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国庆偶遇中秋节,南阳卧龙岗上,心香弥漫拜诸葛

文化影响力 2023-09-18 22:41:59

古柏森森,修竹苍翠,祠堂高古,红墙夹道……

位于南阳西郊、已有1780余年历史的南阳卧龙岗,总是那样安静和沉稳。

那怕游客盈门,也不会打乱它的神闲气定,不会减弱它的千秋魅力。

漫步于南阳卧龙岗上,思古幽情油然而生。

蔽日古柏上,斑驳砖缝中,仿佛都流溢出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风云际会。

这是一段不可复制的“立体历史”。

让三国的烽火硝烟在千百年之后,依然以另一种形式鲜活地存在;

让一代先贤的忠义和睿智穿越时代,至今依然闪耀着熠熠的光辉。

如今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魅力在于它的庙堂胜景,更在于摄人的三国文化精髓,一切喧闹和嘈杂,都隐退和消失在人们对武侯精神和龙岗胜景的感受与体味中。

诸葛亮曾在《前出师表》中自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南阳卧龙岗作为诸葛亮青年时代“躬耕于南阳”的旧址,历史上着名的“三顾茅庐”和“草庐对策”就发生在这里。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始建年代可上溯至魏晋时期。

唐代已经成为一处着名的人文景观。刘禹锡《陋室铭》曾云:“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白居易亦有“鱼到南阳方得水,龙飞天汉便为霖”的诗句。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岳飞北上抗金时,夜宿南阳武侯祠,挥泪手书诸葛亮前后《出师表》。

元延佑二年(1315年),经中书省平章政事与翰林院集体奏请,元仁宗下诏给南阳卧龙岗古建筑群命名为“武侯祠”。

明嘉靖七年(1528年),明世宗钦赐南阳武侯祠庙额和祭文,明定春秋二祭日期和祭品,诸葛亮祭祀制度随即风行全国。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年),南阳知府罗景主持大修武侯祠,并奠定了今日南阳卧龙岗武侯祠的规模,乾隆时期曾出现 “漫道锦官祠宇好,龙岗今日更馨香”的景象。

南阳卧龙岗至今保存着汉代以来历代碑刻400余通,为全国武侯祠堂碑刻数量之最。

追溯卧龙岗中碑石的前世今生,其渺远可至元朝,即便是最近者,也有百年历史,它们迎来了皎皎秋月,菲菲霜雪,送走了灼灼飞英,滚滚春雷,睹遍世事苍凉,风云变幻。

漫漶模糊的碑文之下,潜藏着文明的记忆,不仅仅是一块块幽冷的石碑,其风格或清新隽永,意味深长,大气磅礴,惊泣鬼神。

镌刻文字饱含着历代文宗儒士对武侯忠义精神的颂歌和深情,满载着历朝贤达经世济民的抱负和寄托,传达着让人汲取不尽忠贞爱国的力量和意志。

其间虽遭受战火狼烟的厄运之袭,然而不论经历多少浩劫,如今它们依旧巍然屹立于此,诉说着历史的古老和神奇,彰显着武侯的光辉和灿烂。

在中国历史上,诸葛亮作为中国为官者的旷世楷模、儒家思想的杰出典范、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文人的最高境界。

诸葛亮并且是中国屈指可数的集“圣”与“神”为一体的伟人之一,被后世尊称为“智圣”,赞曰为“千古人龙”。

如今,人们对诸葛亮的敬仰和膜拜,早已超出普通民众对一位历史人物的定位和认知,已经上升为神的概念。

苏轼也在《武侯庙记》中感慨:“密如鬼神,疾如风雷。进不可挡,退不可追。昼不可攻,夜不可袭。多不可敌,少不可欺。前后应会,左右指挥。移五行之性,变四时之令。人也?神也?仙也?吾不知之,真卧龙也!”

