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三国演义》并非一味“拥刘反曹”,罗贯中是怎样“黑”刘备的

深夜聊斋 2023-09-19 00:45:17

鲁迅先生曾这样评价《三国演义》:“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意思是说,《三国演义》将刘备描写得过于仁义,甚至于到最后适得其反,让他的人设看起来很虚伪。

是罗贯中错了吗?我认为也不尽然。《三国演义》确实有明显的“拥刘反曹”的倾向,但这种倾向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已。《三国演义》的精神实质,甚至可以说是“拥曹反刘”,罗贯中先生是在默默的“黑”刘备。

一、“拥刘反曹”的来源

“曹”与“刘”,到底该拥谁、该反谁,这其实是一个正统与非正统的问题。

按照正史来讲,《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前蜀国人,后来的西晋人。西晋是受曹魏禅让而来的,所以,如果陈寿以蜀汉为正统,那就是把曹魏摆到了非正统的地位,这样一来,西晋也成了非正统。

所以,陈寿必须尊曹魏为正统,而把蜀汉和东吴作为地方割据政权。

因为西晋把曹魏作为正统,沿袭西晋国祚的东晋,也必然如此。

此后,经过了漫长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北宋时期,到了南宋,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由于南宋偏安一隅,其国土差不多等于原来的蜀汉+东吴,所以,像朱熹等人就开始否认曹魏的正统性,而把同样偏居一隅的蜀汉作为正统。

元朝时期,人心思汉,依然将刘备作为正统。元末,朱元璋打着“日月重开大宋天”的旗号,北伐赶走了元朝统治者。

按照这个逻辑,像罗贯中这样的明朝知识分子,应该继续高举“拥刘反曹”的大旗才对。

事实证明,罗贯中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即便是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也知道这本书主要写的是刘、关、张三兄弟以及诸葛亮的故事,曹操在其中是为他们制造各种麻烦的大反派。

不过,这并非明朝“拥刘反曹”故事的全部。

明朝建立后,原本重用知识分子的朱元璋,开始利用各种手段残酷打压文士。人们开始认识到,朱元璋早期的礼贤下士,只不过是一种纯粹的利用。于是,知识分子开始对大明王朝产生了怀疑乃至否定。

所以,一股怀念元朝的思潮开始在明朝涌现。罗贯中受此影响,便不可能认认真真的“反曹”,相反,他骨子里还在故意“挺”曹操、“黑”刘备。

二、罗贯中是如何“黑”刘备的?

1、怒鞭督邮

怒鞭督邮,本是发生在刘备身上的真实历史故事。然而,罗贯中却把它转嫁到了张飞身上。

罗贯中为什么要这样写?传统的说法是,这件事更能体现张飞鲁莽直率的性格,所以写“张翼德怒鞭督邮”会比较真实可信。

三国演义虽然没有十分明确的男主角,但刘备这个人物的重要性肯定要强过张飞。罗贯中在小说的开篇,就把如此重要的戏份转移到张飞这名更像配角的人身上,其实是不合理的。

这是因为,把那索贿的不法之徒督邮痛打一顿,实在是大快人心之举,让读者读来酣畅淋漓。这是极能给男主角吸粉的举动。况且,“怒鞭督邮”在历史上本来就是刘备所为。

而谁要说罗贯中不会写小说,那也是无稽之谈。所以,答案只可能是:罗贯中故意为之,只是为了说明,“怒鞭督邮”者必不是虚伪狡诈之人,所以张飞更合适,而此事不符合刘备的人设。

2、妻子如衣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曾经不止一次的抛出如下着名观点: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定生活阅历的人肯定都会有这样的反应:我信你个鬼!一个不把自己妻小当回事的人,你能指望他能把异姓兄弟当盘菜吗?

刘备有高祖之风,为了自己的事业,动辄抛妻弃子。而且,他还有食人的恐怖记录。这就是“杀妻馈刘”的故事。

《三国演义》第十九回,写刘备被吕布打败,在逃亡途中来到一个名叫刘安的猎户家借宿。刘安知道刘备是豫州牧,于是便想找点野味给他充饥。可是,因为一时找不到,他便杀掉了自己的妻子,让刘备食之。刘备饱餐之后睡去。

第二天早上,刘备到后院取马时,在厨房里看到了被杀的女人,其手臂上的肉都被割去。他这才知道,昨天吃的是刘安妻子的肉。他的反应是“不胜伤感,洒泪上马”。

作为一个丈夫,刘安无疑是卑鄙的、残忍的。而刘备在知道刘安杀妻后,竟然只是伤感、洒泪。倒是曹操听说此事后,让人带着一百两黄金赐给了刘安。

历史上,并没有“杀妻馈刘”的故事,这纯属罗贯中杜撰。那么他为何要写这个故事呢?

