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撕开孝心的外衣,《陈情表》还隐藏着李密和司马炎怎样的博弈

横相周刊社 2023-09-19 13:02:45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以上这段看似文绉绉但读过一遍就十分熟悉的古文,你是不是还记得?没错,想起当初被‘背诵全文’所支配的恐惧了吗?以前背诵古文总觉得拗口费脑,理解也不够深入,但当初读李密的这篇《陈情表》,真的是被他这种赤诚之心所感动,总觉得句句是孝子之心。

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除了尽孝之外,其实李密这篇文章里还流动着君臣间博弈的暗涌!

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司马炎立次子司马衷为皇太子,这个司马衷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这一年,晋武帝司马炎下诏征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在左右为难之际,写出了这篇千古流传的《陈情表》。

李密除了要供养祖母以外,似乎还有很多的政治考量,这并不是妄加揣测,从当时的政治环境就大致可以看出。

李密所处的政治环境

其实李密是蜀汉旧臣,他原本在后主刘禅手底下当官。公元263年,司马昭派大将钟会伐蜀,刘禅投降,蜀国灭亡,司马昭又立了个傀儡皇帝曹奂,而李密因此沦为亡国之臣。

两年后,即265年,司马昭病逝,他的儿子司马炎废掉曹奂,自己当了皇帝,史称晋武帝。

由于晋朝是从曹魏手里夺来的政权,属于名不正言不顺,所以刚登上帝位的司马炎,为了尽快稳定统治,也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一方面继承了汉代以来以孝治天下的策略,实行孝道,以显示自己的清正廉明。另一方面,如何处置蜀国归降的臣子们,也是司马炎需要处理的一大难点。

由于当时江东地区还有个东吴在活蹦乱跳,全国并未统一,这种情形下,为了表示自己的度量,司马炎需要做出一个政治表态,那就是优待归降的蜀国旧臣,营造自己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度。

在这种情况下,颇有文名的李密自然也出现在司马炎的优待名单之中。

其实晋朝的皇帝都很奇葩,也为后世贡献了不少成语和奇闻轶事,比如司马炎他爹司马昭留下了着名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成语;司马炎本身也是在统一全国后变得骄奢淫逸,留下了“羊车望幸”的后宫故事;司马炎的儿子更甚,不仅“何不食肉糜”,更搞出个皇后贾南风,直接爆发了八王之乱。

由此可见,两晋时期的政治有多混乱,这种情形下参政肯定是要吃苦头的,李密不傻,自然知道这点,何况他眼前就有前车之鉴——竹林七贤的领袖嵇康就是被司马昭所杀害的,因为嵇康对司马氏的宣召嗤之以鼻,表示自己不参与朝政,结果被恼怒的司马昭杀害,一代名士就这样失了性命,真是可惜。

李密的巧妙应对

而李密不想回应司马炎的征召,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蜀国旧臣的身份。我们都知道李密是个极为孝顺的人,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完全忘记旧国的恩情的,要说他对蜀国没有一丝留恋之情是不可能的,从他对祖母的态度可以知道他是个懂得感恩的人。

而且讲道理,司马炎能完全对李密做到信任吗?不可能的,他自己本身的出发点就不是这样。

而仔细品读李密的《陈情表》,就能看到许多微妙之词。比如李密恭维晋武帝司马炎“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好话谁不爱听,但司马炎真的做到“清化”了吗?

司马氏原是曹魏的臣子,结果是篡权登基,把人家的江山揽在自己名下,还故意封刘禅为安乐公,取乐不思蜀之意,把一众蜀汉旧臣的亡国之痛踩在脚下,从某种层面来说,也是足够恶劣了。

李密心里想必是不愿意为司马氏效力的,他也很聪明,从司马炎自己说过的话入手,那句“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就是指司马炎自己定的孝治天下的政策,如果司马炎驳回了李密这个请求,那岂不是打自己的脸?