处江湖之远则隐士风流,居庙堂之上则鞠躬尽瘁;

权倾一国,声震八荒,上下无异词,始终无愧色;

明主得之曰如鱼得水,奸雄敌之曰天下奇才;

战可以弱凌强、进退自如,治可道不拾遗、风化肃然……

诸葛武侯一生多付辛劳,他满腔的智慧与忠心,造就了万古流芳的贤相之名,成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人生价值的最高境界。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的《蜀相》,曾让多少人感慨万千!它写出了诸葛武侯辉煌而悲壮的一生,也让诸葛亮成为一个文化符号,长驻人心。

万世孔明,千秋胜地。

南阳卧龙岗之旅,将会在历史的廊道里追忆,聆听圣贤的心声,得到心智的启迪。游客通过对三国文化的沉浸与感悟,去感受到通天入地的智慧盛宴。

这对生活忙碌、疏于思考的现代人而言,既是古迹游览,更是一次文化对话和精神洗礼。

随着诸葛亮在历史岁月的沉淀,并成为智慧的化身。南阳卧龙岗对游客也就具有不同于其他祠堂的意义,发展至今,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南阳人民的心灵家园和精神高地,以及后世拜谒诸葛先师,感受圣贤精神的重要祠堂。

诸葛亮来自思想精髓和灵魂深处,侵润历史和滋养民族的缕缕心香。从汉末一路走来,经过岁月的洗礼,时光的沉淀。

飘散世界千万里,弥漫龙岗两千年。余香袅袅,格外芬芳。

本文选自李远文化散文集《访古寻踪卧龙岗》,原题目为《心香弥漫卧龙岗》。购书方式:请与微信(nywlgly)联系,定价35元,全国包邮。

【 作者简介】李远,南阳市卧龙区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南阳诸葛亮研究会副秘书长,已发表文学作品千余篇,出版有文化散文集《访古寻踪卧龙岗》,散文随笔集《像格桑花那样活着》,曾参编外宣书籍《魅力南阳》。

歌颂诸葛亮的对联有?

南阳武侯祠对联: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成都武侯祠对联: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五丈原武侯祠对联:
义胆忠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后一人

三顾许驰驱,三分天下隆中对
六军彰讨伐,六出歧山纲目书

吕蟠溪伊莘野王佐其才乎继以宛琅琊得主有常经论不焕,
齐鲍叔郑子皮圣门所许也合之徐元直见贤能举豪杰奋兴。

1、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功盖三分延汉祚,名垂千古仰威仪

3、死而后已酬三顾,道自长存贯两间

4、长遗恨终前未能上慰先主,下济苍生;

最可敬身后不使内藏余帛,外有嬴财。

5、

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了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百里难有一个妞。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

6、遗世仰高风,抱膝长吟,出处各存千载志;

偏安恢汉祚,鞠躬尽瘁,日月同悬二表文。

7、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溯尼山邹峄而还,五百年必生名士

为一不义,杀一无辜,虽千驷万种弗受,三代不犹见斯人

8、

孙曹固一世雄也,何以吴宫魏殿转眼邱墟?怎若此茅屋办键,遥与磻溪而千古;

将相岂先生志乎?讵知羽扇纶巾终身军旅,剩这些松涛满径,如闻梁父之长吟。

9、 此地藉卧龙以传,看丹水西抱,白水东环,祗余长留名士隐;

斯人超雏凤而上,即莘野币交,渭滨车载,何如亲见使君来。

10、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11、负天下奇才,若定指挥,独惜赍志偏安,鼎足三分屈王佐;

叹风尘末吏,未遑窃比,追朔鞠躬尽瘁,心香一瓣学乡贤。

12、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隐;

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归耕未慰老臣心。

13、器学潜藏,抱膝长吟,田父乐;

经纶跃展,鞠躬尽瘁,老臣心。

14、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

结庐在紫峰白水以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

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
结庐在紫峰白水以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

15、将相本全才,陈寿何人,也评论先生长短;

帝王谁正统?文公特笔,为表明当日托孤。

16、自来宇宙垂名,布衣有几;

