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秋,经蒋介石同意,蒋经国来到苏联莫斯科劳动者孙逸仙大学学习。
在学习期间,蒋经国表现优秀,不仅入了共青团,还转为了预备党员。
可就在蒋经国努力学习、不断地追求进步的时候,意外事情发生了。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淞沪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事件” 。
蒋经国听到这个消息后,内心如受重创。他从各方面考虑后,毅然参加了声讨蒋介石的大会。他跳到了台上,振臂用俄语高呼了三声:“打倒蒋介石!”
靠着这种“大义灭亲”的态度,蒋经国顺利完成了学业,并加入了苏共。
后来,蒋经国又进入列宁格勒托玛卡红军军政学校学习。毕业后,蒋经国向当局提出一个请求:我想回国,帮红军打蒋介石。
苏联当局经过研究后,拒绝了他的请求。
之后,蒋经国被派到莫斯科狄那莫电厂当见习生。期间,蒋经国因得罪王明,后者大怒,利用职权,对蒋经国实施惩罚措施,把他安排到莫斯科郊外的朱可瓦村的一处集体农场劳动。
后来,为了防止蒋经国回国。王明又唆使苏联人将蒋经国送到条件最艰苦的西伯利亚阿尔泰矿区工作。
在阿尔泰矿区工作期间,是蒋经国在苏联最难熬的时光。
后来,蒋经国又被调到“乌拉尔重型机械厂”任副厂长。
在机械厂期间,一天晚上,蒋经国下班后从工厂走回宿舍,当他走到工厂旁边的小树林边时,看到一个彪形壮汉正拦截一位下夜班的青年女工,欲施暴力,意图不轨。
血气方刚、富有正义感蒋经国连忙上前制止。他挥拳向大汉猛击,三拳就把大汉打倒了。
大汉跑开后,青年女工非常感激蒋经国。
蒋经国问青年女工叫什么名字。
青年女工叫芬娜·伊巴提娃·瓦哈瑞娃。
她实话实说:“我出生于叶卡捷琳堡,自幼双亲亡故,由姐姐安娜抚养长大,由于亲人曾是前沙俄贵族,因此被关入了劳改营。出来后,刚从本地一所技术学校毕业,被分到乌拉尔重型机械厂工作。”
芳娜是个漂亮的平常女孩,身材瘦长,面目清丽,当她绽开笑容时,让人心中一动。
蒋经国与芳娜很快成为了好朋友。在以后的日子里,每逢蒋经国到工厂技校上课,芬娜必去听课,并且坐在第一排。
芬娜温婉善良,在工厂生存得并不容易,于是,蒋经国就经常帮助芬娜处理问题。
一个周末,勇敢的芬娜主动邀请尼古拉(蒋经国在苏联的名字)厂长跳舞,舞间,她向他表示了真挚的感情。芬娜当时并不知道她所托付终身的这名中国青年有着庞大权势的家庭背景。
蒋经国也很喜欢芬娜。在重型机械厂,芬娜是他唯一的朋友,也是他的部属。她最了解蒋经国的处境,每逢蒋经国遇到困难,她总会表示同情并加以援手。
一个是远离故国、飘零海外的不友好军队首脑人物的儿子,一个是父母双亡、不受欢迎的家庭女儿,就这样,两人相知相爱。相濡以沫的两个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1935年3月,蒋经国与芬娜,这对异国的恋人,在有关部门的特别批准下,结婚了。
婚礼很简单,披着雪白礼服的新娘和西装革履的新郎,首先毕恭毕敬向列宁、斯大林的画像三鞠躬。然后互相鞠躬,并信誓旦旦说了八个字(汉语):相亲相爱,白头到老!
