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道教修行:只有定得住自己,才是修行的开始!

道教 2023-09-19 08:13:30

1道教尚“隐”,修行之士身居尘世外,抛却世俗名利,只留自我与天地自然交通一念,由此才能够参悟到万物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不论是以何种法门来修道参玄,说到根底处,必定要归属于对天地大道的体悟。道教之中倡导的隐逸风尚,本意是在告知人们不要被红尘中的滚滚欲望迷惑了身心,进而做出背道弃真的种种恶行。

由此来讲,“隐”在本质上强调的是心中的安宁,而并非专指脱离尘世的生活方式。

离尘索居只不过是归隐的一个层面,或是一个阶段,若是把这一外在的表现形式当成是道教之隐的全部,这便是舍本逐末了。

谈论隐的一个前提条件,即要先明白“显”的意义。教门素来有一句俗语,称“没有拿起,何谈放下?”人生一场,在于去经历必将邂逅的一切,并从所有的苦难与顺遂中找到自我,既不人云亦云,又不桀骜不驯。

能够在现世人生中活出百年安稳,这就达到了“显”的最高境界。在“显”的基础上去谈“隐”,就有两层意思需要说明白:第一层的“隐”,必然要索居世外。

此时,人们并不是因为生活磨难而选择了逃避,而是以隐的方式去促进真功实行的磨炼。更浅显地说,这是一个开智慧的过程,此时的隐与“十年寒窗苦”有同工之妙。

若只是无力承担生活给予的责任而选择了所谓的、自以为是的隐,那只不过是一种精神的麻痹。

2如果一个人无法沉淀下内心,那么他不论是面对红尘还是山野,灵魂终将是浮躁的。此时,其渴望的并非是归隐立大志,而是希望找到不需要任何付出的生存方式。

人类是具有社会属性的,这个社会中容不下无价值的存在。如果一心只想着躲避,不明白坦然以待的道理,那么即便有了山林的宁静,也终将无法求得内在的安宁。

这一阶段的隐,可以看作是立大志、做大功、树大行的过程,其中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明心见性。

正如当年邱祖成道之前曾有“磻溪六年,龙门七载”的磨砺,这是铸就他日后功行的根基。

还有一点需要明白,此时的隐并非如诗文中描述得那般恬淡与美好,相反它是一个身心皆历尽重重艰辛与困苦的过程。

也正是因此,人才能炼得一性本真,不会再因任何外缘而动摇内在的坚定。

在此之后,才要开启“显”的过程,这需要再用红尘之方来验证自己的修行是否到位。若是,便可凭一己之力而利济众生;若否,则还要回去继续修正。

这一反反复复的过程最是磨人,但大浪淘沙,若能够在有限的人生中完成一隐一显的转变,就足以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

以上隐显之道,仍是立足于入世层面的解读,甚至带有一些儒家色彩。

3

道教真正所称之“大隐”,在于你已经走过本属于自己的路,担起了本属于自身的责任,待到功成名就之时而选择的急流勇退。

道学中认为,能达到功成身退这一境界的人们,均可以称为真人、圣人。

这一类人修习的当是老子的智慧,他们在参悟出天下大势分分合合的道理后,再无意与人争抢予夺,因为他们知道现在得到的终将会失去,名利只能引起彼此间的争杀,无法给人带来岁月中的平和。

站在这一立场上,不禁要对当下众生所向往的终南隐修发问:你所追求的归隐,真的能让自我的灵魂静寂下来吗?大半世人都羡慕隐逸和逍遥的生活,希望可以逃避尘世中的生存压力。

倘若只是把归隐的理想停留在此处,那么人们不但做不到功成身退的大隐,甚至难以做到磨砺心志的小隐。

生活中遇到一点点的小问题、小挫折,便要叫嚷着上天命运的不公,更试图以“绝圣弃智”“无为自然”等名号来掩盖自身的不思进取。

此时其做出的一切与隐有关的言行,都只能算是败下战场的逃亡。以道学的思想来美化自身的无能,这只能更进一步凸显出此人的无知,以及对文化和文明的亵渎。

世上所有的人都在修行中,虽然各自出发的本心和目的不同,但岁月静好却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未来。

对于身在尘世中的人们来说,能够安然以待生命中的一切际遇,这份坦然与归隐者所追求的恒常清静在本质上一致的;若刻意去追求出世所能带来的解脱,这又与那些追求名利的欲望有何差别?

