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厦门大学校门上的错别字,门字少了一点,学字没有宝盖头

西府赵王爷 2023-09-18 19:38:30

厦门大学是个好地方,作为一所名校,不仅学术出众,校园风景也是美不胜收,乃是游厦门的必去景点。而来到厦门大学的校门口,会发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在厦门大学校门的门头上,写着的“厦门大学”四个大字,然而这四个字却有些怪异。

首先这个“厦”这个字里面,似乎少了一横。“门”字则少了一点,至于“学”字,更是没有了宝盖头。似乎这三个字都是错别字。值得一提的是,首先厦门大学门匾上的字,乃是是出自鲁迅先生之手。因为鲁迅曾经在厦大任教,于1926年到1927年间,担任厦门大学国文系的教授。所以为了纪念鲁迅先生,就选用鲁迅先生写的字,来为学校题名。

而所谓的错别字,有人说是故意为之,其中另有深意。比如“学”字之所以字没有宝盖头,是为了告诉我们学不封顶、学无止境的意思。而“门”字少一点儿,意思则是做人做事要包容一点,谦虚一点。

咋一看,这样解释颇有道理。但事实上,这属于过分解读,这几个字根本就不是什么错别字,而是用草书写出来的书法字而已。咱们所看到的“厦门大学”字样,属于行草,介于大草与行书之间,简笔较多,因此,以规范汉字来看,似乎汉字笔画被省略了。但是只要草书书写规范,字形有根有据,便不为错字。

就以“学”字为例,如果对比常规写法,很明显是少了一个宝盖头。但是,如果把这个字放在草书里面,那他差不多就是这样写的。因为草书的一大特点,那就是把字形简化,留其意而不拘于形。当然草书笔画省简要有根有据,是说即便大草也要遵循简化规律,不可生造,更不可凭自己的所好任意减省,这需要接触书法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说文解字》

再比如“门”字,以常规写法而言,既没有那一点,也没有那一个钩子,绝对的错别字。但是如果放在草书里面,那简直就是规矩得不能再规矩了。在许多的草书作品里面,门这个字,那也就是一笔的事儿,一个横折就能搞定。

很明显,厦门大学的这几个字,就是鲁迅先生的书法作品。因为鲁迅先生的那个时代,汉字还没有开始简化。如果不是简化用笔的草书,那应该是写繁体字才对,然而我们看到的却是类似于简体字的写法。

其实鲁迅先生这个人很有才,弃医从文之后,不仅文章写得好,书法也是一绝。绝对是是专业级别的,他的书法学习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同时还参考清代书法家何绍基用笔。鲁迅的字笔力沉稳,自然古雅,结体内敛而不张扬,线条含蓄而有风致,即便是略长篇的书稿尺牍,也照样是首尾一致,形神不散。

郭沫若曾评价鲁迅的书法说:

融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质朴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远遂宋唐。直攀魏晋。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事实上,这并不是鲁迅先生专门为厦门大学题的字。

历史上厦门大学的校名字体有多个版本,最初厦门大学的校名是其创始人陈嘉庚先生给题的,那还是十分传统的繁体书法如今在厦门大学的官网上也还能看得到,也被称为嘉庚体。后来抗战爆发,厦门大学集体搬迁,林森先生也为搬迁后的厦门大学写过校名。而咱们现在看到的厦门大学这几个字,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厦门大学改组新建之后给题上去的。

那时候,鲁迅先生早已经去世了,所以根本不可能来给厦门大学题字。这几个字其实是从鲁迅手稿中拼凑出来的,也就是到鲁迅先生流传下来的书法手稿中,去特意将这几个字给摘出来,然后拼成厦门大学。这种方式在书法里叫“集字”,集字就是从名家笔迹中找到我们想要的字,按照一定的审美要求拼起来,是书法学习和创作中惯用的一种方式。

比如中学历史课本中曾出现的岳飞的“还我河山”四个字,就并非岳飞亲手所书,而是抗日战争时期,为激励抗日民众,浙江某学者从岳飞所流传下来的墨迹中,集字而成。

所以说,这不是鲁迅先生专门要给厦门大学的门楣上写“错别字”,而是当初在鲁迅先生手稿中选字的人选中了这几个所谓的“错别字”。当然,这里的错别字,仅仅是针对我们当下日常使用的汉字标准字体而言。

类似于厦门大学这种,从鲁迅先生的书法作品中集字来给自己题名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参考消息》这个报纸,其报头就是从鲁迅的手迹中选出来的。其中那个“考”字,写得很像“政”字,所以经常会有人将其读成了“参政消息”。

所以,关于厦门大学门楣上的校名,其实是没问题的。因为它本身就是从鲁迅先生书法作品中找出的“集字”,也称得上是一部书法作品。这不是错别字,而是一种鲁迅风格的一种草书,咱们姑且叫他鲁迅体吧。

所以总结来讲,不是鲁迅写的“学”字不带宝盖头,而是这个学字用的是行草的写法,从王羲之那代就不带宝盖,一直流传至今,也是传承文化,不用大惊小怪。之所以我们会认为它是错别字,只是因为我们自己接触书法甚少,不认识、不会写草书的“学”字而已。这要是放在过去,是不会出现这样观点的。

厦门大学牌匾是鲁迅所题,为何“学”字没有宝盖头?

