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崇祯跑路到南京还有机会翻盘吗 什么时候跑最合适 他为啥没跑呢

民间议热点 2023-09-19 13:12:57

1644年3月18日,这天晚上崇祯把一家老小都拉到一个桌上吃了顿饭。吃饱喝足以后,崇祯从背后掏出了一把宝剑,询问道:谁先来啊?

作为大明朝的国母,周皇后义不容辞地站了起来,她什么怂话都没说,回到自己的住处就上吊自尽了。

剩下的人面面相觑,崇祯把自己的3个儿子倒是照顾得不错,让他们穿上穷人家的衣裳,偷摸地跑路了。可是对女儿就比较凶残了,他的宝剑砍死了一个女儿,又砍断了另一个女儿的手。

崇祯皇帝坐在门槛上,一边欣赏皎洁的月光,一边流着亡国的泪水。李自成第二天就能打进来,这或许是崇祯最后一次坐在自己的宫殿里赏月了。

第二天早上,崇祯还想着最后上个朝看看,结果没有一个大臣前来。无奈之下的崇祯,只好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跑到了煤山上,找了一棵歪脖子树结果了自己的性命。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崇祯的3个儿子有逃跑的可能,为啥崇祯就是不跑呢?

一、不跑路,是崇祯的一大败笔。

崇祯无路可逃吗?当然不是,他在南京还有一个朝廷,那边六部一应俱全,除了没有皇帝,南京和北京没有啥区别。

崇祯过去等于就是拎包入住,压根不需要折腾。

而且历朝历代,跑路的皇帝至少都能保证王朝延续一段时间,着名的宋高宗赵构,不就是因为南逃,这才建立了100多年的南宋王朝的吗?

西晋八王之乱以后,五胡乱华,西晋宣告灭亡。这个时候司马睿不就逃到南方,在南方建立了东晋王朝吗?

唐朝跑路的皇帝就更多了,安史之乱的时候,安禄山的人马杀来京城了,唐玄宗二话不说就带着杨贵妃跑路了。

唐代宗时期,仆固怀恩带着吐蕃人杀入长安,唐代宗也是啥也不说就跑出去避难了。

泾原兵作乱的时候,唐德宗把老婆孩子都丢下了,自己独自跑路了。黄巢起义的时候,唐僖宗李譞也跑路到了成都避难。

所以说跑路的皇帝一点儿也不丢人,他们出去转一圈,再回来说不定可以继续做皇帝,而且还能延续帝国的寿命。

李自成攻打北京的时候,当时南方还有大片江山都是大明朝的天下,甚至山东都还是明朝的地盘。所以只要崇祯跑路,不就直接完美地解决了明朝灭亡的问题了吗?

二、什么时候跑最合适?

1643年8月,孙传庭带兵出潼关,寻找李自成决一死战。这个时候孙传庭手里还有10万大军,崇祯要是现在跑了,那不就是削弱士气了嘛!

所以崇祯死活不可能这个时候跑,他最起码要看看孙传庭和李自成到底谁能打赢这一仗。其实不用打就知道,李自成肯定赢。为啥?

首先李自成的人数多,是孙传庭的好几倍。其次孙传庭手下的士兵多数都没有来得及经过训练,战斗力太差。

结果在1643年11月,孙传庭战死。那么得知这个消息以后,崇祯是不是应该跑路了呢?还不着急,为啥?因为陕西、河南到京城,还有一段距离,路上还有不少兵马可以抵挡李自成。

尤其是在李自成攻打宁武关时,遭遇了周遇吉的顽强抵抗,差点让崇祯觉得有翻盘的希望。所以说到1644年2月,周遇吉与李自成分出胜负之前,崇祯还不愿意跑路。

那么分出胜负以后呢?其实崇祯按道理还可以再等等,毕竟李自成前面还有宣府、大同这些军事重镇,一时半会儿他啃不下来。

结果这个时候大同总兵姜镶,和宣府总兵王承胤宣布投降了李自成,这是崇祯和李自成都没能预料到的事情。时间已经来到了1644年3月15日。

李自成大军已经抵达居庸关了,这个时候崇祯才慌不择路地让吴三桂、唐通等人来勤王。问题就出在这帮勤王的人身上,有些人选择投降了李自成,有些人选择观望,总之没人来救崇祯。

这么一来留给崇祯的时间就不多了。3月16日,李自成的部队过了昌平,3月17日,李自成到了西直门,

3月19日,兵部尚书张缙彦便主动打开正阳门,将李自成大军给引入了京城。这么一来明朝就算灭亡了。此时崇祯再想跑路,基本是不可能的了,所以他只能选择自缢。

那么什么时间段,崇祯南下最合适呢?我认为在孙传庭战败以后,崇祯就应该开始秘密组建南方朝廷。等到周遇吉战败以后,崇祯应该果断南下。这样一来不仅有时间调动部队,而且还可以从容地稳住南方的局面。

三、崇祯为啥没有南下?