须知道,隐是内在的风骨,而非外在的躲避。当把山林与宁静、城市与喧嚣对等起来时,此时的隐便是缘木求鱼,越是执着地走下去,越会把心灵的防线绷紧到极致。

稍有碰触,便坍塌了所有信仰。以上,乃是一名修道人所能发出的劝诫。惟愿世间众生莫因一己痴妄而执迷不悔,更不要因受他人诱导而误了人生美好。

真正的隐,并不在于以何种形式去沉淀心灵。你若有一份淡看花开花落的闲情,自然也不会被外界的风云诡谲扰乱自身的修行。

先定得住自己,才是一切的开始。

栋德:谈谈我道家养生的修行体验

利用这篇推文,栋德(公众号同名)简单的絮叨下杂乱无章的心情,真想静下来写点什么的时候,又不知道从何处落笔,北京的7月天气炎热,再过几天就立秋了,估计气温就没那么高了,我又吹不了空调,风扇也不用,可以想象,画面很美啊,这样一来呢,心火就旺,人就容易浮躁。有的朋友说,那就多喝点水,降降火,水是喝了不少,遗憾的是眼泡也起来了。黄帝内经讲水喝多了伤肾,排泄不出去,就跑到眼睛上来了。(这里是调皮嘻笑脸 >.<)

事实如此,思绪天马行空,时而万里无云,时而阴霾密布,然而思考的更多的是却是人性和欲望,还有我们每个人都关系的问题,健康和长寿。

有些事我发现真不适合拿到明面上来说,说不说大家都懂,说出来反而无趣,不说出来,又如鲠在喉,让人非常不舒服,那怎么办呢?目前栋德没有更好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来一次性全部解决这样的矛盾。

那么,有人能解决这样的矛盾吗?

有!

谁呢,

上古之人,先秦之人。

现在的人呢?

没有能解决的吗? 没有!

看到这里,有的同道可能会有疑问

还有现在的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吗?

真有,

不光现在的人解决不了,

放眼,整个华夏史

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很多

实际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的人

真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

我知道的有一个,他叫

孙思邈。

看到这里,

有同道,能猜出来,我要表达什么了

对!

长生术!

有同道,笑了

别笑,

看清楚了,

我说的是长生术,而不是永生术。

之所以,分别出来

长生术是可以做到的,

永生术却是虚无缥缈的。

我们循着历史的轨迹,一直向上追朔,

不难发现,

我们的老祖宗,

给我们留下了,如何长生长寿的方法。

能按照方法勤而行之的,

效果非常好。

什么方法呢?

这里简单说一句,

并不展开了详细的说,

因为,

要详细的解说,别说我没有那个本事

放眼华夏史,有记载的

能说明白的也就

黄帝的老师歧伯一人。

根据我目前的修炼成果,

我总结,

就四个字,

有同道说了,哪四个字啊?这么牛b!

这四个字就是:

恬淡虚无

这四个字

出处

《黄帝内经》

素问·上古天真论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恬淡虚无 ,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方法有了,

剩下的事情,

就是如何沿着这条光明大道去做,

这个就太难了,

歧伯说:上古时代的人,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能够取法于天地阴阳自然变化之理而加以适应,调和养生的办法,使之达到正确的标准。饮食有所节制,作息有一定规律,既不妄事操劳,又避免过度的房事,所以能够形神俱旺,协调统一,活到天赋的自然年龄,超过百岁才离开人世;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水浆,滥饮无度,使反常的生活成为习惯,醉酒行房,因恣情纵欲,而使阴精竭绝,因满足嗜好而使真气耗散,不知谨慎地保持精气的充满,不善于统驭精神,而专求心志的一时之快,违逆人生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

天有三宝:日、月、星

地有三宝:水、火、风

人有三宝:精、气、神

咱们抛开天、地不讲,单说人的三宝:精、气、神。

说到精气神,就不得不从道家的传承说起,真正能解答这个问题,能做到的,唯有道家修炼。因为其他的文化和思想流派,要么用彼岸世界来狡猾的回避它。要么想解决但是找不到方法。真正直面这个问题,并真正解答了它的,古今中外也只有道家修炼。

关于长生术,老子是这么说的,“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在具体修炼思路上,老子提出的是“致虚极,守静笃”,“虚心实腹”“载营魄抱一”“专气致柔”。庄子是这么说的:“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