有人说,这是凸显刘备如何深得人心,以至于民众甘愿牺牲自己为刘备果腹。

然而,曹操再奸诈、虚伪,也没有食人之肉的故事,即便是他的战马踩踏了几块麦田,他还要“割发以代首”,而不是哭一哭就完了。

食人之妻,流几滴泪就走了,这是什么样的人?无需多言。

3、最无信者

《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写曹操评价如此评价刘备:

“沛郡小辈, 妄称皇叔, 全无信义。 所谓外君子而内小人者也。” 无独有偶,在此前吕布殒命白门楼之时,曾经求刘备为自己求情。而刘备点头答应,转脸却又力劝曹操杀吕布。因此吕布大骂刘备:“是儿最无信者。”

敌人之间互相攻击谩骂,实属正常,但曹操、吕布皆以“无信”二字来指责他,却绝非偶然。因为就连刘备的下属,也曾经因此而挖苦他。

在进兵四川以前,刘备屡说四川乃同宗刘璋之地,不忍夺之,可当张松献图后,刘备却喜出望外,再不考虑仁义。

而当刘备第一次夺了刘璋的土地之后,接着就大宴诸将,并对身边的庞统说:“今日之会 ,可为乐乎?”

其沾沾自喜、自鸣得意之情,溢于言表。由此可见,他原来不可夺同宗之地的誓言,皆是虚伪之词。所以,庞统干脆怼道:“伐人之国而以为乐,非仁者之兵也。”

后来,曹丕代汉自立,汉朝已不复存在。此时刘备如果自立,也很正常。但当诸葛亮等人上表时,刘备却说:“卿等欲陷孤为不忠不义之人耶?”此时,他的虚伪,已经到了让人生厌的地步了。

可转而,他又私下里解释道:“吾非推阻, 恐天下人议论耳。”既想即皇帝位,又怕别人议论,刘备晚年的虚伪,已经一点艺术含量都没有了。

相比之下,曹操那句“若天命在吾,吾愿为周文王”,直抒胸臆,不遮不掩,显得更加光明磊落、掷地有声。

如何理解《三国演义》“拥刘反曹”的思想

主要还是立场不同,刘备和曹操,谁是正统,历来看法就不一致。如西晋继魏,陈寿著的《三国志》尊魏为正统。迄中国北部被“五胡”先后占据,东晋偏安于江左,处境与蜀汉相同,习凿齿作《汉晋春秋》就改蜀汉为正统,以魏为逆。北宋政权上承五代,进而消灭割据诸国,情况与曹操略同,所以司马光作《资治通鉴》沿陈寿先例,尊魏为正统;但到金人铁骑南下,南宋偏安以后,朱熹作《通鉴纲目》,又一反司马光的看法,跟习凿齿一样为推祟汉族政权的地位,仍尊蜀汉为正统。罗贯中生于民族矛盾非常尖锐的元代末年,他与农民起义军有联系,是“有志图王者”,他以蜀汉为正统,是为抒发他要恢复汉族为主的政权的抱负,这和当时受压迫的汉族人民的愿望是一致的。上述说明,提出以蜀汉为正统,都是在民族斗争激烈的时候,是用它象征汉族政权作为斗争的武器。当然,罗贯中以蜀汉为正统,是和习凿齿、朱熹所标榜的正统思想有本质的差别的,后者是为维护东晋和南宋政权的统治,前者却反映了人民的愿望。

谁能提供一篇有关《三国演义》“拥刘反曹”主题的论文?

很简单,陈琳讨伐曹操的檄文,算是将曹操骂了祖宗十八代。拥刘的话,看看隆中对,参考《三国演义》刘关张三上卧龙岗的最后一次,诸葛孔明的一段话可以借用。还有前后《出师表》可提供帮助!