李密在这篇《陈情表》中将自己的姿态降得都要低到尘埃里了,又以孝为中心,司马炎即使知道李密是在拒绝他,碍于面子,也为了不然天下人有微词,也只有同意李密的请求了。

后来李密在递交《陈情表》之后,又侍奉了祖母一年,守孝了两年,才进入晋朝为官,当然了,这会儿的朝局已经稳定,局势改变,司马炎也没必要再拉拢李密了,并没有让李密担任他曾经授予过的太子洗马,而是只任命李密做了温县县令。

虽然没有当大官,但李密的小心谨慎,以及骨子里不屈的气节,都在这篇《陈情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看似荣华富贵的道路中,李密很巧妙地找到了自己的出路,既尽了孝,又为故国守了节。《陈情表》能够流传千年而不衰,大概正是因为李密的这种情真意切感动了读者们了吧!

李密的《陈情表》(八)

李密的《陈情表》第三段是最厉害的一段。这一段是他能够打动司马炎,能够免除杀身之祸的一段。这一段写的真是特别的精彩。她表现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李密继续给司马炎戴高帽,他说,我伏在地上思量,你看他都不敢站着思量,他伏在地上思量。我们晋朝以孝治天下,对于那些年老德高望重的旧臣,尚且还怜悯他们,何况我孤苦伶仃的一个孤臣呢。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这句话特别重要,“伪朝”是一个什么朝?就是李密年少的时候曾经在蜀汉做官,在蜀汉做官,过去称自己为汉,现在当着晋朝皇帝的面,怎么能称蜀汉是一个正统的政权呢?他只有把蜀汉称为伪朝,就像我们称满洲国为“伪满”是一样的。因为晋朝当中自称正统。所以晋朝臣子面见晋朝皇帝的时候,你只能把自己过去的朝代成为伪朝。

所以我在蜀汉的时候,我也做了很多官。都不顾惜我的名节。为什么说这句话重要?像嵇康,“竹林七贤”这样的大儒,这样的文人雅客,他们都表现出趾高气扬:“我不想做官,做官没意思,像你们这些凡夫俗子这样做官,我这么高雅的人怎么能和你们同流合污呢”?嵇康表现出这样的意思来,司马炎肯定要杀嵇康。而李密呢,则表现出来的是他好想做官,我来到圣朝,我岂不是更想做官!他表现出想做官这样的意图,皇帝自然高兴。

皇帝从来不担心你图谋一点功名利禄,他就是担心你什么都不图。也许你图的是更重要的东西,你图的是颠覆朝廷。“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你看我在蜀汉的时候,那么想做官,我什么都无所谓,我连名声都不要了,我要往上是我高官。现在我作为一个下贱的俘虏,我这么的卑微,我还受到您这样的过分的恩宠和提拔,我怎么敢犹豫不决,我怎么敢有所企图呢?

李密的这句话,是把自己摔在地上,狠狠的踩了一脚。也彻底消除了司马炎对他的怀疑。

我唯一的一个原因:“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我的祖母现在她已经危在旦夕,她离不开我。“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父母在不远行,我父母不在了,我祖母就是我最亲的那个人,她一旦离开我,就活不下去了。所以我不能奉朝廷的命做官,您一定要理解我呀!“区区”就是“拳拳之心”的意思。整个第三段,李密说话的语气越来越强,越说越动感情,甚至有泣涕之声。充分表现出对于祖母的恋恋不舍。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实录|高中语文课堂实录

《陈情表》历来被人们誉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名篇,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实录,希望对你有帮助。

《陈情表》课堂实录

师:1700百年以前的魏晋时局动荡。魏灭蜀国之后,司马炎篡位,魏国灭亡。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大量征招汗蜀旧臣。西蜀名士李密走进了他的视野。李密有年迈的祖母,无法脱身。一面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一面是至亲的祖母,在这人生的关键时刻,他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呢?让我们穿越历史的风云回到晋朝,走进李密和他的《陈情表》。

师:请大家注意注音和句读。(师伴随如泣如诉的音乐朗诵课文)

(此处老师声请并貌,投入朗诵,强烈的感染了在座的学生和听课老师,颇有韩军老师朗诵《大堰河》之风度)

师:历史的风云已经消散,让我们回到今天。一起我们学过《出师表》,这里的?陈情?是什么意思?

