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国的后期。曹操抓住汉献帝不放,让自家儿子称帝,而在整个华夏历史之前。都是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那么曹操干的这件事算不算是把华夏的政治斗争史给拉低到了一个新的下限呢?
首先曹操干的这事儿很正常,中华民族的政治斗争史在晋魏确实有很大的下坡路,但是这个锅可不在曹操身上。首先要明确一点,曹丕代汉算不算得上是篡位?实际上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曹丕无疑是篡位的,但是按照传统的历史观来看,曹丕的得国手段没有什么不正,天子这种事情就是有德者居之,东汉王朝腐败到天下大乱,曹操父子平定中原,给老百姓一个太平世界,难道当皇帝不应该吗?
中国不像是日本,刘家只能算得上是人间的皇帝,又不是日本的天皇。而曹家也不可能只当个幕府,更何况汉献帝的禅位,虽然说谈不上有多愿意,但也没有多不愿意,汉魏的时代可能是历朝历代中改朝换代中最为和谐的,曹丕封汉献帝为山阳公,要知道在汉献帝之前,两汉400年只有两个公爵,第1个是王莽,第2个是曹操,这地位基本上就仅次于皇帝,汉献帝还可以不称臣,不用行跪拜礼,保持保留自己天子的仪仗和汉朝的宗庙。可以说这对于一个统治家族来讲,这样的谢幕方式就已经是非常体面的。
而曹丕干了这种事情也有很大的开创性,它证明了一个事实,那就是皇帝可以轮流住,如果天下大乱,那么臣子可以靠着平天下来称帝的。这对于中国的政治斗争史没有什么拉低下限一说。真正拉低下限的是司马家的篡位。
曹丕上位还可以说是靠着天下大乱上位,而司马家族就靠着天下太平的时候篡位的。当时的司马懿虽然有功,但是他的儿子孙子根本没有功劳,完全靠着权术上台的,而在之前的王莽,哪怕在他篡位的时候,天下人也都是支持他的。司马家算得上是第一个实锤的篡位。
更不用说对曹爽出尔反尔,直接灭了政敌三族这种事情,也算是打破了中国历史的底线。虽然说曹操是心狠手辣,但是曹操也没灭过几个人的三族啊。司马昭杀掉了当时的天子,是第一个弑君的例子。赵高虽然杀了秦二世,但秦二世是个昏君,天下人人得而诛之。而当时的天子还是个明君,居然就这么被杀了。
在三国时期,天下一共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由刘备领导的蜀汉,还有孙权领导的东吴和曹操所领导的曹魏。曹操被称为枭雄,他能够为了自己的统一大业付出全部,曹操在建立自己政权的时候,不惜挟天子以令诸侯,所以在这三股势力当中他也是实力最强劲的,而且是最有望坚持到最后的一个争取。在他和孙权一起用计谋擒杀了关羽之后,蜀汉基本上就已经失去了立足的机会,曹操却并没有在这个时期称帝,这是因为在曹操统治时期,为汉朝效劳的力量还是有很多的,而在曹丕统治时期,收获的民心已经比曹操当时多很多了,这就是曹丕敢于称帝的底气所在。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在想要一统天下这一方面还是有着自己精确的谋略的,他挟持了当时的天子,并且把他变成了一个傀儡,实际上当时比较正统的势力就算得上是曹操的势力了,但是在一统天下取得重大进展之后,曹操的臣子都劝他在这个时候覆灭汉朝,建立自己的魏国,曹操却并没有这样做,这是因为在当时虽然汉献帝只是一个傀儡,但是忠于汉室的势力还是有很多的,不管是在皇宫贵族中还是在平民百姓当中,汉室才是当时最正统的血脉。
民心很重要
有一句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个君王如果统治的非常好的话,那么他会受到很多平民的拥护,他的政权也不会轻易的就走向覆灭,但是如果很多的平民都站起来反对他的话,那么他这个君王也不会当的长久,曹操就是考虑到了这一点。在他统治的时候,天下人的心意都还是向着汉朝的,如果他在这个时候贸然称帝的话,肯定会引起强烈的反对,说不定他一手建立起来的美好基业就会葬送在自己的手中。
肆无忌惮
在曹操统治的时候,虽然他挟持了天子,能够号令很多的军队,但是纵观整个天下,还是被汉朝控制的。而在曹丕称帝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能够让他畏惧的力量了,再加上东汉的君王已经彻彻底底的变成了傀儡,所以曹魏是并不惧怕这一股力量的,既然汉王朝不足为惧,那么曹丕在心理上对于称帝也是有着很强烈的渴望和憧憬的。
曹操在三国中前期消灭了袁绍的势力基本上已经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后期又去往南方征讨孙权,北定西凉,实力愈加强大。
建安二十一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这时的曹操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汉献帝虽说是个皇帝,但无非就是曹操的傀儡,贵为皇帝没有一兵一卒可以调遣,任何事情都要听曹操的调遣。曹操已经权倾天下,想要废掉汉献帝简直易如反掌。但曹操为什么不称帝呢?