这或许会成为千古之谜,因为崇祯活着的时候也没有告诉别人,自己为啥一直不南下。但是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第一,崇祯觉得还能再等等。

这或许就是崇祯的小心思,再等等!

如果孙传庭能获胜呢?如果周遇吉他们能拦住李自成呢?如果吴三桂他们能准时来勤王呢?

只要这些事情里面,有一件事办成了,那崇祯不仅不需要南下,反而可以挺起腰杆子继续做大明天子了!结果三件事儿都没办成,崇祯也错过了最佳逃跑时间。

第二,崇祯要面子啊!

都说大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前面十来个皇帝,没有一个南逃的,现在轮到他崇祯,你让他南逃?那不是要他的命嘛!

当年明英宗都被瓦剌抓了,于谦还能顶住压力没有南逃,他咋能这么做呢?

所以说不到万不得已,崇祯是不可能跑路的,他必须要维持自己在子民们心目中的形象。哪怕玉石俱焚,也不丢人。

第三,崇祯被大臣们逼得走不了。

崇祯本来是有南下的打算的,结果有人表示不高兴了,他们认为皇帝咋能逃跑呢?

这帮所谓的仁义君子给崇祯出了个主意,那就是让太子到南方去,而崇祯则留在北方。

这可把崇祯气炸了,等于说你们这帮大臣可以跟着太子一起去南方,唯独要把我这个皇帝留在北方?这还有王法吗?崇祯当然不干,要留就都留下,要么就一起走。

第四,崇祯对退到南方是否还有作为,心里没底。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崇祯在北京执政的时候,就感到十分吃力。南方很多势力,其实已经不听使唤了。

你比如说坐镇荆襄的左良玉,号称手握数十万大军,结果勤王部队的影子都看不到。他早就已经占山为王了。

还有福建的郑芝龙,这个人本来就是个海盗,被收编以后,成为了福建总兵。可是郑芝龙此时也在观望天下局势,压根就没打算押宝崇祯。

因此崇祯南下以后,究竟能不能拉起一支队伍,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显然,当时的崇祯已经不抱有什么希望了。

总结:崇祯南下,或许会改变历史。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南明之所以短暂且不断换皇帝,那是因为南明的那几个皇帝都不是合法的第一继承人。因此他们当中任何人上台,其他人都不会服气。

可是崇祯就不一样了,人家正儿八经做了17年大明朝的皇帝,哪个军阀敢不服气?至少名义上会听崇祯的调遣,这么一来历史说不定会改变。

参考资料:《明史》

读明朝的历史,推荐读一读这套无删减版的《明朝那些事儿》,不光有独特的观点,而且语言风趣幽默,是一本好书。

); }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集全套9册 当年明月着 大明朝历史中国古代

¥99

购买

崇祯死后南明有四次翻身的机会

崇祯死后南明有四次翻身的机会

明朝未年,天下大乱,这时候李自成的起义已经是有很大的规模了。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厉害的势力,就是后金的崛起。不过明朝的灭亡不是后金攻破的,而是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李自成攻破的。到了之后崇祯帝已经走投无路了。

崇祯帝继位的时候,是想要将明朝继续推向巅峰的。可是此时的明朝已经是千疮百孔了。无论是哪一位皇帝,都无法扭转明朝的局面了。更为错误的是,崇祯帝即位之后,首先将魏忠贤杀死了,这让明朝的党争失去了平衡,这就导致问题出现了。

再加上明朝的藩王制度,这让明朝的财政状况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崇祯帝是想有所作为的,只不过条件不允许了。到了崇祯十七年的时候,此时的明朝走向了灭亡。李自成率先攻入了京城,此时的崇祯帝走投无路,选择了自缢身亡。

在崇祯帝自缢之前,崇祯帝将自己的子女等人全部杀死了,这是为了避免他们受到李自成的侮辱。李自成经过了山海关之战后,最终失守,结果清军入关,于是清朝入主中原。此时的清朝就已经建立了。不过明朝的宗室大部分跑到了淮河以南。

在名义上,准河以南仍然是属于明朝。崇祯十七年,福王朱由松监国南京,之后称帝,改元弘光。这就标志了南明的出现。只不过在正史中,由于南明不是一个大一统王朝,史官对他们的记载比较少。从入关之后,清军几乎是战无不胜的。

