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围炉夜话》:做人十心

孔子学堂 2023-09-19 07:39:19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作者王永彬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与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围炉夜话》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因为其独到的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今天小编节选了一些内容,希望您从中能汲取大智慧!1.宽厚之心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大意】处事轻浮,耐不得麻烦,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为人永远抱着吃亏的态度,就是最好的处事之道。

2.忍耐之心

欲利己,便是害己;肯下人,终能上人。

【大意】想要对自己有利,往往反而害了自己。能够屈居人下而无怨言,终有一天也能居于人上。

3.勤俭之心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

【大意】在社会上为人处事,应当以忠厚的人为效法对象;传给后代的只要能得勤劳和俭朴之意,便是最好的了。

4.律己之心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大意】只责备自己,不责备他人,这是远离怨恨的最好办法。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这是做事情失败的主要原因。

5.淳厚之心

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大意】凡事都斤斤计较、毫不吃亏的人,自以为很成功,但是败坏祖宗良好名声的,必定是这种人。诚实俭朴而又敦厚待人的人,刚开始虽然不见他有什么特别的表现,然而使子孙代代能够有一种纯厚之气、历久不衰的,必定是这种人。

6.志高之心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大意】一个人的志气不能不高,如果志气不高,就容易为不良的环境所影响,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一个人的野心不可太大,如果野心太大,那么便会舍弃切近可行的事,而去追逐遥远不可达的目标,于是很难有什么成就。

7.自强之心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 

 

【大意】敬别人,就是敬自己;依靠自己,胜过依靠别人。

8.正直之心

和平处事,勿矫俗以为高;正直居心,勿设机以为智。

【大意】为人处世要心平气和,不要故意违背习俗,自命清高;平日要公正刚直,不设计机巧,自认为聪明。

9.君子之心

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 

【大意】以祥和的态度去和人交往,以平等的心态去应对事物。以古人的高尚心志自相期许,收敛自己的才能以等待可用的时机。

10.宽人之心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余地处人。

【大意】守住自己的良心以约束自己,与人相处多给别人留些余地。

围炉夜话原文及译文

这是一篇非常长的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余识字农人也。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题曰围炉夜话。但其中皆随得随录,语无伦次且意浅辞芜,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永夜耳,不足为外人道也。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则幸甚[2]??。

咸丰甲寅二月既望王永彬书于桥西馆之一经堂。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

守身必谨严,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

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

薄族者,必无好儿孙。薄师者,必无佳子弟。吾所见亦多矣。

恃力者,忽逢真敌手。恃势者,忽逢大对头。人所料不及也。

饱暖人所共羡,然使享一生饱暖,而气昏志惰,岂足有为?

饥寒人所不甘,然必带几分饥寒,则神紧骨坚,乃能任事。

宾入幕中,皆沥胆披肝之士。客登座上,无焦头烂额之人。

不必于世事件件皆能,惟求与古人心心相印。

不能缩头者,且休缩头。可以放手者,便须放手。

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鉴也。

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则细微宜防也。

不忮不求,可想见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工夫。

不与人争得失,惟求己有知能。

卜筮以龟筮为重,故必龟从筮从,乃可言吉。若二者,有一不从,或二者俱不从,则宜其有凶无吉矣。乃洪范稽疑之篇,则于龟从筮逆者,仍曰作内吉。于龟筮共违于人者,仍曰用静吉,是知吉凶在人,圣人之垂戒深矣。人诚能作内而不作外,用静而不用作,循分守常,斯亦安往而不吉哉。

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便不能振兴。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

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

贫无可奈,惟求俭。拙亦何妨,只要勤。

泼妇之啼哭怒骂,伎俩耍亦无多,静而镇之,则自止矣。

谗人之簸弄挑唆,情形虽若甚迫,淡而置之,则自消矣。

莫大之祸,起于须臾之不忍,不可不谨。

每见待子弟,严厉者,易至成德,姑息者,多有败行,则父兄之教育所系也。

又见有子弟,聪颖者,忽入下流,庸愚者,转为上达,则父兄之培植所关也每见勤苦之人,绝无痨疾。显达之士多出寒门。此亦盈虚消长之机,自然之理也。

谩夸富贵显荣,功德文章,要可传诸后世。

任教声名暄赫,人品心术,不能瞒过吏官。

门户之衰,总由于子孙之骄惰。风俗之坏,多起于富贵之淫奢。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福终为祸。

困穷之最难耐者能耐之,苦定回甘。

明犯国法,罪累岂能幸逃?白得人财,赔偿还要加倍。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无不肖。

