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静,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临沂市道教协会 2023-09-19 11:31:00

老子说,万物生于静而归于静。

孔子曰:“仁者静”,仁者,多半性格深厚宁静,如山。

诸葛亮《诫子书》第一句便是: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不论是道家的炼心炼气,还是儒家的修心养性,都和“静”大有渊源。

静,有韵致,也有风骨。

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境界。

静,才能突破困局

老子说:孰能浊以澄?静之徐清。

一杯浑浊的水,只有慢慢静下来,才能变浑浊为清澈。人的心也如此,心绪不宁,就像浑浊的水,什么都看不清,理不顺。只有清澈的水,才能像镜子那样映照万物,我们的心才能看清事情。

有一个父亲早上在家里找手表,找来找去找不到,他非常着急。因为上班时间到了,他就离开了,离开之后还在抱怨:“哎呀,怎么回事,找了半天都没找到?”

等到父亲上班之后,他的孩子偷偷地溜进了屋子里,一会儿就找到了手表。父亲非常纳闷:“你怎么会找到手表的?”孩子说:“我安静地坐在房间里,一会儿就听到了滴答滴答的声音,于是我就找到了。”

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我们很容易不知所措,乱了阵脚,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遇事一味烦躁惊慌无济于事,唯有静下心来、凝神细思,方能寻觅到解决之道。

打仗生死攸关,曾国藩将战场的险恶形容为:“后有毒蛇,前有猛虎”。战场上焦虑之时,曾国藩常会静坐,让心静下来,再做决策。

他说:“凡遇事须安祥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盖天下何事不从忙中错了?故从容安祥,为处事第一法。”

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保持内心平静,是突破困局最有力的武器。

静,才能不为物累

王阳明说:“心为物役,道所不载”。

当今时代,物质极大丰富,与之相伴随,我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多,不知不觉中,心却被物所牵累,总是焦虑不安。所以,不妨静下来问问自己:我真的需要这么多吗?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停下对物欲的过度追求,正是淡泊、宁静的前提。

于是,颜回有了“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不改其乐的淡定坦然;

于是,陶渊明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平和安逸;

于是,王维有了“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清净自在;

于是,苏轼有了“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惬意满足……

内心平静的人,不论外界如何喧闹,白粥青菜,素衣布裙,有些不合时宜,却也是心不染尘、尘不染心,在自己的天地里干净地活着,谁也打扰不了。

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安静,是比喧嚣更闪闪发光的力量。

静,才能专注做事

曾国藩说:“心静则体察精,克治亦省力”。

只有心静的人,才能够细致地体察事物,发现事物的精微之处,这样做起事情来,才能够事半功倍,省时省力。

分享画家毕加索的一个小故事。

有好几个月的时间,毕加索每天都会在百忙之中抽时间画同一幅画,背景是阳台的铁栏杆,近景是一张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他。

当时,他的好友、音乐家鲁宾斯经常来画室拜访他。有一次,终于忍不住好奇,问他:“每一天都描绘同样的静物,难道你不厌倦吗?”

“因为每一个钟头都有新的光线,能让我看到不一样的酒瓶,不一样的桌子,不一样的世界。”毕加索回答。

很显然,毕加索绝不仅仅是在画一幅画,更是在修炼自己的定力,是在专注于当下的每一刻中,找到掌控全局的力量。

内心宁静,因淡泊而不受诱惑,因凝神而思远,因镇定而从容,因而智慧常在。

这是一种豁然明朗的性情,更是自心清净的处世之态。

全民族静下来,是一个国家反思的开始。

这段时间,每个人都应仔细看一看自己的人生,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以及自己对万物生命的态度。

《大学》中有这样一句话,“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

只有心有所定,专注做事,才能成为最终达到理想的少数人。

只有抛开焦虑和烦恼,回归平和,才能活出人生的最好状态。

愿你我都静下来,做一个不困惑的智者、不忧虑的仁者。

静,是我们一生的修行!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602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