能使山川生色,陋室何妨。

17、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

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18、赤胆忠心,使天下名臣千秋魄动;

青山白水,招人间雅士万古神驰。

19、佐玄德,破孟德,而后南北三国分鼎
生阳都,仕成都,从此东西两地生辉
——题山东临沂五贤祠

20、曰宫、曰殿、曰幸且曰奔,诗史留题,千古犹存正统
书吴、书魏、书汉不书蜀,儒臣特笔,三分岂是偏安
——题四川成都武侯祠

21、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题四川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

22、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23、荐公一掬建业水;
听我三终梁父吟。
——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24、风景依然,名士曾杭衣带水;
云霄如在,寓公为集草堂资。
——南京清凉山驻马坡武侯祠

25、云归大漠随舒卷;
门对寒流自古今。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26、自古宇宙垂名,布衣有几?
能使山川增色,陋世何妨。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27、器学潜藏,抱膝长吟田父乐;
经纶跃展,鞠躬尽瘁老臣心。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28、庵垂两千年,问吴宫魏阙安在;
人居三代下,比商伊周吕何如。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29、先生本天下才,世人莫之许也;
数语备当时事,将军岂有意乎。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30、德深于众,名垂青史,江河行地;
功高于世,声震寰宇,日月经天。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31、地无论宛襄,有诸葛庐自堪千古;
统并存吴魏,读隆中对早定三分。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32、纵论三分天下,审势通策佐先主;
长怀一统江山,辅国连治启后人。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33、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
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34、烧博望、平南蛮、出祁山,功垂宇宙;
拼司马、骂王朗、气周瑜,名振古今。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35、将相本全才,陈寿何人,也评论先生长短;
帝王谁正统,文公特笔,为表明当日怀忠。
——清·顾嘉蘅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36、抱膝此安居,觉异日桑种成都,殊非本念;
长吟谁与和,问当年曲赓梁父,可有遗音。
——清·顾嘉蘅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37、巾扇任逍遥,试看抱膝长吟,高卧尚留名士隐;
井庐空眷念,可惜鞠躬尽瘁,归耕未慰老臣心。
——金国钧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38、心县八阵图,初对策、再出师,共仰神明传将略;
目击三分鼎,东联吴、北拒魏,常怀谨慎励臣耕。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39、立品于莘野渭滨之间,表读出师,两朝勋业惊司马;
结庐在紫峰白水一侧,曲吟梁父,千载风云起卧龙。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40、可托六尺之孤,可寄百里之命,君子人欤?君子人也;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吾见其人。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41、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溯尼山邹峄而还,五百年必生名世;
为一不义、杀一不辜,虽千驷万锺弗受,三代下犹见斯人。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42、负天下奇才,若定指挥,独惜赍志偏安,鼎足三分屈王佐;
叹风尘末吏,未遑窃比,追溯鞠躬尽瘁,心香一瓣学乡贤。
——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43、此地藉卧龙以传,看丹江西抱、白水东环,只许长留名士隐;
斯人超雏凤而上,即莘野币交、渭滨车载,何如亲见使君来。
——清·顾嘉蘅再题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武侯祠

44、琅琊有幸承宗祧,睿智无尘毓后人;

英灵常照天地永,妙韬时昭日月明。

诸葛先祖名垂宇宙,

阳都后裔声蜚中华。

45、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格亮,

雪飘梅岭处处香山白乐天。
——诸格亮为诸葛亮之谐音,白居易,字乐天。
46、罩子笼灯诸角亮,长棚隔烛无大光
——谐音:赵子龙蹬诸葛亮;张鹏翮触吴大光。

47、

南华经相如赋班固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少陵诗摩诘画屈子离骚古今绝艺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雾巫山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广陵涛庐山瀑布宇宙奇观
—— 襄阳隆中诸葛亮故居。

48、

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弛,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计,先生以往,缅怀风义拂残碑。