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

可知父兄教子弟,必证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

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

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也。

富不肯读书,贵不肯积德,错过可惜也。

少不肯事长,愚不肯亲贤,不祥莫大焉。

富贵易生祸端,必忠厚谦恭,才无大患。

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

富家惯习骄奢,最难教子。寒士欲谋生活,还是读书。

发达虽命定,亦由肯做工夫。福寿虽天生,还是多行阴骘。

伐字从戈,矜字从矛,自伐自矜者,可为大戒。

仁字从人,义字从我,讲仁讲义者,不必远求。

凡遇事物突来,必熟思审处,恐贻后悔。

不幸家庭衅起,须忍让曲全,勿失旧欢。

凡事谨守规模,必不大错。一生但足衣食,便称小康。

凡事勿徒委于人,必身体力行,方能有济凡事不可执于己,必广思集益,乃罔后艰。

凡人世险奇之事,决不可为。

或为之而幸获其利,特偶然耳,不可视为常然也。

可以为常者,必其平淡无奇,如耕田读书之类是也。

风俗日趋于奢淫,靡所底止,安得有敦古朴之君子,力挽江河。

人心日丧其廉耻,渐至消亡,安得有讲名节之大人,光争日月。

大丈夫处事,论是非不论祸福。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

打算精明,自谓得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

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德泽太薄,家有好事,未必是好事。得意者,何可自矜?

天道最公,人能苦心,断不负苦心。为善者,须当自信。

德足以感人,而以有德当大权,其感尤速。

财足以累己,而以有财处乱世,其累尤深。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

但患我不肯济人,休患我不能济人。

须使人不忍欺我,勿使人不敢欺我。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但作里中不可少之人,便为于世有济。

必使身后有可传之事,方为此生不虚。

待人宜宽,惟待子孙不可宽。行礼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敌加于己,不得已而应之,谓之应兵,兵应者胜。

利人土地,谓之贪兵,兵贪者败。此魏相论兵语也。

然岂独用兵为然哉?凡人事之成败,皆当作如是观。

地无馀利,人无馀力,是种田两句要言。

心不外驰,气不外浮,是读书两句真诀。

道本足于身,切实求来,则常若不足矣。

境难足于心,尽行放下,则未有不足矣。

读书不下苦功,妄想显荣,岂有此理?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读论语公子荆一章,富者可以为法。

读论语齐景公一章,贫者可以自兴。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

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东坡志林有云:

人生耐贫贱易,耐富贵难;安勤苦易,安闲散难;

忍疼易,忍痒难;能耐富贵、安闲散、忍痒者,必有道之士也。

余谓如此精爽之论,足以发人深省,

正可于朋友聚会时,述之以助清谈。

多记先正格言,胸中方有主宰。闲看他人行事,眼前即是规箴。

敦厚之人,始可托大事,故安刘氏者,必绛侯也。

谨慎之人,方能成大功,故兴汉室者,必武侯也。

天地生人,都有一个良心。苟丧此良心,则人去禽兽不远矣。

圣贤教人,总是一条正路。若舍此正路,则常行荆棘之中矣。

天地无穷期,光阴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

富贵有定数,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

天虽好生,亦难救求死之人。人能造福,即可邀悔祸之天。

天下无憨人,岂可妄行欺诈?世上皆苦人,何能独享安闲?天有风雨,人以宫室蔽之;地有山川,人以舟车通之。

是人能补天地之阙也,而可无为乎?人有性理,天以五常赋之;人有形质,地以六谷养之。

是天地且厚人之生也,而可自薄乎?图功未晚,亡羊尚可补牢。虚慕无成,羡鱼何如结网。

桃实之肉暴于外,不自吝惜,人得取而食之。

食之而种其核,犹饶生气焉。此可见积善者有馀庆也。

栗实之肉秘于内,深自防护,人乃破而食之。

食之而弃其壳,绝无生理矣。此可知多藏者必厚亡也。

念祖考创家基,不知风霜沭雨,

受多少苦辛,才能足食足衣,以贻后世。

为子孙计长久,除却读书耕田,

恐别无生活,总期克勤克俭,毋负先人。

能结交直道朋友,其人必有令名。

肯亲近耆德老成,其家必多善事。

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

富贵而无收敛意者,尚其鉴之。

草春荣而冬枯,至于极枯,则又生矣。

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

浪子回头,仍不惭为君子。贵人失足,便贻笑于庸人。

鲁如曾子,于道独得其传,可知资性不足限人也。

贫如颜子,其乐不因以改,可知境遇不足困人也。

论事须真识见。做人要好声名。

观规模之大小,可以知事业之高卑。

察德泽之浅深,可以知门祚之久暂。

观周公之不骄不吝,有才何可自矜?

观颜子之若无若虚,为学岂容自足?