1935年12月,芬娜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孝文。翌年,又生下一女,取名孝章。
1945年2月,美国因为要苏联参战,提早结束对日战争,罗斯福总统与斯大林签订了《雅尔塔协定》。我们当时为着要打退压境的强敌——日本,只好委曲求全和苏联政府谈判,签订了中苏条约。
1945年美国还没有把《雅尔塔协定》公布以前,我们政府已经派员到莫斯科去进行谈判,我也参加。这次的交涉,是由当时的行政院长宋子文先生领导的。
我们到了莫斯科,和斯大林见而。当时斯大林拿一张纸向宋院长面前一掷,态度傲慢,随后说:“你看过这个东西没有?”宋院长一看知道是《雅尔塔协定》,回答说:“我们只知道大概的内容。”斯大林又强调说:“你们谈问题,是可以的,但只能拿这个东西做根据,这是罗斯福签过字的。”我们既然来到了莫斯科,就只好忍耐和他们谈判了。谈判中间,有两点双方争执得非常剧烈:第一、根据《雅尔塔协定》有所谓“租借”两个字。父亲(指蒋介石)给我们指示:“不能用这两个字。这两个字是帝国主义侵略他人的一贯用语。”第二、我们认为,所有问题都可以逐步讨论,但必须顾及到我们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后来,斯大林同意不用“租借”两字,对于中东铁路、旅顺、大连这些问题,也肯定让步;但关于外蒙古的独立问题——实际就是苏并吞外蒙古的问题,他坚持决不退让。这就是谈判中的症结所在。谈判既没有结果,而当时我们内外的环境又非常险恶。这时父亲打电报给我们,不要我们正式同斯大林谈判,要我以私人资格去看斯大林,转告他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外蒙古独立的道理。
我(向斯大林)说:“我们中国几年抗战,就是为了要把失土收复回来。今天日本还没有赶走,东北、台湾还没有收回,一切失地,都在敌人手中,反而把这样大的一块土地割让出去,岂不失却了抗战的本意?我们的国民一定不会原谅我们,会说我们‘出卖了国土’。在这样的情形下,国民一定会起来反对政府,那我们就无法支持抗战,所以我们不能同意外蒙古归并给俄国。”我说完了之后,斯大林就接着说:“你这段话很有道理,我不是不知道。不过,你要晓得,今天并不是我要你来帮忙,而是你要我来帮忙。倘使你本国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会提出要求。今天,你没有这个力量,还要讲这些话,就等于废话!”
他当时态度非常倨傲,我也就开门见山地问他说:“你为什么一定要坚持外蒙古‘独立’?外蒙古地方虽大,但人口很少,交通不便,也没有什么出产。”他干脆地说:“老实告诉你,我之所以要外蒙古,完全是站在军事的战略观点而要这块地方的。”他并把地图拿出来,指着说:“倘使一个军事力量,从外蒙古向苏联进攻,西伯利亚铁路一被切断,俄国就完了。”我又对他说:“现在你用不着再在军事上有所忧虑,你如果参加对日作战,日本打败后,他不会再起来,他再也不会有力量占领外蒙古,作为侵略苏联的根据地。你所顾虑从外蒙古进攻苏联的,日本以外只有中国,但中国和你订立‘友好’条约,你说25年,我们再加5年,则30年内,中国也不会打你们,也没有这个力量,你是很明白的。”
斯大林立刻批评我的话说:“你这话说得不对。第一、你说日本打败后,就不会再来占领外蒙古打俄国,一时可能如此,但非永久如此。如果日本打败了,日本这个民族还是要起来的。”我就追问说:“为什么呢?”他答道:“天下什么力量都可以消灭,唯有‘民族’的力量是不会消灭的,尤其是像日本这个民族,更不会消灭。”德国投降了,你占领了一部分,是不是德国还会起来?他说“当然也要起来的。”我又接着说:“日本即是会起来,也不会这样快,这几年的时间你可以不必防备日本。”他说:“快也好,慢也好终究还是会起来。”后来他不耐烦了,直接地表示:“非要把外蒙古拿过来不可。”
?斯大林很正经地向我说:“我可以告诉你:条约是靠不住的。再则,你还有一个错误,你说,中国没有力量侵略俄国,今天可以讲这个话,但是只要你们中国能统一,比任何国家的进步都要快。”
最后经过多次的谈判,《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终于签订了。不过父亲对于签订这个条约,有个原则上的指示:“外蒙古允许‘独立’,但一定要注明,必须经过公民投票。”这原则,斯大林总算是同意了。
是的,1985年12月15日蒋经国向“国民大会”发表讲话时,他更是明白地针对在他身后是否有蒋家人出现主政的问题,回答说:“既不能,也不会。”
1978年3月,年近古稀的蒋经国出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成功地“子承父业”。而他培养接班人的计划,已早早开始。蒋经国有3个儿子,长子蒋孝文,次子蒋孝武,三子蒋孝勇。蒋孝文从小被娇生惯养,是出名的纨绔子弟、不良少年。
在蒋家三公子中,蒋孝武是最被看好的。他生性沉稳,年少时很少惹是生非,因此深得蒋介石父子的欢心。当年,蒋介石满怀希望这个孙子能够进入军界,掌握军权,所以给他取名孝武。为了让他接受正规的军事化教育,蒋介石还把他送到德国,后来因为蒋孝武对军事不感兴趣,又转学政治。
蒋经国对蒋孝武的培养路数,一开始就基本是对蒋介石培养他路数的复制。蒋经国从1976年起便让蒋孝武进入情报部门,之后使其担任多个部门要职,涉足了党务、军特、宣传等重要系统。并且,为了不使兄弟争权,蒋经国没让三子蒋孝勇涉足政界,而是安排他进入商界。
在接班的问题上,蒋孝武也曾踌躇满志,甚至在形象设计上也很费心思。蒋孝武遗传了母亲蒋方良的黄发蓝眼,但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具备“炎黄子孙”的血统,他把头发染成了黑色,同时,他还让专家特地设计了一种隐形眼镜,只要戴上它,眼睛就变成了黑色。这样,在接“中国人”的班时,就不会显得不伦不类。
当然,蒋孝武也不是没有“缺点”。蒋孝武的私生活比较放纵,绯闻很多。1968年8月,正在德国留学的蒋孝武与年仅17岁的瑞士籍华裔姑娘汪长诗邂逅相遇,半年后两人即在美国结婚,并生下一儿友松、一女友兰。但很快,汪长诗察觉丈夫身边时有女影星出没。于是,争吵随之蜂起。
在汪长诗离家出走以后,蒋家所有人都极力挽回汪长诗。而结婚7年的蒋孝武与汪长诗,最终选择了离异。此事曾使得蒋孝武在蒋经国心目中的地位跌落谷底。在蒋经国的想法里,一个连家里都摆不平的孩子,有什么资格谈接班?