短短两年的时间,清军的八旗子弟从北边的山海关一直杀入了最南边的广州,这样的进攻速度无疑让人瞠目结舌。虽然清军的进攻速度非常快,但是南明仍然在历史上存在了19年的时间。同时南明出现了很多名将,这些人都是为南明忠贞不二的。

包括大将史可法、黄道周、何腾蛟、瞿式耜等等,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南明才得以存在了19年的时间。从崇祯十七年开始,也就是公元1644年,一直到公元1663年,南明至少有四次翻身的机会。只要南明能够赢一回,就可以继续明朝。

首先赣州之战就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公元1648年,清军负责镇守南昌的金声桓、王得仁,镇守广州的李成栋先后反清归明,这让南明继续有了大半个南方。后来金声桓、王得仁分别是降清的明将和义军将领,这时候两人扫平了江西。

可是后来投降南明之后,他们的战斗力大降。金声桓、王得仁在进攻赣州城的时候持续了几个月的时间,偏偏打不下来。这还不算完,还有第二场战争就是保宁之战。公元1652年的时候,归顺南明的大西军对清军发起反攻,局势一片大好。

大将刘文秀攻打四川,因此在四川的大部分清军被打败。吴三桂等残余清军一路溃败,于是吴三桂跑到了四川北部的保宁,也就是在这里,保宁之战爆发了。这场战争的意义就是,南明要是打败吴三桂率领的清军,不仅四川全境收复,而且将极大扭转南方战略态势。

可问题是刘文秀轻敌了,导致了保宁久久不能攻下。刘文秀率领四万南明精锐,结果迟迟不能攻下保宁。清军困兽犹斗出城反攻,明军初战受挫,结果士气大减,最终刘文秀被歼灭。这样的情况是难以想象的,本以为清军会被歼灭,这样的后果全部都是由于刘文秀轻敌造成的。

新会之战,李定国这位名将率领十多万的大军,竟然没有攻破一个小县城。李定国是南明最著名的一位名将,当时的李定国负责进攻新会。结果驻守新会的清军让百姓守城,李定国不忍杀死百姓,于是新会没有进攻下来。假如新会能够拿下,那么南明的局面将会发生很大的改变。

1659年的时候,南明南京之战爆发。郑成功、张煌言率十多万大军进攻南京。这是南明的最后一次机会。明军在野战上打破了八旗兵“不可战胜”的神话。到了之后,本来占上风的南明军,走了下坡路。清军开始反攻,500名骑兵为先,数千步兵在后冲击明军营垒。

结果大将郑军名将甘辉等战死,十余万明军全线崩溃。从此之后,南明一蹶不振,在各大战线中几乎没有胜利,从而南明走向了灭亡。

至此南明再也没有了翻身的机会。南京之战的发生中,南明各大将领之间不救援,导致了战争的失败。

有机会逃跑!明朝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跑?



崇祯,明朝最后一个皇帝。在明末的皇帝中,崇祯是比较靠谱的一个。因为,除了朱元璋、朱棣等人具有政治领导才能外,其余的皇帝大多是文学艺术家。比如“木匠皇帝”明熙宗,整天和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做木制品,建小宫殿,忘了国事。


大家都知道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自杀了,那李自成进京的时候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跑呢?况且南明还长期存在。明朝灭亡,崇祯跑不了,但也跑不了。至于为什么跑不了,请看官员,听校易搜分解。


崇祯这个人有问题。这个人很看重自己的名声,不承担责任。崇祯任上,被斩首的官员不计其数。一般杀这些官员的原因都是某个官员给崇祯皇帝提了个意见。如果采纳,做得好是崇祯皇帝的功劳。如果没有,问这个人是你的问题。事情严重的话,就要承担砍头的罪名。这导致很多人不敢对崇祯直言,导致崇祯皇帝和中层官员关系不好。


为什么崇祯皇帝跑不掉?其实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当时明朝最后的力量还没有压过来。也就是在吴三桂边境,有人上书崇祯皇帝,要求吴三桂回京防守。崇祯说好!那就写封信吧,那人说。如果我不写,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反正我不写,你写。如果我写封信,吴三桂回京防守,最后边境出了事,那我就不被你打死了!最后,我对崇祯发火了。


其实当时就有一个人劝崇祯皇帝跑路,崇祯皇帝也有同样的想法。至于他为什么不跑,他太挑剔了。一开始,他舍不得自己的钱。后来官员发现了,他就制止了这件事,最后他想跑也跑不了了。计划逃往崇祯的人也被斩首。通过这件事,谁还敢跟崇祯皇帝说跑路的事?


明朝灭亡的时候,崇祯皇帝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文臣想我,文臣都该杀。崇祯跑不掉的事实是和中层官员的关系处理不好。再说了,你是皇帝,你的错也不能怪别人。之后,谁还敢给你提意见?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22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