观朱霞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

观山岳悟其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

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得其晚节,

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耕读固是良谋,必工课无荒,乃能成其业。

仕宦虽称显贵,若官箴有玷,亦未见其荣。

耕所以养生,读所以明道,此耕读之本原也,

而后世乃假以谋富贵矣。

衣取其蔽体,食取其充饥,此衣食之实用也,

而时人乃藉以逞豪奢矣。

古今有为之士,皆不轻为之士。乡党好事之人,必非晓事之人。

古之克孝者多矣,独称虞舜为大孝,盖能为其难也。

古之有才者众矣,独称周公为美才,盖能本于德也。

古人比父子为桥梓,比兄弟为花萼,比朋友为芝兰。

敦伦者,当即物穷理也。

今人称诸生曰秀才,称贡生曰明经,称举人曰孝廉。

为士者,当顾名思义也。

郭林宗为人伦之鉴,多在细微处留心。

王彦方化乡里之风,是从德义中立脚。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

孔子何以恶乡愿,只为他似忠似廉,无非假面孔。

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心肠。

看书须放开眼孔。做人要立定脚根。

陶侃运甓官斋,其精勤可企而及也。

谢安围别墅,其镇定非学而能也。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和平处事,勿矫俗以为高。正直居心,勿机关以为智。

和气迎人,平情应物。抗心希古,藏器待时。

和为祥气,骄为衰气,相人者,不难以一望而知。

善是吉星,恶是凶星,推命者,岂必因五行而定。

何谓享福之人?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

何者为益友?凡事肯规我之过者是也。

何者为小人?凡事必徇己之私者是也。

济世虽乏赀财,而存心方便,即称长者。

生资虽少智慧,而虑事精详,即是能人。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可知积善以遗子孙,其谋甚远也。

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蠢而多财则益其过,

可知积财以遗子孙,其害无穷也。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

见人行善,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

此长者待人之道也。

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

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

家之富厚者,积田产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保。

不如广积阴功,使天眷其德,或可少延。

家之贫穷者,谋奔走以给衣食,衣食未必能充。

何若自谋本业,知民生在勤,定当有济。

家之长幼,皆倚赖于我,我亦尝体其情否也。

士之衣食,皆取资于人,人亦曾受其益否也。

家纵贫寒,也须留读书种子。人虽富贵,不可忘力穑艰辛。

交朋友增体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

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

教弟子于幼时,便应有正大光明气象。

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

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

俭可养廉,觉茅舍竹篱,自饶清趣。

静能生悟,即鸟啼花落,都是化机。

进食需箸,而箸亦只随其操纵所使,于此可悟用人之方。

作书需笔,而笔不能必其字画之工,于此可悟求己之理。

讲大经纶,只是落落实实<。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

谨守父兄教条,沉实谦恭,便是醇潜子弟。

不改祖宗成法,忠厚勤俭,定为悠久人家。

居易俟命,见危授命。言命者,总不外顺受其正。

木讷近仁,巧令鲜仁。求仁者,即可知从入之方。

君子存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为君子。

小人处世尽设机关,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枉做了小人。

君子以名教为乐,岂如稽阮之逾闲。

圣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

齐家先修身,言行不可不慎。读书在明理,识见不可不高。

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

语言多矫饰,则人品心术,尽属可疑。

气性乖张,多是夭亡之子。语言深刻,终为福薄之人。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

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求个良心管我。留些馀地处人。

钱能福人,亦能祸人,有钱者不可不知。

药能生人,亦能杀人,用药者不可不慎。

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

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

清贫,乃读书人顺境。节俭,即种田人丰年。

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孝子忠臣,是天地正气所钟,鬼神亦为之呵护。

圣经贤传,乃古今命脉所系,人物悉赖以裁成。

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

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便,可惜他徒自坏心。

性情执拗之人,不可与谋事也。机趣流通之士,始可与言文也。

小心谨慎者,必善其后,惕则无咎也。

高自位置者,难保其终,亢则有悔也。

心静则明,水止乃能照物。品超斯远,云飞而不碍空。

心能辨是非,处事方能决断。人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

兄弟相师友,天伦之乐莫大焉。闺门若朝廷,家法之严可知也。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则不敢虚骄矣。

想到他日是那样下场,则可以发愤矣。

知过能改,便是圣人之徒。恶恶太严,终为君子之病。

能知往日所行之非,则学日进矣。

见世人之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

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则舍近图远,难期有成矣。

治术本乎儒术者,念念皆仁厚也。

今人不及古人者,事事皆虚浮也。

忠实而无才,尚可立功,心志专壹也。

忠实而无识,必至偾事,意见多偏也。

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人做得来。

仁有假仁,义有假义,可知仁义二途不无奸险人藏其内。

种田人,改习廛市生涯,定为败路。

读书人,甘与衙门词讼,便入下流。

正己,为率人之本。守成,念创业之艰。

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

高或入于虚,华或入于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

粗粝能甘,必是有为之士。纷华不染,方称杰出之人。

处境太求好,必有不好事出来<。学艺怕刻苦,还有受苦时在后。

处世以忠厚人为法。传家得勤俭意便佳。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处事要宽平,而不可有松散之弊。

