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与楚威王作战,失败被杀,越被楚所灭。越王族于是从海路进入福建建立了闽越王国,后来成为中国东南一带势力最强的王国之一。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与楚威王作战,失败被杀,越被楚所灭。越王族于是从海路进入福建建立了闽越王国,后来成为中国东南一带势力最强的王国之一。许慎着作《说文解字》时解释说:“闽”字为“东南越蛇种”。越人的到来,福建遂有“闽”这个简称。公元前110年,闽越国欲脱离汉王朝版图,汉武帝派军消灭之。
失落的古越文明:闽越王国的由来
闽越王城又名古汉城,位于武夷山南麓。始建于公元前202年,是西汉初年,闽越王无诸受封于汉高祖刘邦时营建的一座王城。总面积48万平方米,是中国南方保存完整的重要考古遗址之一。
寻觅失落的古越文明
司马迁在《史记·东越列传》中记载:“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寥寥数字,记载了福建上古秦汉时期一个辉煌的闽越王城。然而在闽越国立国92年后,汉武帝为集权统治,一把大火将庞大的闽越王城付之一炬。
就像西方人从厚厚的火山灰下发现了公元前6世纪的古罗马庞贝古城,并折服在它的魅力之下一样,闽越王城则有着“中国的庞贝古城”之称。1958年,考古发现使沉睡于荒山野岭的闽越王城地下宫殿再现人间,它从两千多年的沉睡中醒来,并被世界正式认识。之后在考古人员的努力下,挖掘出大量的历史文物,如铁铤、铜镞、弩箭、万岁瓦当等实物,这座王城穿过悠悠的岁月而来,为我们讲述了关于一个古老王国的辉煌往事和厚重文化。
我们在饱览了武夷山秀美的风光之后,一路前往武夷山脚下的古粤城村,寻觅这座神秘古国。如今的闽越王城遗址,就在古粤城村境内。 进入闽越王城景区,一座古朴恢弘仿秦汉式建筑的闽越王城博物馆巍然屹立。博物馆依宫殿基址而建,这座博物馆是中国目前惟一一座仿汉博物馆,步入其中恍若进入一个规制森严的闽越王宫。厅前大院里,闽越王无诸塑像伟岸粗犷,雄才大略。展厅里每一幅画,每一件器物,都再现了西汉时期闽越王国的生活风貌。
在一个用沙盘复原的城址模型上,我们看到了当时这座王城的规模、形状和建筑分布。由于南方多山多水,不适合像中原一样建造连片的建筑,城市因地形限制,大多很不规则,好比这座闽越王城的布局,它是不规则的长方形。整座王城以河为壕堑,以山为墙屏,易守难攻的地势,使其固若金汤。
仔细观摩,王城中许多大型的宫殿建筑,其外观、建筑设计和布局等,都与秦时的咸阳、汉时的长安宫殿建筑非常类似,不过独具匠心的闽越人并没有全部照搬中原建筑,他们在这座王城融入了当地的特色,如正殿的南方“干栏式”建筑风格。这种建筑下部采用木柱支撑,其上架梁,整体建筑呈现“半悬空”的状态,既起到防潮作用还能并避免蛇虫侵扰。
博物馆内还集中展示了西汉闽越王城出土的历史文物。橱窗内陈列着王城遗址中及闽北地区出土的建筑材料、日用陶器、各种铜铁制品以及兵器等珍贵文物数百件,其中有不少堪称当时全国之最。如2.02米长的空心砖、15公斤重的铁犁、81.5厘米长的铁矛头,还有全国最早的五齿耙等。
这些文物是福建上古文化的遗泽,它们默默地诉说着一个王国在其发展巅峰时期的无限辉煌,展现了一个王城在城址建设、农耕商贸、制陶、冶炼、武备、衣食住行、宗教祭祀、捕猎狩猎、墓葬文化等各个领域文化的繁荣。最能触发我们怀古忧思的是离博物馆不远处荒草凄凄的王城遗址。当年,汉武帝的一把大火让这里曾经精美的殿宇楼阁早已化为灰烬,只留下残垣断壁,一片废墟。遗址由夯土城墙、烽火台、四大城门、卵石古道、城内河道、宫殿遗迹、宫中浴池、王宫古井等组成。
我们从一座古朴恢弘的深红色城墙进入,满是汉风韵味的门楼上书“古粤城”三个大字,斜阳照壁,显得厚实而又凝重。走在幽静的卵石古道上,清风吹来,残破的城垣边上野花野草迎风摇曳。谁曾想就是在这显得些许苍凉的古道上曾经是闽越国浩浩荡荡的兵将和车马所必经之处,那整齐的马蹄声仿佛随着这清风远远地飘来又随风远去。古道两边的荒草中散落着各种图腾雕刻的石像,有的刻着像鱼,有的刻着如象,极富文明意蕴的它们也许曾经是哪一座宫殿的装饰,几经风雨,如今静静地躺卧在荒草丛中。