生:陈述自己的感情。

生:陈述事情的理由。

师:既然是?陈情?,应该有?陈情?的背景,有?陈情?的目的。大家看两个问题:

1,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在什么样的背景下陈情?

2,请用文中语言回答,李密所陈何情?想达到什么目的?

(一个学生读前两段,其它学生齐读后两段。)

师:读的时候大家有个怎样的小疏忽?

生:四十有(you是第四声)四。

师:臣少(四声)多疾病。伯叔(次序不可以颠倒)。矜(jin)悯愚诚。感情变化的基调要注意。

师:在什么情况下陈情?

生:?欲奉昭奔驰。。。实为狼狈。?

师:?日??告诉?是什么意思?

生:

师:陈情想达到什么目的?

生:?听臣微志。。。保存余年?。

师:愿乞终养/听臣微志。。。保存余年。

师:他为什么不直接说自己的目的,而从自己的幼年写起?

(生读--臣密言:。。。未曾废离)

生:为了打动皇帝。

师:幼年的我与他人有什么不同?

生:有很大的波折。

师:哪些波折?说出具体的语句。

生:

师:李密:六月,慈父见背

四岁,舅夺母志

少,多疾病

九岁,不行

伯叔兄弟皆无,晚有儿息

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师:见,舅夺母志,不行,婴,这些词语都是什么意思?(讨论意思)

师:一个九岁的残弱孩童,在年迈祖母的拉扯下一天天长大。他每次出门,祖母都要牵挂着他。她的容貌为孙儿而衰老,她的。。。在夕阳的余辉中,留下两行浅浅的脚印。这样的画面大家都能看到吗?

生:能。

师:那么晋武帝也能够看到。假如你是晋武帝,你会同意李密的请求吗?

生:我不同意。

生:我同意。因为?百善孝为先|?,如果他都不能尽孝,又怎么能够去尽忠。

师:看来文章第一段就打动了这位女皇帝,后面的内容就不用看了。

师:李密原来是蜀汉旧臣,原来在祖母有病的时候就一直做着官,而现在一归顺晋朝就不做官了,这样会招致晋武帝的怀疑的。所以,他在动之以情之后,还要晓之以理。请大家找出文中的理之所在。

生:?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您把孝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而我正是要尽孝。

生: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师:人生七十古来稀。如果假定时日,忠孝之间的矛盾最终可以化解。?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这是可以都解决的。

师:再请两个皇帝说说现在道理分析之后,你会答应他了吗?

生:现在我同意了,因为他的话有情有理。

生:我本来是同意的。现在我当然更加支持他了。

师:有人说,读《出师表》不哭不忠,读《陈情表》不哭不孝。

师:文章有很多词语成为今天的成语,例如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师:我们在读了文章之后,写一篇《我读〈陈情表〉》。
?

李密文言文《陈情表》抒情作品原文翻译鉴赏

陈情表 全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陈情表》散文篇名。西晋李密作。见《文选》。作者仕蜀为尚书郎,有才辩,名闻吴、蜀。蜀亡后,晋武帝征用蜀汉名士,一再征召他。他以祖母年高病笃,辞不赴命。然诏书切峻,责其“逋慢”,他不得已上此表,表达辞不应命之意,而措辞则着眼于用情、理打动、说服武帝。先写其童年孤弱,祖母恩重,以及眼下祖母久病重病,自己须臾不可废离。叙事中多有渲染,而情感哀痛真切。继而以感激言词说及“圣朝”待己之“国恩”,徐徐引出自己处境的狼狈,暗中落到忠孝矛盾上。下文则叙议结合,命意曲折。既云圣朝以孝治天下,又言己“少仕伪朝”,“不矜名节”,再说祖母“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无臣,无以终馀年”,最后言及“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几层意思,皆以素朴语词、诚挚感情、浅显道理言其尽孝而不忘尽忠之意,故能释武帝之疑,息其怒,动其心,使之览表准奏而有“密不空有名者也”之叹,且“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其祖母奉膳”(《文选》注引《华阳国志》)。