持身贵严厉,而不可有激切之形。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

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

昧暗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川学海而至海,故谋道者,不可有止心。

莠非苗而似苗,故穷理者,不可无真见。

常人突遭祸患,可决其再兴,心动于警惕也。

大家渐及消亡,难期其复振,势成于因循也。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

所以孝居百行之先。

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所以淫是万恶之首。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自足矣。

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惭矣。

成大事功,全仗着赤心斗胆。有真气节,才算得铁面铜头。

成就人才,即是栽培子弟。暴殄天物,自应折磨儿孙。

程子教人以静,朱子教人以敬。静者,心不妄动之谓也。

敬者,心常惺惺之谓也。又况静能延寿,敬则日强。

为学之功在是,养生之道亦在是。静敬之益人大矣哉,学者可不务乎?

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

末俗以繁华相向,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世之言乐者,但曰读书乐、田家乐。

可知务本业者,其境常安。

古之言忧者,必曰天下忧、廊庙忧。

可知当大任者,其心良苦。

士必以诗书为性命。人须从孝悌立根基。

士既知学,还恐学而无恒。人不患贫,只要贫而有志。

事但观其已然,便可知其未然<。人必尽其当然,乃可听其自然。

事当难处之时,只让退一步,便容易处矣。

功到将成之候,若放松一着,便不能成矣。

势利人装腔做调,都只在体面上铺张,可知其百为皆假。

虚浮人指东画西,全不向身心内打算,定卜其一事无成。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

一昧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数虽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数亦难违。

变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无失,变亦能御。

奢侈足以败家,悭吝亦足以败家。

奢侈之败家,犹出常情,而悭吝之败家,必遭奇祸。

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

庸愚之覆事,犹为小咎,而精明之覆事,必见大凶。

舍不得钱,不能为义士。舍不得命,不能为忠臣。

守分安贫,何等清闲,而好事者,偏自寻烦恼。

持盈保泰,总须忍让,而恃强者,乃自取灭亡。

守身必严谨,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

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

守身不敢妄为,恐贻羞于父母。创业还须深虑,恐贻害于子孙。

善谋生者,但令长幼内外,勤修恒业而不必富其家。

善处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审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己。

山水是文章化境。烟云乃富贵幻形。

身不饥寒,天未尝负我。

学无长进,我何以对天?

神传于目,而目则有胞,闭之可以养神也。

祸出于口,而口则有唇,阖之可以防祸也。

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于德行,不仅文章。

盛衰之机,虽关气运,而有心者,必责诸人谋。

性命之理,固极精微,而讲学者,必求其实用。

儒者多文为富,其文非时文也。君子疾名不称,其名非科名也。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

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

人犯一苟字,便不能振。人犯一俗字,便不可医。

人得一知己,须对知己而无惭。>士既多读书,必求读书而有用。

人皆欲贵也,请问一官到手,怎样施行?

人皆欲富也,且问万贯缠腰,如何布置?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话而杀身。

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

人之生也直,人苟欲生,必全其直。

贫者士之常,士不安贫,乃反其常。

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世所相信,在能行,不在能言。

人知佛老为异端,不知凡背乎经常者,皆异端也。

人知杨默为邪说,不知凡涉于虚诞者,皆邪说也。

人生不可安闲,有恒业,才足收放心。

日用必须简省。杜奢端,即以昭俭德。

人生境遇无常,须自谋一吃饭本领。

人生光阴易逝,要早定一成器日期。

人虽无艰难之时,要不可忘艰难之境。

世虽有侥幸之事,断不可存侥幸之心。

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

人面合眉眼鼻口,以成一字曰苦,知终身无安逸之时。

人称我善良,则喜。

称我凶恶,则怒。

此可见凶恶非美名也,即当立志为善良。

我见人醇谨,则爱。见人浮躁,则恶。

此可见浮躁非佳士也,何不反身为醇谨。

自奉必减几分方好。>处世能退一步为高。

自己所行之是非,尚不能知,安望知人。

古人以往之得失,且不必论,但须论己。

自家富贵不着意里,人家富贵不着眼里,此是何等胸襟!