从一处布满风干青苔的石阶拾级而上,我们来到了沙盘所指的中心位置——闽越王城正殿基址。一层绿油油的荒草覆盖着回字形基址,将宫殿曾经历经的伤痕轻轻掩盖。宫殿中有一座宫内浴池,至今其供、排水轮廓和石铺带孔地砖还清晰可见。放眼望去,满眼尽是荒草、灌木,残垣断璧,再也没有宫殿,没有花园,没有屋宇,它留下的惟一有实用功能的是一口王宫古井。那一泓清泉,自两千多年前的闽越王宫流淌至今,舀一瓢尝饮,甘冽清甜。
站在遗址上眺望,四周视野开阔,后有武夷山俊美的山峰,前有崇阳溪缓缓流淌,可以想像,两千多年前,威武的闽越王就是在这里登上宫殿,以“山河拱戴,形式天下”的君王姿态,俯瞰着他的王国和百姓。王城早已是昔日黄花,不复存在,只有王城边上那傍着王城而生的古粤城村历经时间长河的洗礼依然炊烟袅袅。
闽越王无诸
据民国王宝仁撰《建阳县志》记载:“城村,名古粤城”,古时“粤”通“越”,从村口门楼上镶嵌的“古粤”砖雕村名可知,城村之名来源于历史上的“古粤”城。它傍着闽越王城而建,在千余年漫长岁月中,历代城村村民和能工巧匠,共同创造出城村充满建筑艺术魅力的聚落环境。漫步城村,“井”字形街巷纵横交织,门楼砖雕,鹅卵石道,透着古朴与静谧的气氛。
村子里,儿童嬉闹,老叟纳鞋,老牛牧归,古民居里的天井里一盆盆清新的兰花,是古闽越人沿袭至今的雅趣,时光在这里仿佛没有改变任何的事。据当地的村民介绍,明清时期,这里还曾经是建阳、崇安木材和茶叶出口的集散地,南来北往的商人在建阳、崇安采购好各种商品都从村北的渡头码头装船运往南平、福州等地经销。村子里商铺林立,码头上熙熙攘攘。青山依旧在 古风尚犹存,历史留给古城村“闽越都城地,王室贵胄村。”的美誉,历经岁月的沧桑,它为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讲述着一个王国曾经的无限风光。
闽越王国考古现场
无诸,姓驺氏,为越王勾践后裔。公元前334年,越国解体后,无诸移居闽地,占有福建及周边地区,自称闽越王。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建置郡县,无诸被削去王号,降为君长。 秦末,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各地响应,无诸率闽中士卒举师北上。 秦亡,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天下。因楚越已往有仇隙,故不封越族后裔为王,所以无诸也不附楚。公元前2O6年,楚汉战争爆发,无诸出兵辅佐汉王刘邦打败项羽,为中国的再度统一和汉王朝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闽越王国的消失:公元前334年,越王勾践七世孙无疆与楚威王作战,失败被杀,越被楚所灭。越王族于是从海路进入福建建立了闽越王国,后来成为中国东南一带势力最强的王国之一。 闽越,或称闽越国,位于今中国福建省,是中国历史上战国时期被楚国所灭的越人、在逃到该地时与当地的百越族原住民所共同建立的一个国家,存活的时间大致上在西元前334年至西元前110年之间。尤其是西元前202年之后的六、七十年之间,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中国东南一带势力最强的国家,闽越王无诸在城村(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南边的兴田镇)所建的王城,也是当时东南一带规模最大的城市。
武夷山闽越王国图标石碑
