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南京保卫战之一:蒋介石的执拗决策,将十万国军置之死地而后死

萧武有话说 2023-09-18 15:53:10

#历史五味# 第一期的文字版,供大家对照视频观看。

南京保卫战是抗战史上一场重大战役,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用几期来分析抗战初期的南京保卫战过程中,国民党军最终失败的原因,并通过这些分析来展示国军统帅部在决策、指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帮助大家来理解国军抗战为什么会一败再败。

在抗战战史上,南京保卫战在军事上虽然重要性一般,但在政治上有很重要的地位。首先是因为南京当时是国民政府的首都,首都沦陷对任何一个国家抵抗侵略的战争来说,都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自1927年北伐成功之后,国民政府就定都南京,所以南京当时在全国的政治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南京如果被日军攻陷,对全国的抗战决心、士气都会造成沉重的打击。

其次是因为在南京保卫战之后,就发生了南京大屠杀。日军在攻陷南京之后纵兵烧杀抢掠,大肆屠杀南京城中的普通老百姓,三十多万人被杀,成为震惊中外的重大历史事件,而且在之后也一直是中日关系中非常敏感的话题。这也让南京保卫战的意义与其它抗战期间的会战很不一样。

第三,南京保卫战之前是淞沪会战,当时国军的精锐部队大部分都投入进去了,尤其是相对来说装备比较好、战斗力比较强的中央军,当时都已经分别在南北两线参战,伤亡惨重,大部分失去了战斗,需要经过整顿和补充才能重新投入作战。而当时留下来参加南京保卫战的,核心是教导总队,这也是当时中央军硕果仅存的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部队。因此,南京保卫战的失败,也意味着以中央军精锐为主体的抗战大体上结束了,之后的徐州会战参战部队绝大多数就都是地方军阀部队了。

所以,虽然南京保卫战和抗战初期的其它会战相比,规模不算很大,部队损失的数量也不算太大,但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次会战,我们在这里对这次保卫战进行一些复盘和分析。

我们来看一下南京的地图以及当时南京周边的交通、地理情况,对战场的基本环境有个初步的了解。通过地图,我们可以很直观的看到,南京的地理条件实际上很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尤其是防御作战。

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方向而来,在南京这里拐弯,然后向东,最后汇入东海。南京历史上多次建都,也正是因为它的这种特殊的地理条件,也就是有长江作为一道天然的地理障碍,可以对自北而南的进攻起到防御的作用。

在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政权大多数是偏安一隅的政权,威胁也主要来自北方。而在南京的北边,除了长江之外,还有大别山在战略上进行掩护,防止对手从上游太近的地区渡江,顺流而下,进攻南京。所以,历史上从北方向南方进攻南京,一般都需要至少从两个方向进攻,一个师从安徽铜陵渡江,截断南京与浙赣之间的联系,另一条则是从镇江一带渡江,向西进攻,同时在长江以北堵住渡江的出口,南京就没有什么战略上的回旋余地了。

但南京的弱点显而易见,外围除了紫金山、汤山等比较小的丘陵之外,缺乏地理上的掩护,再往东就是一马平川的长三角平原,只有很少的一点丘陵,绝大多数地区都是非常平坦的平原地区,这对防御作战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尤其是在敌人的火力处于压倒性优势的状态下,这种地理条件很不适合进行防御作战。一旦对手突破长江防线,南京就无险可守了。

而且,南京的另一个弱点在于,一旦对手突破长江防线,长江上游和下游也被对手控制,那么南京就完全被包围了,缺乏战略回旋余地。虽然从地图上看,南京与杭州之间似乎相隔不远,可以往浙江方向撤退,但看地图就会发现,南京与杭州之间隔着天目山、莫干山,实际上交通很不方便,一般都需要先向东,到苏州一带,然后再南下,到嘉兴,再折向西到杭州。而对手一旦从铜陵一带渡江,就会从南边直接包围南京,堵住南逃的出口。

比如解放军在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渡江战役中,就是分为三个集团渡江,中路从南京北边强渡,西集团在铜陵一带渡江,东集团在镇江一带渡江,国军精心构建的千里江防就轻而易举的被击溃了。

用兵法的话说,南京就是一个死地。尤其是日军是从上海一带登陆,向西进攻,南京基本上没有什么可以依托的地理屏障,只有紫金山和汤山这些外围比较小的丘陵,如果修筑比较坚固的防御工事,才能抵挡一阵。

