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国学文化

他可能是历史上杀心最重的和尚:伏尸百万,血流漂杵

写乎 2023-09-18 12:56:12

作者:葛巾

(一组《大明风华》中的姚广孝)

(一)姚广孝遇到朱棣,就是风找到了火

洪武十五年,即1382年,马皇后病逝,明太祖朱元璋诏令高僧随侍入京守孝的各藩王为马皇后诵经祈福。这个背景下,姚广孝走到了燕王朱棣面前。

那个时候,他的名字还叫做道衍和尚。

和朱元璋年幼时因贫苦为僧不同,姚广孝祖父父亲两代为医,不是缺衣少食的主儿,他入佛门更像是投入进一门学派,拓展自己的识见与资源,这也就可以理解做了和尚的他何以后来拜一个道士为师,去学习阴阳术数。和尚只是他行走人间的一个身份,缁衣之下潜伏的,是一颗狂风暴沙的灵魂。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的几个儿子都窥视觊觎着皇位,结果朱元璋直接立了朱标的儿子,皇孙朱允炆为继承人。朱允炆的几个叔叔不甘心,最不甘心的就是燕王朱棣。

如果朱棣的不甘心是星星之火,姚广孝就是煽动它燎原的烈风。

据说姚广孝交结燕王的第一句话就是:“臣奉白帽着王。”

野心家遇上阴谋家,一段历史就此拉开序幕。

(二)只要结果,不问过程

姚广孝跟随朱棣到了燕京后,即开始了训练士兵,铸造兵器的秘密准备,这个过程持续了十七年之久。

倒不是朱棣和姚广孝有耐心,而是老皇帝朱元璋亘在南京城。

终于,太祖朱元璋走进了明孝陵,继承者朱允炆着手削藩。

如果不是姚广孝的鼓动,朱棣这个反不一定会能坚持造,他心虚,此时一不是帝王昏庸民不聊生,二不是外寇入侵国危时艰,老百姓在好好的过日子,来一场兵荒马乱真的好吗?

姚广孝对此嗤之以鼻: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老天要你当皇帝,别管那些小民的瓜长李短。

只要结果,不问过程,这是姚广孝的战略指导思想。

后来朱棣在济南遇到了硬骨头铁铉和盛庸,如鲠在喉的打了三个月,懊恼至极,灰心沮丧中,也是姚广孝这一思想指导:直取南京,和一群跑腿的拧巴个啥!

“道衍未尝临战阵,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为多,论功以为第一。”

《明史》都承认姚广孝厥功至伟。

1402年,朱棣成功登上帝位,道衍完成了他送“白帽子”的许诺,朱棣投桃报李,授道衍为僧录司左善世,又拜其为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后来干脆要他还俗复姓,赐他“广孝”为名。

姚广孝拒绝了,朱棣赐给他的府邸、宫女他都没接受,获赐的黄金也分给了宗族乡人,自己仍然住在寺庙里。

伏尸百万,流血漂杵之后,和尚还在寺庙里做和尚,天下也还是朱家的天下,但无数人的人生已被碾碎,化尘化土化灰化烟,化为佛祖的一声绵远叹息。

(三)生不逢时,还是病态偏执?

有人说,姚广孝生不逢时,为了展现自己的才华,才造了一个乱世为舞台。

来看一组数据。

朱元璋生于1328年。

姚广孝生于1335年。

徐达生于1332年。

从以上这几个年份可以看出,姚广孝仅比朱元璋晚生七年,比出生入死,半生戎马的徐达小三岁。

1352年,朱元璋二十五岁,参加郭子兴的义军,从此投入抗元斗争。

1361年,道士席应珍以老归相城灵应宫,姚广孝,即僧道衍拜其为师,学习阴阳术数、兵略、符筑等。

就是说,在朱元璋徐达他们浴血奋战驱逐胡虏,解民于倒悬的时候,比他们小不了几岁的姚广孝正潜伏深渊修炼内功,为未来的爆发积聚力量。

他不是生不逢时,而是毕业的有点迟。

1375年(洪武八年),朱元璋诏令精通儒书的僧人到礼部应试,姚广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明太祖召入京师,但却没被授为僧官,只获赐僧衣。

这对姚广孝来说,无疑极其失落。

腹中贮书一万卷,焉能低头在草莽?

术士袁珙曾经这样评他:"……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袁珙说的这个“病”字,不是“病弱”,而是“病态”,正常的虎,饥渴时才猎杀,而一头处于亢奋、癫狂的病态老虎,他的猎杀只是为了证明他是老虎,朱棣恰巧是时代提供给他的一个爆发口而已。

晚年的时候,姚广孝回了一趟老家,去看望姐姐,姐姐闭门不纳,去看望故友王宾,王宾同样不见他,只让人传给他一句话:

和尚误矣!和尚误矣!

【作者简介】葛巾,70后,码字原为稻粱谋。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推荐:

文章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所有,大道家园只作为存储空间,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guoxue/12366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