在黄帝老庄的长生术修炼中,天人相合,人就会变成圣人,真人。那种状态在老子那里,被称为玄同,在黄帝那里,被称为提挈天地,在庄子那里,被称之为齐物,同于大通,与天地并生,与万物为一。

修炼的基础,首先是要打通冲脉和任督二脉、也就是道家常说的打通大小周天。怎么打通呢?我选择的方法是站桩,至于站桩的方法,这里不多说,如有需要,单独拿出来写一遍文章告诉大家怎么站桩,怎么正确的站桩,站桩的要领是什么。

那么冲脉到底有多重要呢?因为,冲脉是人体的生殖脉,为什么这么说呢?冲脉类似于太极图黑白交界线,是人体阴脉阳脉的交汇,所以直接关乎人体的生殖机能,而生殖机能又直接关乎人体的衰老。可以说,生殖机能是判断一个人年轻还是衰落的重要标志。所以,在中医经络学里,冲脉,又叫“血海”——气血之海。而气血,就是身体的“元气”,气血衰败,人体就会衰亡。

说白了,打通冲脉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旺盛的生殖机能。从史料来看,远有彭祖八百岁之说,曾娶妻49个;近有清代李庆远终年256岁,娶妻24个。平均十几年换一个老婆,可见其生殖机能之旺盛。

凡人都需阴阳交合,此为本能之乐。道家认为,禁欲阴阳不交,反而会“百病生长,寿命销亡”。道法修炼的目的,就是把一切外感,收归于内,在体内运行。普通人的阴阳交合都需体外,而道法的打通冲脉功法,为的是在体内就能实现阴阳融合。所以,冲脉打通后的表现是,因为女器在内,故而敏感度会增强,男器在外,故而敏感度反而会降低。此后随着任督二脉的打通,内感之乐跟随气息由督脉上行至脑,然后下行传遍全身。那位说了,什么叫内感之乐呢?通俗地讲,就是中枢神经兴奋由内产生,而不求诸于外在的器官。

而内感之乐能否顺利传遍全身,又与大周天相关。只有大周天打通后,内感之乐才能无时无刻不在体内运转。这就是道家的“长乐”。而道家房中术认为,妥善的男女之交,更能激发任督二脉和大周天的打通。这是另一个话题,这里就不展开了。

除了打通冲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打通带脉。就是裤腰带一周的那条带脉,从前丹田到后命门一周。打通带脉,是为了实现五脏六腑的阴阳平和。可以说,在冲带二脉没有打通的情况下来谈什么打通任督二脉,无疑是空中楼阁。但是,因为冲带二脉的修炼过于简单,是基础功法,所以被历代传法者所忽视而只谈高大上的任督二脉,久而久之几近失传。更加上唐宋之后,跪坐传统姿势的流失,以至于此后成道者凤毛麟角了。

而打通冲脉的好处,就是能够使人实现一种无欲而又能从心所欲的年轻态。

那位说了,年轻态我们都知道,你说的什么“无欲还能从心所欲”,就很费解了。

这一点呀,咱们还真得好好讲讲。

所谓的“无欲而又能从心所欲”,指的是男性修法者,随着冲脉的逐渐打通,性能力和性欲望呈现出的是反比例发展的趋势,通俗讲就是性能力越强、对性却越没兴趣。

而女性修法者的结果却是恰恰相反,性能力和性欲是正比例发展的趋势,也就是欲望越强、乐感越强。

至此,您就该明白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怪现象了,那就是练房中术的男道士反而少有淫乱,而女道士却多有淫乱的原因了。反映到历史悠久的民间故事里,就是那些得道的仙女们却私欲不灭,经常出现思凡下界,私会凡人的故事,比如七仙女和董永、牛郎织女、玉皇大帝的妹妹下凡生下二郎神杨戬等等。

而与此相反的还有另外一个现象,那就是主张禁欲的佛法修炼者,和尚淫乱的很多,而尼姑反而很少。

要想解读这两个怪现象,我们还得从修法的人体生物学原理的根源说起。

修法,不管是男女,都讲究的是不要“漏泄”。那么什么才算是漏泄呢?