古人忠孝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

自虞廷立五伦为教,然后天下有大经。

自紫阳集四子成书,然后天下有正学。

子弟天性未漓,教易入也,则体孔子之言以劳之,勿溺爱以长其自肆之心。

子弟天性已坏,教难行也,则守孟子之言以养之,勿轻弃以绝其自新之路。

紫阳补大学格致之章,恐人误入虚无,而必使之即物穷理,所以维正教也。

阳明取孟子良知之说,恐人徒事记诵,而必使之反己省心,所以救末流也。

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可见尘世之间,已分天堂地狱。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知庸愚之辈,不隔圣域贤关。

最不幸者,为势家女作翁姑。最难处者,为富家儿作师友。

财不患其不得,患财得而不能善用其财。

禄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

才觉已有不是,便决意改图,此立志为君子也。

明知人议其非,偏肆行无忌,此甘心为小人也。

在世无过百年,总要作好人、存好心,留个后代榜样。

谋生各有恒业,那得管闲事、说闲话,荒我正经工夫。

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

讲性命之学者,不可无经济之才。

聪明勿使外散,古人有纩以塞耳,旒以蔽目者矣。

耕读何妨兼营,古人有出而负耒,入而横经者矣。

纵容子孙偷安,其后必至耽酒色而败门庭。

专教子孙谋利,其后必至争赀财而伤骨肉。

夙夜所为,得无抱惭于裘影。光阴已逝,尚期收效于桑榆。

矮板凳,且坐着。好光阴,莫错过。

偶缘为善受累,遂无意为善,是因哽废食也。

明识有过当规,却讳言有过,是护疾忌医也。

耳目口鼻,皆无知识之辈,全靠着心作主人。

身体发肤,总有毁坏之时,要留个名称后世。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

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一室闲居,必常怀振卓心,才有生气。

同人聚处,须多说切直话,方见古风。

一生快活皆庸福<。万种艰辛出伟人。

一言足以招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坠也。

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饬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

以汉高祖之英明,知吕后必杀戚姬,

而不能救止,盖其祸已成也。

以陶朱公之智计,知长男必杀仲子,

而不能保全,殆其罪难宥乎。

以直道教人,人即不从,而自反无愧,切勿曲以求荣也。

以诚心待人,人或不谅,而历久自明,不必急于求白也。

义之中有利,而尚义之君子,初非计及于利也。

利之中有害,而趋利之小人,并不顾其为害也。

意趣清高,利禄不能动也。志量远大,富贵不能淫也。

忧先于事,故能无忧,事至而忧无救于事。

此唐使李绛语也。其警人之意深矣,可书以揭诸座右。

尧舜大圣,而生朱均。瞽鲧之愚,而生舜禹。揆以馀庆殃之理,似觉难凭。

然尧舜之圣,初未尝因朱均而减。瞽鲧之愚,亦不能因舜禹而掩。

所以人贵自立也。

有不可及之志,必有不可及之功。

有不忍言之心,必有不忍言之祸。

有真性情须有真涵养。有大识见乃有大文章。

有守虽无所展布,而其节不挠,故与有猷有为而并重。

立言即未经起行,而于人有益,故与立功立德而并传。

有生资,不加学力,气质究难化也。

慎大德,不矜细行,形迹终可疑也。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然而日章也。

为学无间断,如流水行云,日进而不已也。

友以成德也,人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德不能成矣。

学以愈愚也,人而不学,则昏昧无知,愚不能愈矣。

言不可尽信,必揆诸理。事未可遽行,必问诸心。

严近乎矜,然严是正气,矜是乖气,故持身贵严而不可矜。

谦似乎谄,然谦是虚心,谄是媚心。故处世贵谦而不可谄。

颜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

子贡之无谄,原思之坐弦,是贤人守贫穷之法。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然人欲既胜天理或亡。

故有道之士,必使饮食有节,男女有别。

隐微之衍,即干宪典,所以君子怀刑也。

技艺之末,无益身心,所以君子务本也。

无论作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

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

无执滞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气,便非本色人。

无财非贫,无学乃为贫。无位非贱,无耻乃为贱。

无年非夭,无述乃为夭。无子非孤,无德乃为孤。

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伍子胥报父兄之仇而郢都灭,申包胥救君上之难而楚国存,可知人心足恃也。

秦始皇灭东周之岁而刘季生,梁武帝灭南齐之年而侯景降,可知天道好还也。

为学不外静敬二字。教人先去骄惰二字。

为乡邻解纷争,使得和好如初,即化人之事也。

为世俗谈因果,使知报应不爽,亦劝善之方也。

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

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

作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

文行忠信,孝悌恭敬,孔子立教之目也,今惟教以文而已。

志道据德,依仁游艺,孔门为学之序也,今但学其艺而已。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

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王者不令人放生,而无故却不杀生,则物命可惜也。

圣人不责人无过,惟多方诱之改过,庶人心可回也。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

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与其使乡党有誉言,不如令乡党无怨言。

与其为子孙谋产业,不如教子孙习恒业。

遇老成人,便肯殷殷求教,则向善必笃也。

听切实话,觉得津津有味,则进德可期也。

余最爱草庐日录有句云:澹如秋水贫中味,和若春风静后功。

读之觉矜平躁释,意味深长。

欲利己,便是害己。肯下人,终能上人。

用功于内者,必于外无所求。饰美于外者,必其中无所有

《围炉夜话》读后感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围炉夜话》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围炉夜话》读后感1 "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滥交朋友,不如终日读书"