当时的中国有两条比较重要的铁路在南京交汇,一条是连接南京与上海的沪宁线,当时叫京沪线,另一条则是连接南京与北京的津浦线。这时候的南京市区面积远不如今天这么大,主要都是在长江以南,而且还没有南京长江大桥,津浦线到浦口之后,必须下火车,乘轮渡过江,然后再换乘京沪线到上海。比如毛主席1920年从北京到上海,就是这样走的,并且在南京换乘京沪线的时候,身上仅有的一点钱还被偷了。

长三角地区虽然平坦,没有更多可以利用的地理障碍,但也有一个很重要的优势,就是河湖港汊比较多,水网纵横交错,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这同样是可以限制大兵团运动和作战的有利条件。比如后来在长沙保卫战期间,薛岳能够率军抵抗日军多次进攻,就是因为在武汉到长沙的路上除了有山地,凡是比较平坦的路上,都有河流阻隔,对日军的重武器运输、后勤物资、弹药补给的运输都是非常大的限制。

然而长三角是这个时期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基础设施也在这个时期有比较大幅度的改善,虽然河流很多,但桥梁也不少。即便是没有河流的地方,只要没有国军进行抵抗和阻击,日军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架设浮桥快速通过。而国军在从淞沪战场撤下来之后,是以溃败的姿态离开淞沪战场的,所以也没有组织人力破坏交通线,迟滞日军的追击,导致日军一路畅通无阻的就开进到了南京外围,展开攻击。

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1932年又发生了一二八淞沪抗战,所以国军上下对未来的中日战争实际上在心理上是有所准备的。而按照这个经验,日军将会从上海向南京方向进攻,这是南京在以往的历史上极少遇到的情况。但也正是这个变化,让南京在军事上更加具备死地的特点。

日军如果从上海方向进攻,那么国军能够依托的地理屏障只有东南方面的少部分丘陵地带,而西面和北面却都是浩浩荡荡的长江,无论是弹药物资的运输补给、还是后备兵源的输送,都要受制于长江的地理阻隔。最大的危险则在于,如果南京保卫战失败,向南撤退要翻山越岭,交通不便,而西面和北面却都是长江,短时间内都很难组织大兵团运输和撤退。

这也就是说,南京两边环水,一面有低矮小山,这本身就不是一个适合进行防御作战的地区,也是军事上所谓的死地。而当敌人从东边向西进攻的时候,就更加让南京的后路难以保证,让南京更加难以进行持久而有效的抵抗。

日军在淞沪会战之后,则分三路追击,中路沿京沪线向西进攻,南路从太湖以南直插铜陵一带的皖南地区,北路则沿长江追击。而在这三个方向的进攻道路上,国军都没有安排阻击兵力,日军也非常顺利的到达了南京。并且,这时候日军也已经突破了江阴一带的要塞,正在利用长江航道向南京一带推进。同时,日军已经取得了制空权,国军在空中无法威胁日军。

从部队的情况来看,用于在南京进行防御作战的国军部队,虽然战前都是中央军的嫡系精锐部队,但除了教导总队相对比较完整一些之外,其它的部队都是在淞沪会战中已经遭到了严重损失的,只是在到达南京附近之后,临时接收了一些新兵,也未来得及进行训练,就直接投入了战斗。

因此,在当时国军统帅部讨论南京守不守的问题的时候,除了蒋介石之外,其他高级将领几乎普遍认为,南京在这种情况下,军事上已经没有防御的意义了,不如将仅存的部队撤往长江两岸的大别山和浙赣一带的山区,依托有利地形,可以进行持久抵抗。但蒋介石则在综合考虑了政治和军事因素的影响之后,坚持认为守还是要守一下的,仓促决定了在南京组织防御,但这时候已经无法进行充分准备了。

因此,综合来看,南京防御战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注定要失败的战役,国军统帅部也知道必败无疑,只是因为南京特殊的政治意义,才不得不下决心打一下再撤。而这种犹豫不决的心态最终酿成了南京保卫战的惨败,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南京大屠杀埋下了错误的伏笔。