道家所说的漏泄,从根本上来说,指得是“生殖繁衍”。

古来各书对男精的漏泄讲得较多,却对女精的漏泄语焉不详。女精的漏泄是指生产,而不是什么月经或其他。

对于一个自然生物体来说,雄性完成阳精的输出,使得雌性受孕,自然使命也就完成了,生命也就该结束了。而雌性嘞,等待新的生命体繁衍出世后,雌性的自然使命也完成了,生命也该结束了。

由此可见,生殖繁衍对生命体意味着什么,那就是衰老死亡。

有人会说了,那还不简单,男女分居不就行了!

没那么简单。古人早就认识到,禁欲非但不能健康长寿,反而会造成疾病,加速人体衰亡。因为雌雄男女交媾的初始目的,没有一个是出于繁衍后代这么高大上的动机的。都是出于“欲”,无论雌雄男女!“欲”,就像地壳内的岩浆,如果没有适当的出口、定期排泄,就会造成更大的地壳运动,移山填海。天地自然,就是这么神奇,用“欲”来让自然万物自己推动自己、自行运转。

远古那些“炼气士”发现了这样一种方法——在不消耗生命本元的前提下,又能享受到“欲望”的愉悦感。也就是说在“长生”的基础上“长乐”。所以,道法是爱惜身体的,与佛法视身体为臭皮囊是不同的。

享受性欲的乐感,又不造成生殖繁衍,古人称之为“交而不泄”。这样,男性的雄激素、女性的雌激素,就会长期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值,这样就能保持年轻态,进而长寿。

大家有目共睹,生育少的女性一般看上去比较年轻。

有朋友可能对一个问题搞不懂,那就是女性如何保持不孕呢?其实如果您有一点医学常识就知道,女性雌激素偏高的时候,形貌虽然变美了,但是受孕率反而会降低甚至不孕。同时,月经量也会减少,就是道法修炼里说的“斩赤龙”。民间常说的,中看的女人不中用,就是这个道理。看看历史,古代的四大美人以及那些知名美女和淫乱的道姑又有几个怀孕产子的?

那么长乐呢?就是通过道法的修炼达到“内乐”的产生,就是由内直接产生中枢神经兴奋,来代替生殖器的局部兴奋。

佛家讲究极乐,道家讲究长乐,都希望得到一种乐,这都是一种欲望。

所以,无论佛道,都没有最终脱离“欲”。

都知道佛教是禁欲的,殊不知佛法的修法法门,是以一种欲望来代替其他种种欲望,我们称之为“以一欲化万欲”法门。比如“成佛”,这种想法本身就是一种“欲望”,以“成佛”这一种欲望来代替其他种种的欲望,就是佛法。他依然没有逃脱天地自然的“欲望”这一陷阱。

因为男女体质不同,通过戒律压制欲望,对于女性来说是有效的,但对于男性来说却会适得其反,欲望反而会反弹。所以,历史上有多少高僧大德晚节不保的案例。

道法的修炼与佛家“以一欲化万欲”法门不同,是通过用生命去体验种种欲望,然后在生命里逐渐磨灭这些欲望,最终实现“厌欲”、“离欲”,也就是、觉得这些东西都没意思了,自然就会抛弃、离去。

这一方法,对男性消除欲望是有效的,但对女性却不能完全彻底解决问题。文始道针对女性的这一特性,给出了解决方案,那就是施以外丹,其实就是服用朱砂。这个话题这里先不展开,如有需要,我们后面会有专门章节针对女性这一问题展开分析,从特殊体质的根源入手直到解决方案。

在道法修炼方面,虽然女性因特殊体质问题,有此不尽如人意之处,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女性的修法入门要比男性快很多,直到地仙层次,都是很快的。只是到了后面的修无极大道层次就会因特殊体质原因,而变得慢了。这就是为啥道教仙界里,男仙地位较高,女仙地位普遍较低的原因。如果您单纯“是从男权社会造成的”这一角度出发,来认识这个问题,那就太片面了。

道门儿里还有一套顺口溜来说这个问题。

娘们儿上路就跑嘞欢,爷们儿起步就落半天。

紧跑赶不上慢不歇,上不上眼你得看席面。

道法修炼的前提是,实现长寿,只有以长寿为前提,才能谈“逐渐磨灭欲望”。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千岁厌世,去而上仙”。