闽越族的风俗习惯和汉族有很多不同之处。其一,聚居在沿海、沿江地方,习惯于水上生活,善于驾舟在江河、海水中捕捞水产。喜欢居住干栏式房屋,人们称之为“巢居”。其二,“断发文身”,在身上刺上龙、蛇一类图案花纹,这是远古人类“图腾崇拜”的反映。其三,实行悬棺葬,将棺柩安置在悬崖绝壁的洞中。其四,凿齿,即拔掉左右门牙或者侧齿,以为成年或婚姻标志。其五,胶着语,即一字多音,与汉语一字一音的孤立语有显着区别。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将全国划分为36郡,随后派兵南下平百越。大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南越后,秦兵打到福建,削去无诸等王号,置闽中郡,从此福建正式纳入大秦版图。秦二世时期爆发农民起义,无诸和摇率领闽越军参加反秦队伍,接受鄱阳令吴芮的领导。后又佐刘邦攻楚,表现得非常勇敢。刘邦登帝位后,先后封无诸、摇、织为王,有13人封侯。闽越人民参加反秦斗争,加速了闽越社会的汉化和封建化进程。汉廷对闽越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从汉高祖五年(前202年)起,先后把闽中地分封给闽越王无诸、东瓯王摇、南海王织。
无诸复国后,加快汉化进程。分别在福州和武夷山建起完全表现汉代风格的宫殿官署。铁器使用已很普遍,器形和中原汉代铁器遗物相似。农业和手工业得到发展。特别是手工业生产,产品种类增多,制造十分精美,如荃葛等,成为驰名且专供诸王侯享用的精品。已有一定规模的商业活动,货币普遍使用。清代,在建瓯、崇安开山时,掘到23窖汉代铜钱;后在邵武、福州及闽北各地也发现汉钱。可见汉代闽越社会经济已初步繁荣。闽越国社会以宗族为纽带,族权是王权的支柱。王位是继承的,并获得汉王朝的认可。王以下有将军、侯、户将和队将等封建职官。
在无诸时代,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于是国势日渐强盛,成为东南地区最强的一支。到郢和余善时代,则经常“举兵侵陵百越,并兼邻国”,在今福州、邵武、建阳、武夷山、浦城建筑城邑,与汉廷相抗衡。汉文帝初年,属于闽越族一支的南海王反汉,汉淮南王刘长派楼船将军讨伐,南海“以其军降”,举国被迁于江西上淦(《汉书•严助传》)。南海之地遂归闽越王所有。汉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年),以吴王濞为首的七王国叛乱,不久失败。吴王逃到东瓯,汉廷收买东瓯王将其诱杀。吴太子驹逃入闽越,“怨东瓯杀其父,常劝闽越击东瓯”(《史记•东越列传》)。闽越王郢和余善自恃强盛,终于公开叛汉。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闽越举兵围东瓯,东瓯向汉廷告急。武帝派中大夫严助征调会稽郡(治在苏州)的水师救东瓯。汉兵未至,闽越王郢即自动撤兵。东瓯王因怕闽越军再次骚扰,便主动向汉廷请求,举国4万多人迁移于庐江郡,东瓯地盘也为闽越占有。建元六年(前135年)八月,闽越王郢举兵于冶南(今漳州地区),进犯南越边邑。南越王上书汉廷告急。汉武帝即命大行王恢出豫章(今南昌)、大农韩安国出会稽(今苏州)征讨闽越。闽越王即派兵扼险抗汉。郢弟余善遂与宗族合谋杀郢,请求免战。武帝即命王恢、韩安国退兵,封未参与谋乱的无诸孙繇君丑为越繇王。后因余善在王国内威望高,“国民多属”,繇王无法节制。
武帝不愿再次兴兵,就封余善为东越王,“与越繇王并处”(《史记•东越列传》)。 汉武帝元鼎五年(前112年),南越相吕嘉反汉,武帝兴兵灭南越。不久,余善于元鼎六年(前111年)秋起兵反汉,自立为武帝。汉武帝发四路大军入闽。到元封元年(前110年)冬,横海将军韩说的水军首先进占东冶,被余善“劫守”到闽北前线的繇王居股和建成侯敖,合谋杀死余善,降于汉军。汉武帝以“东越狭多阻,闽越悍,数反复”,“终为后世患”为由,下令将闽越民众全部迁往江淮间安置,从此正式在历史舞台上划掉了闽越王国的名字。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470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