国军抗战全纪实的分集片名

001.卢沟晓月枪声之谜
002.淞沪会战之先发制人
003.淞沪会战之十里火海
004.淞沪会战之功亏一篑
005.淞沪会战之后退者死
006.淞沪会战之血肉磨房
007.淞沪会战之转入防御
008.淞沪会战之尸积如山
009.淞沪会战之四行仓库
010.淞沪会战之同仇敌忾
011.南京保卫战之誓死保卫首都
012.南京保卫战之绝望之城
013.南京保卫战之最耻辱的溃退
014.徐州会战之血战台儿庄
015.徐州会战之首次打破日军不败神话
016.徐州会战之花园口决堤
017.武汉会战之包围大武汉
018.武汉会战之万家岭大捷
019.武汉会战之血战大别山
020.长沙会战之兵临城下
021.长沙会战之天炉战法
022.长沙会战之血胆英雄
023.长沙会战之国军最荣耀之战
024.桂南会战之鏖兵昆仑关
025.桂南会战之大捷传来
026.中条山战役之完败中条山
027.远征入缅作战之十万青年十万兵
028.远征入缅作战之荒野雄狮
029.远征入缅作战之遗恨丛林
030.远征入缅作战之绝地反攻
031.远征入缅作战之雪耻雪耻
032.远征入缅作战之松山大捷
033.常德会战之命悬一线
034.常德会战之铁血神兵
035.常德会战之奇迹再现
036.衡阳会战之决死孤旅
037.湘西大捷之狂飙袭击
038.胜利之后的受降仪式内幕
039.菊与刀的悲歌——日军死亡人数之谜
040.菊与刀的悲歌——死在中国最倒霉的日本最高级将领
041.菊与刀的悲歌——东京大审判
042.西安事变真相揭秘
043.庐山抗战宣言内幕(上、下)
044.日本生化武器战
045.黄埔军校之揭秘黄埔军校
046.黄埔军校之两党之争秘密报告
047.黄埔军校之黄埔精神不朽
048.国军第一王牌军之抗战中最精彩的战斗(暂无)
049.国军第一王牌军之战场雄狮击毙“万年鬼雄”(暂无)
050.国军第一王牌军之解密 “最能打”的74军(上、中、下)
051.神勇坦克军
052.八一四中国空军大捷
053.飞虎队传奇
054.虎啸九天之中美空军联合作战实录
055.碧海铸剑悲壮曲——记全军覆没的国军海军
056.陪都重庆之重庆大轰炸
057.陪都重庆之六、五隧道大惨案幕后
058.陪都重庆之重庆意志
059.抗日大刀队传奇(上、下)
060.解密远东特遣军
061.汪精卫投敌之谜
062.汪伪那些事
063.探秘伪满政权始末
064.刺杀蒋介石之杀机四伏
065.刺杀蒋介石之内鬼是谁
066.刺杀蒋介石之“帝国之花”的凋谢
067.军统情报战之风声传奇历史迷雾
068.军统情报战之掌门戴笠之死
069.军统情报战之风声刺杀行动
070.军统情报战之斩首锄奸
071.军统情报战之戏弄“毒蛇”
072.军统情报战之谍战疑云
073.军统情报战之皇协无间道
074.军统情报战之策反周佛海
075.军统情报战之英雄无名
076.神秘的中统——没有硝烟的战场
077.抗日战俘血泪录——被掩盖的杀戮
078.抗战第一令——故宫文物南迁记
079.大学精神——抗战时期教育的奇迹
080.铁血大动脉——抗战生命线交通战侧记
081.蒋介石——坚韧的民族主义者(上、下)
082.蒋介石的抗战荣辱(上、下)
083.蒋介石与日和谈绝密报告
084.打响抗战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
085.硝烟中的天姿国色
086.宋美龄前线险殉国
087.三姐妹的统一战线
088.一代战神薛岳将军(上、中、下)
089.台儿庄英雄李宗仁将军
090.血胆英雄张自忠将军
091.第一位殉国将军赵登禹
092.蒋百里将军——弱国外交侧记
093.铁血将军杜聿明(上、中、下)
094.特立独行侠——孙立人将军
095.海鸥将军戴安澜之死
096.李弥将军的传奇人生
097.虎贲将军余程万
098.黄埔猛将彭士量将军
099.常胜将军王耀武
100.抗日名将决死誓言录

南京城为何失守?国军以死防守,援军何以不至?

南京城失陷的原因非常复杂,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多个方面。国军在南京保卫战中以死相拼,但最终未能守住南京城。至于为何援军不至,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包括交通中断、通讯不畅、天气恶劣、日军猛烈进攻等因素。
在南京保卫战中,国军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最终未能守住南京城。这其中有很多原因,包括日军兵力众多、装备精良、战术得当、国军内部腐败等。
总之,南京城失陷的原因非常复杂,不能简单地归咎于国军以死相拼,同时也需要考虑多种因素。

南京保卫战?