为使蒋三世接班,蒋经国开始重用既无个人班底又对蒋家绝对忠诚的第三代人物,如陈履安、宋楚瑜、连战等人,目的就是让他们逐步抓到实权,以便为蒋孝武接班护航保驾。然而,“江南命案”的发生直接导致蒋经国传子部署失控。
江南(原名刘宜良)曾是《台湾日报》记者,后以《台湾日报》特派员身份来到美国,并加入美籍。在美国期间,江南开始撰写《蒋经国传》并在洛杉矶《论坛报》上连载,书中透露了蒋家的不少“秘辛”,令蒋经国恼羞成怒。
1984年10月15日,江南在旧金山遭枪杀。美国警方迅速破案,查明刺客是“竹联帮”帮主陈启礼等3人,他们是按照台湾当局“特工”部门的指示行事。当时,陈启礼留给“白狼”张安乐一卷保命录音带。张安乐携带录音带,在洛杉矶公示:“江南案”幕后另有指使者。
多年后,张安乐透露,当时要救兄弟,也要顾全大局,就把矛头对准了蒋孝武,让他替父受过。顿时,蒋经国和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名声扫地,美国人的态度也对蒋经国造成了强大压力。
蒋经国只好将蒋孝武“流放”到新加坡任“商务代表”,请好友李光耀代为看管。蒋孝武从此淡出政坛,蒋经国的接班人计划也就彻底破产了。
“江南命案”的发生,使蒋经国认识到,弄不好他会被后世戴上一顶“独裁暴君”的帽子。同时,对维系蒋氏独裁统治极为不利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台湾经济、文化的高度外向性。在一个小而准开放的社会,独裁统治面临巨大的国际道德非议。
为了挽救蒋家政权可能大权旁落的危局,宋美龄在“江南命案”发生后不久从美国飞回台湾,企图对重病缠身的蒋经国正在台湾实施的“返宪改革”游说国民党元老派人物,力求对蒋经国提供帮助,并为蒋氏政权将要结束前夕可能发生的交班障碍就近指点运筹。
但是,宋美龄纵有良苦用心,蒋经国却无意采纳。“江南事件”后的台湾政局早已不允许蒋经国再做“传子”之梦。
1985年8月16日,蒋经国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专访时,特别声明:“台湾领袖将依法选举产生,从未考虑由蒋家人士继任。”从此,蒋家王朝的“世袭”制幻灭,民主宪政之门已经打开,台湾开始走上民主之路。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蒋经国是蒋介石之子,又名建丰,俄语名字叫尼古拉,浙江奉化人。1920年,蒋经国就学于上海有名的万竹小学。当时,蒋介石正追随孙中山在粤工作,就委托在上海经商的陈果夫对蒋经国予以照料。
1925年10月,蒋经国赴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不久加入苏联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公开反共反苏,使十七岁的蒋经国被贬到西伯利亚当列兵。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蒋经国发表声明,声讨蒋介石背叛革命。1928年秋天,他又回到莫斯科,在列宁格勒托玛卡红军军校学习。1935年,蒋经国在苏联与矿场女工芬娜结合,芬娜后来改名叫蒋方良。
1936年1月,蒋经国在苏联《真理报》发表谴责蒋介石的公开信。第二年,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被获准回国。从1925年10月留学,到1937年回国,蒋经国在苏联一共生活了12个年头。
回国以后,他的父亲蒋介石先安排他在奉化溪口故乡,读《孟子》、《曾文正公(曾国藩)家书》这类的古书,叫他“补课”和“洗脑筋”,还叫他阅读《总理全集》和《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这类的书。
上海沦陷以后,蒋经国先在南昌做些一般的工作,1938年,被任命为赣县县长。1939年以后,他曾经历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区保安司令、防空司令、防护团长、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部主任、江西省政府委员等职,但一直未取得什么成绩。