49、草庐三顾,鼎足三分,不朽当年三义

君臣一德,兄弟一心,无双后汉一人

——题湖北襄樊古隆中

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
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古今流传。

收两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恩三顾;
取西蜀,征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封,水面偏能用火攻。

刘备少时文言文

1. 刘备少时 翻译 【原文】 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

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有大志、少语言,喜怒不形于色。尝与公孙瓒同师事卢植,由是往依瓒。

瓒使备与田楷徇青州有功,因以为平原相。备少与河东关羽、涿郡张飞相友善,备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备周旋,不避艰险。

常山赵云为本郡将吏兵诣公孙瓒,刘备见而奇之,深加接纳,云遂从备至平原,为备主骑兵。 (选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参考译文】 当初,涿郡人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判断句)。

幼年丧父十分的贫穷,与母亲一起以靠贩卖草鞋作为职业,刘备身高七尺五寸,垂下手时超过了膝盖,回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他胸怀大志,很少说话(倒装句),喜悦愤怒不轻易在脸上表现出来(倒装句)。他因曾经与公孙瓒一起在卢植门下拜师学习,因此前往投靠公孙瓒。

公孙瓒派刘备和田楷夺取青州,他们立下了战功,于是把他们立为平原县相。刘备年轻时与河东人关羽、涿郡人张飞交情深厚,他与这两人睡在同一张床上,像亲兄弟一样友爱,但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关羽和张飞整日站在刘备身边侍卫。

他们跟随刘备一起与敌人周旋,不逃避艰难险阻。常山人赵云率领本郡的队伍前去拜访公孙瓒,刘备见到赵云后,以赵云的胆识为奇,十分用心去交结。

赵云于是就随刘备到平原,为他统领骑兵。

2. 少年刘备文言文翻译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 刘备少年时,与同族人中的小孩子在树下嬉戏,说:“我一定要乘坐这羽葆盖车.”他的叔父子敬说:“你不要说这狂妄的话,会灭我满门的!”刘备十五岁时,他的母亲让他去学习,跟同族的刘德然、辽西族的公孙瓒一起在九江太守同郡卢植门下共事.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给予刘备物资,并且同给予刘德然的一样多.刘元起的妻子说:“我们各自都有一家人,你怎么能常常这样资助刘备呢!”刘元起说:“我家族中能有这样的孩儿,他是不同寻常的人.'”而且公孙瓒跟刘备友情深厚.公孙瓒年龄大些,刘备把他当兄长对待.刘备不很喜爱读书,却喜爱狗马、音乐、漂亮的衣服.身高七尺五寸,手臂垂下来可盖过膝盖,回过头可以看到自己的耳朵.言语很少,对下人很友善,喜怒的情绪不在脸上表现出来.刘备喜欢结交性情爽快的侠士,少年都争相依附他.中山地区的大商人张世平、苏双等人家财万贯,在涿郡贩卖马匹,见到刘备觉得他与常人不同,于是多次给刘备钱财.刘备因此能够用以集结百姓.。

3. 刘备儿时要古文描写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汉晋春秋曰:涿人李定云:“此家必出贵人。”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4. 少年刘备文言文翻译 先主姓刘,讳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汉景帝子中山靖王胜之后也。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余,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于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遥!”元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先主姓刘名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人,是汉景帝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先主幼年时死了父亲,和母亲以织卖草鞋为职业。(他们的)房子东南角篱笆旁有五丈高的桑树,远远望见光秃的样子像小车盖,来来往往的人都对这树的不寻常感到奇怪,有人说(这预示)将出现贵人。先主年少时,和同宗众小孩在树下嬉戏,说:“喔我将承这(用榆树做的)华盖车。"叔父刘子敬对他说:‘你别胡乱说话,(这是)要灭族的。”(他)十五岁时和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都侍奉从前的九江太守同郡的卢植(将军)。德然的父亲刘元起常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相等,元起的妻子说:“大家各自是一家,怎么能经常这样呢!”刘元起说:“我宗中有这小孩,不是普通人。”