曹操是真的不想称帝吗?答案肯定是想,曹操做丞相时已经是当时最大的官了,跟汉献帝还保持了很好的君臣关系,到后面让汉献帝封自己为魏王就算是严重的逾制了。这时的曹操打心底已经不把自己当汉臣了。
新三国演义——曹操
早期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一再强调自己绝对没有代汉自立的意图,言辞恳切,说了差不多十年,不能等到晚年了推翻了自己的说法,自立为帝。这样肯定会得罪全天下的政治集团,因为当时汉朝还是很深得民心的,如果贸然自立为帝,搞不好会自身发生内讧,失去“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势。
那曹丕为何一上位就僭越称帝呢?我们先来了解了解曹丕其人: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
曹丕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击败了其弟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在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220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曹丕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今存《魏文帝集》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典论》,当中的《论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曹丕
东汉末年,皇权衰落,群雄割据。曹操挟持汉献帝,历经数十年征战,统一北方,封为魏王,掌握汉末实权。公元220年正月,曹操病死。死后,曹丕继位魏王和丞相,掌管大权。曹丕想把有名无实的汉献帝废掉,自己当皇帝。于是,曹丕的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劝汉献帝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十月二十九日,曹丕登坛受禅,改国号为魏,定都洛阳。改元黄初,是为魏文帝,并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十一月一日,曹丕封业已退位的献帝为山阳公。至此,历一百九十余年的东汉正式结束,三国时代的魏朝正式建立。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曹丕
曹丕篡汉主观因素:
曹丕和他父亲曹操不同,接过魏王位子之后整天想着如何更上一层楼,登上天子的宝座。汉献帝的禅让是一场劳心劳力的大运动,整个曹魏上上下下几乎都调动了起来。
曹丕发动起自己所有的力量,一起演了一场戏。先是曹丕的臣子劝进,臣子讲述了很多理由,说曹丕如何如何,可以称帝,汉室如何如何,天命衰微。后是大臣们纷纷去聒噪汉献帝,威逼利诱,汉献帝无奈,只能颁布诏命,表示自己恳求禅位与曹丕。于是曹丕顺理成章的改汉为魏。
新三国演义——曹丕
曹丕篡汉客观条件:
一、东汉末年,汉室皇权衰落,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历经数十年征战,统一北方,封为魏王,掌握汉末实权。
二、曹丕继位后与曹操时代已经不一样了。首先,曹操对于汉室,对于追随自己多年的部下,是有感情的,自己打着兴复汉室的旗号,建立了自己的势力,当然要顾及到自己言行的影响。而曹丕不同,曹丕的权力是建立在父亲的基础上,他手下的臣子也多是只忠于曹魏,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朝中已经没有了强大的反对派,没有哪位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政治力量可以和曹丕抗衡。
三、汉献帝已无人可靠,在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也是为了给自己找一个最后的虽然凄惨但至少比较安稳的归宿。
曹丕一直都有称帝的野心,篡汉称帝一直都是他蓄谋已久的阴谋。
建安二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17年,曹丕用了非常多的计谋,在司马懿等大臣的帮助下,在和曹植的继承权争夺战中获胜,被立为魏王世子。延康元年正月,曹操在洛阳逝世,一代枭雄就此落下帷幕,曹丕在曹操死后继位丞相、魏王,公元220年11月汉献帝正式禅让帝位给曹丕,曹丕三次上书辞让帝位,后在12月曹丕接受禅让,登台称帝,立国号为大魏,史称曹魏,改年号为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并且大赦天下。从汉献帝的禅让一直都是曹丕威逼的,为了保住性命汉献帝只能把皇帝玉玺交予曹丕,至此东汉时期彻底结束。
曹丕当上魏王就立刻篡汉称帝,曹丕的称帝和魏讽的谋反也有一定关系,魏讽密谋攻打邺城,和他一起的同谋偷偷汇报给了曹丕,于是曹丕觉得率领将士平定叛乱,诛杀魏讽。魏讽的叛乱让曹丕感到了威胁,汉献帝在曹操活着的时候就策动董承反曹,可惜没有成功,汉献帝手下自然还有一些忠臣,加上魏讽的谋反自然让曹丕担心夜长梦多,曹丕也怕留下汉献帝以后难免会出一些问题,不如自己称帝一能满足自己的野心二也能让忠于汉室的力量断了念想。
另一方面,曹丕称帝也得到了手下老臣的允许,在曹操活着的时候,众臣就想让曹操篡汉称帝,可曹操一直都没有称帝的念想,而曹丕称帝,手下的大臣自然也能加官进爵,官位再升一级,他们自然是愿意让曹丕称帝的,所以种种原因之下,曹丕做了一场汉帝禅位的假戏,曹丕的篡汉也导致了东汉这个政权彻底不复存在,也彻底打开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3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