1944年1月,蒋经国担任了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并在这年10月参与了其父蒋介石发起的10万青年从军运动,任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
1945年春天,蒋经国跟随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宋子文赴苏联谈判,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经国被任命为东北行营外交特派员。此后,他一直控制“三青团”,成为国民党一个派系的首脑,是他父亲的得力助手。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下野”以后,蒋经国陪着父亲退居溪口,后来在成都登机飞往台湾。在台湾他曾历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台湾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蒋介石病逝以后,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就任台湾第六任“总统”。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蒋经国病逝以后,台湾成立了“蒋经国治丧委员会”,1月30日举行了遗体大殓仪式,后将遗体安放于桃园县大溪镇,准备将来运回大陆安葬。
大陆领导人对蒋经国的不幸逝世深表哀悼,并在1月14日发表了谈话,肯定了蒋经国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国家统一,表示要向历史作出交待,并为两岸关系的缓和作出一定的努力这一系列行动。
中共中央以及有关人士和蒋经国在大陆的亲属都向台北发去了唁电。
-蒋经国
是的,1985年12月15日蒋经国向“国民大会”发表讲话时,他更是明白地针对在他身后是否有蒋家人出现主政的问题,回答说:“既不能,也不会。”
1978年3月,年近古稀的蒋经国出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成功地“子承父业”。而他培养接班人的计划,已早早开始。蒋经国有3个儿子,长子蒋孝文,次子蒋孝武,三子蒋孝勇。蒋孝文从小被娇生惯养,是出名的纨绔子弟、不良少年。
在蒋家三公子中,蒋孝武是最被看好的。他生性沉稳,年少时很少惹是生非,因此深得蒋介石父子的欢心。当年,蒋介石满怀希望这个孙子能够进入军界,掌握军权,所以给他取名孝武。为了让他接受正规的军事化教育,蒋介石还把他送到德国,后来因为蒋孝武对军事不感兴趣,又转学政治。
蒋经国对蒋孝武的培养路数,一开始就基本是对蒋介石培养他路数的复制。蒋经国从1976年起便让蒋孝武进入情报部门,之后使其担任多个部门要职,涉足了党务、军特、宣传等重要系统。并且,为了不使兄弟争权,蒋经国没让三子蒋孝勇涉足政界,而是安排他进入商界。
在接班的问题上,蒋孝武也曾踌躇满志,甚至在形象设计上也很费心思。蒋孝武遗传了母亲蒋方良的黄发蓝眼,但是为了让自己看起来具备“炎黄子孙”的血统,他把头发染成了黑色,同时,他还让专家特地设计了一种隐形眼镜,只要戴上它,眼睛就变成了黑色。这样,在接“中国人”的班时,就不会显得不伦不类。
当然,蒋孝武也不是没有“缺点”。蒋孝武的私生活比较放纵,绯闻很多。1968年8月,正在德国留学的蒋孝武与年仅17岁的瑞士籍华裔姑娘汪长诗邂逅相遇,半年后两人即在美国结婚,并生下一儿友松、一女友兰。但很快,汪长诗察觉丈夫身边时有女影星出没。于是,争吵随之蜂起。
在汪长诗离家出走以后,蒋家所有人都极力挽回汪长诗。而结婚7年的蒋孝武与汪长诗,最终选择了离异。此事曾使得蒋孝武在蒋经国心目中的地位跌落谷底。在蒋经国的想法里,一个连家里都摆不平的孩子,有什么资格谈接班?