说白了,就是抛弃低级趣味,实现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这个最高层次的精神世界,道家称之为“长生长乐”,也叫逍遥。至此,再没有更高的乐趣了。虽然也会慢慢变得没意思,但是与其他相比,这是没意思里面最有意思的状态,也就是永远定居不离开了,这个定居点,就是文始道所说的天地之外的“道境”。而道祖道宗呢,为了度化更多的俗人也能来到这个“道境”,甘愿幻化来到社会最底层,甚至万事万物的最低状态,来显示道。这就是道祖道宗的无处不在,就是无物不太极、无物不阴阳。

就修法层面而言,佛陀无疑也是伟大的。佛陀的伟大之处,就在于把印度传统的“苦修”变为了佛教独有的“乐修”。

什么是“苦修”嘞?就是印度传统的瑜伽修行,通过各种自我折磨、体验痛苦,通过“苦”的渠道、进入“极乐世界”。

乐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中枢神经兴奋”。

吃葡萄,那种酸爽,是一种食欲之乐,让我们对美食欲罢不能;闻到花香,是一种鼻嗅之乐,让我们对美味欲罢不能;听到美妙的音乐,是一种耳闻之乐,让我们对美声欲罢不能;男女交合,是一种生殖之乐,让我们对肉欲欲罢不能。等等等等,其本质都是“中枢神经兴奋”。

人的痛苦神经与快乐神经,是两条并行且相邻的神经,痛苦神经较为敏感,而快乐神经较为迟钝,所以,印度古代一些圣人发现通过刺激痛苦神经可以影响快乐神经。当痛苦由身体的某一处产生,一次次通过中枢神经传输到大脑,在这个过程中,也就一次次波及到了快乐神经,使之也产生了波动,进而就产生快乐神经的兴奋。剧烈的快乐神经兴奋,就是“极乐”的感觉。这就是印度瑜伽苦修的人体生物学原理。

比如印度那个著名的举手巴巴,通过专注体验胳膊的痛楚,来刺激中枢神经兴奋,以实现中枢神经兴奋,就是所谓的“与神灵沟通”。

什么是“乐修”嘞?就是抛弃外在的痛苦折磨,直接以较为舒适的姿势,进入禅定状态,在禅定状态里直接刺激“快乐神经”,来体验“内乐”,就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内感之乐”,由弱渐强,逐渐达到“极乐”。

据《六妙门法》说,释迦牟尼是以“安那般那”法门入定成佛的,据说释迦牟尼有三个儿子,这个法门后来只传给了他的嫡生之子“罗睺罗”,且罗睺罗也是佛陀十大弟子中,得到正果最快的一个,可见这个法门的殊胜。

这个“安那般那”法门,说得通俗点儿,就是在放松身心的前提下,通过体验呼吸的出入给身心带来的舒爽感,使得身心的舒爽感通过中枢神经上传至脑。这样,每一次呼吸都是一遍一遍地刷这种舒爽感,最终使得中枢神经达到兴奋,也就是“极乐”感。

这种体验呼吸舒爽感的做法,与道家说的“出日入月呼吸存”是一个道理,就是体验吸入的是凉爽的空气,呼出的是浊热的空气,以此造成身心的舒爽感。这样,人的注意力就集中在了鼻子的前面,或者说就是人的面前。因为你的注意力是在前面,所以人就会不自觉地身体前倾,这样为了保持身体平衡,就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姿势,这种姿势就是瑜伽坐姿里面的七支坐,因为万千坐姿里、只有这种姿势最能保证人体不向前倾倒。

冲脉,意味着年轻态、意味着寿命。道家,重视冲脉的打通,所以长寿的多。日本人之所以平均寿命高居世界首位,有些人归结于其饮食习惯,殊不知其根本原因是在于跪坐习惯。还有,日本色情文化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女性以及男性性能力世界排名靠前的都是那些有跪坐习惯的国家,诸如阿拉伯国家、韩国、日本等等,这些都与跪坐习惯刺激冲脉的结果有关。

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打通冲脉会出现的结果:

男性修法者,随着冲脉的逐渐打通,性能力和性欲望呈现出的是反比例发展的趋势。而女性修法者却是,性能力和性欲是正比例发展的趋势。

这就是为啥日本色情文化的消费群体女性高于男性的原因。还有中国古代练房中术的男道士少有淫乱,而女道士却多有淫乱、仙女们经常思凡下界的原因了。

冲脉,就是这么神奇!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570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