不错,聪明难得,但是,如果运用不当,也是一把双刃剑,不但不能造一己之福,更遑论万民之福,还有可能如杨修般引来杀身之祸。大多聪明人,聪明在于善伪装,善藏聪明于糊涂中。只有少部分,知聪明而沾沾自喜,狂妄自大,狂放不羁,目空一切,不知聪明也在努力中通达,所谓的聪明成就了他好吃懒做,乐于被吹捧,直至被捧杀,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真聪明者,大智若愚,返朴归真,默默苦干,坚韧谦虚,不投机取巧,不哗众取宠,平平凡凡,朴拙老实,反而更有一份可爱,更有一份悠闲。

古人云:独学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朋友,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羊角哀和左伯桃的,桃园三结义的,梁山一百单八将的朋友情不在少数,这种朋友,激励你,帮助你,提携你,照顾你,宽慰你,支持你,是挚友,是换命交情,是知音,是知己。但是,狐朋狗友也是朋友的一种,他们靠你得利,捧杀你,马屁拍的震山响,阿谀奉承之词让你飘飘然,巴结谄媚的功夫,溜须拍马的能力,非常人能比,可是,大厦将倾,树倒猢狲散,更有甚者,落井下石有之,背后插刀有之,落难之际难有难有任堂惠帮你!哄你不是福,那是为了骗你。义正言辞不是祸,那是让你悬崖勒马。知音知己没有的时候,刎颈之交不在的时候,胶漆的陈重雷义难再生的时候,鸡黍之交元伯巨卿成为历史的时候,舍命的羊角哀和左伯桃作古的时候,管鲍之交为过眼云烟的往事,不如不交友,少去交往品格低劣,不能互勉的酒肉朋友,莫当别人的下酒菜,莫当别人的垫脚石,更莫当别人的玩物。关起门,怡情养性,不看圣贤看闲云野鹤也不错。读到心灵共鸣处,不次于结交一个挚友,读到开心处,不次于结交一个知心好友。

"看书须放开眼睛,做人要立定脚跟。"

看书,非尽信书,尽信书,莫若不读书。看书,放开心胸,捐弃成见,那么你看书就是快乐的,幸福的。留着成见和小鸡肚肠的看书,那么你的心就不会容下别人的意见和见地。放开眼睛,就是放大你的世界,开阔你的眼界,去跟书交流,去跟历史融合,去跟人物对照。书者用心而作,读者用心思考,才能有益,才有有所得。开卷有益,起码知道更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样你才能知道如何做人,如何的站稳脚跟,书中自有真大世界,真自我。才能让你的心中根基牢固。这样读书学习,才可以明白自己的信念,才能不会人云亦云,才能不会同流合污,才能不会堕落和迷茫。

"君子存心,但凭忠信,而妇孺皆敬之如神,所以君子落得为君子;小人处世,尽设机关,而乡党皆避之若鬼,所以小人尽做得小人。"

读圣贤书,读正史,知道君子,羡慕君子,学做君子,那么就知道君子做事,当尽心尽力,忠诚信实,人人都对你尊敬有加,君子就是君子。屑小之徒,作甚诡计多端,机关算尽,搞得邻里百舍唯恐避之不尽,视其如鬼,一生被人唾弃,小人成了一生的小人。

《围炉夜话》读后感2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文明海洋中,先人给我们留下了诸如《论语》、《道德经》、《鬼谷子》、《河图洛书》、《奇门遁甲》、《山海经》、《孙子兵法》、《易经》、《黄帝内经》、《菜根谭》和《围炉夜话》,以及《小窗幽记》等诸多古籍奇书。

这些古籍奇书,充分体现了先人的聪慧才智、权谋纵横和英明伟大。同时,也充分证明了祖国文化宝库中知识的经天纬地,博大精深,可谓旷世绝学,流芳百世,彪炳千古。

最近,本人闲暇无聊之时,将“书韵流香”图书漂流活动中漂流过来的《围炉夜话》翻开来,有时无时的拜读、学习、参悟,收获颇丰,教益匪浅。

特别是清未王永彬所著的《围炉夜话》,细细品味,读中有悟,以悟促读,使人天葵开窍,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神清气爽。

《围炉夜话》好就好在形式和方法上,它不以逻辑严密的专论见长,而以短小精辟、富于哲理的格言取胜。其以处事做人为中心,分别从“修身、处世、谋略”三个方面,阐释“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的要义,揭示人生价值的深刻内涵。而且通过家人和亲朋好友围坐一起,说笑交谈的方式,无拘无束,深入浅出,浅显明了,众口皆适、老少皆宜等。此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围炉”,“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作者通过虚拟的手法,引用我国传统的“守岁”、“话年”的形式,一家老小围坐一起,聆听饱经风霜的长者,悠悠地叙述着人生的经验、智慧的法门,体现了一种其乐融融的氛围。所以,它不像《论语》哪样严谨、严肃、呆板或说教等,给人一种亲切、随和的自然之感。