李密从小赖祖母刘氏抚养成人,故侍刘十分孝顺。《晋书·孝友传》将他名列首位,誉之“以孝谨闻”。泰始三年(267),晋武帝召为太子洗马,他以祖母年老多病无人奉养,辞不赴命。但因他曾仕蜀汉,而今亡国贱俘,故深恐晋武帝疑己怀念旧朝以矜名节,招致大逆不道的罪名,于是饱含血泪上了这篇《陈情表》。“武帝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

要想得到皇帝真正相信并谅解自己不奉诏的苦衷,就必须首先动之以深情,方能喻之以大义。故首段先从幼年坎坷不幸的遭遇说起,一下子把对方也带进一种悲怆酸楚的环境氛围中,以激起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开篇伊始,便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总起,不仅高度概括,而且耸人听闻。往下即分两层具体描述如何“险衅”、“闵凶”:从“生孩六月”至“至于成立”,写其幼年的零丁孤苦,全靠祖母的“躬亲抚养”;从“既无叔伯”至“未尝废离”,写其成年之后的缺亲少故,年老多病的祖母全靠他赡养侍奉。前一层着重突出“孤弱”二字。先写“孤”:出生六个月,慈父就死去;刚满四岁,舅父就强迫其母改嫁,使她不能守节抚孤,这就很自然地点出全赖祖母抚养的大恩。再写“弱”:从小多病,九岁还不能走路,这也是因“孤”而贫困、悒郁的恶果。这就含蓄地表明祖母抚养他这孤弱之人至于成人自立,是何等艰难不易!也就为后文“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作了有力铺垫。后一层着重突出“无人侍亲”。先写“无人”:三代独脉单传,故“既无叔伯,终鲜兄弟”;家门衰微,福气稀薄,很晚才有儿子,太小不济事;外无亲族,内无童仆,孤单无依地独立生活,唯有自己形体和影子互相安慰。这几句不仅突出了独支门户、孤独凄凉的家境,起到以情动人的作用,而且也是“奉亲养老,舍我其谁”的有力证据。故接以“而”字自然转到“侍亲”问题上:祖母刘氏早已为疾病所缠绕,常年卧床不起,对他有养育大恩的祖母正需孙儿尽孝之时,他又怎能不侍候汤药,离她而去呢!这就为后文“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作了有力铺垫。总之,本段无论写自己幼年孤弱,还是写祖母“夙婴疾病”,皆是为后文“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这一不奉诏的原因,预作铺垫的。

有了这段悲恻感人的遭遇作基础,故第二段接叙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就不致使皇帝感到突然,误解他傲慢抗命了。本段先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叙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皆是供养祖母之事无人主持(供养无主),与首段呼应。而耐人寻味的是两次陈情之前先冠以恭敬之辞:一曰“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再曰“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皆表现出皇恩浩荡,感恩戴德之意。而其态度十分谦卑:“猥以微贱”,“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这种诚惶诚恐,肝脑涂地亦难报圣恩之情,恰好极大地满足了皇帝的权威欲和虚荣心。然后再叙“诏书切峻”,“郡县逼迫”,“州司临门”,接二连三的催逼,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矛盾心境:想奉诏奔驰入朝,而祖母病情日益沉重;想苟且顺从私情,向州县申诉苦衷,又不被允许。这种先恭维皇恩,再申诉委屈,自然比直陈委屈更易打动“圣心”。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的逐步紧迫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如果说前两段重在叙事中动之以深情,那么三、四段则重在陈情中喻之以大义了。第三段先摆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大道理,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写法。史载司马昭死,晋武帝司马炎坚持为父行三年丧礼,即位时又下令“诸郡中正以六条举淹滞”。其中,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晋书·武帝纪》),均属孝悌,在荐贤的六条标准中就占了两条。司马氏集团标榜纲常名教本属虚伪,但李密严肃恭敬地摆出其施行纲领来为自己“辞不赴命”辩护,却不失为最有力的武器。接着宕开一笔,举出“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的普遍事实,再进一层到“况臣孤苦,特为尤甚”的特殊情况,逻辑严密,外柔内刚,可谓有理有节。行文至此,似应摊牌直说了,然而却以“且臣”一转,用曲折委婉的语气说明自己当初仕蜀,本为谋取官职显达,并不想自命清高,考虑什么名誉节操。这是作者怕晋武帝疑其不事二主、不肯真心归服所用的曲笔。再进一步说明自己不过是“亡国贱俘”,却受到皇帝过分的提拔,恩命如此优厚,已经是受宠若惊了,怎敢徘徊不进,存有更高的想望呢?这就再次满足了晋武帝希望看到降臣诚惶诚恐、感激涕零的那种虚荣心态。然后才以“但”字一转,正式说明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祖母风烛残年,如迫近西山的落日,生命垂危,无人送终,强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这一“更相为命”的关系,也是全文所论不能奉诏的主旨,既与首段的遭遇、二段的矛盾相呼应互证,又水到渠成地提出“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的明确答复。本段融情于理,情深理透,连用“凡在”、“况臣”、“且臣”、“今臣”、“但以”、“是以”等词语,曲折而层次条贯,圆转而情理皆宜。作者意犹未尽,在末段又提出解决忠孝矛盾的办法,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其请求。先以两个年龄数字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孝不碍忠;接以乌鸦长大后寻食反哺老鸦的生动比喻说明养老送终乃人之天性;再举出“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皇天后土”来证明自己的愚诚苦衷,表明此心天日可鉴、人神共察,对皇帝所奏绝对忠诚,决无半句虚言。最后恳求钦准自己请求,则将来活着定当尽忠效死,死后亦当感恩图报。信誓旦旦,情辞恳切,如金石掷地有声,纵铁石心肠,焉得不为之动容!