关于陈琳讨伐曹操的檄文有两个版本:
余尝闻逆贼起而贤人生。昔诸吕为乱,平勃奋起;莽逆篡朝,窦融忧心。盖因其忠臣不发,则社稷难安。余曾读秦纪,赵高跋扈而李斯附逆,则百二秦关一朝易主,非丧于楚汉,但毁于权奸而已。
司空曹操:尝自称忠良之后,然细数其实,大谬而非:其父嵩,本夏侯之姓,为谋富贵而忘其宗,以权阉曹腾为父,因赃假位,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腾者,籍天子之宠而任中常侍,不思报恩,而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为君子所不齿也。
幕府尝与曹操识,盖因其虚拂阉宦,以为忠义;臂助讨逆,掩其野心。故董卓服诛,表行东郡,领兖州刺使,重其权柄,以为爪牙。
而狼爪蛇齿终难掩盖,方以操为诸侯,辄承资跋扈,肆行凶忒。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於徐方,地夺於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盖因其为国之羽翼也。
自群凶犯驾,天子东狩,操劫车驾于许,幕府尚以其有藩属之心,将为国而翊卫。然豺狼野心,潜包祸谋,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刑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寮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
皇妃董氏,贤良淑德,其弟为臣,忠贞坚忍,愤曹氏之专毒,感圣朝之危难,欲为天子彰逆贼之心,不意为操所知,竟至屠戮,尚有皇子未娩,并受其祸,为人臣者极也。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网。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义有可纳,是以圣朝含听,改容加饰。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闻。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虐民,毒施人鬼。加其细政苛惨,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
历观载籍,暴逆不臣,贪残酷烈,於操为甚。幕府奋长戟百万,胡骑千群,中黄育获之士,良弓劲弩之势,陈兵许下,以挽将倾。
州郡各整戎马,罗落境界,举师扬威,并匡社稷,以立贤名,於是乎著。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宣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逼之难。如律令。
版本二: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污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赵梁;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犭+票)狡锋协,好乱乐祸。
幕府董统鹰扬,扫除凶逆;续遇董卓,侵官暴国。于是提剑挥鼓,发命东夏,收罗英雄,弃瑕取用;故遂与操同谘合谋,授以裨师,谓其鹰犬之才,爪牙可任。至乃愚佻短略,轻进易退,伤夷折衄,数丧师徒;幕府辄复分兵命锐,修完补辑,表行东郡,领兖州刺史,被以虎文,奖蹙(左右结构)威柄,冀获秦师一克之报。而操遂承资跋扈,恣行凶忒,割剥元元,残贤害善。
故九江太守边让,英才俊伟,天下知名;直言正色,论不阿谄;身首被枭悬之诛,妻孥受灰灭之咎。自是士林愤痛,民怨弥重;一夫奋臂,举州同声。故躬破于徐方,地夺于吕布;彷徨东裔,蹈据无所。幕府惟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起征,金鼓响振,布众奔沮;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则幕府无德于兖土之民,而有大造于操也。
后会銮驾返旆,群虏寇攻。时冀州方有北鄙之警,匪遑离局;故使从事中郎徐勋,就发遣操,使缮修郊庙,翊卫幼主。操便放志:专行胁迁,当御省禁;卑侮王室,败法乱纪;坐领三台,专制朝政;爵赏由心,弄戮在口;所爱光五宗,所恶灭三族;群谈者受显诛,腹议者蒙隐戮;百僚钳口,道路以目;尚书记朝会,公卿充员品而已。
故太尉杨彪,典历二司,享国极位。操因缘眦睚,被以非罪;榜楚参并,五毒备至;触情任忒,不顾宪纲。又议郎赵彦,忠谏直言,义有可纳,是以圣朝含听,改容加饰。操欲迷夺时明,杜绝言路,擅收立杀,不俟报国。又梁孝王,先帝母昆,坟陵尊显;桑梓松柏,犹宜肃恭。而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操又特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身处三公之位,而行桀虏之态,污国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细致惨苛,科防互设;罾缴充蹊,坑阱塞路;举手挂网罗,动足触机陷:是以兖、豫有无聊之民,帝都有吁嗟之怨。历观载籍,无道之臣,贪残酷烈,于操为甚!
幕府方诘外奸,未及整训;加绪含容,冀可弥缝。而操豺狼野心,潜包祸谋,乃欲摧挠栋梁,孤弱汉室,除灭忠正,专为袅雄。往者伐鼓北征公孙瓒,强寇桀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今乃屯据敷仓,阻河为固,欲以螳螂之斧,御隆车之隧。幕府奉汉威灵,折冲宇宙;长戟百万,胡骑千群;奋中黄育获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并州越太行,青州涉济漯;大军泛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叶而掎其后:雷震虎步,若举炎火以焫飞蓬,覆沧海以沃票炭,有何不灭者哉?
又操军吏士,其可战者,皆出自幽冀,或故营部曲,咸怨旷思归,流涕北顾。其余兖豫之民,及吕布张杨之余众,覆亡迫胁,权时苟从;各被创夷,人为仇敌。若回旆方徂,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
方今汉室陵迟,纲维弛绝;圣朝无一介之辅,股肱无折冲之势。方畿之内,简练之臣,皆垂头搨翼,莫所凭恃;虽有忠义之佐,胁于暴虐之臣,焉能展其节?
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围守宫阙,外托宿卫,内实拘执。惧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乃忠臣肝脑涂地之秋,烈士立功之会,可不勖哉!
操又矫命称制,遣使发兵。恐边远州郡,过听给与,违众旅叛,举以丧名,为天下笑,则明哲不取也。
即日幽并青冀四州并进。书到荆州,便勒现兵,与建忠将军协同声势。州郡各整义兵,罗落境界,举武扬威,并匡社稷:则非常之功于是乎著。
其得操首者,封五千户侯,赏钱五千万。部曲偏裨将校诸吏降者,勿有所问。广宜恩信,班扬符赏,布告天下,咸使知圣朝有拘迫之难。如律令!
——出自:《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三国演义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
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
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
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
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
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
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
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
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
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
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
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
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
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
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
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
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
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
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
衣冠出迎。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
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
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
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
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
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
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
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
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
“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
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
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
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
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
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
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
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49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