“夜话”,“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皆随得随录,语无伦次且意浅辞芜,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永夜耳。”一个冬日的夜晚,人们疲倦地送走喧嚣的白昼后,炉边围坐,自然而然的叙出琐碎生活中为人处事的道理,给家人以此消磨时光解除困顿之劳,就如炎炎夏日送上的一杯清凉冰镇水一样,纯情自然,悦心爽口,沁人心脾。

《围炉夜话》共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书中隽语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使先哲智慧带上浓厚的生活气息与人情味,让读者在轻松愉快中领略其蕴含的深刻道理。

《围炉夜话》尽管是因“围炉”而“夜话”,但是,书中俯拾皆是经典的精练之言,在立身处事、自我修养、待人接物、理想境界等方面,均蕴含独到的见解。且其文辞浅近,意旨深远,情真语直,意存劝诫,余味无穷。同时,其娓娓道来之言,恰如炉中之炭,默默地散发着恒久的热量,让人在寒冷的冬夜感到温暖宁静。

《围炉夜话》开篇正文第一句就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开篇明义说明学问的重要。作为一个人成就大业的人,要广博地吸收知识,否则无以见天地辽阔;要笃定志向,否则无法专精;遇到困惑要向人请教,否则无法通达;同时,还要时常细心地思考,才能使学问进步。所以,做人要有收放心的工夫。或者说,具有了收放心的功夫,才能成为人上之人。

《围炉夜话》紧接的第二句就是“神闲气静,智深勇沉,此八字,是干大事的本领。”这是第一句的启下句,说明一个人如果没有信心、毅力、斗志等修养,是干不成大事的。或者说,一个干大事的人,要有深广的智慧和沉毅的勇气,否则,临事不决或行事有误;若无沉毅的勇气,则会当为而不敢为也,或是为而慎为。只有具备“神闲气静,智深勇沉”的条件,方能称得上具有干大事的本领,否则,能力上不足以堪当大任,即使有机会,也可能稍纵即逝,从身边悄悄溜走。这句话充分说明了修养在事业成功中的重要性。

开篇前二句应该是通篇的总纲,直接阐明了要想“立志、平天下”、成为一个成功的人,就应该具备较深的.学问和较高的修养。或者说,理想、信心、知识、学问、意志、毅力和修养等是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不忮不求,可想见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养功夫。”指出了为人要有浩然正气,光明磊落、坦坦荡荡的襟怀。但是,浩然正气是人们长时期积累和培养出来的。如果想涵养浩然之气,切不可靠一时的造作,更不得揠苗助长。

“信是立身之本,恕乃接物之要”讲的是做人的品德。“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就夫去了人格;如果一个人夫去了人格,就等于夫去了一切。所以,作为人切不可不讲信用。同时,“恕”是一个人与别人交往的重要品德,因为“恕”才能推己及人,因此才不会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于己于人皆为有益,需终生奉行。所以,做人要有“宰相肚里好撑船”、“得饶人处且饶人”的气量,“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己何所不容,”、“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肚量。是与“不求空读而要务实。”讲的是为人处事的的作风,做人“务实求是”是为人的作风。生命真正的境界并不在形而之处,真正的修行也不在离群索居。“人间”才是生命境界的开拓处,“空谈”既不能改变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帮助别人的生命达到圆满的境界,“谈玄论道”往往只是凭空说话。所以,追求生命最高境界的人,一定要落实于“人间”,发挥经世济民的才干,在造福万民之中,体验生命的真谛,才能开拓更深更广的生命境界。否则,一切的奥道妙理,都毫无意义。

“放眼读书,立跟做人。”讲的是学习和做人的方法。一个人要想把书真正的读好,把书里的知识真正的转化成自己的财富,就要学会“放眼”。“放开眼孔”,不仅要放开“肉眼”,最重要的是要放开“心眼”。如果“心眼”不能打开,永远如井底之蛙,死守井口一方天空。而且,要学会把自己看的无知一些,让自己以一个求学的心态去面对书中的知识,不要自以为是,觉得什么都明白、觉得什么都是那么的简单、那么的容易掌握。知识的博大精深是我们每个人都难以追求的,是我们穷尽一生的精力都难以穷尽的,怎么还有去骄傲自满的心思呢。

同时,做人的道理真的有很多,可是最为根本的就是要有自己的立场、自己的性格和个性。一味的追求和别人趋同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自己的个性、随声附和出来的东西别人也不会放在眼里的。所以,做人要有自己的个性、立场和原则,不要人云亦云,也不要随波逐流,更不要成为“墙上的芦苇,风吹两边倒。”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讲的是教育的方法。一个人的成功或失败,往往决定于他的人格。而人格的形成,又往往决定于童年的教养。因此,作为父母或为人师表,教导子女或子弟要从幼时开始,要培养他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光明磊落的人格,以及一种正直宽大的胸怀;那么长大以后,无论在何种境况,也总能保持一种雍容大度的气质。同时,为人在平日的生活中,要养成随时自我反省的修养,不能没有自我督促和自我砥砺的修养,否则,便失会去向上的生命力,没有进步反而退步。

“但责已,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已,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讲的是修身的方法。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管遇到什么事情,要多想想自己的过错,不要什么责任都往别人身上推,这是减少别人怨恨的办法;凡事只相信自己,不多听善言,这是失败的缘由!