本文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名篇,首先在于直摅真情至性,不假雕饰,以陈情统摄叙事、说理,一一从肺腑汩汩流出,故能情深理切,动人心弦,摧人泪下。其次是造语平实而生动,少有典故和藻饰;虽多四言排句,而少有对仗,偶用对仗,如“既无叔伯”二句,“外无期、功”二句,也都自然浑朴,决无斧斤痕迹;且每段均间用一些散文奇句,形成骈散结合,整齐而错综,流畅而婉转之势。所以它是介乎散文与骈文之间的过渡文体,由于缘情挥洒,故具有行云流水、天真自然之妙。

〔注〕

臣密言:意即“臣李密奏道”。这是旧时作表章的开头格式。

险衅(xìn 信):艰难祸罪。

夙(sù 朔):早时。闵凶:忧患不幸。

愍(mǐn 敏):悲痛,怜惜。

外:指自己一房之外的亲族。期(jī 基):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强近:勉强算得接近的。

五尺:汉制五尺约相当于今三尺多。

蓐:草褥子。

沐浴清化:受到清明政治教化的熏陶。

前:以前。太守臣逵:太守名逵的,下句“刺史臣荣”句法亦同。孝廉:汉代始兴郡国每年考察举荐孝廉(有孝行廉洁之士),州举秀才,魏晋沿用这种选举制度。

拜:任命。郎中:官名,相当于后代诸司之长。

除:任官,除去旧官就新官。

洗马:汉为太子属官,晋以后改掌图籍。

猥:鄙,自谦之词。

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当侍:充当侍奉。

逋慢:逃避、怠慢上命。

州司:州官,指地方官。

狼狈:喻进退两难。

伏惟:俯想,下级对上级的恭敬用语。

矜育:怜惜养育。

伪朝:对晋朝称被灭的蜀国。

历职郎署:一直升迁至郎官衙署任职。李密曾任蜀国尚书郎。

矜:自夸。

区区:拳拳,勤勤之心。废远:废弃奉养而远离祖母。

辛苦:苦处。二州牧伯:梁州、益州的长官,指逵、荣。

皇天后土:对天地的敬称。

矜愍:怜惜。

保卒:安然而终。

结草:《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晋大夫魏武子临死,嘱其子颗杀武子爱妾为殉葬。颗未杀而改嫁之。后魏颗与秦将杜回战,颗见一老人结草绊倒杜回,回因此被擒。颗夜梦结草老人曰:我即妾之父,特来报君不杀之心。后以“结草”喻死后报恩。

犬马怖惧之情:谦卑之辞。谓对国君如犬马之惧怕主人一样。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2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