为使蒋三世接班,蒋经国开始重用既无个人班底又对蒋家绝对忠诚的第三代人物,如陈履安、宋楚瑜、连战等人,目的就是让他们逐步抓到实权,以便为蒋孝武接班护航保驾。然而,“江南命案”的发生直接导致蒋经国传子部署失控。
江南(原名刘宜良)曾是《台湾日报》记者,后以《台湾日报》特派员身份来到美国,并加入美籍。在美国期间,江南开始撰写《蒋经国传》并在洛杉矶《论坛报》上连载,书中透露了蒋家的不少“秘辛”,令蒋经国恼羞成怒。
1984年10月15日,江南在旧金山遭枪杀。美国警方迅速破案,查明刺客是“竹联帮”帮主陈启礼等3人,他们是按照台湾当局“特工”部门的指示行事。当时,陈启礼留给“白狼”张安乐一卷保命录音带。张安乐携带录音带,在洛杉矶公示:“江南案”幕后另有指使者。
多年后,张安乐透露,当时要救兄弟,也要顾全大局,就把矛头对准了蒋孝武,让他替父受过。顿时,蒋经国和台湾当局在国际上名声扫地,美国人的态度也对蒋经国造成了强大压力。
蒋经国只好将蒋孝武“流放”到新加坡任“商务代表”,请好友李光耀代为看管。蒋孝武从此淡出政坛,蒋经国的接班人计划也就彻底破产了。
“江南命案”的发生,使蒋经国认识到,弄不好他会被后世戴上一顶“独裁暴君”的帽子。同时,对维系蒋氏独裁统治极为不利的另外一个因素是台湾经济、文化的高度外向性。在一个小而准开放的社会,独裁统治面临巨大的国际道德非议。
为了挽救蒋家政权可能大权旁落的危局,宋美龄在“江南命案”发生后不久从美国飞回台湾,企图对重病缠身的蒋经国正在台湾实施的“返宪改革”游说国民党元老派人物,力求对蒋经国提供帮助,并为蒋氏政权将要结束前夕可能发生的交班障碍就近指点运筹。
但是,宋美龄纵有良苦用心,蒋经国却无意采纳。“江南事件”后的台湾政局早已不允许蒋经国再做“传子”之梦。
1985年8月16日,蒋经国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专访时,特别声明:“台湾领袖将依法选举产生,从未考虑由蒋家人士继任。”从此,蒋家王朝的“世袭”制幻灭,民主宪政之门已经打开,台湾开始走上民主之路。
扩展资料
人物生平
蒋经国是蒋介石之子,又名建丰,俄语名字叫尼古拉,浙江奉化人。1920年,蒋经国就学于上海有名的万竹小学。当时,蒋介石正追随孙中山在粤工作,就委托在上海经商的陈果夫对蒋经国予以照料。
1925年10月,蒋经国赴苏联留学,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不久加入苏联共产党。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公开反共反苏,使十七岁的蒋经国被贬到西伯利亚当列兵。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蒋经国发表声明,声讨蒋介石背叛革命。1928年秋天,他又回到莫斯科,在列宁格勒托玛卡红军军校学习。1935年,蒋经国在苏联与矿场女工芬娜结合,芬娜后来改名叫蒋方良。
1936年1月,蒋经国在苏联《真理报》发表谴责蒋介石的公开信。第二年,在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前夕,他被获准回国。从1925年10月留学,到1937年回国,蒋经国在苏联一共生活了12个年头。
回国以后,他的父亲蒋介石先安排他在奉化溪口故乡,读《孟子》、《曾文正公(曾国藩)家书》这类的古书,叫他“补课”和“洗脑筋”,还叫他阅读《总理全集》和《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这类的书。
上海沦陷以后,蒋经国先在南昌做些一般的工作,1938年,被任命为赣县县长。1939年以后,他曾经历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区保安司令、防空司令、防护团长、三民主义青年团江西支团部主任、江西省政府委员等职,但一直未取得什么成绩。
1944年1月,蒋经国担任了三青团中央干部学校教育长,并在这年10月参与了其父蒋介石发起的10万青年从军运动,任青年军总政治部主任。
1945年春天,蒋经国跟随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行政院长”宋子文赴苏联谈判,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蒋经国被任命为东北行营外交特派员。此后,他一直控制“三青团”,成为国民党一个派系的首脑,是他父亲的得力助手。
1949年1月,蒋介石宣告“下野”以后,蒋经国陪着父亲退居溪口,后来在成都登机飞往台湾。在台湾他曾历任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委员、台湾国民党“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副部长、部长、“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职。蒋介石病逝以后,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就任台湾第六任“总统”。1988年1月13日,在台北病逝。
蒋经国病逝以后,台湾成立了“蒋经国治丧委员会”,1月30日举行了遗体大殓仪式,后将遗体安放于桃园县大溪镇,准备将来运回大陆安葬。
大陆领导人对蒋经国的不幸逝世深表哀悼,并在1月14日发表了谈话,肯定了蒋经国先生坚持一个中国,反对“台湾独立”,主张国家统一,表示要向历史作出交待,并为两岸关系的缓和作出一定的努力这一系列行动。
中共中央以及有关人士和蒋经国在大陆的亲属都向台北发去了唁电。
-蒋经国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441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