《围炉夜话》读后感3 最近读了清代文人王永彬所著《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这本书的得名是王永彬围着温暖的炉火,对子女亲属进行儒学教育时,留下的生活笔记。他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和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

纵观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王永彬先生在《围炉夜话》中的一些词句让人读后回味无穷,受益匪浅。“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摘自《围炉夜话》)。

每个人的智商有高有低、学习基础有好有差,但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只要为师者尽职尽责,善于引导学生勤学好问,并予以悉心辅导,学生就能理解、掌握所学知识,并取得良好成绩。作为教师,在目前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活动中,也会遇到新知识、新问题,只要为师者能主动学习新的教育理念,自觉学习新课程理论知识,积极钻研新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并虚心向他人请教,凡事求个所以然,我们就一定能掌握新知识,解决新课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进而做好新课程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在社会经济极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任何人都希望自己住有最好的房子,出门有豪华的汽车,穿有名牌的衣服,吃有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工作有优美舒适的环境,这些都是人的美好愿望,有此愿望也无可厚非,但这些都能如自己所愿吗?

如果自己无视现实盲目要求非此不可,那只能徒增烦恼,若自己能正视现实,不好高鹜远而有知足之心,随遇而安,就一定能快快乐乐地工作和生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足常乐”。然而在当今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如果自己不正视形势的发展变化,不主动、自觉地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而满足于已有知识、安于现状,整天抱着“知足常乐”的观念去对待学习,那么将落后于形势,不适应于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最终为形势发展所淘汰。这也许就是“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围炉夜话》读后感4 围炉夜话》为清咸丰时人王永彬所写,与明人洪应明写的《菜根谭》,陈继儒写的《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鹅毛大雪天,夜深人静时。红泥小炉、一壶好茶、半坛清酒,情酣时,意浓处。”《围炉夜话》营造的应该就是这样一种意境吧。而我却在烈日炎炎的夏日走进了这个大雪纷飞的世界,一感围炉夜话的氛围。

《围炉夜话》这本书的得名是王永彬围着温暖的炉火,对子女亲属进行儒学教育时,留下的生活笔记。他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和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纵观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王永彬先生在《围炉夜话》中的一些词句使我读后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人品之不高,总为一利字看不破;学业之不进,总为一懒字丢不开”。在《围炉夜话》中,这一句被译为:人的人品提不上去,总是因为自己的利欲看不破;做学问的学问没有进步,总是因为自己过不了懒这一关。在我看来,人必须要分清楚“利”与“义”的关系。在《治水必躬亲》这 篇课文中,使我印象深刻的不仅有海瑞的躬亲治水,还有他的清正廉洁,正确对待“利”与“义”的态度。在古代,有许多治水的贪官,他们的利欲不仅破坏了自己的前途与名声,还夺走了许多老百姓的生命。而海瑞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正确对待利欲,最终做成了水利,还赢得了清正廉洁的好名声,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在学习上,懒惰没有牙齿,但却可以吞噬人的智慧,使人们的学业没有长进。韩愈的《进学解》中有一句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从古至今,懒惰都是使人们荒废学业的第一要素。“利”与“懒”是人生的两道大关,愿我们都能成为骁勇的战士,破关而上,拥有幸福的一生。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在《围炉夜话》中,这一句被译为:凡事从自身上找原因,就不会有抱怨了。这就是孟子说的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的确,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挫折,在这时,我们是否会第一时间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总是过分埋怨外界因素的影响,却从未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正确认识自己的不足。平时考试时取得了较差的成绩,总是埋怨题目出得难,老师教得不好,却从来没有想过是不是自己不够努力,听得不够认真;与朋友交往时产生了矛盾,总是认为朋友不懂自己,不珍惜这段友谊,却从没有想过自己在这段友谊中付出了什么,有没有说什么话伤了朋友的心……自知和自省,是我们每个人必修的功课。正如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惟有自省,才能使自己进步。

围炉一好茶,夜话人静时。《围炉夜话》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是人生的感悟,更多的是一种人生追求。希望自己既能在车马喧嚣中正确对待“利”与“懒”,做到自知自省,追求自己向往的未来,又能在心中拥有红泥小火炉,伴以好茶清酒,夜话一番风味人生。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564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