世纪中叶,瓷盘
从朝鲜半岛到波兰的瓦尔斯塔特,从极北之地到缅甸蒲甘王朝,从成吉思汗攻陷金国都城,到攻下花剌子模的新都城撒马尔罕,从拖雷引兵攻掠四川成都,到忽必烈攻破常州,蒙古人一路攻城略地。忽必烈的铁骑一路征战杀戮,在这个血流成河的大地上建立了元朝,但并没有忘了对中原文化精髓的吸收。在前代的各种典章制度的基础上,他推行“汉法”,并在前朝各代的传统体制下,发展变化出了一套新的制度。
看来,谁也无法抗拒中华文明的强大,就算是入侵的外族也无法拒绝这个泱泱大国灿烂绚丽的文化。
元,13-14世纪,龙泉瓷碗
元,13-14世纪,陶碗
元,13-14世纪,笔洗
此后的九十八年,这个游牧民族在歌舞升平中,从最熟悉的马鞍上翻身下来,走向了本不属于自己的土地。马背上的颠沛流离,永远比不上大地给人的安全感。他们越来越喜欢在这片被他们占领的土地上的安稳日子了。“安土重迁”这种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在这无须颠沛流离的日子里,也被他们逐渐接受了。这个用野蛮的武力碾压了中华文化的民族,在华夏文明的影响下,迅速摆脱了野蛮的状态。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被
冲击
的中华文化,在新的文明中,开始了复原和融合。元代的日用瓷器,不仅继承了中原文化的优点,也创新地烧制了明显具有草原游牧民族独特风格的器物。
元,13-14世纪,景德镇瓷瓶
元,14世纪,高足瓷杯
元,14世纪,带盖梅瓶
元,13-14世纪,磁州窑花瓶
从元代的梅瓶和玉壶春的造型,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继承了宋代的式样;元代陶瓷上惯用的,俗称“八大码”的荷花瓣图案,就是在晋代瓷器纹饰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但同时期出现的多穆壶、扁执壶、砚滴、笔山却带有明显的游牧民族的印迹。
清,18世纪,珐琅多穆壶
元,13至14世纪,青花凤纹执壶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流动性比较大,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经常会将贵重的物品和生活用品随身携带。现在,他们虽然已不用再在马背上生活,但却保留着原来的生活习惯,依然使用着原来的生活用品。元代流行的多穆壶,就是由搅拌和盛酥油茶的木桶转化来的;原来挂在马背上的木桶,落地中原后,被烧制成了色彩艳丽、气派十足的瓷器。
元,14世纪,牡丹卷轴瓶
元,14世纪中叶,景德镇钴蓝荷花池瓶
元,14世纪中叶,景德镇铜红牡丹瓶
这是对原来生活的纪念,也是对被征服的文化的藐视。
藐视的背后一定充满自豪感。马蹄下的江南美景是漠北草原无法企及的,于是,他们开始在盘子、花瓶这些瓷器上,记录下让他们自豪的一切,记录下江南的风土人情、四季美景,也记录下了他们原来很少听到、现在却离不开的戏剧中的故事。与此同时,他们也把这些生活,绣在了当时非常流行的、被称为纳石失的织金锦上。
元,14世纪中叶,龙泉瓷瓶
元,14世纪,龙泉瓷罐
所以,生活方式一定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思想的产物。同时,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器物。
器物的身上,有我们从前生活的风景和生活变迁留下的痕迹。
元至明,14-15世纪,陶花盆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MuseumofArt
及互联网络
接收最新资讯,欢迎
关注微信公众平台
:
『日用之道』
微信
号:riyongzhidao
关注
平台,我们一起努力探索日用之道
寻日用之道,出适用之器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33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