而公孙瓒和先主交友很深,公孙瓒年长,先主以兄长(礼节)侍奉他。先主不是很乐于读书,喜欢狗马、(听)音乐、(穿)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过下膝,回头看自己见自己的耳朵。少言语,善于降低身份待人,喜怒不形于色。喜好交结豪侠,年少的人争着依附他。中山的大商张世平、苏双等人买卖赀物积累千金,(因为)贩马在涿郡周旋,见了(先主)而觉得他不寻常,就多给他金财。先主因此能用于聚合众人。

5. 刘备儿时要古文描写 先主少孤,与母贩履织席为业。

舍东南角篱上有桑树生高五丈馀,遥望见童童如小车盖,往来者皆怪此树非凡,或谓当出贵人。汉晋春秋曰:涿人李定云:“此家必出贵人。”

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叔父子敬谓曰:“汝勿妄语,灭吾门也!”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

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而瓒深与先主相友。瓒年长,先主以兄事之。

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身长七尺五寸,垂手下膝,顾自见其耳。

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於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6.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他年少时老实憨钝,没有人了解他。颍川人司马徽高雅,有能鉴定人才的名声,庞统成年的时候前去拜见司马徽,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让庞统坐在树下,两人一起谈论从白天到夜里。司马徽非常奇怪,说庞统应该是南州读书人之首,于是渐渐出名。

后来南州郡任命他为功曹。庞统生性注重伦理关系,勤奋奉养父母。他说称赞的人,其实才能都没有那么好,当时的人感到奇怪并问他,庞统回答说:“当今天下大乱,正统的大道没有实行,好人少而坏人多。正改整顿风俗,宣扬大道,如果不说他们好就不能让他们被人尊重,不被尊重那么做好事的人就少了。如今我提拔十个人,有五个不称职的,还有一半称职的,也能冲上教化,使有志者勉励自己,不也能行吗?”

吴国大将周瑜帮助刘备取得荆州,庞统因此担任南郡太守。周瑜死后,庞统护送丧事到吴国,吴国人大多都听说过他的名声。等到他要回到任上时,在昌门集会,陆绩、顾劭、全琮都在。庞统说:“陆绩可以算得上一匹笨马但能不停的跑动,顾邵可以算得上一头笨牛但能够驮着重物走远路。”他对全琮说:“你喜欢施舍,还好名声,就像汝南的樊子昭。虽然智力不多,也是一时的俊杰。”陆绩、顾劭对庞统说:“如果天下太平了,一定和你一起来评价天下的读书人。”和庞统结下深厚的友谊回去了。

刘备担任荆州牧,庞统以从事的身份担任耒阳县令,他的县因为政治不好,被免除了官职。吴国大将鲁肃写信给刘备说:“庞士元不是一般的人才,如果让他担任治中、别驾等职务,才能让他发挥出才能。”诸葛亮也告诉了刘备,刘备会见了他并和他长谈,非常器重他,任命他为治中从事。对他的待遇仅次于诸葛亮,最后他和诸葛亮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诸葛亮留守荆州。庞统随刘备进入蜀地。