鲁迅题字的缘由来源于两者之间的历史纠葛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很多高校为了显得自己更具有文化气息与知名度,便开始找与自己学校有一些渊源的名人帮忙题字写校名、校训,尤其是民国文人。

毕竟民国著名文人的题字挂在大门上自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校的?含金量?,这种?含金量?不仅体现在未来的高校地位上,在历史底蕴上也是有所凸显的。

这对于学校的招生而言,无疑是极大的帮助,毕竟不少学生都喜欢到这类名人曾经呆过的学校就读,这就是名人效应。

当时厦门大学校方立马就想到了文人泰斗鲁迅,毕竟他的确曾在1926年到1927年这大约一年时间内于厦门大学呆过一段时间。

而当时鲁迅到厦大是有一定的缘由的,他在此前刚刚经历了自己人生的一个动荡过程,即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他因为写下《记念刘和珍君》等轰动一时的文章来抨击北洋军阀政府屠杀学生,因此受到了军阀们的打压。

鲁迅深知在北京并非长久之计,开展工作也必定会愈发艰难,于是他开始一路南下,来到了厦门。在厦门为了生存就必须有工作,而厦门大学为鲁迅开出了极其优渥的条件,加上好友林语堂的劝导,他最终来到了厦门大学教书,在国学院担任教授。

因为名气很大,鲁迅在厦门大学教书的时候可以说是座无虚席,甚至有些课程教室太小,学生排到了走廊外面,甚至还有各界名人、记者也前来观看,都只为一睹鲁迅的尊容。

只不过因为鲁迅对在厦门大学的任教并没有长久打算,加上后来看不惯校长林文庆的一些作为,与其矛盾越来越大,最终选择了离开厦门大学,前往中山大学任教了。

从中可以看出,虽然鲁迅在厦门大学教书过,但鲁迅与厦大的分离却并不是那么友好。

厦门大学内鲁迅的?学?并不是鲁迅亲自所题

无论是相处的如何,但鲁迅在厦门大学教书过,这仍然是毋庸置疑的。

于是厦门大学便将鲁迅以前在厦门大学住过的房间特意打扫一下,放上鲁迅可能用过的东西,创立成了现在的鲁迅纪念馆。

与此同时校方从鲁迅的作品里面挑出?厦门大学?几个字组成当时的学校大门口牌匾,也就是说字并不是鲁迅亲自题的,而是鲁迅作品当中的字。

看到这里,有人或许有一丝疑惑,厦门大学也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了,为什么不让鲁迅先生亲自为他们题字,反而要从鲁迅的作品里面去拼凑字呢?

并非是厦门大学不想让鲁迅先生亲自为大学提名,而是在1952年的时候鲁迅先生都已经去世14个年头了,自然也不可能再为厦门大学题匾了。

?学?没有宝盖头的猜测

有网友认为这个大学的?学?字是一个错别字。

毕竟学过鲁迅的课文的同学都知道,鲁迅的作品中其实有很多?通假字?的。 因为当时中国的国文教学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体系,有一些文字并没有标准的用法,当时的名人偶尔错别字的现象并不罕见,并非所有人都像孔乙己那么较真。

这样一说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个人却认为这个?学?字或许不是错别字,一口咬定是错字也难免太武断了。

个人认为厦门大学这几个字既不是楷书也不是隶书,而是来自草书的写法。

在我们中国的古代时候,一些草书作品中?学?字不带宝盖头的情况是相对于常见的,并非是鲁迅一个人的写法。

它就像汉字简化,相对于之前的繁体字现在的简体汉字可以说是?缺笔少划?,大家都明白这些文字的意思啊,你也并不能说这些简体字是错的。草书讲究的就是写作的快,所以草书中不乏有那些缺笔少划的文字,但大家可以根据其字形也可以判断出来其意思。

这个厦门大学的牌匾完全符合草书的?气质?。虽然省去了一个宝盖头,大家能够看出来这是一个?学?字。而后来也发现厦门大学的?学?也的确是这样,来自于鲁迅作品的草书选字。

其实除了学字,其他三个也是选字,所以?厦门大学?这4个字是拼凑在一起的,也正是这个原因,这4个字的形态以及组合方式看起来并不是特别的协调,但是配合着其宏伟的大门看起来也是相当有气质的。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针对为何学校这个?学?字没有宝盖头,也有人猜测是学无止境的意思,如此解释确实也能够说得过去,但是即便学校有这种想法,但鲁迅在写这字之初的时候是绝对没有这种想法的。

这个学字,因为它是鲁迅的,而且有着很多的争议与猜测,所以无论学字是出于何种目的,用它的目的还是达到了,为厦门大学自身带来了相当大的关注度。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448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