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中国廉政文化历史故事|清风宰相范质

搜狐城市-商丘 2023-09-18 13:36:59

清风宰相范质范质(911年—964年),字文素,大名宗城人,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六朝,五朝为官,两朝为相。

范质自幼好学,九岁能文,十三岁诵五经,博学多闻,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年)登进士第,授忠武军节度推官,迁封丘令。后晋高祖天福年间,宰相桑维翰奏为监察御史,随桑维翰为泰宁、晋昌节度从事。后又经一系列升迁。陈桥兵变后,由于范质躬行节俭、为官清廉,宋太祖在郊外祭祀完毕后,又把他晋升为左仆射兼门下侍郎(门下省长官)、平章事、监修国史。跟随太祖征伐高平(今山西晋城市)回来后,范质又被加授为司徒,弘文馆大学士,这样,范质入宋后仍为宰相。

范质一生经历五朝,军阀争战不休,朝代更迭频繁,而范质却每受重用,究其原因,首先是他清正廉洁的作风顺应人心,深得朝野敬仰;其次是他才华出众,无可替代。

当初,范质刚进入朝廷为臣,成天手握书卷仔细研读,有人劝他不必如此辛苦,范质回答:“不多多学习,牢记和吸取成俭败奢的教训,又怎么能胜任呢?”太师中书令瀛文懿王冯道听说后叹道:“真是识大体的人啊,我不如他。”他精明敏锐,博闻强记,严守法律制度,在成为宰相后,保忠臣,举贤能,劝谏君王,改革弊政,确实为国家做了不少事。

954年,郭威逝世,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世宗仍用范质为相。范质每次起草诏书、下达诏令都严守法度,他命令各地方的刺史、县令一定要把清查人口、户籍作为当务之急。朝廷派遣使者到民间去巡视田赋和监狱诉讼的情况,范质都要把他们叫来当面告诉他们,皇上忧劳忧国、节俭勤政,嘱咐他们要不负圣望,然后才打发他们出巡。当时的人都称他为贤相。

宋初,范质任侍中(相当于宰相),他上奏皇帝:臣闻为宰相者,当举贤荐能以辅佐天子,枢密副使赵普精通治国之道,阅历丰富,能秉公尽忠,诚堪毗倚……皇帝非常高兴地接纳了他的建议,由此成就了赵普这位“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一代名相。像这样被他推荐的还有吕庆余、窦仪等一大批宋初栋梁之臣。可以说,在多年军阀战乱、政权更迭的历史大动荡、大分裂后,宋初得以走向稳定和统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样一支清正廉洁、才学干练的官员队伍。

范质做宰相时,虽求才若渴,却好品鉴人物,凡官衔职级,从不曾随意授人。他喜欢延揽士大夫阔谈世务,借以观察其才器见识。后周显德年间,殿中侍御史柴自牧、右补缺裴英一起到中书衙门拜访他,当谈到民间利弊时,范质便问柴自牧是否曾在地方州县任职,柴自牧就将自己历任州县如何躬行节俭、为官清廉的经历讲给范质听。范质又问裴英,裴英是唐代名相陆贽之后,向来自负于门第之高,便回答说:“地方上这些无甚作为的差役,我都侥幸免于经历了。”范质听后,怒斥裴英说:“我虽没有什么才能,但既然任宰相位,坐政事堂,与谏官御史一起谈论百姓疾苦,就不是当做戏言说说而已。你这种浮薄的人,怎可任职于谏署!”裴英又愧又怕,匆匆退下。第二天,范质将裴英之事如实禀奏,最终只授给裴英一个闲散之职。

范质从不接受各地馈赠之礼,甚至自己的俸禄和前后所得赏赐也大部分送给了老弱孤寡。自五代以来形成的宰相不断从地方索取贿赂好处的恶习到范质为相时彻底根除。宋太祖说:“闻范质只有宅第,不置田产,真宰相也。”宋太宗也称赞他博学多才,谨守法度,清廉为官,勤于政事,“宰辅中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范质右者。”

范质一生以清廉自持,他的府第不曾大规模修葺。柴荣做亲王时,曾奉周太祖之命造访范质,一班人马走到范家门前,发现其家门竟然低矮狭窄,车马根本无法通行,柴荣只好下马步行入内。柴荣即位后,跟范质说:“爱卿所住的虽是旧宅,但也不该不事修葺,你府邸的门楼实在太过狭小了。”但范质却非常满足。

宰相范质生病,宋太祖赵匡胤曾去探望,范质请皇帝用茶,茶具是粗瓷杯盏。赵匡胤想,他是一品官员,岂会如此穷酸?皇帝再去相府几次,发现范质睡的是硬板床,铺的是旧棉被,就派人送去雕花床、鸭绒被和精美的茶具。后来,赵匡胤看到范质仍睡硬板床,仍用粗瓷杯盏,便问他:“爱卿你身为宰相,何必待自己如此苛刻,同自己过不去?”范质回答:“陛下给我那么多俸禄,岂会置办不起好家具?只是为臣倘若摆设豪华,过分奢侈,大小官吏便会一一效仿。岂不带坏了朝野风气,成了千古罪人?”赵匡胤听了,连声称赞范质戒奢以俭的道德操守为一代风范。

范质为人耿直,对于他人的短处常常当面指出。他历经数代更迭,一直身处高位,深知乱世之中,自己的重责。因此遇事一向依从律令、坚守原则,不以主观感情影响自己的判断。他曾对同朝为官者说:“人能鼻吸三斗醋,斯可为宰相矣。”用鼻子能吸入三斗醇醋,这需要多大的肚量啊!范质为宰相期间,能容人容事,可见一斑。

后来,辅佐之臣急缺,赵匡胤论及此事,对左右说:“朕听说范质居第之外不置资产,真是名副其实的一国之相啊!”宋太宗赵光义也一向看重范质,曾对身边近臣谈论累朝宰相,认为遵守规矩、重视名气、守持廉洁的,没有超出范质之人,唯一不足的就是不能以死报答周世宗的知遇之恩。

乾德二年(964年)正月,范质与王溥、魏仁浦同日罢相,范质被授为太子太傅。同年九月,范质去世,终年五十四岁。范质临终前,告诫他的儿子范昱,不要向朝廷请赐谥号,不要刻墓碑。赵匡胤闻讯后,为之悲痛而罢早朝三天,以示哀悼。同时追赠范质为中书令,赐绢五百匹及粟、麦各一百石,给范家办丧事。(供稿:虞城县纪委)

来源:网信商丘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374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