益州牧刘璋和刘备在涪陵会面,庞统献策说:“现在趁会面的机会,就把刘璋擒住,那么您不用打仗就能得到益州。”刘备说:“刚来到别人境内,还没有恩信,不能这样做。”刘璋回到成都后,刘备要替刘璋北征汉中,庞统又劝他说:“暗地选拔精兵,日夜兼程,直接偷袭成都;刘璋不会打仗,平时又没有防备,我们的大军突然来到,一举就能拿下益州,这是上计。杨怀、高沛,是刘璋的名将,各自凭借精兵,镇守关头,听说多次写信劝刘璋,让刘璋打发您回荆州。您还没到成都的时候,派人告诉他,就说荆州有紧急情况,打算回兵救援,并假扮打点行装,表面上做出要回去的意向;杨怀、高沛二人既佩服您的英名,又因为您的回去而高兴,估计必定会带少量骑兵来见您,您因此把他们拿住,进而收降他们的军队,进军成都,这是中计。撤退到白帝城,和荆州连成一线,慢慢的谋划攻打他,这是下计。如果犹豫不决,就会带来大祸,不能长期这样。”刘备觉得他的中计不错,就杀了杨怀、高沛,进军成都,经过的地方都攻打了下来。在涪陵集会,置酒作乐,对庞统说:“今天的集会,真是高兴啊。”庞统说:“征伐别人的国家却很高兴,这不是仁义之人的军队。”刘备喝醉了,大怒说:“武王伐纣,有歌有舞,他不是仁者吗?你的话不对,赶紧出去!”于是庞统起身告退。刘备不久就后悔了,请他回来。庞统回到他的酒席,一点也不谢罪,喝酒吃饭依然如故。刘备问庞统:“刚才的话,是谁不对?”庞统回答说:“我们君臣两个都有不对。”刘备大笑,酒宴又回到原来的欢乐气氛。

刘备进军围攻雒县,庞统率部队攻城,被飞箭射中,死了,享年三十六岁。刘备非常悲痛惋惜,一说起来就流泪。封庞的父亲为议郎,又升任谏议大夫,诸葛亮亲自受命。追赐庞统为关内侯,谥号叫做靖侯。

7. 文言文,隆中对,刘备诸葛亮 亮躬耕陇亩,好(hào)为《梁父(fǔ)吟》。①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yuè)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duó)德量力,欲信(shen)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chāng jué),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miǎn),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xù),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zhòu],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3译文

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yuè)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隆中对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南阳卧龙岗(在今湖北襄阳境内)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

诸葛亮回答道:“自董卓独掌大权以来,各地豪杰同时起兵,占据州、郡的人数不胜数。曹操与袁绍相比,声望小人又少,然而曹操最终之所以能打败袁绍,从弱者成为强者,不仅依靠的是天时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现在曹操已拥有百万大军,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这确实不能与他争强。孙权占据江东,已经历三世了,地势险要,民众归附,又任用了有才能的人,孙权这方面只可以把他作为外援,但是不可谋取他。荆州北靠汉水、沔水,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东面和吴郡、会稽郡相连,西边和巴郡、蜀郡相通,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但是它的主人却没有能力守住它,这大概是天拿它用来资助将军的,将军你可有占领它的意思呢?益州地势险要,有广阔肥沃的土地,自然条件优越,高祖凭借它建立了帝业。刘璋昏庸懦弱,张鲁在北面占据汉中,那里人民殷实富裕,物产丰富,刘璋却不知道爱惜,有才能的人都渴望得到贤明的君主。将军既是皇室的后代,而且声望很高,闻名天下,广泛地罗致英雄,思慕贤才,如饥似渴,如果能占据荆、益两州,守住险要的地方,和西边的各个民族和好,又安抚南边的少数民族,对外联合孙权,对内革新政治;一旦天下形势发生了变化,就派一员上将率领荆州的军队直指中原一带,将军您亲自率领益州的军队向秦川出击,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篮盛着饭食,用壶装着酒来欢迎将军您呢?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室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刘备说:“好!”从此与诸葛亮的关系一天天亲密起来。

关羽、张飞等人不高兴了,刘备劝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得到水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于是不再说什么了。

8. 吾不如什么什么 关于刘备的文言文 出自《三国志·刘巴传》

原句是:备又曰:“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亮亦曰:“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若提枹鼓,会军门,使百姓喜勇,当与人议之耳。”

原文:

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也。少知名,零陵先贤传曰:巴祖父曜,苍梧太守。父祥,江夏太守、荡寇将军。时孙坚举兵讨董卓,以南阳太守张咨不给军粮,杀之。祥与同心,南阳士民由此怨祥,举兵攻之,与战,败亡。刘表亦素不善祥,拘巴,欲杀之,数遣祥故所亲信人密诈谓巴曰:“刘牧欲相危害,可相随逃之。”如此再三,巴辄不应。具以报表,表乃不杀巴。年十八,郡署户曹史主记主簿。刘先主欲遣周不疑就巴学,巴答曰:“昔游荆北,时涉师门,记问之学,不足纪名,内无杨朱守静之术,外无墨翟务时之风,犹天之南箕,虚而不用。赐书乃欲令贤甥摧鸾凤之艳,游燕雀之宇,将何以启明之哉?愧於‘有若无,实若虚’,何以堪之!”荆州牧刘表连辟,及举茂才,皆不就。表卒,曹公征荆州。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而巴北诣曹公。曹公辟为掾,使招纳长沙、零陵、桂阳。零陵先贤传曰:曹公败於乌林,还北时,欲遣桓阶,阶辞不如巴。巴谓曹公曰:“刘备据荆州,不可也。”公曰:“备如相图,孤以六军继之也。”会先主略有三郡,巴不得反使,遂远适交址,零陵先贤传云:巴往零陵,事不成,欲游交州,道还京师。时诸葛亮在临烝,巴与亮书曰:“乘危历险,到值思义之民,自与之众,承天之心,顺物之性,非余身谋所能劝动。若道穷数尽,将讬命於沧海,不复顾荆州矣。”亮追谓曰:“刘公雄才盖世,据有荆土,莫不归德,天人去就,已可知矣。足下欲何之?”巴曰:“受命而来,不成当还,此其宜也。足下何言邪!”先主深以为恨。 与交巴复从交址至蜀。零陵先贤传曰:巴入交址,更姓为张。与交址太守士溪计议不合,乃由牂牁道去。为益州郡所拘留,太守欲杀之。主簿曰:“此非常人,不可杀也。”主簿请自送至州,见益州牧刘璋,璋父焉昔为巴父祥所举孝廉,见巴惊喜,每大事辄以咨访。臣松之案:刘焉在汉灵帝时已经宗正太常,出为益州牧,祥始以孙坚作长沙时为江夏太守,不得举焉为孝廉,明也。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辞谢罪负,先主不责。零陵先贤传曰:璋遣法正迎刘备,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既入,巴复谏曰:“若使备讨张鲁,是放虎於山林也。”璋不听。巴闭门称疾。备攻成都,令军中曰:“其有害巴者,诛及三族。”及得巴,甚喜。而诸葛孔明数称荐之,先主辟为左将军西曹掾。零陵先贤传曰:张飞尝就巴宿,巴不与语,飞遂忿恚。诸葛亮谓巴曰:“张飞虽实武人,敬慕足下。主公今方收合文武,以定大事;足下虽天素高亮,宜少降意也。”巴曰:“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备闻之,怒曰:“孤欲定天下,而子初专乱之。其欲还北,假道於此,岂欲成孤事邪?”备又曰:“子初才智绝人,如孤,可任用之,非孤者难独任也。”亮亦曰:“运筹策於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若提枹鼓,会军门,使百姓喜勇,当与人议之耳。”初攻刘璋,备与士众约:“若事定,府库百物,孤无预焉。”及拔成都,士众皆舍干戈,赴诸藏竞取宝物。军用不足,备甚忧之。巴曰:“易耳,但当铸直百钱,平诸物贾,令吏为官巿。”备从之,数月之间,府库充实。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巴为尚书,后代法正为尚书令。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零陵先贤传曰:是时中夏人情未一,闻备在蜀,四方延颈。而备锐意欲即真,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先主称尊号,昭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祇,凡诸文诰策命,皆巴所作也。章武二年卒。卒后,魏尚书仆射陈群与丞相诸葛亮书,问巴消息,称曰刘君子初,甚敬重焉。零陵先贤传曰:辅吴将军张昭尝对孙权论巴褊厄,不当拒张飞太甚。权曰:“若令子初随世沈浮,容悦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称为高士乎?”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476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