全过程的话,直接搜搜“南京战役”就有了。

个人认为唐生智在整个南京保卫战中,尤其是最后突围撤退的过程中,基本是负面的作用。

日军于11月12日占领上海后,蒋介石的德国军事顾问也主张放弃南京,不作“无谓的牺牲”。可是这时唐生智却站出来激昂地说:“南京不仅是我国的首都,而且是国父之陵所在地。如果我们不战就放弃南京,怎么对得起国父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人愿意守卫南京,我愿意与南京共存亡。”唐生智本是湖南军阀,在过去曾二次参加倒蒋运动。到1937年,唐生智在国民政府中已仅仅是一个坐冷板凳的名誉官员。这次唐生智出来主动请战,也是出于一种企图恢复军权的功名心。唐生智这样激昂的爱国主义发言和决心,使其它将领都失去了反驳的勇气。蒋介石当即任命唐生智为南京城防司令,负责南京保卫战。

从内心来讲,蒋介石也是主张放弃南京的,因为即使日军占领南京,在战略上也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但由于9.18事变以来,蒋介石一直被贴上不抵抗的“恐日病”标签,蒋介石害怕下令不战而放弃南京,又会被社会舆论和他的政敌指责为投降和卖国。所以蒋介石希望在南京进行一下象征性的短期抵抗,以应付社会舆论。但唐生智的充满爱国激情的死守南京建议,在道义上尽占上风,使蒋介石不得不同意唐生智的死守南京作战计划。死守南京的作战计划造成了后来南京军民的重大伤亡,是南京大屠杀的契机。

中间略...(主要是日军开始进攻南京的背景)

12月9日日军逼近南京城,唐生智命令:徐源泉军守栖霞山、乌龙山阵地,并联系乌龙山要塞炮台封锁长江,阻击沿沪宁铁路来犯之敌;叶肇第66军、邓龙光第83军固守汤山镇东西阵地,阻击京杭公路北犯之敌;俞济时第74军驻守淳化镇、牛首山一带;此为南京外围阵地。宋希濂部在红山、幕府山、下关、挹江门附近占领阵地,联系狮子山要塞,阻击来攻之敌;桂永清教导总队在紫金山、麒麟门、中山门一带占领阵地,阻击正面来犯之敌;王敬久部守卫光华门、红毛山和通济门一带;孙元良部守备雨花台、中华门一带。此为南京复廓阵地。这些部队大都是在淞沪会战中从前线撤下来的疲惫之师,既未休整,又未补充,战斗力相当弱。其中有的尚未抵达,即便在混乱中抵达的也马上投入战斗,不能组织成坚固的防御线.

10日,汤山守军移至中山门外,攻击牛首山的敌人乘胜跟进,与守城部队激战于雨花台南侧,就此截断芜湖和南京的联系;同时,城北乌龙山阵地也被摧毁。在雨花台战斗中,守军第88师旅长朱赤、高致嵩壮烈殉国;第87师旅长易安华在玄武湖反攻中阵亡。随即,进入南京城内战斗阶段。

10日,日军一部冲入光华门,被我伏兵歼灭。12日,雨花台失守,军民动摇,全城各要点相继陷落,日军先后从光华门、中华门突入城内。中国守军虽英勇抵抗,但已无法挽回大局。

12日,蒋介石下令唐生智撤出南京。未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队仍作殊死抵抗,而接到撤退命令的部队则如潮水般地涌向下关。一时间,守城部队、政府官员、老百姓在一片混乱中争相夺路,城门为之堵塞,拥挤踩踏致死、落水淹死者不计其数。有些被挤倒的士兵干脆引爆手榴弹,或开枪互射,以致造成更大混乱。

撤退到江边的部队则争相抢夺渡船,码头、岸边人头攒动,人们就像一群热锅上的蚂蚁乱窜。而渡船有限,未抢到船的部队则向有船的部队开枪,未上到船的官兵则向上到船的官兵射击,或抱块木板,或坐上圆桶,或只身泅渡,争先恐后地逃命。但12月份的江水十分寒冷,绝大部份试图渡江的人全冻死在江中。一些逃兵看见无法渡江,就再次返回城中。他们扔掉武器,脱掉军装,抢夺老百姓的服装穿在身上,逃入保护一般平民难民的"安全区"。

日舰则乘机向江面射击,日机则在天上扫射,前有大江,后有追兵,到处是哭声、喊声、呼救声、怨恨声、呻吟声,到处血溅肉飞,绘织成一幅极为悲惨的画面。

国民政府军队36师宋希濂部,51师王耀武部,88师辜先勇部等拥向挹江门。国民党军队共有8.4万名将士在南京保卫战中献出了生命。

六朝古都、民国首府南京,就此沦陷。

南京失守后,接下来发生的就是我们民族的奇耻大辱"南京大屠杀"

日军在南京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大量南京市居民、滞留南京城的官兵被杀害,大量妇女被强奸、轮奸。被杀害的人数,中国官方认同的是30万,而战后东京大审判中判定的人数是20万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400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